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五首诗词,五座城
采芝斋 / 09月07日 13:09 发布
本文的五首诗词,每一首都以特定的城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心灵世界。
唐代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以春夜的洛阳为背景,通过悠扬的笛声表达了深深的思乡情怀。杜牧的《泊秦淮》描绘了秦淮河(金陵)的夜景,通过歌女的歌声,暗喻对家国兴亡的感慨。
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细腻地勾勒出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展现了这座东南名城的无限风光。杜甫的《春夜喜雨》则以成都的春雨为主题,细致描绘了雨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描写苏州寒山寺的夜景,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01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通过描写春夜里洛阳城中听到的笛声,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开篇用“玉笛”这一雅致的意象,描述了春夜中传来的笛声。这笛声在夜色中不知从何处传来,给人一种神秘幽远的感觉。“暗飞声”不仅指笛声的悠远绵长,也暗示了夜色的宁静和深沉。
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描写了笛声随春风飘散,遍布整个洛阳城。春风柔和温暖,与笛声的悠扬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春夜洛城的美丽图景。这里通过春风和笛声的结合,不仅描绘了动静相宜的画面,更增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
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点明了笛声所演奏的曲子——《折杨柳》。在古代,《折杨柳》是一首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的乐曲,这里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怀念。
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听到这首曲子的人,谁能不产生思乡之情呢?这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思乡,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那份深切的乡愁。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通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诗作。李白借助春夜里传来的笛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他作为“诗仙”的高超艺术造诣。
02唐代·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泊秦淮》是一首著名的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泊的情景,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慨。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迷蒙凄凉的夜景。寒水、烟雾和月光相互交织,笼罩着河水和沙滩,营造出一种幽暗、冷寂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也传递出一种萧瑟和寂寥的情绪。
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附近就是酒家。这句诗不仅交代了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当时秦淮河繁华热闹的景象,与前一句的冷清形成了对比。
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进一步转向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商女”指的是在秦淮河边唱歌的歌女,她们不知道亡国的痛苦,还在唱歌娱乐。这种无知无觉的状态让诗人感到悲哀。
尾句“隔江犹唱《后庭花》”,则通过对《后庭花》这首亡国之音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象征着奢靡荒淫的生活,最终导致家国灭亡。诗人用“隔江犹唱”这个情景,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和享乐者,对家国兴亡的漠不关心,沉溺于享乐。
《泊秦淮》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夜景和歌女唱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诗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手法,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含义,使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他关心家国命运的赤子之心。
03宋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即钱塘)繁华景象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宋代杭州的繁荣与美丽。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城市繁华和人们生活的生动描绘。
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明了杭州在东南地区的重要地位,称其为“三吴都会”,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这三句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突出了杭州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繁华景象。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绘了杭州的街景和市容。烟雾笼罩下的柳树、精美的桥梁、风中飘扬的帘幕、翠绿的装饰,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十万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城中,表现了城市的繁荣和美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进一步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云雾缭绕的树木,围绕在沙堤上,江水怒涛翻滚,像卷起霜雪一般,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奇观。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描写了市井的繁荣和人们的富足。市场上陈列着珠宝玉石,各家各户充满了华丽的衣物,尽显奢华。这几句刻画了杭州经济的发达和市民生活的富裕。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了杭州的自然美景。重重湖水和层叠山峦相映成趣,桂花在秋天飘香,荷花在十里湖面上竞相绽放。这几句通过对季节变化中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杭州的清幽和秀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人们在杭州的休闲生活。白天有羌笛在阳光下吹奏,夜晚有菱歌在湖面上飘荡,渔翁和采莲的姑娘们愉快地忙碌着。这几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示了杭州人民的快乐生活和闲适氛围。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描写了贵族生活的豪华与享乐。高官显贵们在马队的簇拥下,醉酒后听着箫鼓乐声,欣赏着烟雾缭绕的美景。这几句刻画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奢华生活和闲适情趣。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美景的留恋和向往之情,期望有朝一日能够把这些美景记录下来,回到朝廷去夸耀。这里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望海潮·东南形胜》通过对杭州自然景观和市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柳永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将杭州的山水之美、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杭州画卷,更是一曲对生活的赞歌,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繁华的赞美。
04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春夜的喜雨,表达了诗人对及时春雨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诗中通过对雨景的细腻描写和对春天美景的期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句开篇点题,称赞春雨的及时和宝贵。春雨懂得时节,在春天降临,给大地带来生机。这两句既是对春雨的赞美,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杜甫用“知时节”这一拟人化的手法,使春雨显得富有灵性和智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描写春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滋润万物却不惊扰。这种细腻、无声的雨,正是春雨的特点,既不猛烈,却滋润万物无声无息地带来生命的活力。杜甫用“潜”和“细无声”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春雨的温柔和静谧,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描写了雨夜的景象。乡间小路上乌云密布,黑暗笼罩,而江上的船火却格外明亮。这一明一暗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表现了雨夜中的宁静与安详。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写到了雨后的景象,清晨看到的是被雨水滋润得红艳艳的花朵,花瓣因吸满雨水而显得更加沉重,锦官城(即成都)因此更加美丽。这里不仅描绘了春雨带来的丰收和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春夜喜雨》通过对春雨的细致描写,赞美了雨水在春天的重要性和它对万物生长的滋润作用。杜甫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雨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既有对春雨的赞美,又有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05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描写旅途中的夜晚景象和感怀之情的绝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孤独和愁绪,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索。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唐代诗歌中的名篇。
“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在啼叫,满天布满了寒霜。这一句不仅营造了一个清冷、寂静的夜晚氛围,还通过“乌啼”和“霜满天”表达了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受。
“江枫渔火对愁眠。”写出了诗人在船上的景象。江边的枫树和渔火映入眼帘,但这些景色并没有让诗人感到安慰,反而让他对愁难以入眠。“愁眠”二字点出了诗人的愁绪,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转向写具体的地理位置,诗人所在的地方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这里点出了地点,使读者对诗人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寒山寺在夜晚显得格外清幽,为下句的钟声作了铺垫。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时分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传到诗人所在的客船上。钟声在夜深人静时分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夜晚的幽静和凄凉之感。这一钟声不仅是物理上的声音,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回响,触动了他的愁绪和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愁绪。全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落乌啼、霜天寂静的夜晚,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小宇漫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