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Vision Pro量产背后,虚拟现实产业拐点已至?

刘旷   / 01月05日 11:03 发布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Vision Pro量产时间的临近,VR概念再次映入人们的视野,业内“炒作VR”的浪潮,似乎也有了重新抬头的迹象。不过,从苹果公司这样真正具备实力的玩家表态来看,VR概念早已经过时了,至少它并不能够涵盖苹果对于混合现实的产品诉求和价值观。


在苹果看来,“元宇宙”这种全浸式的数字空间,并不能创造用于逃避现实的虚拟世界。Vision Pro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证明,该头显专为短时间的游戏、内容消费和通信而设计开发。用户可以通过Vision Pro看电影、浏览相册、玩游戏,通过虚拟形象与朋友视频聊天,同时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才是Vision Pro想要传递出的观念。


Vision Pro,苹果的新标杆


据市场调查机构IDC近日发布报告,预估2023全年中国AR市场出货量24万台,同比增长133.9%,并预估2024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增速预计达到101%。分体式AR仍将是AR品类的主流,但值得关注的是,伴随高通AR专用芯片发布及光波导技术进步,主流厂商将接连发布或迭代一体式AR眼镜,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6万台,增长68.5%。


作为自2015年以来苹果推出的首个新产品类别,苹果向消费者推销了一个新颖的概念:混合现实,它融合了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作为库克接任CEO之后的颠覆之作,苹果实际上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为苹果不仅仅是想要推出一个新产品,更希望打造一个新的终端标杆,开启一个引领性的消费电子新时代。


随着苹果许诺Vision Pro发售节点——“2024年初”的距离越来越近,苹果CEO库克早早开始调动各方人马为Vision Pro发售备战。为了打好这一战,苹果正从硬件生态联动、丰富软件应用以及确保供应链三方面提供保驾护航。


首先,是软硬件生态方面的准备。比如,在硬件层面,苹果通过iPhone的空间拍摄功能,开启了空间计算的UGC时代,让人人都可以0门槛上手拍摄空间视频。在生态联动上,苹果通过开发者视频手把手教iOS和iPadOS的开发者,将相对应的应用内容迁移至Vision Pro上。


对于iPhone用户来说,Vision Pro与苹果其他产品之间的协同玩法,是其非常期待的创新点,事实上苹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历经三个多月的测试版打磨后,12月11日,iPhone终于在iOS 17.2版本推出了空间视频功能。如果你的手机是iPhone 15 Pro系列,你只要在视频拍摄的左下角点击“头显”按钮,就可以直接拍摄空间视频。


其次,是供应链上的保驾护航。为了使Vision Pro被消费者接受,苹果前不久还召集部分零售员工培训“Vision Pro”相关服务内容,部分苹果零售店也陆续搭建起了有关Vision Pro的试用场地。具体配置上,Vision Pro采用Micro OLED技术,左右两个显示屏上能提供2300万像素,单眼效果甚至能超过4K显示,同时还具备广色域和HDR高动态范围的。苹果还在Vision Pro中加入M2+R1双芯片设计,大幅缩短画面与操作延迟,让延迟最小能控制在12ms以内,最大幅度降低用户对延迟的感知。


不难看出,不论是软硬件生态还是供应链管理,苹果都已经为vision Pro的爆发,做好了充足准备。


消费电子新周期即将开启?


