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士丹利基金2024中期投资策略会
阿牛 / 07月06日 11:49 发布
Q: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何种状态,增长前景如何?
A: 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了逐渐企稳的态势,预计今年增长约4.8%,明年增长4.5%,呈现出平稳增长的信号。然而,这种稳定背后存在结构性不平衡,出口和制造业表现强劲,但内需和消费相对疲软,这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即应更加侧重于提振消费和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复苏。
Q: 近期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关税调整,是否会对出口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
A: 尽管短期内存在担忧,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并非轻易可动摇。中国已建立起从规模经济到科技创新的成本优势,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系统性竞争力。即使面临关税挑战,中国仍有望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这也促使中国制造业加速全球化布局,设立海外工厂,深化全球产业链整合,从而化解贸易摩擦,成长为全球性的行业者。
Q: 中国当前面临的低物价、高杠杆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效果如何?
A: 政府提出了“五部曲”计划,包括再通胀、再平衡、重组债务、改革和重塑信心,以打破低物价、高杠杆的负反馈循环。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进展有限,仅完成了约四分之一的目标,但已显示出积极信号,朝着正确方向迈出重要步伐。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特别是加大对新市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这将是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Q: 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触底,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定市场?
A: 最近的政策动向表明,房地产市场出清与企稳进程可能已进入后半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宽限购限售政策,以及推出再贷款工具帮助解决库存问题。这些政策旨在一箭双雕,既减轻市场库存压力,又推动社会保障改革,有望标示着长达三年半的房地产调整周期接近尾声。然而,政策落实的效果仍需观察,尤其是在促进库存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方面的进展。
Q: 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以及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对比?
A: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接近尾声,与经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国家相比,中国在量的调整上已基本到位,价格调整虽仍有空间,但幅度有限。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及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优于日本1990年代的情况,预示着房地产市场不会重蹈日本长期通缩的覆辙。中国仍处于收入和GDP快速增长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房地产市场在经历本轮周期性下滑后,将展现更为健康的发展态势。
Q: 中国在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有何变化,未来前景如何?
A: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出口结构趋向高端,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量显著增加,出口市场也更加多元化,与地缘政治相对中立或友好的区域合作加深。这反映出中国在制造业升级和产业链优化方面的进展,预示着未来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全球市场份额方面仍有较大空间。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虽然面临挑战,但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升级和市场活力将继续支撑其稳健前行。
Q: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对国内债市有何影响?
A: 全球经济形势显示美国为全球最强经济体,由芯片和新能源驱动的经济繁荣达到投资高峰。然而,缺乏中国和欧洲的同步复苏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复苏较为疲弱,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峰值。美国就业市场虽看似景气,但服务业尤其是酒店休闲业已现疲态,且就业数据中包含较多移民,暗示就业状况存在隐忧。供需缺口缩小预示薪资通胀将降温,核心CPI和PCE已显现降温迹象。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服务通胀降温将使美国通胀艰难回落,为美联储提供预防性降息空间。若美国四季度降息,将缓解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拖累和高债务压力,对国内市场构成利好,打开国内降息空间,刺激资本市场。
Q: 地产市场对国内债市的影响如何?
A: 尽管地产在股市中的影响力减弱,但在固定收益投资中,地产仍是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今年地产经历了价格下跌和成交量萎缩的反复周期,一线城市的房价下滑尤为显著,伴随利率持续下行。地方债发行缓慢,因项目需优先满足特别国债投资需求,导致基建投资缓慢下滑。制造业和出口维持强劲,成为经济亮点。消费疲软,建筑装修、纺织服装、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等行业消费下降,反映消费降级现象。地产泡沫已基本去除,但房价和销量快速反弹的可能性较小,因居民收入增长是关键,参照日本经验,收入停滞可能导致房价持续阴跌。
Q: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对债市有何启示?
