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DM五代机会解读
大铭法度 / 05月30日 11:22 发布
一,比亚迪DM五代技术发布会
5月28日晚,比亚迪正式发布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同时发布两款搭载此技术的车型:秦L DM-i、海豹06 DM-i,该技术开创了三个全球之最:
1.全球最高 46.06% 发动机热效率,
2.全球最低 2.9L 百公里亏电油耗,
3.全球最长 2100 公里综合续航。
比亚迪第五代 DM 采用三大架构: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第五代 DM 技术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115Wh/kg,提升 15.9%,放电倍率 16C,回馈倍率 5C,提升 20.3%。
DM5.0将正式引领汽车行业进入“油比电低”时代,有望进一步加强比亚迪在经济型市场的领先优势。随着DM5.0发布,秦L及海豹06有望快速上量,热度车型层出不穷,完成全年400万辆销量置信度提升。
二,发布会后的感想
先从技术说起
, 这也是我最看重的地方, 也是很多人喜欢支持比亚迪的起点或基点。 这次dm五代技术发布, 关于什么是五代技术其实是没有准确定义的。 我只看到比亚迪做了大量的技术优化, 但作为代际划分的依据, 最关键的混动架构一眼就过去了。 就那么一眼就基本确定还是上一代架构, 没有传说中的行星齿轮功率分流新架构。 其实这个我一直是不确定的。 之所以不确定, 我会完全根据网上那些车评和各种爆料判断, 而首先是根据专利。 最开始一个22年的双排行星齿轮的专利, 但那个专利现在的状态仍然是未授权, 所以pass掉。 然后再一个是今年3月份公布的一个双行星齿轮的专利, 这个专利是刚授权的, 也是这次很多人断定dm五代一定是功率分流的主要依据, 但我一直有个疑问, 这个专利是刚授权的, 一个技术研发周期要几年时间, 产品也基本是同步的。 正常企业怎么可能在专利还没有授权的时候就开始研发设计定型呢? 这样风险太大了。 但说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看起来有鼻子有眼的, 我也就慢慢信了, 反正也是好事。 不过从发布会给的解析看, 我基本确定整个五代就是四代技术的优化升级。 这意味着什么呢
, 我第一个时间想到的Intel的Tick-Tock模式。 简单说在创新/革命和优化升级两种操作交替进行。 一方面避免了同时革新可能带来的失败风险, 同时持续的发展也可以降低研发的周期, 并可以对市场造成持续的刺激, 并最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比亚迪的操作上, 我看到的是, 降低新技术风险和控制成本。 具体说dm4.0是Tock, 核心架构升级, 5.0是Tick, 做技术和产品优化, 打造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稳固市场优势。 我们从技术解析中看到了比亚迪做了那么多追求极致的优化, 比如对发动机热效率的各种措施, 其中为了不到1%的提高, 动用上百名工程师做大量的标定工作。 还有三电的全面优化, 逐渐和纯电平台技术同步。 但很明显的是, 这些工作都是在已经成功或成熟的基础上做的, 利用的比亚迪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师规模优势, 可以说是非常稳的, 必然能成功。 4.0这一代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 把比亚迪的混动车的馈电油耗从噩梦变成甜品,节油幅度在50%以上。 但客观的说, 这一代产品初期问题还是很多的。 比亚迪花了很长时间, 很大的精力和代价去解决问题, 这两年才稳定下来, 这也是正常的, 但也不希望看见。 新事物发展初期难免有问题, 但有足够好的基础和足够长的时间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但问题是在高速发展尤其是革命阶段不会给你充足的时间, 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 那么既要快又要稳, 就要注意节奏。 那么来自有摩尔定律的芯片行业头部大厂的Tick-Tock模式真是个好东西。 以上是我推测的, 不知道对不对, 但可以肯定比亚迪这两年挤牙膏就是跟这家学的。 既快又稳, 看人出牌, 我觉得比亚迪越来越有大厂范了。 前两天有消息说比亚迪这代发布, 6.0也差不多搞定了。 我当时想这么搞也太快了, 消费者受不了, 友商受不了, 自己估计也不好受。 现在看, 6.0就是Tock换代, 然后7.0优化。 。 。 这样的节奏还不错。 五代的技术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大概有20%的节油表现虽然没有上代惊艳
