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西方文明领跑全球?
黑郁金香 / 04月30日 14:51 发布
以下摘自网络
为什么是西方文明领跑全球?其他文明干什么去了?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回顾一下近代的历史,你可能会发现,似乎所有最先进的东西都来自于西方。
为什么西方文明压倒了其他文明?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大陆,而不是美洲人反过来征服欧洲呢?为什么当欧洲人率先跨入现代文明时,其他地区的人们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有的甚至还生活在原始社会呢?为什么汽车、水泥、马桶玻璃、塑料电视机、互联网等等,几乎都是西方人发明出来的呢?别的文明干什么去呢?
对于这些问题啊,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首先是人种决定论认为,欧洲人天生聪明,其他民族都是劣等人种,在今天这种说法明显很荒谬。
其次是制度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欧洲人率先创造出先进制度,鼓励了持续高效的发明行为。在古代中国,由于缺乏知识产权观念,很多技术被反复发明。比如说指南车先后被周公、马恒、燕肃、吴德仁等人发明过,可是又几度失传,到今天反而几乎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了。
最后是文化决定论,毕竟制度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欧洲的先进制度来自于优秀的文化。一切总得从排队不加塞,别张口就骂人,不随地吐痰这些小事做起,如果人人都犯浑,好制度从何而来。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谈制度谈文化都太玄了,还不如说点实在的东西。贾雷德·戴蒙德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人是个超级学霸,从地理到历史,从气候到考古,从语言学到人类学,门门都是大咖。
贾雷德·戴蒙德
今天说的这本经典《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也是戴蒙德的代表作。这本书出版后获奖无数,包括大名鼎鼎的普林策奖。
那么为什么西方文明压倒了其他文明?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大陆?为什么现代文明的成果都来自西方?其他文明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压倒了其他文明?戴蒙德在这本书里是怎么回答的呢?
戴德蒙认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之所以领先其他文明,都是演化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演化文明论。那么什么叫做演化?演化原来被翻译成进化,其实达尔文当年提出的不是进化论,而是演化论。
为什么要强调演化呢?因为进化这个词听上去有点误导,似乎暗示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运动过程,好像世界真的在不断向前发展,但这很可能是人类的错觉。也许100万年以后,低等动物蚊子还生活在地球上,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却已经灭绝。
实际上,每一种生命都是演化的产物,只有适应环境和不适应环境的区别,没有高级和低级。演化论者坚信适者生存,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东西。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演化论,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人的眼球里面有角膜和视网膜,角膜就是眼球最前面的那片透明的薄膜,就像相机的镜头。只有角膜没法形成视觉,还需要位于眼球后面的视网膜,把投射进来的光转化为神经信号,这样人才能够看见东西。
假如没有角膜,光就进不了眼睛,人还是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角膜和视网膜缺一不可。既然角膜跟视网膜是两样东西,为什么不是只进化出了角膜,或者只进化出了视网膜呢?为什么偏偏让人眼同时进化出了角膜和视网膜就能够看到东西呢?这么巧的事情除了上帝得安排,恐怕很难说得通。
对此著名学者道金斯说道:你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眼球,最原始的眼睛可能只是一个细胞,也许只能让拥有它的生物增加5%的生存几率,但对演化来说,这就够了。由于不断的优胜劣汰,原始眼睛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一个细胞到100个细胞,到1万个细胞,最终会复杂到出现不同的眼球结构,比如说角膜和视网膜。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明白了演化学者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戴德蒙用了这套逻辑来解释社会和历史。
他在这本书里重点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而不是美洲人征服欧洲?第二,为什么有的地区出现了农业文明,有的地区却长期停滞在原始社会中?第三,为什么现代科技始于西方?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最终回答了为什么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压倒其他文明之类的问题。戴蒙德的答案是,这一切都是撞大运,仅仅因为欧洲的地理条件实在太好了,他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后面一直在证明这件事。
一、为什么欧洲人能征服美洲?