A: 中国曾经历劳动力充足和资本回报率高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劳动力紧缺,资本回报率依然保持高位。危机后的地产救市政策曾带来量价快速反弹,但当前政府对债务压力和地产相关风险持有谨慎态度,未出现系统性风险。政策重点转向创造新供给,发展科技制造业和提升新质生产力。银行储蓄存款外流寻求更高收益,导致短端利率快速下行,央行持续管控市场情绪,收益率曲线整体呈下行趋势,构成良好投资窗口期。
Q: 债券市场的未来节奏如何把握?
A: 地方债发行将提速,央行维护流动性稳定,专业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央行指导和存款利率调整时点对市场的影响。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未来可能进入低位震荡期。信用债利差水平极低,城投债在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中受追捧,刚兑预期强;房地产债进入观望期;商业银行次级债和永续债交易活跃,成为主流投资品种。关注穿越周期的安全品种。可转债市场供需收缩,市场低迷但存债价值凸显,关注监管政策对小盘股和退市政策的影响,投资以大盘和低价转债为主,看好公用事业、上游资源品、半导体和AI等方向。
Q: 下半年债市前景如何?
A: 下半年债券市场值得期待,利率、信用和可转债领域均可能出现投资机会。特别关注海外美国降息对国内市场带来的投资契机。总体而言,下半年债市策略应注重节奏而非方向,把握市场波动中的投资机遇。
Q: 如何理解“节奏重于方向”的策略含义?
A: “节奏重于方向”的策略意味着在长期利率下行的趋势中,更应关注市场节奏的变化,如政策影响、央行政策导向和利率调整时点,以精准捕捉投资时机。下半年市场可能受到美国降息的正面影响,为国内债券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Q: 地产市场调整对债市有何长远影响?
A: 地产市场的调整虽然对经济产生一定压力,但长远看有利于去除泡沫,实现市场合理估值。居民收入增长成为决定房价和销量反弹的关键,而当前消费降级和收入增长乏力可能限制地产市场的快速回暖。因此,地产市场的调整对债市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长期利率走势上,随着地产泡沫去除,市场将更关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居民收入变化,这将引导利率走向和债市投资策略。
Q: 2024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表现如何?
A: 2024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走势,主要是由于经济本身面临压力。一季度GDP增速达到了5.3%,但名义增速只有4.2%,显示出价格指数对经济的拖累作用明显。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比例提升,但经济弹性不足,工业部门也面临量增价弱的局面。PPI的持续下行对工业增加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2023年6月起PPI降幅有所收窄,但5月份的数值仍为-1.4%。
Q: 经济压力下,下半年市场有哪些积极的投资机会?
A: 尽管经济压力持续存在,但下半年市场仍有结构性的机会。从经济角度来看,尽管价格指数对经济有拖累作用,但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提升,显示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此外,工业部门虽然面临量增价弱的局面,但预计2025年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改善,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Q: 消费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变化?
A: 消费对经济的影响正在增强。疫情前消费对GDP的带动作用大约是60%,而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了73.7%。这主要是因为地产投资和进出口的拖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消费者信心不足,收入预期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和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对消费者信心和GDP增长构成了拖累。
Q: 如何看待M1的下滑以及其对企业投资意愿的影响?
A: M1的持续下滑反映了企业投资意愿的下降。4月份M1的增速为-1.4%,5月份进一步下滑至-4.2%,这在历史上是相对罕见的。M1转负背后的原因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预计未来M1可能仍在底部区域徘徊,企业投资意愿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
Q: 上市公司的利润表现如何?
A: 上市公司的利润目前处于底部阶段,但向上的弹性取决于价格指数的表现。沪深300指数的利润增速处于0以下,更多投研资料关住微星:有道调研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再次探底。尽管年初对全年利润增速持积极态度,但一季度全A的净利润下滑了4.8%,扣除金融行业后下滑幅度为5.2%。
Q: 有哪些政策因素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A: 新国九条的推出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因素,它强调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和监管措施的加强,优化了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为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保障。新国九条的实施以及近期一系列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落地,表明了政策对资本市场的立体支持,为市场提供了向下的支撑。
Q: 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
A: 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对新兴市场是有利的。尽管美国利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瑞士、加拿大、欧洲等已经开始降息。预计美国今年会有1-2次降息,这将减轻债务利息支出的压力,促进资金向新兴市场回流。
Q: 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如何?
