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预测:中国股市意见领袖三十人展望2024年(上)!
小灵通 / 2023-12-31 12:50 发布
特别说明:文章来源 荣兴下午茶 作者 谢荣兴
1、李迅雷:2024年:曙光隐现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的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出现久违的上涨行情。我恰好在深圳参加一场会议,晨跑时看到海上曙光隐现,便以此为题。
首先我看到的希望是2024年有“预期转强”的契机。
从2021-2023年连续三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到的困难之一是“预期转弱”或“社会预期偏弱”,说明在当下房地产、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存在风险隐患的背景下,要扭转预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增长之后,一些结构性的长期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这也意味着,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不仅要靠资本市场的本身的规范和制度完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还要靠顶层设计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2024年是我国建国75周年,同时还将召开三中全会,这将是提振信心、让预期转强的较好时间窗口。
其次,A股市场自身也存在“均值回归”的内在动力。由于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已经持续下跌三年,估值水平已经明显回落,存在估值上的优势,如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科创板也持续大幅下跌,从技术上讲,有均值回归的需求。
第三,从长期看,我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结构在发生缓慢变化,即房地产的配置比例降低,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提高。向后看,中长期资金发展面临着较大机遇。一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居民养老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二是在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的背景下,居民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本市场在提升居民财富效应责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当然,2024年长期资金会否大规模进入A股市场还不好说。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目前国内中长期资金在市场中的占比仍低,导致其未能完全发挥在市场、经济与民生等方面的效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走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之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但这个过程会非常长,属于慢变量,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开始到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约经历了50年以上的时间;目前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可以看成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但要拉动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些都属于慢变量;而当下面临的各种问题多属于“快变量”。
因此,2024年仍需要防范各类风险,如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风险等,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问题,如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也日渐显现出来,形成新的风险。为此,需要处理好“慢变量”和“快变量”之间的关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同时还需要坚持“以进促稳”和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做到未雨绸缪。即防范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预案,如建议从国家层面需要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
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投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就消费来讲,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在投资方面,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会为2024年的资本市场孕育丰富的主题投资机会。
2、邵 宇: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曾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艰辛,前行实属不易: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展现出巨大韧性和潜力。中国资本市场也经历了起伏和调整,市场信心恢复滞后于已出现转折的政策和经济周期。但一系列稳定市场举措的推出、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歇。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国际方面,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这些预测值甚至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相较于疫情之前将承受更大压力。国内方面,经济大循环存在一些堵点,包括: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多年积累的风险隐患需要逐步化解。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机遇。具体来说:一是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渐好转,高额储蓄将逐步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变;二是宏观政策将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国债发行等措施的效果将在2024年继续显现,新的政策措施预计将持续出台,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相互叠加,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中国物价、政府债务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实施力度仍有条件;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持续动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私营经济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企业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将不断激发;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如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突破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推动生产消费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具备坚实基础:一是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已正式落地,接下来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投资端改革将持续推进,投融资动态平衡将逐步形成;二是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是中国证监会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二年,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将有望落实落地;三是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这几年,监管层频频就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声,表达扩大开放的决心与态度,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化程度也一直在不断提升。
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 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活跃资本市场”。可以预见,2024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将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但是,也需要关注投资端、交易端和融资端改革并举,短期利好政策和中长期生态建设并重,提振投资者信心,持续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让资本市场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实体经济释放更多活力。
3、荀玉根:破晓——2024年A股展望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回顾2023年,受疫后国内经济波浪式修复、外围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市场整体表现偏弱。然而,正如每一个夜晚都会被清晨的曙光打破一样,市场终将迎来一场破晓。展望2024年,国内基本面进一步修复、海外流动性转松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我国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破晓时分。同时从风格角度看,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过去小盘成长、高股息占优的趋势或告一段落,未来新的机遇或将涌现于白马成长领域,破晓既寓意市场的新起点,也代表着明年风格破“小”的可能。
核心结论:①过去一年A股走势较艰难的背景是疫后基本面曲折式修复及外围因素扰动,当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②展望明年,政策助力经济回暖,科技、消费领衔基本面复苏,叠加美债利率下行,A股中枢有望抬高。③风格有望从两头走向中间,盈利驱动的白马成长或占优,尤其是硬科技和医药,消费存在结构性亮点。
4、任泽平:2024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独立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第一大预测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世界终将属于长期乐观主义者,永远年轻,永远学习,永远奔跑,看见光!追逐光!成为光!
