-
崇信归来,阿里还债
辉常观察 / 01月02日 09:33 发布
从张勇离开阿里的那一刻开始,阿里巴巴的改革,才算是真正开始。
虽然表面上张勇对于阿里巴巴进行了看似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并未真正触及到阿里巴巴的内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勇的改革,依然还是在为阿里巴巴以往的发展模式续命,依然在守成。
自从蔡崇信、吴泳铭执掌阿里开始,阿里巴巴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才算是真正开始。
有关蔡崇信、吴泳铭所主导的阿里巴巴的改革,除了对于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拥抱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阿里巴巴一直都在进行去资产化的操作。
如果对于蔡崇信、吴泳铭所主导的去资产化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它更像是一场阿里巴巴的还账之旅。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正在用去资产化的方式,将它在那个资本充沛的年代里累积起来的「脂肪」一点一点地去掉,以更加容易轻装上阵。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纵然是在亏损的情况下,抛出这些和自身的核心业务并不相关的「负累」,同样是一件好事。
原因在于,在现在的市场情势之下,特别是在资产化运作已经不再是主流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更多地想要通过抛售与核心业务并不想干的资产来将自身的业务更加聚焦,将自身的精力更加集中。
一
无论是早前的出售银泰百货,还是现在的出售大润发,乃至更早以前的去资产化的操作,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通过出售这些资产,可以让自身的机体更加轻盈,可以让自身的运作更加健康。
当阿里巴巴一点一点地开始聚焦自身的核心业务,曾经的那个熟悉的阿里,正在朝着我们走来。
事实上,纵然是在现在的市场情势之下,阿里巴巴依然还是中国电商行业始终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存在。
可以说,阿里巴巴真正将电商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真正让人们实现了购物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深刻改变。
然而,当阿里巴巴的发展如日中天,特别是当资本和流量开始丰沛,我们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围绕着电商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化运作。
无论是阿里巴巴围绕着电商所进行的生态体系的搭建,还是阿里巴巴围绕着流量所进行的生态体系的搭建,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不得不说,在那个资本丰沛的年代里,阿里巴巴的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资产化运作,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规模优势的快速养成,并且成为了中国电商行业,乃至互联网行业首屈一指的存在。
然而,阿里巴巴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资产化运作方式的盛行以及资本和流量的丰沛所造就的。
当市场的红利被消耗殆尽,特别是当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阿里巴巴依然还用以往的资产化运作的方式来运行,开始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上的掉队,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在技术上的跟随,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事实证明,仅仅只是以资产化运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业已无法给阿里巴巴带来新的增长动能,甚至还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拖累。
欲要改变这一点,仅仅只是像张勇那样进行组织架构的升级,仅仅只是像张勇那样进行业务层面的挑战,是远远不够的。
对阿里巴巴进行去资产化的操作,让阿里巴巴更加聚焦,让阿里巴巴重拾在电商上的荣耀,成为了接棒张勇的蔡崇信、吴泳铭必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才看到了当蔡崇信、吴泳铭执掌阿里巴巴之后,开始了以蔡崇信为主导的去资产化的操作,以及以吴泳铭为主导的拥抱AI的一系列的操作。
二
复盘阿里巴巴正在进行这的去资产化的操作,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阿里巴巴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来找到更多的发展突破口。
实践证明,通过蔡崇信、吴泳铭的操作,阿里巴巴的确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势头。
无论是股价的逐步回升,还是核心业务的逐步回归正轨,无疑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阿里巴巴开始聚焦核心电商业务,我们看到了以品质直播带货、强势电商出海和优质88VIP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操作的出现。
如果对于阿里巴巴的这些改变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话,不难看出,阿里巴巴更多地从核心业务上来做文章,更多地从存量的用户、存量的业务和存量的市场来做文章,而非从外部的资产化的业务来做文章,无疑是一个重要表现。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这样一系列聚焦核心电商业务的操作,才是真正与时下的市场相契合的发展方式和方法。
无论是对于现在的电商玩家们来讲,还是对于现在其他的互联网玩家们来讲,它们都不再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资产化运作的方向上,而是将更多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核心业务的发展上。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我们看到了拼多多所进行的平台治理的出现,
我们看到了京东凭借着自身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打造所衍生出来的以京东采销为主导的新模式,
我们看到了腾讯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所开启的「老树发新芽」的焕新……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阿里巴巴正在通过这样一种去资产化的操作开始将自身发展的重点一点一地聚焦在自身的核心电商业务;阿里巴巴正在通过这样一种去资产化的操作开始回归一点一点地回归到行业的主流。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阿里巴巴的业务的逐步聚焦,我们将会看到电商行业更加关注质量,而非关注规模的全新发展周期的来临。
在这样一个阶段,
真正比拼电商玩家们的,将不再是生态圈的规模,而是自身业务的质量;
真正比拼电商玩家们的,将不再是浅藏辄止的资本运作,而是自身业务的精耕细作。
三
阿里巴巴之所以受到资产化的拖累,之所以会受到非核心业务的掣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头大象转身的速度,并未跟得上时代转身的速度。
现在,阿里巴巴正在出售的资产,其实是它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之下购买到的资产,这些资产让以前的那个阿里巴巴的体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可以说,正是凭借着阿里巴巴的资产化运作,阿里巴巴才成为了那个时代名符其实的佼佼者。
然而,当资产化运作的模式不再奏效,特别是当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依然还是固执地坚持以往的资产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的市值的一路走低,甚至被后来的拼多多所超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阿里巴巴这个大的数字经济体,缺少了一个真正可以支撑起庞大生态体系的「拳头产品」。
更为确切地说,阿里巴巴在自身的核心电商业务这个「拳头产品」上,开始一点一点地失焦。
对于现在的互联网玩家们来讲,真正与时代的节奏同频的发展模式,其实就是以传统的核心业务为出发点的新升级与新改造,而非资产化运作的发展模式。
对应到阿里巴巴的身上,其实它更加应该去思考的是,如何找到对自身的核心电商业务进行升级与改造的方式和方法,以此来打开新的增长极。
一方面,阿里巴巴可以通过全面拥抱AI的方式,寻找改造核心电商业务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看到的AI对于电商效率的提升,我们所看到的AI对于电商模式的改造,我们所看到的AI对于电商体验的升级,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另外一方面,阿里巴巴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原有的电商业务,实现存量业务更多的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的淘宝所奉行的品质直播的发展路线,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的淘宝上的88VIP的出现,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除了以上两个层面的操作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阿里巴巴正在持续进行着的,去资产化的操作。
如果我们将阿里巴巴围绕着核心业务进行的升级与改造的操作,看成是一种刀刃向内的改革的话,那么,阿里巴巴正在进行着的去资产化的操作,则是一种刀刃向外的改革。
当阿里巴巴的这样一「内」一「外」的改革相互协同,它才能根治阿里巴巴的「病」。
结语
如果对于阿里巴巴正在进行着的去资产化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用「阿里还账」来形容。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所谓的「还账」,其实同样是一个在寻找与当下这个时代新的同频共振的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资产化运作,让阿里巴巴成为了那个资本和流量丰沛的时代下的佼佼者的话,那么,现在这样一场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主导的去资产化的操作,更像是一个阿里巴巴找回自我,重新出发的过程。
有了阿里巴巴以拥抱AI为代表的刀刃向内的改革,有了阿里巴巴以去资产化为代表的刀刃向外的改革,阿里巴巴正在通过这样一「内」一「外」的方式,打开增长的新方式。
当阿里开始「还账」,阿里开始变得清醒了。
当阿里变得清醒,一个全新的周期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