A: 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全A的整体市盈率(PE)为12倍,市净率(PB)为1.4倍,PB也处于历史低位。与国际市场相比,沪深300指数的估值略高于香港和新加坡,但整体估值具有吸引力。
Q: 哪些因素可能吸引长线资金入市?
A: 新国九条特别提到了吸引长线资金入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降息政策的实施,资金有望回流到新兴市场。此外,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增量,以及目前机构仓位不高的情况,都为长线资金入市提供了空间。
Q: 下半年市场有哪些投资方向值得关注?
A: 下半年市场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首先是科技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国产算力和机械设备行业。其次是困境反转的行业,如医药、军工、光伏和锂电等,这些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的改善。此外,高股息板块、电力改革受益的电力企业和电力设备行业,以及受益于外需向好的全球定价资源品和重视市值管理的央企也是值得关注的投资领域。
Q: 今年港股市场的优异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体现为股息分红和股份回购的提升。恒生指数的股息率在2023年达到4.1%更多投研资料关住微星:有道调研,创除2008年外的最高记录,且市场预测未来几年股息率将进一步上升。相比之下,沪深300指数股息率为2.8%,标普500仅为1.5%。股份回购方面,虽然回购非传统方式,但近年来,上市公司回购力度显著增强,回购金额从2020年的约20亿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160亿美元,回购金额占市值比重从0.2%上升至1.1%,加上分红,恒生指数为投资者带来超过5%的丰厚股东回报。
Q: 目前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如何?
A: 经历过去几年的市场调整,港股估值极具吸引力,安全边际高。即便考虑到近期市场反弹,恒生指数市盈率仍仅8.9倍,市净率0.98倍,均低于过去十年估值中枢的一个标准差以下,低估值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垫和投资价值保障。
Q: 港股基本面现状及未来预期如何?
A: 虽然宏观经济环境仍具挑战,企业盈利有所改善。跟踪数据显示,恒生指数EPS预测在年初大幅下调后,5月份出现企稳迹象,下调幅度显著减缓,显示盈利下修或接近尾声。若中国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复苏,上市公司业绩有望企稳回升,推动股市基本面修复。
Q: 资金面对港股市场有何影响?
A: 港股受南向资金和外资影响显著。截至5月底,港股通南向净流入2800亿港币,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仅次于2021年大牛市同期。EPFR数据显示,全球资金年初以来有增配中国股票资产的趋势,部分资金流入港股市场,低估值、高股息及改善的市场预期吸引资金流入。
Q: 港股市场情绪方面有何变化?
A: 港股市场情绪出现企稳迹象,做空金额占市场成交比重从年初的20%-30%高位降至14%-15%,反映市场悲观情绪得到修复。随着市场预期和仓位逐步稳定,这有助于市场获得正向支持,为投资者带来更有利的投资环境。
Q: 为何认为港股具有优异的投资价值?
A: 港股优异的投资价值来源于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体现在不断提高的股息分红和股份回购上,恒生指数股息率高达4.1%,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和标普500。股份回购金额显著增加,回购金额占市值比重从0.2%升至1.1%,合计分红和回购为投资者提供超过5%的股东回报,体现了港股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Q: 港股的估值水平为何被认为是安全的投资选择?
A: 港股市场经过调整,目前估值较低,恒生指数市盈率仅8.9倍,市净率0.98倍,均低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提供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保护。低估值不仅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买入机会,也反映了市场对港股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
Q: 港股基本面的改善迹象是什么?