过去一年,无论经济好坏,充满多少不确定性,我们都要勇敢前行。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无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研究结论,都告诉我们,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乐观主义者淘汰悲观主义者。这些年,大家深刻的感到时代变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世界环境变得动荡起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不断快速变革。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顺势而为、适者生存才是大智慧。变,才是最大的不变。
第二大预测
抓住顺势而为的机遇,避免逆势而动的风险,顺势而为是最大的智慧,没有人可以对抗趋势的力量,未来九大趋势值得重视,选择优于努力。
我这些年最大的一个感触是,顺势而为是最大的智慧。企业家对趋势的判断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第三大预测
2024年全力拼经济,拉开新一轮经济提振计划的序幕,宏观政策全面转向友好,优化房地产调控,活跃资本市场,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宽松,提振信心,凝聚共识。
今年宏观经济领域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如何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呢?这是日本的一位学者——辜朝明提出来的,讲述的是日本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其他经济体的启示。大家知道,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市房市泡沫破裂以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什么原因?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产价格膨胀或经济繁荣时期举债购买了很多资产,当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以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不变,但是资产端却严重缩水,即使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也不得不用经营收入持续偿还负债,不再进行投资扩张,生产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从企业个体而言,这是理性行为,但是如果社会上所有企业都这么做,就会陷入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持续衰退萎缩,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经典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也可以解释美国30年代大萧条。
第四大预测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中国经济迎来AI加速度,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幕后功臣,最好的基础模型上将长出繁荣的AI原生应用生态。谁先入局打破视野盲区,就有望占得先机。
人工智能是今年科技领域天空中最亮的星,大家一定要重视。其实AI在不断进化,多年前刚开始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是“能听会看”,现在的人工智能是“能思考、会创作”,比如ChatGPT这种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可以跟你对话、写故事、写代码、创作小说。而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甚至可以实现“会推理、能决策”。其实,实现真正的“类人智能”后,人工智能将不再是被动者和辅助者,而是主动创造者,可以像人一样主动学习、理解、推理,最终输出内容。这是未来AI产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是不是很神奇?
第五大预测
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海外市场的广阔空间,让中国品牌全球化迎来强势爆发期,越来越多的汽车、手机、电子、文化、IP等国货在全球市场上扬帆远航,走出去,走向全世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品牌的出海浪潮正席卷而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空间无限广阔,大批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以寻求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利润,试图把那套资源整合、打通全供应链的能力复制到海外市场,高效、大规模与灵活性都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在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方面,海外仓的加速布局、跨境支付、SaaS建站等出海工具日益健全,为海外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第六大预测
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持续爆发式增长,行业不断洗牌,自主品牌出海,新三样超越老三样成为中国出口主力军,合资潮引领新能源车企开启全球化时代。
“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二十年前没买房”,这是我202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从2019年起长期提倡“新基建、新能源”。新能源车在2021年的销量是352万,2022年680万,连续两年都是翻倍增长,成为近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之一。今年有可能突破900万辆,明年可能超过1200万辆。我国每年汽车销量大概是2700万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未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从总量上看,新能源替换燃油车还有广阔空间。现在我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800万辆,整个汽车保有总量3.3亿,新能源汽车占比还不到6%。
