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互联网的业绩落地预期在哪里?(附股)
大铭法度 / 2023-10-20 10:44 发布
高位板块进入了强分歧阶段
, 华为和减肥药都是, 操作难度很大。后台很多朋友问, 除了减肥药, 还有没有低位的板块可以买? 强推卫星互联网,大概率是一个月前的减肥药。一,大事件催化
2023年10月5日
, SpaceX成功执行星链G6-21任务的发射将22颗mini版的二代星链卫星载荷送达预定轨道。
2023年10月6日, 亚马逊首批互联网卫星拟升空希望与 Starlink 抗衡。
2023年10月6日,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表示将投资 SapceX。
2023年10月7日, 工信部拟统筹推进电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分步骤、 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2023年10月11日, SpaceX星链官网推出“ Starlink Direct to Cell( 星链直连手机) ” 业务, 可与现有LTE手机配合使用, 无需更改硬件、 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 便能实现“ 无缝文本、 语音和数据” 。
2023年10月25日, 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将于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开幕, 圆桌论坛就将讨论手机直连卫星。
2023年10月27日, 小米14发布, 小米14 Pro上或也将会搭载手机卫星通讯技术这是近期的催化
, 都发生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 很密集。从马斯克的Space X, 到亚马逊, 到工信部等。有当初AI的味道了, 全球巨头几乎都在布局。看一个题材的持续力度
: 一是看想象力, 二是看有没有持续催化, 三是看新不新。很显然, 卫星互联网完美符合爆款题材的审美。想象力拉满, 全球催化不断, 没有大规模炒作过。究其原因, 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很虚, 不确定能不能落地。卫星之前其实也反复炒过几次
, 但是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化战役。今年下半年一共炒过2次:第一次
, 7月下旬, 首颗超低轨道发射成功, 这种低轨卫星, 预计是发射1.3万颗, 这是中国板的星链计划。
第二次, 9月上旬, 华为mate60, 是首款装载了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 提供卫星基带芯片的华力创通, 涨成了神话。 短短半年的时间
, 从上游技术的突破, 到下游应用的推广, 这个节奏都非常快。 接下来的应用大会, 肯定也会进一步加快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 减肥药最早在8月初就出来了
, 当时也没有炒起来。直到后面诺和诺德走出来, 大家发现这个是真的不是吹牛的, 再次形成共识。而卫星目前就在这样一个阶段,市场一知半解
, 朦胧, 预期差大, 等待引爆。二,卫星的业绩落地预期在哪里
? 1,卫星通讯技术:
是卫星最先落地的应用。目前全球实现商用的只有苹果和华为。而这两个就是全球手机市场的风向标老大哥
, 所以后续市面上所有手机都会配卫星通信技术, 这点是没有疑问的。接下来可以看到的是一周后的小米14
, 同样搭载卫星通讯技术。甚至包括汽车在内的多种消费品, 未来都会搭载卫星通信技术。全球手机有多少部
: 12亿左右! 而这仅仅是卫星落地的其中一环,会催生大量的低轨卫星需求。2
北斗卫星、 低轨卫星和北斗卫星的结合
, 会是卫星互联网的另一里程碑事件。北二到北三换代+多模向单模换代+北斗数据要素,带来全新增长曲线+低轨导航增强。行业整体已经进入快车道
, 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一步提速。3
卫星轨道和频段、 为什么各大国都在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行业
? 为什么这么急迫? ? 这里面最重要的点, 就在于卫星轨道和频段。字面意思
