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天风MorningCall·0524 | /宏观-地产收储/商社-重申重视旅游/交运-集运涨价

机构研报精选   / 05月24日 08:16 发布

固收|广义基金增持政金债和同业存单——2024年4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


1、4月托管数据有哪些需要关注?分券种看,同业存单、政策性银行债贡献主要增量:2024年4月利率债、信用债托管规模均有增加,增幅分别为2323亿和1735亿。2024年4月,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增加4035亿,广义基金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2289亿。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增加了3260亿,广义基金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2012亿。除此之外,地方债、中票、超短融托管规模亦有小幅增加。2、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同业存单,保险机构增持地方政府债: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609亿,主要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国债,相应减持地方债、信用债。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306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2289亿元。保险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914亿,主要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地方政府债、国债,相应减持中票,超短融、企业债等信用券种。

风险提示:机构行为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图片


宏观|该以怎样的出发点理解地产收储?


1、当前,房地产的核心矛盾是估值偏贵、预期偏弱、库存偏高,外在的表现就是供求关系转变、价格下跌。要通过政策调控来缓解地产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要改变目前供过于求的现状,让住房的供给和需求重新收敛至均衡的状态,要么增加需求,要么减少供给。2、供给端的“地产收储”政策,我们认为主要的出发点是“保障房建设”。一方面,根据何立峰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即收储的根本目的是用作保障性住房,要求是根据筹建保障性住房的需要来确定收储规模。另一方面,本次地产收储政策中,央行明确要求收购后需迅速配售或配租,我们认为也是站在保障性住房经营的角度,减少空置期,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运营效率。

风险提示:测算涉及主观假设,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地产调控政策还将受到房价、销售等因素的动态影响,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



图片


商社|重申重视旅游!“韧性延续、景气稀缺”,迎接供需共振行情


(1)需求端为什么持续向好?根本原因可能是旅游作为精神消费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大于物质消费。我们更看好旅游市场的长期稳健的增长预期,也在春节假期出游消费简评中前瞻坚定提示——旅游在2023是”周期弱化、韧性突出”、2024年将“韧性延续、景气稀缺”。(2)供给为什么日益竞争激烈?根本原因可能是旅游作为综合产业的乘数效应强于一般产业。(3)对投资的影响?一是旅游消费新一年“韧性延续、景气稀缺”。二是旅游景区投资是景气数据先行、兼顾成长支撑,上半年更容易超预期,未来有项目新增、银发游新增等有可能拉长投资周期。:具备中期趋势、短期注意估值位置——平台型携程同程、景区需结合估值和一季报筛选。旅游OTA景区:携程集团(与海外组联合覆盖)、同程旅行、九华旅游、宋城演艺、长白山、黄山旅游、峨眉山A、丽江股份等。其他:酒店关联受益。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客流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等。



图片


交运|集运涨价,航运、造箱、货代等迎来投资机会


1、集运涨价,航运产业链受益。4月下旬以来,船舶绕航、停航、堵港等,货运需求复苏、旺季、抢运等推动集运运价大涨,航运产业链上的集运公司、多用途船公司、货代公司、造箱公司或将受益。2、航运:国际集运、多用途船航运。欧美航线受供需影响较大,运价大幅上涨,未来可能向近洋和内贸航线传导;集运货物可能溢出到多用途船,带动运价上涨。推荐中远海特,中远海控、锦江航运等。3、物流:货代、航空货运。集运货代公司受益于涨价,综合物流服务模式下,单箱利润有望增加;航空货运受益于集运货物溢出,带动运价上涨。推荐东航物流、华贸物流,永泰运、海程邦达等。4、设备制造:制造。制造受益于缺箱,2024年产量有望翻倍、价格回升。推荐中远海发。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船舶恢复红海通行,船舶加速航行,新造船大量交付。