第七大预测
储能、氢能、智能驾驶成为新能源三大新万亿级赛道,碳资产有望成为第四大万亿级赛道,碳交易、碳市场、能源数字化等蕴藏巨大机会。
储能、氢能、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新能源三大新万亿赛道,这是我2022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新能源上半场,光伏、风电、锂电行业大爆发,未来下半场储能、氢能、智能驾驶、能源数字化值得期待。
第八大预测
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国货复兴潮”迎来元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和性价比,健康快乐成为最受追捧的奢侈品。
根据国际经验,未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第九大预测
Z世代正成为消费主力军,悦己需求和情绪价值成为消费新时尚,跨界联名、社交种草,新消费的新玩法越来越多。我们线上有不少出生于千禧年前后的观众,Z世代的同学们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更多是以取悦自己、提升幸福感为核心。除了实用,更要有个性和情感价值,感受和体验很重要,他们更加注重商品服务提供的情绪价值。比如演唱会、潮玩、宠物经济的爆火都是“悦己消费”盛行的典型。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对宠物毫不吝啬。猫粮、狗粮、打疫苗只是基础消费;玩具、服装、洗护、营养品无所不有;美容、摄影、体检、保险甚至殡葬一应俱全。他们通过宠物获得了陪伴、乐趣和愉悦,这正是对满足自我精神需求买单的悦己消费。
第十大预测
少子化、不婚化、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势在必行,“单身经济”和大健康产业迎来大发展。先来看少子化。这些年我国出生率持续大幅下降,2019-2022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465、1200、1062、956万人,持续下降。2022年总和生育率跌破1.1,不仅低于欧美,还低于日本。生育率的下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欧美都呈倒U型,但是我国生育率显著偏离正常值。
5、张忆东:2024年展望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研究院联席院长
展望海外:2024年美国经济将“减速”但但仍有较强韧性,通胀回落,联储政策将转向宽松。美债10年期收益率将震荡下行,美元走势有望弱于2023年。
展望2024年美股行情,大盘指数有望震荡小涨,罗素20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盘风格有望跑赢,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美股金融股有望跑赢。。
展望中国:2024年经济有望企稳,中国股市有望迎来修复式行情,三类机会:
1)掘金“慢速”时代的核心资产——“卷王”。首先,消费电子、汽车产业链、医药以及其他中国优势制造业中寻找龙头出海的机会。其次,在运动鞋服、泛餐饮、食品饮料、美妆、新零售领域等领域精选新消费趋势下的“卷王”。
2)精选科创龙头,打破慢速时代相持局面依靠科技,掘金AI、生物科技、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
3)低波红利,逆向思维逢低布局能源(石油、煤炭)、电信运营商、交运、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股息的资产。
6、谢荣兴:市场需要输血 碳中和永恒的主题
高级会计师,执业律师,上海市财务学会副会长、上海金融文化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福卡经济预研究所首席专业研究员,上海市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员。
曾任万国证券计财部经理,黄浦营业部经理,万国证券董事、交易总监,君安证券副总裁、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国泰君安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国联安基金督察长。
曾任上海市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第十、十一、十二届常委。
首先讲一点宏观的,3000点保卫战打了十五年,原因就是重融资端轻投资端,融资规模上市家数世界第一,而进入股市的资金根本就跟不上融资的抽血,股票市场已严重失血,本人在今年2月9日及9月11日二次提出了要央行入市,直接购买股票ETF基金,祥见原文(点击《中国央行直接购买股票ETF,是解决A股市场严重失血的唯一办法》),我在2017年5月25日曾发文《发行(公务员)FOF股票投资基金一一向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建言》,提出了党政干部要带头敢于投资股市,同解放初期干部带头买公债一样,不仅提供资金,而且增强了其他投资人的信心,不是说笑话,如果有成千上万个胡锡进背景的人入市,股市的生态一定会改善。当然前述超大型FOF基金是全民都可以买的。
讲这么一段前题的结论是:2024年股市的走向取决于监管部门是否重视投资端的资金入市,相对限制融资端的扩容。再次向监管部门呼吁:市场需要大输血,而不是打点滴,供求是否失衡与股市走势正相关。
第二,讲点微观的,本人长期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途径,其实碳达峰指的我国在全球碳排放的最高比重,不应该是真正的目标,碳中和才是我国乃至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碳中和的重头戏从根本上讲要在能源供给端发电端的非碳化。
本人长期跟综并关注中路的高空风能项目,发明人是美籍华人张建军,从理论上讲高空发电时间全年达6500小时,不仅发电时间高于火电发电(5500小时),还高于水力发电(3500小时),更是高于其他绿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2500小时),不仅发电具有稳定性,更有成本优势,大规模商业化后发电成本在0.11元/度电。
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通知。其中,由中电工程牵头、中路股份联合申报的“新型高空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将围绕五大关键技术展开科研攻关,旨在突破高空风能发电的一系列核心技术,为我国高空风能发电工程化、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
目前期待中路和北元在榆林神木试验基地的放飞,并就榆林政府和中路达成的“双方回绕高空风电发电总部搬迁项目和首期100兆瓦高空风能电站建设项目进行会谈,并达成初步意向”落到实处。