, 但也很可观了。 这个幅度放别的技术架构上说换代也成立。 因为比亚迪已经代表了行业的顶尖水平, 再往上拔高是很有难度的, 就像发布会说苏炳添用几年时间提高了0.0几秒都已经是很大突破了。 这个20%是怎么来的呢? 比亚迪的混动系统, 简单可以分为两块: 发动机和三电系统( 由于混动结构高度电动化和集成化所以归在三电里) 。 发动机的热效率及高效区间的优化大概接近10%( 不要小看3%的提高, 一点都很难) , 那么算出来三电系统的优化幅度在10%多一点。 可以看出比亚迪为什么玩混动厉害了。 这么说吧, 4.0友商还可以追, 5.0就难了, 或者说只有比亚迪能通过系统优化, 单独成立一代。 第一, 比亚迪是油电两条腿走路。 发动机这块比亚迪虽然暂时领先相信一些传统自主友商还是能追上的。 但三电这块他们很难。 而新势力们别说三电一般的就是有能力的比如某届, 但发动机这块是短板。 所以短期内5代的优势很难撼动, 混动和增程之争也消停会。 第二, 比亚迪是真正完整掌握三电的唯一企业。 比如这次驱动系统也搞了个多合一, 也有了专用底盘。 最明显的例子是整车综合热管理系统。 就是三电能力最好的体现。 宁德电池厉害, 但不负责整车。 主机厂负责整车但对电池的掌握也肯定不如电池厂, 只有比亚迪是完全打通的。 五代技术这20%的提高是从全系统各个领域一点点抠出来, 只有全面掌握从燃油到三电技术的比亚迪才能做到, 友商在一到几个点去追赶没问题, 但全领域追上是不现实的。 除非用革命性的技术, 但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又是比亚迪先发布。 。 。 所以我说比亚迪在这个新能源高速时代是一个例外或者变态, 很难有对手三,相关概念股梳理:
湘油泵:目前比亚迪混动车型的机油泵基本上为公司独供。
圣龙股份2022年年报:公司凸轮轴和机油泵产品已经进入比亚迪供应商清单,参与并获取了其混动平台凸轮轴和机油泵项目定点。
渤海汽车:公司子公司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为比亚迪新能源混动车型供应活塞
朗特智能:是比亚迪混动汽车电子控制器供应商,并且占有40%以上份额。
国内插电混动车型渗透率加速提升这,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依然实现了78.4%的同比增长,其中插电混动车型的增速更是高达148.1%。
2021 年,随着 DM-i(比亚迪第四代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逐步替代燃油动力系统以及平台标准化(DM4.0)的全系推行,汽车电子化将进入全速发展的趋势,对我们而言,将迎来 DM4.0 系列、 DM-i 系列产品的订单增加,控制器 PCBA 的占有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乘用车控制器系列需求提升 40%以上, 我们是其汽车控制器代工的主要供应商,占有其 50%以上的采购份额;汽车配件方面,如充电管理、 360 影像、安全驾驶辅助控制等模块也在陆续洽谈导入中,与比亚迪将进入新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合作。
福达股份:供货比亚迪曲轴。
公司核心看点在于国内乘用车曲轴市占率的提升。国内曲轴市场主要有两大类参与者,一类是整车厂自己旗下配套的供应链厂商,另一类是独立的曲轴厂。当前曲轴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整车厂的电动化转型和发动机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曲轴的需求释放给独立的曲轴厂。而曲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我们认为只有具备足够实力的曲轴厂商才有望承接整车厂释放的需求。在独立曲轴厂中,公司当前拥有 120 万根乘用车曲轴产能,处于行业遥遥领先地位,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快速扩展乘用车曲轴产能。客户方面,公司于 2019 年获得宝马 B48 曲轴的定点,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公司是比亚迪 Dm-i 混动系统曲轴的独家供应商,今年有望继续受益于比亚迪 Dm-i 的快速放量;同时公司与吉利、长城、长安等国内自主品牌一直保持良好合作,未来有望承接国内自主品牌曲轴的需求,因此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在乘用车曲轴市场的发展。
欣锐科技:比亚迪DMI的外部唯一供应商,是比亚迪的外部唯一供应商,和弗迪动力(比亚迪全资子公司)一同配套比亚迪DMI车型。
永茂泰:向博格华纳供应的压壳间接配套比亚迪混动车。
贝斯特:比亚迪混动车型、理想增程式混动车亦应用了公司涡轮增压器核心部件。
富临精工:公司智能电控系统的布局是依托公司传统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优势,因此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不仅是智能电控板块,传统零部件作为公司业绩打底的支撑板块,与新能源车企也有关联合作,2022 年上半年公司电动 VVT 获得比亚迪混动发动机和主流新势力的增程器项目定点。随着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被消费者认可,国内吉利、长城、长安等多家主机厂迅速跟进,对于具备高效发动机的 EVVT、电子主水泵、变排量机油泵电磁阀、摇臂液压挺杆等,以及 DHT(DMI)总成及其零部件(电子油泵、电磁阀、齿轴、差速器等)开发制造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巨大的机会和市场优势。公司在电动 VVT 以及前述智能电控零部件的技术储备、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有先发优势,在高门槛的技术条件,相比之下更具有竞争力。
免责申明:这是个人操作记录,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 投资建议,最终是否买卖自己定,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