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重罚退市大股东补偿投资者,才能保住大A最后的“信用”

风雨看盘   / 06月07日 22:44 发布

重罚退市大股东补偿投资者,才能保住大A最后的“信用”

韩忠益

4月28日晚,*ST左江公告称,公司经审计的2023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同时,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自4月29日起,*ST左江已经停牌,等待交易所的最终退市决定。

笔者查阅了*ST左江的资料,发现这家公司曾因2022年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于2023年5月4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2023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终止上市交易:1.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2.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3.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5.虽满足相关规定的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6.因不满足相关规定的条件,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申请未被审核同意。

而根据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针对股票上市规则中对退市标准的修订更趋于严格,将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

那*ST左江有没有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呢?

4月28日晚,*ST左江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的营收为5325.16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0亿元。因公司经审计的2023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并且2023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既然被出具了“保留意见”,这财务数据背后的猫腻往往藏有玄机。

果然,细看之下,*ST左江真有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公司在去年12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换句话说,公司正因为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目前正在被证监会调查中。有意思的是,在公司被证监会调查之前,该股竟然以大牛股形象示人,股价从30元出头起步,一口气被干到近300元。而在股价上升过程中,有华安证券“保驾护航”的影子,其发布的题为《算力领域的璀璨明珠,DPU放量乘势而起》的深度研究报告并推荐买入*ST左江无疑为这家公司脱离基本面的拉升添柴加火了。现已查明,华安证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分析结论依据不充分,结论不审慎,未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公司对研究报告质量审核把关不严。但遗憾的是深交所认为,华安证券上述行为违反了《会员管理规则》等相关规定,根据规定,对华安证券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对此应高度重视,针对违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公司对研究报告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保障研究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避免误导市场。怎么看这样的“书面警示”都像是自罚三杯!

根据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将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对于财务造假,要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追责和约束机制,可以区分不同情形和程度而采用之。对于情节轻微、危害程度不大的财务造假,如果没有达到重大性,也不影响其上市地位的,可以按照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精神,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纪律处分等适当方式进行追责和约束。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害群之马”强化问责追“首恶”,及时予以立案查处,从严处罚“关键少数”,强化退后跟踪,避免“一退了之”,在核实其财务造假或者未履行补偿承诺等违规行为后作出处理。

笔者认为,过去那种上市公司出了问题,重罚上市公司的举措亟待改进。中小投资者已经被坑了,结果还要因为大股东的过错,再被处罚一次,导致双重损失,使得投资者对大A的持股信心越发低落。我们应该秉持谁造的孽谁负责原则,加大处罚大股东和那些助纣为虐的董监高才能还股市晴朗。未来只有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责救济同步协同跟进,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重新吸引更多投资者回到二级市场。建议除了对问题公司实控人和董监高们实施高额罚没外,应该对中小投资者作出实质性先前赔偿,对大股东们持有的股权进行缩股为零的强制措施,然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并购举牌之路,不论是单纯控股权,还是借壳IPO吸收资产做大主业,都应该被鼓励,这样既能让中小投资者不至于一下子血本无归地跌入“赤贫”境地,又能使得股市保留住最后的“信用”。坦率说,让普通投资者承担巨大的损失是极其不公道的。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以为是选了个绩优股,结果突然有一天爆出说它业绩造假,说它欺诈发行、说它信息披露有猫腻,你让普通投资者怎么防备?

下周行情展望:

本周沪市一阳四阴,股指连续击穿多条均线,而近期拥有基本面支撑的品种或行业龙头走势较为独立,但绩差、微小盘、ST或壳资源等品种则是出现大面积亏钱效应。现在已经很难再去用技术手段来预判后势,因为投资者眼下不敢持有股票,不知道哪天手里的股票遭到交易所问询函后,便开始出现狂跌模式,这样的悲观情绪下,想实操获取收益其实是很困难的。

周四盘后出了消息,大概意思就是按照4月底新修订的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今年的主要变化是,为严惩造假行为,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目前已有7家。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其中,ST为“其他风险警示”,不会直接退市。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问题和风险,大多已通过立案公告、责令改正措施、财务信息披露等方式多次反复提示。*ST为“退市风险警示”,今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就算退市了大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造假公司获得赔偿,安抚之意显而易见。

不过从周五走势看,市场并不买账。笔者认为,当有人在市场中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抓获时,监管部门应该对其作出严厉处罚,该判判,该罚罚,绝对不能让违法乱纪者轻松走人(退市),更不能让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倾家荡产,如果消费者(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消费(投资)的欲望,赤着脚逃离这个市场。

下周可以关注的板块有:半导体软件、园林工程、跨境电商、环保、农林牧副渔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