1532年11月16号,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带兵在秘鲁海岸登陆,准备去征服600万人的印加帝国。他总共带了才169个人(加上皮萨罗自己),62名骑兵,106名步兵,他们要对战的是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率领的8万大军,光是在前面开路的士兵就有多达2000个人,是皮萨罗的十倍还多。
可是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吃惊,超过7000名的印加士兵被杀死,连印加皇帝也被皮萨罗俘虏了。西班牙这边只有一个人受伤,那就是皮萨罗本人。因为一位西班牙士兵杀红了眼,准备一刀砍向印加皇帝,皮萨罗不得不用胳膊替皇帝挡了一刀,结果挨了一刀。
皮萨罗把印加皇帝扣为人质,关在一间屋子里,要印加人用黄金来赎。而且黄金的数量必须能够塞满那间牢房才行,印加人天真地献出了足够多的赎金,但是皮萨罗还是把阿塔瓦尔帕皇帝给杀掉了。
区区169人就灭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帝国,为什么当时欧洲人这么厉害?其实皮萨罗也并不是什么名将,他只是一个文盲。皮萨罗的军队中有十几只火绳枪,按照当时的技术,一支火绳枪一分钟才能发一弹,实战价值并不大,却足以把印加士兵是吓得魂飞魄散。
印加士兵没有金属武器,都是抡着大棒上战场,这对于西班牙士兵的锁子甲毫无作用。此外,当时美洲没有马,印加士兵看到西班牙人的战马,以为是恶魔,吓得拔腿就跑。西班牙骑兵就这样从容地追上去,把对手一个个杀死。
皮萨罗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印加帝国此前刚遭遇天花袭击,这场天花也是西班牙人从欧洲带到美洲的,印加帝国的老皇帝就是死于这场瘟疫。他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皇权打得是你死我活,国力大大削弱。
可见,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靠的是枪炮、病菌与钢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偌大的美洲大陆没有这三样东西?为何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般认为,美洲土著是2万年前到1.4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过去的移民后裔,那时候地球整体气温比现在低很多,南北极冰层更厚,所以海平面也比现在要低。今天的白令海峡在当时是高于海平面,是一个宽达1600公里左右的大陆桥。人们由此从欧亚大陆走到美洲,后来繁衍生息成了土著。
这些人抵达美洲后,这些人开始疯狂地游历美洲,本来有野马,却被他们统统杀光吃掉了。同样的疯狂行为也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跟亚洲也有大陆桥连接,结果,澳洲的野马也全部被杀光吃掉,甚至所有体重超过100公斤的动物也难逃厄运。
大约1.4万年后,地球温度升高,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大陆桥被淹没,美洲和欧洲的这些人就这样的被地理隔离,再也无法回到欧亚大陆,从此便走上了不同的文明之路。
大约5500年前,马在欧亚草原上被驯化成为重要的家畜之一。欧亚大陆的人非常幸运,因为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被人类驯化的14种大型动物中,有13种的祖先都来自于欧亚大陆。那还有一种就是羊驼,它也是唯一一种在美洲被驯化的大型动物。可是羊驼不能够人工繁殖,驮不了重的东西也不让人骑。
除了14种大型动物以外,人类也曾经尝试过驯化其他的野生动物,可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法多驯化出一种。比如当年英国人想驯化斑马,让他跟马一样去拉车,但是斑马的脾气比马要大多了,而且它的求偶仪式也很复杂,人工环境下是拒绝交配的。
还有比如河马吃素,却长了一身肉。对于人们来说,河马是比牛羊还好的肉食来源。可是河马太凶猛,每年死在河马口中的人比狮子咬死人还多,因此没人敢驯化它们。
有证据表明,牛、羊、猪等动物是在不同地区被人类驯化的。人们选来选去,也就这十来种动物最适合当家禽家畜。然而,养动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家畜家禽会把疾病传染给人类。比如麻疹、肺结核、天花是来自于牛;流感来自于猪和鸭;百日咳来自于猪和狗;疟疾来自鸡和鸭。人和动物接触几千年,无数人因此而死。能够活下来的人就是通过了自然选择,抵抗力更强。
在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大批的欧洲人来到美洲,各种传染病也跟着上了岸。欧亚大陆的人因为常年养动物,所以这些病对于他们来讲都不是问题。然而对于美洲土著不同,他们很少养家畜,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些病菌,这些病菌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此外,美洲人是当年从白令陆桥过来的少数欧亚的后裔,彼此基因相似度高,所以一生病就全身病,死亡率特别的高。有学者估计,从1500年到1590年,90%-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疾病。美洲大陆上最早有四千万土著,到1776年美国建国的时候,北美洲的全部印第安人加起来才不到15万人。
其实美洲当地的病菌也传到了欧洲,不少人认为梅毒就来自于美洲新大陆。不过梅毒的传播速度却远不如欧洲来的白喉、天花、流感。虽然说病菌为了保证生存,对宿主的伤害会逐渐降低,可是欧洲人带来的病菌传播速度实在太快,美洲土著还没等伤害指数变小,就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那你可能会有新的疑问,假如当初刚来美洲的不把野马都吃光,和欧亚大陆一样,把野马驯化成家马,美洲土著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后来的灭顶之灾?戴蒙德认为结果是一样。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分析过人类历史上出现的26种文明,发现其中25种要么已经灭绝,要么长期停滞,只有海洋文明最终走入了现代化。对此,汤因比有自己的解释,但戴蒙德的看法是,这一切都是天意。
二、为什么有的地区出现了农业文明,有的地区却长期停滞在原始社会中?