A: 尽管宏观环境充满挑战,企业盈利预测在年初大幅下调后,5月份出现初步企稳迹象,下调幅度减缓,显示盈利下修可能接近尾声。如果中国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复苏,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推动股市基本面修复。
Q: 资金流入港股的趋势如何?
A: 南向资金和外资流入港股市场显著,港股通南向净流入额远超去年同期,显示资金对港股市场的青睐。全球资金增配中国股票资产的趋势中,部分资金流向港股,被低估值、高股息和改善的市场预期所吸引。
Q: 港股市场情绪的变化表明什么?
A: 港股市场情绪呈现企稳迹象,做空金额占市场成交比重回落,反映了市场悲观情绪的修复。市场预期和仓位稳定有助于市场获得正向支持,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加积极的投资氛围。
Q: 新质生产力概念备受关注,如何看待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哪些泛科技领域方向会更加受益?后市展望如何?
A: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牵引,对全生产力要素进行配置的先进生产力系统。它通过创新驱动和效率大幅提升,对全社会效率及各领域协同产生重大影响。在智能化进程中,数字化成为不可绕开的环节,是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生产力系统的前提。数字化让数据化后的生产力要素更好地智能化,实现高效通信、交互与协同。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数字中国”战略强调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前者如办公软件、邮件系统等基础设施,后者则针对行业生产作业的数字化,如港口调度、煤矿开采的智能化。两者共同构成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基础工具和具体应用,蕴藏大量投资机会。
Q: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当前发展阶段及其对各行业的赋能?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板块在A股市场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A: 人工智能自去年由海外大语言模型引发广泛关注以来,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初期,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终极目标。当前阶段,人工智能模型快速迭代,智能程度持续提升,从大语言模型到集成于手机APP,替代搜索、解答问题,展现巨大潜力,但距离解决复杂问题、实现类人机器人尚有距离。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高度关注,尤其算力板块涨幅显著,反映出对人工智能需求拉动的预期。尽管已有较大涨幅,算力板块的中长期需求及业界兑现能力仍值得关注。短期内,算力板块业绩增长明显,包括芯片、光模块、交换机等领域,业绩兑现快。中期看,海外人工智能巨头持续加大投入,需求天花板远未触及。因此,算力板块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投资领域的重要关注点。
Q: 如何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以及它在泛科技领域的哪些方向将更受益?
A: 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创新驱动和技术突破,对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新型生产力体系。它通过大幅提升效率和促进跨领域协同,与传统生产力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是数字化。数字化使数据成为生产力要素,推动更高效的智能化、通信和协同。在国家层面,“数字中国”战略涵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前者构建基础设施,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平台,后者则涉及特定行业流程的数字化,如港口物流调度、矿产资源智能开采。这两方面构成了数字中国战略的基石,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工具与应用场景,蕴含丰富的投资机遇。
Q: 如何评估人工智能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其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在A股市场,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板块有何投资逻辑?
A: 人工智能自去年以来因海外大语言模型的突破而受到广泛关注,发展速度惊人,但总体仍处于发展早期,目标直指通用人工智能(AGI)。目前阶段,大语言模型快速发展,迭代加速,智能程度不断提升,从单一模型到广泛集成于各种应用程序中,取代搜索功能,解答日常问题,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距离实现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类人智能的终极形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热情高涨,算力板块表现亮眼,反映了市场对人工智能推动算力需求增长的预期。尽管算力板块已有显著涨幅,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需求的可持续性仍然可观。短期内,算力领域的上市公司业绩已显现增长,如芯片制造商、光通信组件供应商等,展现出业绩兑现能力。同时,海外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示着中期内算力需求的天花板尚未触及。因此,算力板块仍然是人工智能投资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Q: 对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解以及它在泛科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方向有哪些?
