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在成都二十年,寻觅他办公和居家的地方……
浣花溪畔 / 10月02日 22:57 发布
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 在蜀二十年,文治武功业绩显赫,至今仍为后人景慕推崇。
诸葛亮入川,在成都工作居家20年左右(公元214-234年),前十年住在皇宫办公,后十年开立丞相府办公,又有4年时间领兵北伐,回朝议事办公,住丞相府。
三国演义剧照
但他在蜀期间,戎马倥偬,大部分时间是“ 貔貅刁斗阵前过,虎帐中军练夜营 ”,在军营度过的。
诸葛亮在成都有二处住所,一是成都城内乘烟观原址。关于乘烟观位置,古文献记载中有出入。一说在府西北二里,一说在西南二里,一说出少城西北。反正是在城内有办公场地兼住所。
二是在双流境内之葛陌,郊区有一座庄园别墅。按现在说法是5十2生活方式,平时城内公务办事,周末回乡下休闲度假。
刘备入川前,被授左将军衔,后担任荆州牧;公元214年刘备夺取西川入主益州之后,又兼任了益州牧。
他入川之后呢,就住进了原来的益州牧刘璋的“州牧署”(就是现在四川省科技馆那个位置),也没有重新修衙门,就在牧署里头处理军机大事,并改成了“左将军府”。
漫画诸葛亮
后来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协助处理刘备的日常事务。一直到公元223年六月,刘备白帝城病逝之前,诸葛亮 虽担任丞相,但并未修建府第,一直在刘备的皇宫中办公。
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军政两方面的日常事务都依赖于诸葛亮处理,最大贡献是三次坐镇成都,"足食足兵”,保障了刘备亲率大军外出征战的需要。
《蜀志· 诸葛亮 传》说:“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封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章武三年六月,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正式开府理事,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管理宫中事务。这样一来,诸葛亮才离开宫内,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开府治事”。
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 入蜀整整十年,才“ 开府 ”,即有了自己的丞相府。
丞相府应距皇宫不远,并在皇宫之南,所以大致可推定在御河外面不远处,即今人民东、西路或东、西御街处。诸葛亮 本人崇尚俭约,丞相府修得不大,并兼有居住功能,白天办公,夜晚可以住宿。
他北伐曹魏时,“ 留府长史(相当秘书长) ”只有蒋琬 一人。
晋人常璩 《华阳国志 》指出“ 亮居城南田畴 ”。“ 城南 ”可解释为城内之南,也可说是城外之南,但既有田畴,不会是城内,只能是城外,古时候城外与现在的城外有迥然不同之处。但这个城外应该是离皇宫不远的南门边(现在的府南河边万里桥附近)。
牧马山诸葛亮屯兵处雕像
又据宋代 记载, 诸葛亮 在住处修了读书台,“ 以集诸儒,兼待四方贤士 ”。到唐代 ,崇奉道教 ,有传说孔明女儿诸葛果在读书台“ 白日飞升 ”。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7年),西川节度使在读书台故址修了个道教 寺庙——乘烟观。宋代 对乘烟观几经培修,又修了“ 葛女庙 ”。明末,观、庙尽毁于战火,但从明、清时诗句中,也可推断出位置大致在下南门大桥往前不远处。
葛陌路
因此, 诸葛亮 修建的丞相府,很可能在这一带(即现浆洗街附近)。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应在现成都北较场一带,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说“ 宋成都府衙(在今正府街)西北二里有 诸葛亮 故宅 ”。
还说诸葛亮 的读书台和唐代修建的乘烟观都在故宅附近。清代 人附和这个说法,并明确指出故宅就在城西北角的北较场。
葛陌社区
这个说法根据不足。第一, 诸葛亮 不可能违反礼制,在皇城北面建住处,第二,从古蜀到唐代 ,北较场一带是墓葬区,唐禧宗时高骈扩大城区,北较场才划进城内变成街道 ,诸葛亮 怎么会在墓葬区居住呢?
诸葛亮在城外庄园居住地方在广都县(今双流区东升镇葛陌社区),应该是没什么争论,是历史确证的。
葛陌社区
蜀汉时期,广都县(双流区)作为蜀国的大后方,皇帝刘备在牧马山籍田牧马;丞相孔明在牧马山屯兵练兵,并在此附近置地居住。历史档案中的“牧马川、葛陌”,就是蜀汉时期留下的遗迹。
诸葛亮生活俭朴,无声色犬马之好,无奢侈浪费之事,为官清廉,靠俸禄为生,不经营别的产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报家产的丞相。
葛陌村实景
在《三国志》中,诸葛亮对刘禅说他“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所言之地,相传便是双流县东北八里的葛陌。当时成都有豪族望门,往往家有盐井、酒坊、冶炼作坊等,他们都有大量钱财,兼并大量田地山林湖泽。加之成都地区工商业发达,贸易畅通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有钱的富豪士族。
诸葛亮的家产和日常生活,只能算是一般小地主,连富足也算不上。
诸葛亮置地在此,主要是夫人黄氏与其子孙居住于此。此处曾有一座葛陌庙(又称八角庙),庙内有泥塑像三尊,相传供奉的是诸葛亮祖孙三代塑像。葛陌庙西有一口井,称桂花井,周围居民均在此取水。
当地百姓为纪念诸葛亮,将此地称为葛陌村,“葛陌”,意指桑园和田间的小路。葛陌村旧景葛陌村位于牧马山脉末端的江安河畔,为河滩泥沙地,土质疏松,水分充足,自古就适合桑树种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村民尚在种桑养蚕。
葛陌村实景
20世纪80年代,该地恢复古地名,名为“葛陌村”。现今已不见农田、桑树,早己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市区,仅留下“葛陌”这个古地名。
当年诸葛亮夫人黄承彦聪明贤惠,持家有方,管理着这大片桑园,教育着子孙的成才。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不愿出仕为官,长期居于此。
据《诸葛氏谱》记载:晋泰始五年(269),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录用汉代名臣的后裔到京城,"孔明之后独不至。访知其第三子怀,公车促至,欲爵之。怀辞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
朝廷本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有父亲留 下的产业,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于家,谢绝了封爵。晋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后诸葛怀终老此处,子孙情况不明。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儿女,在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家风教导下,他们品行端正,长子诸葛瞻为国尽忠,三子诸葛怀不贪图富贵,女儿诸葛果助人为乐,皆成为有用之才。
由于葛陌直接得名于诸葛亮姓氏中的“葛”字,与诸葛亮个人所有的桑田有密切关系,属于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虽然现今已经面貌全非,所幸标志性的古地名“葛陌”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诸葛文化公园(设计图)
由于缺乏旧八角庙、诸葛井原始照片,加之资料匮乏,八角庙复建工作难以进行。但这个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也正处于政府的恢复规划中。
目前双流区正在打造生态景观"五湖四海”,准备修建双流诸葛文化公园,并先恢复葛陌怀古景点:诸葛草庐、丞相祠。
葛陌怀古景点—丞相祠(设计图)
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到诸葛丞相的草庐、祠堂、桑园景观,回想到当年悠悠三国风云岁月。
葛陌怀古景点—草庐图(设计图)
(历史不苦旅 参考文献《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后主传》、《三国志诸葛亮传》、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