欧洲文明始于新月沃地,主要指两河流域和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这里是人类农业的发源地,除了新月沃地,古代中国美洲古印度,古埃赛俄比亚等地也独立发展出了农业,但时间相对晚一些,而且没有新月沃地那么繁荣。
新月沃地为什么有优势?因为这里适合人工驯养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全世界56种最有价值的野生和本科植物中,新月沃地拥有32种,其他地区都不超过十种。在出现农业之前,人类主要靠狩猎采集生活。
有人计算过,采集者一天只用劳动两个小时就能够填饱肚子,比当农民舒服多了。他们能吃到150种植物,比现代人多好几倍。采集者每天出去找吃的时,顺手把一些好吃又容易长的植物带回来种植,慢慢的就有了农业。换句话说,要不是恰巧碰上特别合适种植的作物,谁愿意当农民呢?
欧洲人喜欢吃小麦和豆子,但最开始植物为了方便种子的传播,野生小麦穗成熟后会自动脱落,野生豆荚成熟后也会自动开裂,这都让收获非常困难。然而到了一万多年前,新月沃地的野生小麦和豆子发生了基因突变。小麦穗和豆粒不再掉到地上,这就给大规模种植提供了条件。
在古代东亚,中国人培育出了大米和小米,不过大米的蛋白质不如小麦和豆子。不过欧亚大陆是横向的,适合人类迁移,因为在同纬度的情况下,气候变化不大,人也不容易生病。就这样,小麦传入了中国,中国的小米也传到了西方。
跟欧亚大陆相比,美洲和非洲的文化交流就没有那么容易。他们都是纵向大路,中美洲很窄,非洲北边有撒哈拉大沙漠,所以不同文明之间来往不多。墨西哥人很早就发明了轮子,可印加帝国直到灭亡也没有用上。而印加帝国产羊驼,墨西哥人也不知道,因为找不到牲口来拉车,所以有轮子也用不上,只好当玩具了。
古代美洲人培育出了玉米、红薯等,可是这两种作物中的蛋白质,明显低于欧亚大陆上的小麦和大豆的组合。虽然美洲也形成了大型农业文明,但是在人口密度上就远远比不上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导致他们之间交往很少,社会组织程度也较低。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的时候,绝大多数美洲社会刚发展到部落阶段,只有少数地方出现了国家。
可能很多人会问,今天的美国是农业大国,土地很肥沃,为什么当年印第安人就没有充分的利用呢?因为今天美国用的都是新月沃地作物的种子,而当初美洲没有这些种子。再加上要想把荒地改成农田,就靠牲口耕地,可印第安人没有牛和马这些家畜,所以不是印第安人懒惰,而是当年美洲的条件不适合发展农业。
由此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皮萨罗能够把美洲土著唬得一愣一愣的,骗了金子,还把人家的皇帝给杀了。因为印加帝国社会规模太小,人们之间不常见面,防骗技术自然也就赶不上欧洲人。这是制度文化还是人种原因造成的呢?显然都不是,关键还是周围的环境。
三、为什么现代科技始于西方?
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社会的命运。可是这就有一个问题:新月沃地这么好,为何今天却落后了?中国号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为何至今仍未完全真正走进现代化?这不就恰好说明了自然环境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大吗?
