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谁是公募的“一代宗师”?

落水大满贯   / 05月11日 20:37 发布

  规模的“里子”,撑住了大局
  电影《一代宗师》有句名言: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

  于当下公募机构而言,“面子”可以很多,“里子”只有一个——就是固收(固定收益)产品。

  惯常的定义里,固收产品的分类包括,“打底”的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各类纯债、二级债、转债基金等。

  但就是这些看上去似乎“花头”不大、收费不多、甚至单个基金经理可以“身兼数职”的产品,撑起了行业的“大局。

  这或许应了那句电影台词的后半句: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权益大厂”的“固收底气”

  公募基金业内有几家绝对意义上的“权益大厂”,它们历史上股票投资明星较多、产品业绩显赫、历经数个周期后逐渐积累下口碑和规模。

  但就是这些主动权益见长的“大厂”,近年其实都同步发展了固收。

  比如,兴证全球基金历来被认作是公募主动权益的“高地”之一。但细数下一季报(Wind统计),截至1季度末,债基比例已经超过45%,相较2年前的比例明显抬升。

  
  再看中欧基金,截至1季度末,固收类基金的受托规模占到全部基金规模的58%以上,这个以权益著称的团队,“阵地”上如今也猎猎飘起了固收的“旗”。

  


  另一个拥有出色权益投资团队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固收的发展规模也不慢,1季报统计数据显示,债基比例已经过半,股票和债券投资“两手都在抓”。

  两年增长30个百分点
  前述公司的固收增长还不是最“凌厉”的。

  筛选公募中受托总规模大于500亿元的基金公司里,信达澳亚基金、泰信基金、安信基金的债基比例近2年增长了超过30个百分点。

  以信达澳亚基金为例,虽然公司“最当打”的基金经理冯明远持续“减负”、但是公司整体的规模,并没有出现大的“调整”。

  仔细“盘”下,这是由于债券型规模的增长,填齐了“凹地”(下图)。

  
  目光转向安信基金,考虑到该公司有“大将”张翼飞,后者擅长的“固收+”(即偏债混合型基金)还没有计入通常的债基规模“口径”。

  如果将这些规模计入,安信基金的固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固收大厂也要“增收”

  如果根据扩展后的“固收”口径来计算,筛选公募总规模大于500亿元的基金公司会发现,信达澳亚、东方基金、鹏扬基金等固收比例近2年增长了接近甚至超过25个百分点。

  鹏扬基金历来是固收“强势机构”。创始人是早年华夏基金的“债券一哥”。

  但这么厚的“底子”,也挡不住业务发展势头,该公司的大固收资产占比相比往常又“拔上一拔”。

  仔细看,鹏扬基金在权益方向并非没有“野心”。截至5月初,近2年成立的基金中,股票与混合型基金发了16只,债券型发了10只。

  
  纷纷引入固收“人才”

  事实上,过去一年里,不少基金公司都在悄然地推进固收市场的发展,一批业内固收“名将”加盟了新的“舞台”。

  2023年5月成为了中信保诚基金总经理的董元星,历史上就是债券投资的“达人”。他曾任巴克莱资本(纽约)债券交易员、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2012年8月加入华泰柏瑞基金,任固定收益部总监。2015年12月,他出任过华泰分管固收的副总。这样的人才背景成为公募机构总经理,业务发展方向可以想象。

  汇丰晋信基金去年引入的吕占甲也是“债券界大佬”。他曾任交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资深专员、资产管理业务中心私银理财部副总经理,交银理财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2023年9月他加入汇丰晋信基金,11月出任汇丰晋信副总经理,其作为在业内也颇受关注。

  不能不提的还有中欧基金去年引入的副总经理邵凯,后者堪称公募业内第一批债券投资人才;2000年8月进入公募行业,出任过行业早期的债券组合经理助理、债券组合经理、社保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兼社保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等关键职务。他于2023年11月加盟中欧基金,随即牵头固收业务,后者果然在过去半年内快速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是基金业绩最重要的“利器”,这一个个资深债券人才的流动,也在刺激固收这块“里子”业务的快速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