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电池参与者全揭秘,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谁称王?
大道财经 / 11月21日 16:57 发布
作者:雨秋
编辑:庄泽
近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华为鲲鹏等概念在二级市场交替演绎,但从持久性来看,固态电池概念明显要更胜一筹。据Wind统计,自“9·24”行情至今,固态电池指数已累计大涨超过50%。
固态电池概念走强的背后是资金对其成长空间的高度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将由2023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00亿元。与此同时,华为、宁德时代、上汽等各路资本在今年也开始不断发力,固态电池当下已然成为最热的风口之一。不过,从目前来看,固态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而产业化初期意味着,即便某家企业当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并不意味着其必然是终局赢家,未来仍是未知数。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参与者们
全固态电池,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目前主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等几种类型。与液态和半固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强、适用温度范围大等优点。同时,固态电池市场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3年中国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约10亿元,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17亿元,而到2030年将增至20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在未来几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亿欧智库同样表示,预期2030年固态电池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全固态电池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从产业链看,全固态电池产业上游主要为矿产资源,包括锂矿、锰矿、钴矿、石墨矿等;中游主要为流水线设备、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和电池制造,其中电池制造主要包括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路线和聚合物路线;下游主要为消费、动力和储能等应用领域,包括电动车、机器人、手机、航天等。
其中,电池制造环节是主导研发、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据亿欧智库梳理,主要参与者(以上市公司为主)有“宁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南都电源、赣锋锂业、中自科技、德尔股份、欣旺达等,以及比亚迪的全资子公司弗迪科技、与长城汽车有一定关联关系的蜂巢能源(IPO终止)、长安汽车投资的太蓝新能源、蔚来投资的卫蓝新能源等。
此外,流水线设备环节主要参与者有赢合科技、利元亨、福能东方、杭可科技、先导智能、骄成超声等;正极材料环节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新材、贝特瑞、厦门钨业、德方纳米、五矿新能等,负极有赣锋锂业、杉杉股份、璞泰来等;固态电解质材料环节有天齐锂业、凯盛科技、恩捷股份、有研新材、金龙羽、东方锆业、瑞泰新材、三祥新材、盛和资源、奥克股份等(见附图)。
附图:全固态电池产业图谱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
参与者们的最新进展
全固态电池成长空间较大,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业内一致认为,要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界面和生产制造三大难题。比如材料方面,作为重要负极材料的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这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再比如界面方面,全固态电池由于都是“固态”组成,固体与固体容易接触不良,导致导电性差。也是因为这三大方面的难题,目前市场的固态电池仍以半固态电池为主,全固态电池的市场渗透率较低。市场目前的共识是,全固态电池还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如宁德时代即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公司推出了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可用于民用飞机电动化。目前,公司正在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电动飞机,已经成功试飞4吨级民用电动飞机,正在加速8吨级研发,8吨级飞机预计于2027年到2028年发布。”
欣旺达、太蓝新能源等多家公司的量产时间与宁德时代基本相同。其中,欣旺达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已经通过负极使用锂金属进一步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目前已经有实验室原型样品。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大于700Wh/kg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制作。”
太蓝新能源则联合长安汽车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太蓝新能源董事长兼CTO高翔介绍说,“(公司)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第三步,减掉负极,使半固态跨越到全固态的路径更为清晰。”同时,太蓝新能源量产时间表显示,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进行装车验证,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众多车企也基本如此,其中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将于2025年年底完工,上汽集团计划在2026年四季度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固态电池相关的布局,但整体来看,全固态电池业务目前对其收入的提振普遍需时间(见表1)。
表1:部分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布局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此,亿欧智库指出,“2026年-2028年是不同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的关键阶段,其中硫化物路线有望在2026年率先实现量产。2029年之后,随着全固态电池价格下降,固态电池产业将进入成熟期的结构调整阶段。全固态电池替代半固态电池,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替代成本更高的硫化物路线或是成熟期的调整方向。”
最后,谁执牛耳?
全固态电池的争夺战已拉开帷幕,那么,谁会笑到最后呢?
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是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谁能率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结合最新的研发投入来看,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上市公司最新三季报显示,41只固态电池概念股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规模分化明显,其中比亚迪一骑绝尘,高达333.19亿元,排名第二的宁德时代不及其一半,为130.73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3%和5.05%,归母净利润规模分别为252.38亿元和360.01亿元。
此外,长城汽车、国轩高科和先导智能等公司的研发费用规模居前,但都未超过百亿门槛,天齐锂业、金龙羽、翔丰华等多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则均未过亿。不仅如此,从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其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差距也在普遍加大,如赣锋锂业、孚能科技、天齐锂业等在前三季度均表现为业绩亏损或是下滑,而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同比增长18.12%和15.59%(见表2)。
表2:固态电池概念股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前十和后十
数据来源:Wind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和分析;大道财经力求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道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