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满清为什么会让赫德执掌海关?

黑郁金香   / 01月31日 08:55 发布

  本博评论:晚清对外开放的程度有点超乎想象,但如果满清当时成功地完成对外接轨,并带领整个华族融入世界潮流,那么整个世界以后的格局就不一样了。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第一篇:为清朝延续命脉的赫德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在晚清的时候,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但即使在这样困难的环境当中,清朝也一直坚持到了20世纪前十年之后,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才最终覆灭。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的,从这场战争开始,外国的列强就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仅是发动了鸦片战争的英国,西方的众多国家,也希望能够从中国这个古老庞大而又孱弱的国家的土地上分一杯羹,纷纷发动了对中国的入侵。

  不仅是来自欧洲的列强们,邻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之后,也不把这个他曾经的老师放在眼里了,也希望能够和中国争夺东亚霸主的地位,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惨败,日本也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利益。

  除了国外侵略之外,来自国内的各种内乱也蚕食着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活跃在山东一片的捻军,都给当时的清朝带来了不少的危机。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清朝并没有很快地走向灭亡,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最终辛亥革命开始算起,清政府在这样困难的环境当中坚持了71年,一共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代帝王才最终灭亡,那么清朝能够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是什么呢?为清朝续命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诚然,说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的心中都会涌现无数的名字: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奕訢,甚至是慈禧太后,说到在晚清时期对当时的清朝做过贡献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也有很多。

  这些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清朝的人,但是今天史君要说的这位,在晚清时期他也帮助清朝延续了朝廷的命脉,如果没有他的话,当时的中国很有可能早就被其他的西方列强所瓜分掉了,而这个人却不是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来自英国的一位政治家,在晚清时期担任了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的罗伯特·赫德。

  赫德在1854年来到中国,当时的他只有19岁,年少的他很机敏,受到了上级的看重,他先是在香港接受了一些翻译的培训工作,后来就被派到了英国在宁波的领事馆,担任翻译工作,之后1858年,他被调到了广州,当时的广州被英法联军所占领。

  赫德真正成为决定清朝历史走向的人物的时间是在1861年,当时他成为了上海海关的代理总税务司,并在两年之后转正,正式接管了上海的海关,一年后,赫德被清朝授予了按察使的官衔,成为了清朝正式的正三品的官员。

  一位英国人,远道而来在清朝成为了一名正三品的官员,这在清朝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事件,然而,这只是赫德巅峰人生的开始。

  在之后,总税务署从上海搬迁到了北京,赫德也官升到了正一品,从此以后他就在北京居住了四十多年,一直到了年老的时候才休假回国。在北京的这四十多年时间当中,他给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了不少的建设性的意见,其中就包括办同文馆、筹划中国船政、邮政、建设北洋水师。

  不仅如此,他还一直都掌控着清朝的海关,以及促成了许多和约的谈判,可以说是左右了当时清朝的朝政很多年,很多的决定都是在他的推动下施行的。

  赫德最值得人尊敬的是他在管理海关部门的举措上,他管理了清朝的海关半个世纪,期间他进行了很多的改革,让海关部门成为了当时清朝中最清廉的部门,从而也就避免了朝中很多其他部门的腐败现象。

  赫德通过海关,每年提供的税银达到了清政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当时清朝重要的财政来源,也是最为稳定的,如果说没有这些钱的话,清朝恐怕早就要在列强的剥削之下被瓜分了。这些钱还是后来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的重要财政来源,也可以说,赫德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最令史君觉得可敬的,是他在中法战争的时候,曾经对清政府说过:“如果你们有把握能一致决心战斗到底,我劝你们打,因为正义是在你们这边,而法国劳师远征是必会疲惫的。”他当时还强烈地谴责了法国人的这种行为,尽管赫德的这些行为有可能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史君觉得他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为当时的清政府续命做出了不少贡献的大臣。

  赫德晚年时期回国休假,在1911年他病逝于英国的白金汉宫,在他去世半个月之后,中国的武昌起义就爆发了,随后,在中国统治了近三百年之久的清王朝,也随之垮台了。

  第二篇:清朝为什么会让罗伯特·赫德担任政府高官?

  罗伯特·赫德被清朝信任并任命为政府高官的原因涉及多个层面:

  一、管理和改革经验:

  赫德在中国海关工作期间通过改革和现代化管理,显著提升了海关的效率和财政收入。这些成就让清朝政府认识到他在管理和改革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将其视为能够为清朝政府带来积极变革的人选。

  二、外交与商务关系:

  作为英国外交官和商务领事,赫德在中英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与清朝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和商务关系,通过与清朝政府的密切合作,有效地促进了中英贸易和外交交流。这使得清朝政府愿意将其视为一位有助于促进中外关系的合作伙伴。

  三、中西文化交流:

  赫德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兴趣,他学习了中文,并且在中国社会中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他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社会,增加了他在清朝政府内担任高官的可信度。

  四、维护清朝和英国利益:

  赫德在外交和商务领域的工作表明他能够平衡并维护清朝政府和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种能力使得清朝政府愿意任命他为政府高官,相信他能够在中英关系中平等对待各方的利益。