7、杨德龙:2024年A股和港股有望发动一轮牛市
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普通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2024年,A股和港股有望发动一轮牛市行情,这是我在前海开源基金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明确表明的观点。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政策力度会继续加大,可能会继续放大招。2024年的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有望出现全面改善。针对楼市也可能会放大招,包括一线城市在内可能会逐步取消行政性限制,从而起到稳楼市的作用。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将出台政策化解楼市、地方债以及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风险领域,从而减轻投资者担忧,推动A股市场回升。
另一方面,人民币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强劲回升,现在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可能要降息三次,那么这会推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阶段往往伴随着人民币资产的回升。A股市场也有望出现优势走势,赚钱效应明显提升,投资者有望扳回一局。
对于投资者来说,经济转型受益的三大方向,也就是大消费、新能源和科技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些代表经济转型受益的赛道,机会明显增多。2023年新能源和消费领域的一些白马股出现明显下跌,主要是受到估值下行的影响,业绩上其实还是比较稳定的。2024年是大盘回暖可能会带来估值的回升,这些机会可以关注。科技方面受到ChatGPT的人工智能回升的表现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机会。大家可以关注科技龙头股投资机会。
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基本结束,2024年将会进入到降息周期,这是当前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而高盛的预期更加激进,他认为明年美联储可能会降息五次,市场一般认为明年美联储可能会降息三次。但是无论降息几次,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是不争的事实。在12月份刚刚结束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上,美联储表示继续暂停加息。这也就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实际上在7月份那次加息的时候已经结束。这一轮加息周期是美联储历史上加息次数多,而且加息的斜率非常陡的一个加息周期,所以它对于全球经济乃至全球资本市场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经过11次暴力加息之后,美元的基准利率从零提到了5.25%~5.5%的高位,这个加息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它导致了美元指数不断的攀升,而非美货币普遍出现了比较大的贬值,美元收益率也移动出现比较大的上升。
2024年美国进入到降息周期,美元指数会下跌,美债收益率出现明显的回落,非美货币普遍反弹,人民币汇率快速回升。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之后将基准利率提得过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维持在高位。这对于美国的企业、个人以及美国的经济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很多经济学家对于2024年美国经济的运行表示担忧,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经济仍然存在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道琼斯指数近期创出了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逼近历史高点,现在美股处于高位,加上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2024年美股有可能出现高位震荡,甚至出现高位回落的风险,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之前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通胀过高,现在通胀已经降下来了,在保证充分就业的情况之下,后面可能会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以及美股的表现。现在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是铁板钉钉,2024年无论是降息三次还是降息五次,都会起到推动人民币汇率反弹的作用,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6字头”可能性非常大。一般来说,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回升,将会出现人民币资产估值的提升。
现在A股、港股、中概股,人民币债券及人民币汇率普遍都是低估的,前海开源战略顾问王宏远先生认为这些中国资产被严重低估,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上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我国经济出现回升,人民币资产将会提高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从而带来估值提升的机会。2024年A股和港股有发动新一轮牛市的可能性。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的升值无疑有利于推动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的价值回归。
8、吕平波:三字经
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原社长、总编辑
2023让人失望。
2024让人期望。
究竟是飞龙在天还是潜龙在渊?
无论如何,日子照过,股票照炒。
2023年水皮三句话一直在微博置顶:
一是沪强深弱;
二是“二八现象”;
三是估值重估。
三句话合成一个方向就是“中特估”。
2023年收盘,基本如此。
那么2024年呢?
