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投资指南01:一个争议极大的行业
时空复利 / 2024-02-05 21:57 发布
我来讲一下核电,相信这会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系列。
关于核电,有的人视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有的人则视为终将毁灭人类的恶魔。那核电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会尽量客观地将行业事实描述给大家。
核电行业的风险
核事故分级
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同,投资核电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也是大家必须注意的一点。
核电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核事故。而核事故的发生,可以算是黑天鹅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核事故分为七级,其中1-3级是事件,4级以上是事故。
三次重大事故
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影响巨大的核事故。
第一次是1979年的美国三哩岛事故,这只是一个5级事故,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引发了美国民众的恐慌,最后,核工程师出身的卡特总统被迫宣布美国不再修建新的核电站。
而美国在70年代一共修建了100多座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大部分至今仍在服役。直到奥巴马任期内,美国才开始重启核电建设。
第二次是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是一个7级事故,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也引发了全球性的反核浪潮。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各种影像资料很丰富,大家可以自行观看,效果更佳。
第三次就是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由于东电公司的愚蠢决策,这个本来定为5级的核事故直接上升到7级,而且后续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事,仍是悬在核电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德国弃核
福岛核事故之后,全球的核电建设进入低潮期。比如德国,直接就宣布弃核不用了。2022年德国关闭境内最后一座核电站。
然而直到2020年,核电在德国的电力生产结构中,占比仍达到11.4%。
敢于放弃核电,一方面是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足够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德国背靠欧洲大电网,可以随时向法国等周边国家买电。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法国还在德国边境附近修建了核电站。
我们回顾三次重大核事故,首先,两次7级事故都发生在沸水堆,而早期沸水堆的安全性是弱于现在主流的压水堆,更不要提我国现在大力发展的三代和四代核电了。其次,这些事故当中都有着灾难性的人为操作失误。
核电安全
核电安全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就是核电站的结构设计。
另一个是软件,也就是后续的运营管理。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核电始终保持高水平安全运行业绩。从来没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位居国际先进行列。而且0级偏差和1级异常事件也呈下降趋势。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每台机组的平均运行事件数量分别为0.87、0.89和0.64起,低于美国的2.6、2.1和1.7起,也低于法国等许多国家,说明我国核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在持续提高。
核电行业中有个词,叫“邻避效应”。大概意思就是说,建核电站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附近,毕竟,连吃鸡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跳核电站。
不过,在研究了中国核电的软硬件能力之后,我们对于我国的核电安全有着充分的信心。
但投资核电行业最大的风险点,却来自别人建的核电站。
我们对于中国的核电安全有信心,也架不住其他不负责任的国家来捣乱啊。光是日本,就有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福井县的文殊堆等一系列烂事让人闹心。
最后再强调一下,核事故是核电行业最大的黑天鹅,地球上任何一次大型核事故,都会给整个核电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核电行业的确定性
既然投资核电行业存在着如此不可控的风险,为什么我们还要看核电呢?
因为中国的核电行业有着相当高的确定性。
能源结构
首先,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目前7成的电力来源是火电。要想实现“双碳”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双碳战略的国家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当中提到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和“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以来,第二次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有很多同学喜欢说大A是政策市,那你们还不来积极学习。
核电以我国2.3%的装机容量,发了4.8%的电。
对比其他的清洁能源,核电最大的优势就是靠谱,不会受到天气,季节和环境的影响。
核电站一般换料周期在1年-1.5年,这确保了核电拥有更长的持续运行时间。
2020年核电利用小时数为7453小时,是水电利用小时数的1.9倍,风电利用小时数的3.6倍。
这两年我国的核电更是马力全开。
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027.09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2.11%。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8653.29万吨,减排了巨量的温室气体。如果不考虑乏燃料的后续处理,核电就是最清洁的能源。
从能源属性来看,我国的水电资源已经基本开发殆尽。
而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在储能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靠谱稳定的核电是替代火电成为基荷能源的第一选择。
政策规划
其次,从政策规划上看,2011年福岛事件之后,我国就暂停了核电站的新建审批,2015年短暂放开,但大家都明白,中国核电要重回高速发展轨道,必须等到三代核电技术成熟。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
。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成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而国和一号(CAP1400)技术也已经验证成功,正在山东石岛湾建设两台示范机组。
这就是积极背后的底气。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而在2011年福岛之后的近十年内,一共只核准了10台。
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
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按照一台三代核电200亿投资估算,今后每年我国核电行业将每年增加1200-1600亿的投资额,如果考虑核电出海,这一金额可能更高。
而一个核电站建设周期约为8年。
核准之后,建设周期在4到5年。如果我国核电能够保证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对于产业链公司将有一个长期的业绩驱动。
好了,恭喜你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下期我们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