图片


客户普遍认为市场处于主题轮动阶段,近期各地楼市新政、英伟达超预期财报发布、军演等热度较高,关注地产、AI、通信、军工等板块。

图片


图片


电子|闻泰科技(600745):营收稳健增长,看好“人工智能+”战略助力公司业绩高增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12.13亿元,同比增长5.4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下降19.00%。1、半导体业务方面,汽车半导体优势明显,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从长期来看,电气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能源等趋势仍然将带动半导体市场的增长,人工智能(AI)的发展将加速半导体市场的增长。加速迭代,推出众多新产品,IoT领域有望带来新增长。2、ODM龙头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围绕“人工智能+”战略,2023年营收实现同比增长,24Q1笔电ODM业务海外客户新产品上量,带动营收快速增长。公司现已从原本单一手机ODM业务,成功拓展至手机、平板、笔电、IoT、智能硬件、汽车电子等多业务领域,成功在很多新领域打开了突破口,实现全方位的突破与进展。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40.00/50.03亿元下调至14.48/23.44亿元,预计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79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应用及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竞争环境恶化风险;供应商扩产不及预期。



图片


汽车|旭升集团(603305):23年业绩稳健增长,全球化布局加速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48.34亿元,同比+8.54%;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1.83%。盈利能力维持平稳,公司2023年毛利率24.00%,同比+0.09pct;2023年净利率14.72%,同比-1.00pct。其中,23Q4公司营收12.59亿元,同比+5.84%/环比+3.60%;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30.94%,环比-12.75%。1、启动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全球化布局加速。新业务方面,公司的业务拓展也会紧随下游客户的新能源生态系统布局。由于下游客户储能产品的技术升级与轻量化需要与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公司于2023年逐步实现了储能产品相关铝合金零部件的量产供应。2、全球化方面,公司于2023年启动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及客户服务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客户响应速度等。由于下游大客户销量情况,下调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8.29/10.31/12.59亿元(前次预计2024/2025年盈利12.6/15.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5/12/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等持续上涨、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图片

医药|百克生物(688276):2023年高速增长,带状疱疹疫苗销售值得期待

2024年3-4月,百克生物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5亿元,同比+70.30%;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175.98%。1、水痘疫苗销售略有承压,带状疱疹疫苗贡献增量。分产品看,2023年公司水痘疫苗销售收入为8.20亿元,同比-14.36%,销售略有承压。2023年,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销售收入达8.83亿元,贡献较多的销售增量。2、研发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多个在研管线产品取得关键进展:液体鼻喷流感疫苗即将申请上市许可,项目进展基本与公司预期一致;狂犬单抗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破伤风单抗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准备开展I期临床试验;冻干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准备开展I期临床试验。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我们将2024年营业收入由23.62亿元调整为23.89亿元,2025-2026年收入预测为27.51/30.98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03亿元调整至7.09亿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53/10.0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期技术迭代风险,核心技术泄密或被侵权风险,在研项目临床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在研项目无法顺利产业化的风险。



图片


交运|中国国航(601111):经济复苏,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1、中国国航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估值或将修复。我们选择利用“市值/飞机数量”来估值,截至2024年5月中旬,中国国航的单机市值处于2010年以来18%低分位数,远低于多数同行。但是2010-2019年中国国航的平均毛利率和平均扣非净利率在三大航中领先。随着经济复苏,中国国航的单机市值相对同行有望修复。2、中国国航的量价稳步回升,有望持续。中国国航量价均小幅回升,有望持续。2023年中国国航的客公里收益达0.61元/客公里,同比2019年增加14%。2024年Q1,中国国航的客座率达80%,环比提高7%。2024年Q1中国国航的毛利率达3%,2022年6月以来趋势回升。未来随着经济复苏,航空需求有望充分释放,中国国航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考虑疫后客运量仍在恢复过程中、国际线恢复偏慢,下调2024年预测归母净利润至72.4亿元(原预测160.1亿元),下调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至102.9亿元(原预测294.5亿元),引入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27.7亿元。考虑历史上库存周期上行阶段航空股的股价表现较好,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