其实站在产业层面来说,围绕苹果的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界,更希望能够从苹果的新产品中,发现消费电子新周期开启的信号,进而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蓄力。据多家消费电子供应链公司的人士透露,苹果新一代MR产品Vision Pro的首批备货40万左右,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00万台,第三年达到1000万台。从数据来说,苹果的这个备货计划对于整个“果链”的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一个特大消息。


一方面,随着新型终端的出现,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新增量或许已经出现。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见顶,革命性创新乏力,国内外用户换机周期变长,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调,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寒潮。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手机出货量下降12%,创近十年来新低,PC市场也不乐观,去年同比下跌16%,需求持续萎缩。2023年以来,受消费者预期、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行业下滑趋势并未得到彻底扭转。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电子龙头企业如欧菲光、汇顶科技、蓝思科技等,都遭遇了重创,业绩、股价全面下调,持续暴跌三年,营收、利润双降,患有“果链依赖症”的企业更是哀鸿遍野,陷入亏损局面。


苹果作为全球科技产品和消费电子的风向标,它的重磅新产品对于整个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之强,特别是苹果新产品的60%的供应链将源于国内,这对整个供应端的带动将非常明显。随着vision Pro的发布,包括钛合金、OLED、MR等在内整个硬件领域,都将迎来全新的增量机会。


目前包括蓝思科技、水晶光电等在内的厂商,都已经对外披露相关的计划。其中,水晶光电表示,水晶也与特定大客户和更多科技巨头开展紧密合作,积极配合并推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AR终端产品。博众精工称,公司目前已为客户提供Vision Pro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检测和组装设备,设备已经出货;鹏鼎控股则表示,公司为行业领先客户提供全方位PCB产品及服务,包括智能眼镜等相关产品。不难预见,供给端的一些刺激作用,或许已经初现端倪。


另一方面,应用端的创新和技术更迭,或将集当前消费电子之大成,以全新应用体验提振用户购买需求。相比于现有VR产品,苹果的MR产品有望在显示技术、全彩透视、瞳距调节/眼动追踪、指环控制、全身动捕、激光雷达的应用等六大硬件条线实现全方面的功能和配置升级,为XR行业树立新的硬件配置标杆。


从2D到3D的技术跨越,将带动以3D沉浸式游戏、娱乐、社交等全新内容需求的出现,吸引用户参与其中。信达证券认为,苹果Vision Pro的设计以用户为根本出发点,没有定位为卷成本降配置的“高级游戏机”,有望开辟消费电子新周期。


VR产业迎来新拐点


同时,伴随着苹果Vision Pro的出现,整个VR产业的洗牌或许已经临近尾声,产业创新步入新阶段。


过去一段时间内,包括腾讯、字节跳动、meta等全球知名科技巨头,都纷纷卷入了VR行业,产业内围绕元宇宙等概念炒作的不亦乐乎,但真正的革命性技术产品始终没有真正出现。参与其中的企业,包括腾讯、字节跳动、meta等,都曾在内部面临是否持续投入MR的艰难抉择,如今这一选择已经越发明朗了。


首先,在Vision Pro发布之后,有优势的企业选择了加大投入,而一些自觉相差甚远的企业则选择了撤退,VR的洗牌进一步加速。比如,在苹果发布Vision Pro之后,字节跳动和腾讯分别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字节跳动缩减了自己的MR事业部,而腾讯则重组了已经被裁撤的MR事业部,包括meta也表态将继续参与MR的进程之中。为什么巨头对于这件事,产生了如此大的分歧呢?原因是各自的情况不同。


从字节做MR的初心来看,它是想要做硬件的,而腾讯则更希望做内容。但实际上,相比后者,前者的难度是指数级的,涉及面非常之广,即便是强如字节跳动也没有太大把握,尤其是看到了苹果的产品之后,它们更加确信了这一点。比如,苹果有自己自研的M2芯片,用于解决眩晕问题以改善用户体验,但自研芯片对于字节跳动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困难。


再来看目前屏幕的方案适用的是micro OLED的4K屏,这属于超级黑科技,目前产品良率很低,目前能做的暂时只有索尼,只有和供应链关系极深的供应商愿意冒险一试,因为这个产品前期都是在亏本。很多人误认为凭借国内超强的电子产业链,只需要交给别人代工加部分自研,就可以实现全新的技术应用和更迭,但其实面对这种创新性的技术应用,没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供应商关系,以及超强的核心自研技术能力,想要在这样的领域内杀出去,无异于地狱级别的难度,即便是强如字节跳动也很难。