A: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由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形式,它通过技术突破引领全要素生产力配置,显著提升效率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在智能化进程中,数字化是核心环节,它通过数据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智能化、高效通信、交互与协同。在“数字中国”战略框架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关键,前者涉及基础设施如办公自动化、邮件系统,后者则指向行业生产作业的数字化,比如港口调度的智能化、煤矿开采的自动化。这些领域将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受益,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机遇。
Q: 如何评价人工智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它将如何赋能各行业?在A股市场,以算力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板块有何投资前景?
A: 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大语言模型的突破到广泛应用,虽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模型的迭代速度和智能程度提升迅速,从大模型到集成于手机应用,已能执行搜索、解答问题等功能,但距离实现类人智能还有较大差距。在资本市场,算力板块成为焦点,反映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驱动算力需求增长的预期。尽管该板块已录得显著涨幅,但从中期角度看,算力需求的持续性良好。短期内,算力领域的公司如芯片制造商、光模块供应商等已展现业绩增长。此外,海外人工智能巨头持续加大投入,表明算力需求的天花板尚未达到。因此,算力板块在人工智能投资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Q: 最近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对芯片板块意味着什么?哪些细分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A: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资金注入,总额超过前两期总和,这不仅直接支持半导体研发向更高端迈进,更彰显了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坚定不移的战略意志。资金将全方位覆盖半导体制造、设计、应用和材料等多个领域。当前,制造环节和AI应用领域尤为紧迫,尤其是高端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和AI芯片、GPU、HBM内存等细分市场,有望在国内外双重推动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Q: 如何看待近期量化投资监管加强的影响?量化投资团队如何适应新环境?
A: 新的法规出台促使市场从炒小、炒新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对量化投资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基本面加量化的方式,量化投资团队能更精准地筛选股票,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较高的标的。通过完善股票库制度,采用ESG风险识别方法,构建更高质量的组合,确保投资标的既符合高标准又满足ESG投资要求,为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Q: 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量化团队的布局策略是什么?
A: 非理性定价现象减少,市场趋向成熟,量化投资的吸引力增强。随着市场获取超额回报难度加大,投资者对稳定性需求提升,量化投资分散风险、严格控制敞口的优势凸显。团队正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体系,深化基本面量化因子研究,实现与高频量价因子媲美的表现,持续迭代模型,强化研究框架,以保持业绩领先优势。
Q: 上游资源品板块为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不同资源品本轮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A: 全球定价及供给端约束强烈的资源品,如原油、煤炭、贵金属和工业金属,成为市场焦点。黄金受美国实际利率走低及地缘冲突升级影响,展现了避险属性;工业金属如铜,因供给受限和全球制造业复苏预期,价格上行。供需关系、金融属性共同作用,决定了不同资源品的上涨节奏。
Q: 如何看待黄金、铜等资源品的中长期走势?
A: 黄金中长期受美元投研学习关住微星:有 道 调 研信用担忧和各国央行购金支撑,价格上行趋势不变。铜的供给端持续紧张,全球铜矿资本开支低位,新增产能受限,而需求端,中国及全球制造业的稳健增长提供支撑,供需偏紧格局下,铜价仍有上行空间。短期受经济数据波动影响,但中长期供需基本面决定价格走势。
Q: 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A: 原油价格受供给受限和地缘政治影响较大,OPEC+的减产政策和地缘冲突的不确定性是关键变量。短期内,随着出行旺季来临,汽柴油消费有望支撑油价高位震荡,但明年油价面临下行压力,需密切关注地缘冲突动态和OPEC+后续减产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
Q: 关于近期成立的国家大基金三期对芯片行业的影响,您有何看法?哪些细分领域最值得关注?
A: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半导体产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半导体产业的坚定信心。资金将广泛投入于制造、设计、应用和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制造环节尤其是高端制程的突破和AI芯片的研发,将是重点扶持的对象,这些领域有望迎来显著的发展机遇。
Q: 在量化投资领域,近期监管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哪些影响?量化投资团队如何应对?