先说一下新月沃地,这里培育出多种作物后。这些作物被大量移植到非洲、欧洲和东亚地区,新月沃地的优势就不突出了,劣势反倒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水资源匮乏。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只好大量修建水渠和地下渠来维持农业灌溉,可新月沃地四面平坦,无险可守。
历史上许多大帝国都会来这里蹂躏一番,特别是蒙古西征,让地下水系统被彻底破坏。再加上多年农耕造成的土地退化,新月沃地变得难以自给。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和中亚文明互通有无,所以古代中国农业水平也很高,一度离现代化只差一步之遥。虽然中国南北纬相差较大,但是人们来往方便,不容易生病,所以古代中国可以实现集权,从而蜕变成皇权大于一切的孤岛式文明。
在孤岛式文明中特别容易出现技术退步。比如郑和下西洋,从规模到水平都比当时西方强多了。由于郑和是宦官,儒生们担心宦官权力太大,便说服皇帝下令终止航海,名臣刘大夏甚至私自把郑和积累多年的航海资料全部烧毁。
到了明清之交,中国火炮技术领先世界。可皇帝怕民间造反,严禁民间制造研究火炮。到清末,中国人面对西方火炮一筹莫展。
相比之下,欧洲南北差距太大,人口很少纵向流动,就连强大的罗马帝国都没能够占领。拿破仑当年也因为远征而惨败收场。另外,欧洲地块相对破碎,没有中国那样的长江黄河贯通南北,欧洲最长的莱茵河也指流经九个国家到不了北欧。
欧洲最多的时候分裂成1000多个小国,经过上千年的战争,好不容易变成32个,接着又分裂成40多个。欧洲的地理状况决定了谁也没法大一统,欧洲因此免于进入孤岛是文明的困境。欧洲的中心不断在改变,从威尼斯共和国便道瑞士,右转到荷兰,再到英国,才最终成就现代文明。
读到这里,很多读者又会有疑问。难道说欧洲培养出爱迪生、瓦特、莱特兄弟这些伟大的发明家也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在戴蒙德看来,因为欧洲在新月沃地的基础上发展,又没有像中国那样出现倒退,社会构成是越来越复杂,交流越来越频繁,推动了科学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发明很少是原创的,更多是借鉴改造的结果。在发达社会中,原创会迅速的普及开来,后来人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造和扩充。
很多人都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传说他小时候看见家里烧开水,蒸汽顶起了壶盖,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所以他立志长大发明蒸汽机。实际上,瓦特是在修理纽克曼发明的蒸汽机时,才产生了改进他的想法,而纽克曼早在1705年就把它发明出来。到瓦特修理蒸汽机时,英国已经有100多台的纽克曼蒸汽机。
人们往往认为是需要推动了发明,其实并非如此。爱迪生发明录音机,却不知道该用来做什么。看到有人拿它放音乐,他觉得大材小用,怒不可遏。直到20年后,才勉强承认录音机也可以用来听音乐。
大家还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的故事。其实灯泡在30年前就已经有了,爱迪生只是做了一点改动。在今天,美国每年要颁发7万个新专利证书,其中绝大部分不会被应用。其实科技很少是因为需求而诞生的,更多来源于爱好,来源于一种完善和改进原有发明的冲动。
科技突破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技术自身的积累,第二,把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而这两点,跟社会的复杂程度息息相关,社会的复杂程度又是什么决定的呢?正如前面反复说明的那样,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而社会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在戴蒙德看来,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既然是这样,那环境中的哪些要素在社会演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呢?戴蒙德列出了四点:第一,有多少可以用来驯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二,是否便于内部交流;第三,是否便于外部交流;第四,人口总数有多少。
前面三点已经说的比较充分,最后一点戴蒙德认为每平方公里几百人的密度是一个临界点,低于这个密度很难形成复杂社会,更别说实现现代化了,只有高于这个密度,一切才有可能。
为什么人口密度这个条件这么重要呢?
假如一个部落有20人,两人之间的关系有190种可能,如果是2000人的部落,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有199.9万种的可能。显然,靠人类的本能已经无法应付。这种局面,必须发展出一套制度来管理,比如说宗教道德、传统文化,甚至政府。
人口越多,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多,也就越难维持和平。因此,社会规模越大,越需要制度文明。当然,制度文明也有反作用,比如说限制社会进步,出现周期性崩溃等等。
虽然人口总数影响着演化的结果,但戴蒙德同样认为,人类无法预测历史,历史并没有像物理一样严谨又准确的规律。随便一个小小的偶然事件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比如在1930年的夏天,德国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大卡车撞上了小汽车。由于大卡车司机及时刹车,小汽车上乘客的性命得以保全。
假如再晚一点,小汽车上的乘客将性命难保。车里的一个人就是。如果死于车祸,历史说不定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通过这本书,我们明白不仅生物是演化的结果,社会的发展同样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另外,我们还能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任何国家一旦成为孤岛,就必然走向反文明、反理性。不论我们的文化传统多么丰富多彩,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胸去接纳他人,因为这才是自我发展和保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