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暴力”裁员,处在“降价通牒”漩涡的比亚迪,“扩招”还有戏吗?
大道财经 / 2024-11-28 17:59 发布
作者 庄泽
编辑 雨霏
编者按:这是大道财经从财务模型、发展模型等角度剖析比较比亚迪和特斯拉系列文章,本文为第二篇。比亚迪近日身处“降价通牒”的舆论旋涡,实际上比亚迪和特斯拉均参与到了汽车降价大潮中,而且比亚迪在产品降价的基础上,毛利率在上升,这或许意味着其在毛利率分母端即销售成本特别是直接材料成本上不得不寻求降价。
下为正文:
在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创新高之际,欧洲车市却在寒冬中挣扎。
据媒体新近报道,包括大众、奥迪、福特等8家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将在欧洲累计裁员约5万人。
在电动化和智能驾驶当道的时代,一些老牌车企以及其供应链正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新时代,特斯拉是最早的引领者,比亚迪则是时代新秀。
从今年以来的裁员话题来说,特斯拉在今年4月抛出裁员10%的计划,而比亚迪在今年9月曾确认要增加员工总数。两家公司的不同选择是否能执行到位?
特斯拉裁员约14%
比亚迪“扩招”尚需确认
继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之后,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528万台,超过了去年的总和,出口增速达到2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172万台,同比增长15%。
在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高景气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产业似乎相对全球其他地区的竞争情况要好,但实际上国内汽车市场同样竞争激烈。今年以来,不仅有造车新势力退出竞争,还有部分车企品牌开启裁员模式。
从特斯拉和比亚迪来看,这两家头部公司在裁员方面似乎有不同选择。在2023年底,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员工数量分别为14.05万和70.35万。(见表1)
表1 特斯拉和比亚迪员工总数
数据来源:Wind(单位/人)
在今年4月,特斯拉通知员工,计划裁员10%以上。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今年6月份的估计,特斯拉现在的员工总数刚刚超过12万人。也即,特斯拉实际裁员比例大约为14%。
在特斯拉裁员的同时,比亚迪则在增加员工总数。在9月13日,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天,比亚迪员工总数突破90万,是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员工人数最多的,比第二名还要多40多万人。”他特别指出,在比亚迪的90万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总数已经达到了近11万人,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对比2021年底员工总数,特斯拉增长了21.87%(截至今年6月),比亚迪增长了312.51%(截至9月13日)。
从薪酬增长来看,比亚迪员工薪酬保持增长,2023年人均薪酬对比2021年增长20.83%,达到14.04万元人民币。(见表2)
表2 比亚迪人均薪酬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Wind
特斯拉人均薪酬数据在Wind中无法提取,据美国《商业内幕》披露,2021年特斯拉员工的薪酬中位数约为4万美元,2023年为4.6万美元,增长约15%。
需要指出的是,到今年年底,比亚迪员工数量能否保持90万人的规模,还需要等待确认。
因为在关注员工总数增长与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企业员工人均创利(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员工人数)情况。从2021年-2023年,特斯拉人均创利从5.56万美元增长至10.68万美元,比亚迪则从1.06万元人民币增长到4.27万元人民币,比亚迪在增速方面领先,但人均创利规模方面远逊于特斯拉。(见表3)
表3 特斯拉和比亚迪人均创利
数据来源:Wind
整体上,特斯拉在人员增长41.48%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创利近一倍的增长;比亚迪在人员增长2.44倍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创利约4倍的增长。由此来看,特斯拉的人均效率高于比亚迪。
从股价涨幅来看,2019年-2023年,比亚迪股价上涨了291.76%,特斯拉上涨了10倍。
比亚迪与特斯拉均处于“降价螺旋”中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市场推出降价策略的品牌车型达173个,超过去年150个的水平。以降价求生存是许多汽车品牌不得已的选择,相比比亚迪和特斯拉利润为正的情况,一些新势力还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
从比亚迪和特斯拉来看,这两家公司均参与到了汽车降价大潮中,比亚迪在今年2月19日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宣布推出秦PLUS和05荣耀版,并将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定为7.98万元,相比冠军版分别降价2万和2.2万元。之后其旗下多款车型加入降价“比赛”,并带动多家汽车企业参与到降价中来。
在产品降价、利润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归母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员工数量增加以及薪酬水平保持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比亚迪的产品降价需要在成本端大力降本。
11月27日,一封主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的邮件曝光。邮件部分内容显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为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竞争力,我们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持续降本。因此我提出如下要求:贵公司所供货产品,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落款显示,该邮件系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于11月26日发出。
资料来源:互联网
在这封邮件曝光之后,11月27日中午,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其发文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资料来源:互联网
不过,另有媒体曝光,被要求降价10%的供应商已经回复比亚迪,“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并提出“公司以‘cutthroat pricing’打入国际市场,无情压榨供应商,将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福祉和价值化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利益。这种层层压榨的模式,导致国内供应商陷入‘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恶性循环,甚至直接将优秀企业逼入破产境地,最终让行业陷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最后,该供应商表态:“贵公司提出的降价要求,我们无法接受,也不愿参与此类违背商业伦理与人性底线的合作。”
资料来源:互联网
对比可知,特斯拉的人员薪酬、人均创利都高于比亚迪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其实差别不大,甚至比亚迪已经领先(见表4)。
表4 特斯拉和比亚迪销售毛利率 单位:%
数据来源:Wind
销售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其中,销售收入是指产品销售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而销售成本则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等。比亚迪毛利率上升是在产品降价基础上发生的,这意味着其在毛利率分母端即销售成本特别是直接材料成本上不得不寻求降价。
特斯拉为何“缓慢”降价?
相较比亚迪的“降价引领者”角色,特斯拉对于降价似乎无感。特斯拉对“限时优惠”情有独钟,在2024年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对Model 3/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车型的售价进行调整;2月,特斯拉中国宣布提供限时优惠。
在竞争对手积极降价的情况下,特斯拉今年前10个月销量受到一定冲击,其中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44.8万辆,同比下滑14.9%。
近期特斯拉中国开启降价,11月25日,特斯拉中国官微宣布,Model Y限时交付尾款立减10000元,可叠加五年0息政策,用户需要在2024年11月25日起至12月31日(含)订购并完成交付,该活动适用于后轮驱动版、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此前,特斯拉Model 3/Y车辆5年0息购车活动延期至11月30日。以Model Y后轮驱动版为例,总车价减免1万元后售价为23.99万元,申请五年0息贷款,首付7.99万元,月供为2667元。
目前,特斯拉中国共有Model 3、Model Y、Model X和Model S四个系列车型在售,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目前还处于展示状态。
从在售产品交付时间来看,11月27日,在北京通过查询特斯拉官网可以发现,特斯拉Model 3、Model Y在中国市场的预计交付周期为1-3周。据了解,在10月下旬,Model 3系列产品的预计交付时间从4-6周缩短至2-4周,随后进一步缩短至1-3周。这种变化表明特斯拉持续优化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Model X、Model S预计交付日期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
整体上看,特斯拉在竭力避免无法及时交付的情况,同时力保合理利润率。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特斯拉供应链企业更幸福?这需要下期再做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和分析;大道财经力求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道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