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周记20231202:天上会掉馅饼吗?
都不是 / 2023-12-02 13:16 发布
股市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不过我自己倒是乐在其中,因为提前定下了捡便宜的方针,这个状态反而很适合,所以每天就是翻来覆去选股票,等着天上掉点啥下来。
本周产业界最大的事情就是华为BU迈出与长安等厂商合资的步伐。关于这件事,很多朋友都有讨论,也有来问的,不过大部分看法应该都是不对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华为这么做肯定不可能是被动式的,这么以为的人对华为根本就不了解,关于汽车相关的业务如何发展华为内部只我们外部人知道的就论证好多轮了。
只有多年关注任正非和华为的人才能明白,任正非对华为的发展思路是多次明确强调要做底座,做管道,这才是华为的立身之本,是主要发展思想。为什么任正非那么强烈两次签署文件反对华为自己造整车,不是搞不成搞不好,根本上是因为偏离了主航道。
值得思考的是任正非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公司发展战略。我在企业的时候就多次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大大小小不同的红海和蓝海中拼杀出来,可能任正非发现了两件事:
一是所谓爱立信苹果高通谷歌等一众高科技巨头把持的别人过不去的门槛,其实是个纸老虎,只要持续投入猛轰一个点,就有可能撕开口子,而且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华为已经干掉了几个,未来还能继续干掉,并且别人还不愿意也不敢打这种硬仗。大家都只想在别人铺好的底座上,管道里通行,因为这样容易得多。
二是蓝海才是最好的发展环境,当然有的时候杀进红海也是不得不如此。什么才是蓝海?我认为是对手少,门槛高,要求复杂,最重要的是研发投入极其大。可能他发现呢,愿意这么做的企业很少,肯一直这么做的就更少。那什么方向大到值得这么持续投入呢?就是技术底座和管道。捋一下华为的发展时间线,我们会发现,华为其实一直在向蓝海聚焦,慢慢转向底座与管道。
那为什么后来做手机呢?对于华为来说,手机其实是一片蓝海。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顺畅?任正非认为这不是底座也不是管道,这不能全怪他,那个时候很多事情还不甚明了,事情在不断发展,系统,芯片这些是不是底座?后来任正非是认了的。为啥手机是蓝海?除了苹果和三星,全世界已经没有能打的了,在高端机来说,是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只有啃下这块硬骨头,鸿蒙和麒麟才可能成为底座和管道,并不断辐射到其它领域。所以到了现在,手机终端已经成为华为的技术底座和管道的载体。华为是苹果,是高通,是谷歌,未来还会成为英特尔和微软。
到这能看明白的基本就会知道华为汽车BU的策略了。华为必须不计代价打个样儿,只有问界,智界等等系列大火特火,华为的座舱,系统,芯片,电机,先进部件,AI,智能驾驶才能顺利成为行业底座,成为管道。那为什么不能像手机那样操作呢?汽车行业和手机的格局差的太远了,整车行业是红的不能再红的红海了。所以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问界智界火出天际的时机汽车BU开始独立并吸收各个汽车整车厂商加入。华为根本不缺钱,尤其是手机终端归来之后,这是力度非常大的让利,目前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大面积展现,如果不想被智能驾驶时代抛下,传统国产汽车厂商应该加入,也只能加入,和他们抢饭碗的不是华为,华为只会赋能。至于赋能给谁,要看厂商多大程度上拥抱华为的技术加持。对于一众没有能力进行独立智能驾驶和核心部件研发的厂商来说,这就是天上掉馅饼。就别扯啥灵魂了,看看比亚迪、问界和蔚小理们的上升速度,几年之后传统车企就会被碾压的渣都不剩了,这个馅饼现在不吃别的地方将来也不一定有剩饭。
谁主智能驾驶时代,这场仗恐怕会打好多年,华为通过软硬件齐头并进,舍小利,谋远虑,已经逐渐补上了一块块短板,正在打磨这个新的底座和管道,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未来几分天下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持仓是光峰科技,亿纬锂能,天合光能,恒生电子,迈瑞医疗,东方雨虹,三一重工,华兰疫苗和涪陵榨菜。有些好像是捡了便宜,不过还是在等他们如果能创新低到一定程度,考虑补仓。新加入了中控技术和麦格米特。
