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军团是怎样用短剑战胜马其顿方阵的?
黑郁金香 / 05月19日 20:31 发布
罗马军团并不主动与方阵的主力“硬碰硬”,而是在稍作接触后就向后佯装撤退,马其顿的士兵们趁势追赶,保持一致的阵型发生了松动,而罗马人选择的战场“狗头山”恰恰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马其顿人的各个方阵在追击中产生了缝隙,骑兵也没有及时进行配合。此时,罗马人趁机向两翼包抄,突然插入方阵右翼,与马其顿方阵短兵相接,充分发挥了罗马短剑的优势,彻底击溃了马其顿人,打破了马其顿的不败神话。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罗马军团是怎样用短剑战胜长矛如林的马其顿方阵的?
马其顿方阵,可说是无人不知。
亚历山大带着自己的军队一路打到了印度,创下了不世功勋。
谈到马其顿军队,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排列密集的步兵方阵,挺着6米长枪,稳步前进。这个如墙阵势,确实光是想想就气势非凡,战场对阵,若是敌人光看到这样的方阵,恐怕先士气就输掉一半了。
但是马其顿军队制胜的关键仅仅是依靠方阵步兵吗?非也。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下马其顿方阵的由来。创建这个方阵的并不是亚历山大,而是其父亲腓力二世。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当时的希腊是由多个城邦国家组成。在希腊人的眼中,马其顿就是野蛮人的存在。腓力二世为了称霸希腊,成为盟主,夺取王位以后就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以希腊步兵方阵为模板,创建了马其顿方阵。而为了克制希腊方阵,针对希腊长枪只有2、3米的长度,他将马其顿长枪延长到了6米,需双手握持。
马其顿方阵的最小战术单位称为“辛塔格马”,由16人×16人的正方形方阵组成,16个“辛塔格马”又组成一个4096人的中型方阵,4个中型方阵又组成一个16384人的大型方阵。作战时,前五排士兵平持长枪。中间的士兵把长枪搭在前排的肩上,后面的士兵则竖持长枪。前排阵亡,后排补上。每名士兵左臂绑一块圆盾,防备箭矢、投石。
这个方阵就像一面矛墙,能把一切来犯之敌反推回去。敌方攻击的士兵对于那些矛尖来说简直是供不应求的靶子,那场面就仿佛汹涌的海水浪潮冲击到堤坝又被拍打下去。
但是马其顿方阵优点突出,缺陷也同样明显。首先,方阵要保持向前,那么侧翼和后方是其薄弱处,被敌方迂回突入后,方阵也就被破了。其次,机动性不足,要维持上万人的方阵阵型不变,那就需要紧密配合,无法快速转换。就连攻击也只能缓步推进。
其实这样的方阵主要作用还是在于稳住阵线,若是用它进攻,则略显笨重。要知道,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大军可是远攻到了印度,单纯依靠马其顿步兵方阵是明显不行的。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在创建方阵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问题。专门为方阵步兵配备轻、重骑兵,轻装步兵相配合。所以,马其顿军队是一支多兵种组成的联合部队。亚历山大父子能够娴熟的运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因而才能战无不胜。
作战时,马其顿步兵方阵排布于宽广的战场,两翼是轻、重骑兵和轻步兵。马其顿步兵方阵扛住正面敌人的冲击,稳住阵线。两翼的轻骑兵和轻步兵负责保护方阵侧翼和后方的安全。重骑兵则迂回冲击敌人的侧翼或绕到敌人后方夹击敌人,敌人溃退后,再追击。通过方阵和骑兵的有效协同,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称之为“砧锤战术”十分形象,方阵为砧板,骑兵为重锤,当敌人压在砧板上的时候,重锤再猛烈锤击。这种战术也与中国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理念是相通的。
亚历山大之后,马其顿军队被罗马军队所击败,即是由于继任者不善于使用这种砧锤战术,一味只使用步兵方阵,而忽视了骑兵的作用。
马其顿方阵使用的是长枪,罗马军队的标配是短剑、标枪、大盾。按道理来说,即使是步兵抗线,马其顿方阵的长枪也足以使罗马军队的短剑无法近身,但事实就是马其顿的步兵方阵被罗马士兵给砍翻了。
罗马人采用的方阵战术更加细节化,规模小得多同时灵活性也上升不少。一个方阵往往采用三队列:最前排的少年兵,没有经验但最具勇气;中间的壮年兵方阵,主力部队;最后的老兵队,经验最丰富。武器一般是长凸面盾,因为阵型相对松散,这种盾牌可以很好做到全身防护。短剑一把,这是罗马方阵最主要的武器,也是破坏马其顿方阵的利器。标枪,接敌之前会先投掷,同时为了不让敌人捡到投掷回来,枪头都做过特殊处理,击中敌人或其他物体会弯曲断裂。方阵侧翼由轻步兵和骑兵掩护。
罗马人对付马其顿方阵的办法很简单,马其顿方阵中部缺少防护,所以先投掷一轮标枪。正式接触后,利用长盾夹住长矛,在挥剑砍掉矛头。这时候,马其顿士兵就成了刀俎下的鱼肉了,仅仅装备了匕首的马其顿人怎么也不会是拿短剑的罗马人的对手。况且,因为阵型灵活,会采用前排的士兵在鏖战数分钟后进行轮换,由后排士兵上场的车轮战术,消耗敌军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