A: 监管政策的调整促使市场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量化投资团队通过强化基本面分析与量化策略的融合,更加注重投资标的的财务健康,有效规避风险,同时运用ESG标准,确保投资组合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适应市场的新常态。
Q: 展望未来,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将如何发展?量化团队的布局策略是什么?
A: 随着市场非理性定价现象的减少,量化投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市场获取超额回报难度增加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凭借其分散风险和控制敞口的优势,将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量化团队正致力于完善数据体系,深化基本面量化因子的研究,持续优化模型,以保持业绩的领先地位。
Q: 上游资源品为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本轮价格上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A: 全球定价和供给端约束显著的资源品,如能源(原油、煤炭)、贵金属(黄金、白银)和工业金属(铜、铝),投研学习关住微星:有 道 调 研因其供需关系和金融属性的共同作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黄金受实际利率下降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展现出避险价值;而铜等工业金属则因全球制造业复苏预期和供给受限,价格上扬。
Q: 对于黄金、铜等资源品,您如何预测它们的中长期走势?
A: 黄金的中长期走势受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和全球央行购金行为的支撑,价格预计将持续上行。铜的供需基本面显示,供给端的持续紧张和全球需求的稳健增长,特别是中国及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为铜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中长期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Q: 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原油价格的波动受地缘政治因素、OPEC+的减产政策和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短期内,随着出行旺季的到来,汽柴油需求的增加有望支撑油价,但中长期来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OPEC+的政策调整和全球经济的走势将决定油价的走向。
Q: 最近国家大基金三期的设立对芯片行业有何影响?哪些细分领域将受益?
A: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设立,标志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这不仅是对整个产业链研发活动的直接推动,更是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坚定决心的体现。资金将广泛覆盖制造、设计、应用和材料等关键领域,其中,制造环节的高端制程和AI芯片研发将成为重点,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
Q: 近期量化投资领域监管政策的加强如何影响市场?量化投资团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A: 新的监管政策促使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量化投资团队通过深化基本面与量化策略的融合,更加注重投资标的的财务健康,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团队运用ESG标准,确保投资组合的质量与可持续性,以适应市场的新常态。
Q: 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的未来趋势如何?量化团队如何布局以保持竞争优势?
A: 随着市场非理性定价现象的减少,量化投资的吸引力将增强。量化团队正通过完善数据体系,深化基本面量化因子研究,持续优化模型,以保持业绩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市场获取超额回报难度增加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分散风险和控制敞口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Q: 上游资源品为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本轮价格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A: 全球定价和供给端约束显著的资源品,如能源、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因供需关系和金融属性的共同作用,成为市场焦点。黄金受实际利率下降和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展现避险价值;工业金属如铜,则因全球制造业复苏预期和供给受限,价格上扬。
Q: 对于黄金、铜等资源品的中长期走势,您如何预测?
A: 黄金的中长期走势受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和全球央行购金行为支撑,价格预计将持续上行。铜的供需基本面显示,供给端的持续紧张和全球需求的稳健增长,尤其是中国及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为铜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中长期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Q: 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因素、OPEC+的减产政策和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短期内,随着出行旺季的到来,汽柴油需求的增加有望支撑油价,但中长期来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OPEC+的政策调整和全球经济的走势将决定油价的走向。
Q: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对芯片行业有何深远影响?哪些细分领域将获得更多关注?
A: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这不仅是对整个产业链研发活动的直接推动,更是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坚定决心的体现。资金将广泛覆盖制造、设计、应用和材料等关键领域,其中,制造环节的高端制程和AI芯片研发将成为重点,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
Q: 近期量化投资领域监管政策的加强如何影响市场?量化投资团队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A: 新的监管政策促使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量化投资团队通过深化基本面与量化策略的融合,更加注重投资标的的财务健康,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团队运用ESG标准,确保投资组合的质量与可持续性,以适应市场的新常态。
Q: 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的未来趋势如何?量化团队如何布局以保持竞争优势?