光峰科技有朋友问华为车灯投影专利对光峰的可能影响。这个暂时真的评估不出来。光峰一向很本分,对于这些车载项目的信息都是模糊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光峰的车灯真实技术情况,恪守保密原则真是让人无语,到底用在哪款车上,用了哪些部分,我希望车型出来后公司能够有个正式的介绍和说明,现在太笼统了。这个专利只表明了整体的一个情况,关于核心部件的信息是没有的,作为一个曾经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的人,我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个整体装置的专利,不代表里面的每个部件都是华为的。就是想纠缠在这个专利上,我们也缺乏必要的信息,所以暂时也不必太在意。
中控技术是觉得公司还不错,国产这个领域的好公司还真是不多,买完又觉得是不是还可能更低呢?毕竟估值并不是很便宜,要是看见的时候是200亿就更加理想了,又一想,算了,就这么拿着吧,留个线索,如果后面有更便宜的时候再说。
麦格米特也是一直跟踪的标的,虽然不是最低的位置,但是开个仓好像也能接受,这家公司在风投相关技术领域的感觉挺不错,后面如果能有特别低的加仓点可以继续买进。
最近发现有一些这类的公司,本身公司在技术上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业务增长也还不错,但是估值就逐渐拧干水分,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不错的观察对象。可能是原来的职业技术背景原因,我对于有自己核心技术并且注重研发的公司格外偏爱,倒也不一定是对的。
我现在是走在了捡便宜的路上一去不返。每天都在看标的,研究基本面,不亦乐乎,就等着市场不理性,天上掉馅饼,股市这个样子倒是成全了我。这真的是个慢活儿,我其实买的节奏很慢。看起来有点分散投资的意思,我现在的想法是倒也不必要拘泥于分不分散,就目前我大A的状况而言,会出现很多估值被压瘪的好公司股价很低的出现在你面前,你说哪个就是最佳也不好分辨,可能这种发现一个便宜的就捡点心态上更放松。投资经历里,我好像也这么干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情况,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现在低头好好找,市场上是真的有很多看起来亮闪闪的东西裸露出来,至于是不是金子,那还得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我正在看的还有好多个标的,有的也许距离买入就是一步之遥而已,还是要看市场跌的给不给力。
我想,市场这个时候可能就是最反人性的时候,与其唉声叹气真的不如去翻翻石头底下。小徒弟和她的助理们每天都骂一遍市场和监管,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投资者的状态,但是我们要明白大多数时候整个市场的趋势转换时间是很漫长的,由于我们每天关注着市场其实就陷进去了。也许多年以后回顾这段时间,只是轻描淡写的:2023年,A股市场低迷,投资者情绪低落,A股市场反复确认底部,随后在2024年市场开始持续反弹,云云。
我是真的认为市场在底部,不是我要做什么惊天大判断,也没那能力,而就是因为我发现市场出现了很多我愿意买进来的或者觉得比较便宜的优秀公司。事实上,我是真的在严肃考虑很多清单里的公司。还有一个迹象就是我以前可能提过的,底部的一个特征是投资者对于政策利好的脱敏。不脱敏也不是就不能迎来底部反转,但是最好的底部无疑是对政策利好脱敏的底部。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脱敏期,市场会通过利好的累积形成比较坚实的宽厚底部区域。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能否在未来获利最关键的还是针对优秀公司进行筛选。
最近国家队个各路资金进场的消息逐渐传开,我当然也欢迎,如果是准备长期投资转变保值增值,这种底部慢慢收集筹码的思路是对的。不过如果这是兼顾救市的话,那我认为节奏是有问题的。所谓国家资金进场救市其实就是个引子,关键在于把投资者带动起来,也就是应该借鉴外汇控制思路,我说要控制合理区间就是真能控制住,你不信,就打到你服为止,其实里面很多跟风盘,根本不需要全部亲力亲为。股市也一样,你说股市4000点是底部,结果一直掉到3000起不来,这就完蛋了。你说长期国家资金进场扫货,那就大大方方打出声势来,效应出来了,多头三天就能把空头打的妈都认不出来,还用亲自调动多少资金吗?
悄咪咪的来,大家都猜来猜去,心态上就容易左右摇摆,空方就会多起来,虚耗的资金多出好几倍结果却差了好多。其实资本市场上去可以解决很多关联问题,还是缺乏点气魄,缺少有能力有担当的人物来解决问题。如果只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去交差了事,那就和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总体要求格局相差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