同样三句话:
一是“回马枪”;
二是“再平衡”;
三是“杀破狼”。
回马枪指的是北上资金回流,从而带动指数走强,进而等待保险资金进场,再过渡到银行存款搬家。
再平衡指的是调整供求关系,IPO和定增以及大股东减持基本停止,沪深两市的资金失血现象得以喘息,有利市场做多。
“杀破狼”指的是一种命理,即逆境反转,投资的机会来自于超跌的“三低板块”,低价、低估、低风险的品种,或者称作“大蓝筹”。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24年,期待反转。
9、韩复龄:活跃资本市场:良性市场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
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一个活跃的、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三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成熟,截至2023年底全国资本市场已经拥有5300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八十万亿元,雄居全球规模第二大资本市场的位置,我国“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全面注册制改革渐次推进。
从2023年开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中 央层面,设立中 央金融委员会及中 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监管层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取代了银保监会,证监会也正式成为系统部委机构。10月30日至31日,中 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对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与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会议中 央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核心地位。国家核心竞争力由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构成。从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主要通过服务国民经济,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意义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市场建设三端发力: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的均衡发展
资本市场建设,是金融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资本市场是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活跃资本市场。
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是指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机构、发行和交易平台以及服务于金融机构、资本发行和交易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本市场主体构成的专业分工、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有机系统。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能提供适合各种类型和各个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完善,建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出各类服务于资本市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但是当前资本生态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融资需求。
(一)投资端:扩充源头活水
从投资端来看,在投资端,制定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加快公募基金改革步伐,吸引增量资金流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我国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的重要突破口。中长期资金引入一直以来是资本市场制度长期建设的重要方向。过往的政策方向从优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入手,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以纾解政策障碍为重点,并以优化基础性制度为根基,着力构建中长期机构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另外,我国个人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样受到监管和市场的保护与正确引导,通过加大法治供给以及投资者教育,逐步为个人投资者们建立中长期财富管理理念,实现短期资金向中长期资金的转化。
(二)融资端: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
从融资端来看,全面注册制改革已经落地,支持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市场机制逐步成熟,但基础制度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投资者近期关注的“绕道减持”为例,这一市场漏洞必须堵上,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如何真正实现优胜略汰,退市等基础制度方面还有待优化和完善。
长远来看,全面注册制下的融资政策的实践优化要把握两端,一方面是要把握新兴加转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产业特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契合我国制度特色,在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经验的同时,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金融机构也要相应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在融资端,持续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导向,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
(三)交易端:丰富市场品种,降低交易成本
从交易端来看,可考虑逐渐丰富交易投资工具,进一步发展ETF、指数产品以及衍生品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及便捷交易。灵活的对冲工具对于权益投资资金特别是中长线资金而言不可或缺,以有效满足大规模资金的增值保值需求,但是A股市场当前仍面临衍生品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以及对冲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放开股指期货市场以及丰富衍生品的产品线有助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风险溢价定价,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更好的吸引中长线资金,降低对冲成本及风险。
如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资本市场生态