但对于腾讯来说,它期待的是内容层面的创新,比如将或者下一个时代的内容应用,打入苹果vision Pro中。比如,目前已经可以支持Vision Pro版本,腾讯的新游戏也在往相关方向布局,这与腾讯布局车联网的思路如出一辙。而超级硬件终端的面世,让之前害怕投入太大成了先烈的腾讯,多了一份笃定感,所以才敢杀个回马枪重新介入。


其次,就是行业壁垒发生了实质改变。过去大家做VR头显,很可能是蹭热度、博流量、追风口、堆参数,试图用一堆的应用链应用集成去撬动VR时代的到来。但作为一个足够创新的领域,苹果的新产品一发布,很多初级玩家都已经明白,未来想要做VR头显硬件,首先就要回答产业界,你能够做到软硬一体吗?对于整个VR产业而言,这将会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也可能是整个VR产业的标志性拐点。


VR的下一步,去芜存菁


正如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电脑GRiDpad被发明后,《时代周刊》评价它为:这是工程上的奇迹之作,却是市场上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其不便携,体积太过庞大,如今VR也面临相似的境况。事实上,随着苹果Vision Pro的面世,行业势必引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技术厂商会逐渐出局,而一些新的技术企业则会逐渐崛起。


随着苹果MR的量产,华为也不甘落后,计划在2024年大举进军MR和AR市场。据内部消息称,华为MR的售价预计将是苹果的一半左右,考虑到华为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其首款MR产品的销量将会超过苹果的40万台。除了华为之外,其他科技巨头也在加紧脚步投入其中。


据悉,meta正在调集重兵秘密研制高端产品,对标苹果vision Pro,三星放弃原VR产品计划,转而研发Micro OLED技术的高端产品,Pico调整方向,放弃Pico 5,专注于开发高端“天鹅绒”系列。Vivo将科技投入重点放在MR和人型机器人上,小米、荣耀、Oppo、魅族等公司也在紧随其后。不难预见,一场围绕MR终端硬件的新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从新终端的技术难度来看,以往具备技术储备和消费电子制造经验的终端企业将更有优势。


首先,是与现有手机生态的兼容,可降低内容生态的开发成本。目前来看,如果将VR只是当做“高端游戏机”,其投入产出比显然并不乐观。实际可行的办法是,将VR与手机终端结合起来,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控制总体成本。比如苹果支持用 iPhone 15 Pro 或 iPhone 15 Pro Max拍摄3D空间视频,可以带动vloger、up主等大众创作者的热情,去创建更创新的内容,同时开始建立起面向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全新生态。


其次,是跟智能家居的整合,可以提升其生态应用能力。目前,居住空间正在向全面的智能化过渡,将VR与其他全屋智能家居打通,借助千兆光纤的低时延传输,可以打造完整的空间计算体验,提升VR产品的价值感。有消息显示,苹果另一款围绕Vision Pro进行设计的设备将是电视产品Apple TV。已经在全屋智能等领域有探索的科技厂商和家电企业,积累的相关技术和品牌认知度,也有助于降低技术的边际成本。


最后,国产计算的加持。提到空间计算,必然绕不开算力。VR的体验质量提升,包括游戏画面的精度,对于习惯了4K/8K画质的大众用户来说,目前VR内容的像素还是太低了。而将日常社交、办公等活动搬到虚拟空间,感知计算需要实时处理大量高精度图像,需要厂商平衡效果与成本。


为此,苹果推出了苹果推出了R1感知计算芯片,高通发布了AR2芯片,从国产应用的角度来看,随着华为麒麟芯片的突围,其未来也有望应用于国产VR应用上。总而言之,控制成本、小步探索,仍然是国产VR的必由之路。结合国内软硬件既有优势,先让VR继续走下去,等待产业链和生态的进一步成熟,下一代计算平台全面建成通车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