  五、国际平衡与稳定:

  在中国面临外来压力和内部动荡的时期,赫德的工作被视为有助于维护国际间的平衡和稳定。他的外交才能和对复杂国际局势的理解,使得清朝政府认为他可以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空间,同时保持稳定。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罗伯特·赫德在清朝政府内担任政府高官,成为一位备受信任的重要人物。他在中国的综合才能和成就为他在清朝政府的职位上赢得了尊重和支持。

  第三篇:赫德与庚子之变

  1900年的义和团和随之而来的八国联军,让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在这场浩劫之中,九死一生的赫德再一次成为中西方沟通的桥梁。

  1900年6月,义和团控制北京,6月20日,赫德请求总理衙门为海关关员及眷属撤离北京提供帮助。可是,由于局势失控,北京到天津已完全被封锁,火车停开,义和团开始攻击总税务司署,赫德当即带领40余名海关关员和眷属撤退至英国使馆避难。随后,英国使馆也被封锁,赫德和外界彻底失去联系。7月21日,英国的《泰晤士报》刊登了赫德的讣告,人们相信,住所和总税务司署化为灰烬,音信全无的赫德已经遇难。

  被困在使馆区的赫德一面组织人员抵御义和团和甘军对使馆的围攻,一面在断断续续的枪炮声中用铅笔写成了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到英国使馆,坚持了56天的赫德终于获救。第二天,65岁的他在总理衙门的请求下,又开始为停战谈判奔波。当时,如何处理战后对华关系,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创立“黄祸”一词,他认为,中国在20世纪要崛起,而崛起的中国将重演蒙古帝国的历史,只有瓜分中国,才能防止“黄祸”的出现。德国皇帝瓜分中国的建议,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认同。赫德则在英国杂志上连发6篇文章,综合分析三条出路:第一条是瓜分中国;第二条是扶持新政府;第三条是继续支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他认为只有第三条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出路。

  为了挽救清政府,赫德给李鸿章写信,劝说李鸿章回京谈判,因为只有李鸿章才能和列强对上话。谈判刚开始,列强漫天要价,几乎把清政府逼上绝路。为了保全清政府,又最大限度满足列强的利益,赫德对中国各类税收情况进行了测算,得出中国每年可承担2000万两赔款的结论。

  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同11国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就是采用赫德的建议。当然,赫德没有忘记借机给海关扩权,把部分常关的税收和盐税纳入了海关的征收范围。

  《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赫德把他的复杂性展示得淋漓尽致,海关是他一生事业所系,没了大清朝也就没了他这个总税务司,赫德和清廷的命运已经牢牢拴在一起。

  第四篇:人物评论

  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人物,给后人留下难以定论的遗产。毫无疑问,赫德是一个外国人,而且又处于中外不对等的博弈关系中。到底是该从赫德的个人目标和行动中确立判断的标准, 还是从中外关系的大势中推演赫德的行为价值,的确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难题。

  一百年来,围绕赫德的评价呈针锋相对的两极——中国人认为他是“最险恶最阴险的敌人”,教科书上给他下了“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定义;西方的汉学家们则不乏溢美之词,说他是“中国坚定不渝的朋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不管用这些概念化的词汇给他打上多少标签,作为一个几乎参与了晚清历史所有重大事件的英国人,赫德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一个比较稳妥的看法是:赫德控制中国海关,有损中国主权。他本人是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实践者,这一点毫无疑义。而另一方面,赫德却以客卿的身份,尽量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对内主张改革,对外多次表达对中国立场的支持, 又是值得肯定的。但后一点显然属于大是大非之下的次要层面。因为这些意见的表达多半是在无损英国重大利益的情况下做出的。

  判断赫德的言行, 还可以从中国在19世纪后期需要以何种姿态对待内政和外交的角度看待。中国需要改革, 赫德先后向清政府提出10个改革方案,并在自己的衙门权限内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

  中国需要抗敌,赫德也曾鼓舞中国抗敌。中法战争期间,他对于法国的侵略表示强烈愤慨。他写信给金登干, 批评法国人的行为是“ 一连串恶毒的、不必要的、不公正的、毒辣的屠杀”! 他希望“ 老天将给他们报应” , 并义正严词地说,“ 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佬,我也是要打的” 。因此,中法战争期间,赫德是一个主战派,他曾对总理衙门的大臣们说:“如果你们有把握能一致决心战斗到底,我劝你们打,因为正义是在你们这边,而法国劳师远征是必会疲惫的。”

  中国需要保持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赫德也曾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主张。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事件, 赫德感到重新建立合适的中外关系的重要性。他劝说列强在赔款问题上“接受中国所愿承担的赔偿”、“维护中国的行政管理完整和维护其领土完整”,并在中英谈判中主张等中国整顿和完善了法律体系后“ 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

  若抛弃目的论看待赫德,其人之言行本身即已说明了一个特殊的人在一个特殊时代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与赫德同时代的英国军政人物对中国的悍然侵略,也可以反证赫德的历史地位;换言之,英国是使用了文武的两手,对付一个衰落的东方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