构建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需要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监管体制,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强化优胜劣汰,完善退出渠道。一是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保障全面注册制平稳度过过渡期,强化IPO在审企业和已经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强化信息披露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规范退市制度,加强退市服务,保障投资益。二是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合理化准入门槛,进一步扩大规模。
健全监管体制,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完善、规范行业纪律,发布行业规范、协调行业行为。
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专业化机构做专做精。拓展应用场景,促进国内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支持第三方服务公司企业拓展海外,培育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资本生态要素。
10、金岩石:2024年多事之秋,高端楼市回暖,股市震荡磨底
独立经济学家
2023年预判熊市,但没有想到会在年底再次跌破沪指三千点。三千魔咒很难化解,原因就是植根于A股市场的过度融资。
为了活跃市场,手忙脚乱,频频出招。网红大V胡锡进也来股市蹭流量,但是他的路数是股票赔,流量补,妥妥一枚当红韭菜,可能还把老胡入市的点位做成了2024年的阶段性顶部。
和以往一样,给2024年上半年画一个框,仅供参考。沪指低不过2850点,涨不破3250点,现在能看到的赛道只有华为产业链。但由于华为公司本身不上市,找来找去,在华为概念股中,基本面价值较好并处于上升趋势的可投资标的是软通动力。预计在华为-软通的合作中,鸿蒙系统将与苹果-安卓并列为三大系统,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云上空间”。
在熊市震荡磨底的股市中,美国数学家西蒙斯教授开创的量化交易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我在《金融哲学》课上讲过认知变现的理论,把现代股市的价值投资主流分为四类:1.基本面价值;2.赛道价值;3.波段价值;4.量化交易。
新生代投资人急功近利,量化交易应运而生。如今又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量化交易的价值已经从成熟的波段价值中独立出来自成体系,操盘手各有千秋。
在中国,证券投资迟早接力房地产市场成为城市中产家庭财富管理的“双桨”之一,2024年也是高端住宅市场的复兴之年。看楼市,人们不会忘记我在2009年预判金融中心城市的豪宅价格将突破平米30万,人们也应记住我在2017年多次提示“未来三年卖掉投资性房产”。虽然早了一年,趋势预判没有错。2024年将是高端改善型住宅再次启动的一年,也是证券投资进入中产家庭的一年。让我们“荡起双桨”,在超额货币的江水中摇向远方。
11、李 超:预计2024年与基建相关的周期行业具备一定向上反弹的空间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展望2024年,国际收支平衡的诉求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逐渐加强,通过基本面预期的改善缓解收支压力,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将配合协同发力。
目前国内经济仍在稳步恢复,叠加国内货币政策稳中趋松,通胀预期也逐步趋稳,流动性相对较充裕。预计居民超额储蓄继续小幅积累,速度有所回落但总体量仍然较大。
考虑到稳增长预期逐步明朗化和经济的稳步复苏,预计2024年与基建相关的周期行业具备一定向上反弹的空间。权益市场,A股仍然将呈现结构化行情,提示关注与基建相关的周期股对应的投资机会。
债券市场,预计2024年固定收益类资产价格窄幅波动,信用违约概率较低,信用利差总体处于收窄区间。
货币政策将延续总量略宽松基调,收缩型政策在2024年出台的概率较低,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2024年的低点可能触达2.5%。商品方面,预计2024年大宗商品价格更多表现为高位震荡走势,部分农产品和原油可能有阶段性表现。
地产方面,未来一线城市在限购限贷政策端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但价格仍难上涨。源于2024年10年美债利率和美元中枢均将逐步下行,黄金仍具备配置价值。
12、石建军:2024年基本走势预判:波段反弹再探底
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证券投资分析家。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九三学社上海金融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华东师大国际商务硕士学位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原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副总经理、首席投资顾问。
1990年进入证券市场,1994年即为上海证券报专栏作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台财经评论嘉宾,曾在台、电视台、上海《第一财经》、湖北卫视等财经媒体长期担任嘉宾。是香港文汇报财经版特约采访嘉宾。水晶球财经网2018、2019名博评选第一名。在全国投资者中有着广泛的声誉和影响力。
我在2022年底展望2023年全年波动区间时,是这样预判的:上限在3400-3500点,下限在2900点附近。回顾全年走势,我很欣慰:全年走势的运行,完美验证了我的前瞻性预判。
转眼又到了年底,应邀再对2024年的中国A股进行展望。虽说预判毕竟是预判,最终与现实也未必能够完全一致,但我还是尽我所能,给长期跟踪关注我的读者朋友一个框架性的预判。
对于2024年全年的前瞻,我倾向于是一个先波段反弹再继续探底并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历史性底部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季度,A股大概率先进入一段波段反弹的春季行情。这个波段反弹的持续时间可以为两个月。反弹的目标有两个,视市场情绪和整个市场的成交金额而定。初级目标是,向3100点方向反弹。如果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能够达到并在一万亿以上维持一段时间,上证指数还可以向高一级目标试探,但纵观全年,上证指数要想站上3200点的上方,难度会相当得大。
春季行情结束后,A股极大可能继续向下寻底。比较理想的有历史性意义的低点,期望能够在2700点附近找到。但如果市场情绪和资金面不配合,也不能完全排除瞬间探底至2500-2600点的可能性。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判,是因为今年五月份高点3418点开始的,是一轮大C浪调整的性质。根据结构和能量的分析,这个大C浪,大概率是要去2863点的下方寻找历史性低点并为下一轮像样的多头行情创造条件。
我无法事先预料2024年国内外的各种风云变幻,我只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和信息结合我的技术分析手段来推断2024年的A股走势。我希望2024年的实际走势能够比我的大盘分析和预判更为乐观些。
13、王德伦:也有风雨更有晴——2024年市场展望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一、美债利率拐点牵引全球资金流动
