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对的起5年后的你......。
抖音不死哥 / 2024-01-06 15:48 发布
这几天自己关在屋里,把历史复了一下盘,也闭上眼睛想想过去的几轮熊市。再算一下现在后面可能出现的风险。得出的结论就是——几年一次的底部又出现了。
你可以举出很多悲观的条件:出生人口下降,房地产问题,中美对抗,经济通缩,疫情高的大家不想消费…
反过来想,如果经济也好,地产也好,你有多少机会买在历史低位?
悲观的条件,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又一次熊市底。只要不加杠杆,值得。
【你的今天,就是5年前资产配置的结果。结果好,想想偶然性,以提升未来的概率。结果差,分析必然性,以改变未来趋势。】
上面这段话,是在上一轮熊市后所悟。
现在,又到了一个想想该如何把自家的资产,做一个配置,逐步投入的时候了。
今天的你,就是5年前资产配置的结果。这句话,可以送给5年后的你。
熊市末期时,心态是——A股这个诈骗市场,谁也别想再骗我做股票了,销户、销户、销户。
牛市中后期,心态是——别讲什么风险,谁拦着我发财,我跟谁急。
悲观的时候,送钱他都不会要的。乐观的时候,谁提示风险,就是跟他有仇。
当然,熊市的时候担心是正常的。担心什么呢?
1、你不是在高位买的,你是在处在大跌三年之后的低位低估值。
2、你不是加杠杆买的,你是用自己的闲余资金,敢熬,也熬得起。
3、不用买个股,你买指数不会爆雷。你算算指数再跌10%跌到哪里去了?
10%能不能扛得起,分批投入能亏多少?
最后一点:做投资,又想发财又不敢去压上去,怎么行。历史性的机会在眼前。所谓赌国运,不只是一句话,是行动。
中国经济是难,但不会崩。大家觉得经济差,是因为活在过去那种高速发展的思维中,降速了就预期差出来了。就像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那样。
中国经济核心还是房地产。 地产泡沫+疫情+美联储加息,三把重锤砸下来,谁能抗住?是扛不住的。
但我一直记得那个心态—— 2019年暴涨后,后悔2018年投入太少,恨不得再来一次大熊市,还让我把更多资产投入。这个懊恼的心态,一直等了5年。
有人担心,还有很多股票没跌透。
在2015年之前,市场确实是同涨同跌的市场。熊市,个股都跌透。牛市一到,大家一起飞。
但你我都明白,未来不可能有全面牛市。所以,也不需要所有股票都跌透。
我说的投资,是从指数和价值角度。并不包含做题材,题材你可以随时都能做。
从现在来说,何时见大底不重要。而是这个底部怎么把他抓牢,才是核心。
我们假设2028年的你回头看,23年12月见底,还是24年3月见底,重要吗?
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出手了没有,出重手了没有?
未来的行情怎么走,不清楚。 但规律是有探底、有磨底、有夯底、有主升,有震荡,有主跌。
而收益跑的最快的就是主升浪阶段,这你必须要在场,并且还要吃饱!
这两年也是跌的很惨。但有人2019年以来的收益,仍然达到了176%。5年复利高达22%。 不是他回撤做的好,而是他主升浪阶段吃的饱,这两年才扛得住饿。
你要么从底部开始就做新能源、科技。
最惨的是从高位开始看好,可人就是这样的。
他最高接近400%,现在跌破200%。
但最高,并不是你的最终收益,现在也不是最终收益。
再比如长跑大神朱少醒:他买的就是价值股,白酒,平安,宁德,医药这种。
总之,吃得饱,才能抗住饿。
而每次主升浪,都是从熊市开始的。没有在主升段吃饱,后面再努力也是白搭。
当然,也有比较差一点明星基金。劳杰男的,2019年以来快要吐完了。你要不是19年低点买,就亏钱了。 不过从他2009年以来历史看,复利还是有13%的。
总之,你买到好基金,不够低,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你买到弱基金,不在低位买,就要亏钱了。
其实基金是很难选的,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风格。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买的够低。
国家在降息,银行利率2%-3%。而这些撒出来的钱,未来如果经济恢复,又会有通胀,你又跑不赢。总之,你的现金长期总是贬值的。
从未来5年的复利,三个力度来讲:
1、年化预期5%-10%,买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都可以。
如果换成大家熟悉的上证指数,就是2028年涨到4400点。
2、 年化预期10%-15%,买主动型基金。上面说的几个,这种就是主动型基金,就是靠基金经理选股的。一般来说,他们波动会比指数要大10%-50%之间。所以跌的时候多,涨的时候也会更多。
当然,还有主题性基金。 新能源ETF, 消费,医药,科技......各种行业型的。
不管你买的基金好坏,买的够低,是最重要的。
3、 年化预期>15%,买个股。这个就要靠你自己的慧眼压股票了。
价值投资和波段,手法不同。做股票和买基金,场所不同。
但都要盈利,所以背后原理是相通的。 空间,赔率,组合,仓位,风控。
盈利= 空间*仓位
空间 靠天时。 仓位 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