A: 随着市场非理性定价现象的减少,量化投资的吸引力将增强。量化团队正通过完善数据体系,深化基本面量化因子研究,持续优化模型,以保持业绩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市场获取超额回报难度增加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分散风险和控制敞口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Q: 上游资源品为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本轮价格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A: 全球定价和供给端约束显著的资源品,如能源、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因供需关系和金融属性的共同作用,成为市场焦点。黄金受实际利率下降和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展现避险价值;工业金属如铜,则因全球制造业复苏预期和供给受限,价格上扬。
Q: 对于黄金、铜等资源品的中长期走势,您如何预测?
A: 黄金的中长期走势受美元信用体系的担忧和全球央行购金行为支撑,价格预计将持续上行。铜的供需基本面显示,供给端的持续紧张和全球需求的稳健增长,尤其是中国及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为铜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中长期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Q: 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因素、OPEC+的减产政策和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短期内,随着出行旺季的到来,汽柴油需求的增加有望支撑油价,但中长期来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OPEC+的政策调整和全球经济的走势将决定油价的走向。
Q: 在大宗商品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A: 在研究大宗商品时,需综合考虑商品的属性和金融属性,同时关注不可控因素,如地缘政治、天气条件、全球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价格剧烈波动。此外,理解其背后的供需逻辑至关重要,包括生产成本、库存水平、消费趋势和市场预期。
Q: 如何评价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
A: 红利资产在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时展现出较高的配置价值。其长期吸引力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防御属性,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稳健的高股息、低估值资产受到青睐;二是经济增速放缓和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因其稳定回报而更具吸引力;三是监管引导下,更多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增强股东回报。
Q: 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有何优势?
A: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因其较高的股息收益率而受到关注。历史数据显示,在风险无风险利率中枢下移和经济潜在增长下行的阶段,高股息资产往往能跑出超额收益。采用低波红利策略,寻找具有高且稳定长期股权回报率的资产,而非仅追求高股息率,是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
Q: ESG投资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A: ESG投资关注企业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的表现。它不仅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还考察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旨在识别长期风险和机遇,促进负责任的投资决策。
Q: ESG投资如何为投资者带来益处?
A: ESG投资通过评估非财务指标,如环境影响、劳工实践、公司治理等,帮助投资者识别潜在风险和成长机会,从而优化投资组合。良好的ESG表现往往与企业长期成功和价值创造相关联,有助于提高投资回报和减少风险。
Q: 在亚洲市场,ESG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A: 机遇方面,亚洲政府和监管机构正积极推动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增强透明度,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挑战则包括语言差异导致的信息传递障碍、数据披露不足以及ESG指标本土化与国际标准的平衡问题。
Q: 如何看待美国经济、通胀以及美联储的降息预期?
A: 美国经济展现韧性,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科技创新和外来人口流入。尽管通胀水平高于目标,但去通胀力量正在积聚。美联储降息动力源于降低巨额国债融资成本的需求,一旦就业数据走软且通胀可控,降息可能性增大。
Q: 在当前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A: 权益类资产经历了显著调整,相关性风险值得关注,如标普500与10年期美债的相关性达到高位。QDII投资可提供与国内资产低相关性的回报,但需注意汇率风险。美债是较优选择,尤其是短期美债的稳定收益和长期美债的择时投资机会。
Q: 在全球权益市场中,哪些地区或市场值得重点关注?
A: 日本市场因走出通缩、盈利和估值提升空间大而备受关注。印度市场同样吸引投资者目光,但日本市场因其年轻劳动力就业率高和技能传承良好,被认为是更有潜力的选择。
Q: 对投资者而言,未来的投资策略应如何布局?
A: 在全球通胀压力、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及科技热潮背景下,多元化投资策略尤为重要。关注大宗商品供需变化、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ESG投资趋势,以及QDII投资中的美债和特定市场机会,将有助于在波动中捕捉机会。
(以上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