作为用于资产定价的股利贴现模型中分母端的重要因子,利率对风险资产的估值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美债利率更是影响全球大类资产定价的最重要利率指标之一。本次美债利率的提升来自美联储自2022年初开始的持续加息,美联储加息后,全球配置资金流向美元资产,增加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同时对非美货币带来贬值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因为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一些国家也会跟随美国加息。全球利率的整体提升会带动融资成本上升、抑制需求的增长,从而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直接影响股利贴现模型分子端的企业盈利。
进一步对A股而言,除了美债利率提升对估值的直接压力和国内货币政策受限制影响企业盈利之外,在美联储加息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压力提升也是前期外资流入速度明显减慢、乃至阶段性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今年8月以来,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快速上行,增加了美债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外资大幅流出。而随着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回落,汇率压力缓解,海外流动性环境改善之下,外资流出的情况已在好转,相较于8-10月陆股通北上资金累计流出1700亿以上,11月以来A股的外资流出节奏已显著放缓。
从历史数据回顾可以发现,通常当10年期国债利率和美元上行时,也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基本面向好或至少是相对强势时,资金更倾向于流入发达市场。而当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美债利率、美元指数下行时,一方面新兴市场对流动性更敏感,另一方面本币的升值带来配置价值的提升,导致此时新兴市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也成为全球资金更青睐的方向。
经过2023年全球市场分化,美、欧、日、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指数上扬,而A股主要指数相继调整,对比之下处在相对低位,具有估值洼地效应,因此,在明年存量博弈特征依然明显的市场中,外资重新回归有望成为市场难得的资金增量。通过国际比较来看,当前A与发达国家的外资持股比例仍差距悬殊。截至2022年底,韩国外资持股占比达33.5%,而中国外资持股占比仅4.1%,对比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经约17%,有较大提升空间。自从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相继开通运行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从长期来看外资或仍会保持净流入趋势。
二、A股市场相对处于价值洼地
A股2023的表现较弱,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11.38%,而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则表现较强,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全年上涨43.42%,标普500指数全年上涨24.23%,英国富时100指数全年上涨3.78%,法国CAC40指数全年上涨16.52%,日经225指数全年上涨28.24%,印度SENSEX30指数全年上涨18.74%。就估值角度而言,目前A股市场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区间的偏低位置,截止2023年12月22日,沪深300十年期PE分位数为11%,PB分位数为0.6%,创业板指十年期PE分位数为0%,PB分位数为4.7%。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接近甚至低于2018年底,例如,截止2018年12月28日,沪深300十年期PE分位数为19%,PB分位数为3.3%,创业板指十年期PE分位数为0%,PB分位数9.8%。
股价下跌一方面来自前期海外高利率对估值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盈利预期的下修,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判断。资产价值类似于钟摆的中间位置,资产价格围绕价值摇摆,在绝对价值附近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其他因素对钟摆摆动幅度和方向(也就是资产价格变动)更加重要。价值角度而言,A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反映了较为谨慎的未来资产价格预期,价格角度而言,基金的高仓位和赎回压力,以及外资流出等资金层面的因素,对短期价格构成了较大压制,后续伴随企业年报预告、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国内经济的回升、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等,价格有望向合理价值回摆。
三、2024年市场展望
展望2024年,从分子端的企业盈利来看,全A非金融企业盈利已经在2023Q3触底回升,未来伴随宏观经济的回升,企业盈利也有望进入上行周期。库存周期的视角来看,当前工业企业处于补库与去库反复纠结的状态,库存周期向上的弹性还不高,打开弹性空间需要更低的价格或者更好的需求。中期来看,伴随政策的逐步发力,企业盈利增长的潜力较大,未来更加关注具有业绩亮点或景气度较高的细分行业,比如医药、TMT和军工等,此外,现金流确定性较高的高股息资产,如电力、石油、煤炭等,也值得重点关注。从分母端来看,美联储明年进入降息周期,美债利率下行,国内低通胀环境,也有利于国内利率水平下降,明年分母端向下的确定性较高。分子端和分母端综合而言,市场具有向上的空间,但整体的盈利弹性还不够高,所以可能依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当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一是地缘政治风险,明年有美国大选,在美国两党竞选博弈的过程中,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有所反复。其二是美联储加息后高利率带来的滞后风险,美联储本轮加息幅度累计达到525BP,由于今年美国财政发力较大,所以当前美国经济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往后看,高利率对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冲击可能具有滞后性。
14、申 毅:充满希望的2024
上海申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展望2024年,伴随着财政、货币、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在中国经济的复苏延续的趋势中,中国股市将迎来新的结构性机会。积极稳健地经济政策推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政策方向,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表明对经济增长和结构性调整的双向支持,为市场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投资机会。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股市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当前A股处于估值区域底部价值凸显,企业发展将持续受益于政策鼓励和经济回稳,盈利预期有望得到改善,业绩有望提振,股价回升颇具潜力。随着经济景气水平回暖,投资信心也稳步回升。如果增量资金能够持续入市,进一步推动明年股指稳步上扬。2024年中国股市将在积极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下稳中向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