, 不难理解。天空资源是有限的, 而卫星轨道和频段则属于战略级稀缺资源。卫星互联网行业有个准则: 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卫星在和军用领域有多重要
,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以卫星资源必然是会上升到国家战略级的必争之地! 三,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核心逻辑
1,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运营商
: 卫星运营商市场占据产业链最高价值量, 主要企业为中国卫通等; -相控阵终端及天线
: 星上产业链最高价值量及增量市场, 相关企业有雷科防务、 雷电微力、 梅安森、 苏州博海( 未上市) 等-整星平台
: 星上产业链第二价值量, 相关企业有中国卫星、 长光卫星( 未上市) 等;-基带
: 卫星上数据处理的核心模块, 相关企业有华为( 未上市) 、 中兴通讯、 信科移动; -星间链路
: 基于激光的星间通讯, 拥有类似技术储备的企业有长光华芯等。-星上路由器
: 用于数据交换, 相关企业有烽火通信等; -核心网
: 将用户的需求分配到不同卫星网络中, 主要企业有华为( 未上市) 、 信科移动等。 2.国内星链发展计划
国内的卫星发射进程可参考GW星座和G60星链
, 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低轨 卫星系统。 另外, 天通也需要重点关注, 目前天通只能覆盖中国区域, 未来可能覆盖海外。 中国星网公司于2020年9月向ITU申请了
“ GW” 星座计划, 共12992颗卫星, 构成中国版卫星互联网。 机构表示, 星网工程卫星将在2024年下半年批量发射, 2026年左右加速发射, 我国发射星网卫星有望进入快车道。 预计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的市场空间或达千亿。 星座研制上
, 星网已经发射了试验星, 未来还会继续发射试验星并进行验证, 在2024、 2025年将是发射的高峰。 G60的一代计划是发射1296颗星, 将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 整体成本和重量也相对较小, G60目前已完成第一批90多颗的招标, 预计明年发射。 两个计划都将在2025年左右完成一期的部署, 即2025年左右国内将产生一个接近Starlink的星网。 3,卫星价值分析
从公开信息上看
, GW星座大概申请1.3万颗低轨 卫星, 每颗星的使用寿命预计在7年左右, 因此, 除了要完成星链组网所需的1.3万颗卫星以外, 每年大概还需要換代2000颗左右。 单颗低轨通讯卫星的价值预计在未来一定程度放量后达到3000万元左右
。 部件中
, 价值量最高的是S、 C频段的相控阵, S频段和C频段是手机上目前比较常用的频段, 通过这个频段实现直连卫星, 需要一张面积非常大的相控阵天线, 通过简单测算, 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S、 C相控阵大概需要500万元。 其次是整星平台
, 可类比电脑机箱, 在星上承载各类裁荷。 第三个为星上基带
, 用于星、 地间数据通讯的处理。 第四为KA和KU频段的相控阵天线
。 低轨卫星需要两种类型的相控阵天线: SC频段的天线和品质相对更高的KA, KU频段的天线, 后者主要用于与地面基站或非手持终端进行通讯。 第五为星间链路
, 承担低轨卫星组网完成之后星与量之间进行信号、 数据交换。 第六为星上路由器
。 另外
, 星上电源的单个价格量不大, 单价10万以上甚至几十万, 但是需要数量较多, 基带、 天线. 星间链路和星上路由器等都需要电源。4,制造环节的零部件企业分析
在上述领域中
, 除 S、 C频段的相控阵外, 其他零部件技术 上相对成熟, 但上星经验略微不足。 其中, 在整量平台较有竞争力的有中科院的长光卫星、 二院、 八院、 中国卫星, 以及民营企业中的银河航天、 哈工大卫星等企业, 参与KA
, KU天线的企业比较多且比较成熟, 有29所、 503所、 雷电微力等;星上路由器相关企业有烽火通信; 星间链路主要通过激光通讯, 企业如长光华芯等拥有技术储备; 基带方面主要企业有中兴、 华为和信科移动;SC频段的相控阵目前还没有大规横上星经验, 部分企业做过地面验证或类似成果, 如513所、 29所以及雷科防务等。 硬件方面的增加大部分在卫星上
, 另外一小部分 在地面网络。 首先需要增加更多的卫星覆盖, 其次增加卫星在S、 段的信号强度覆盖, 即提高S、 C频段的天线需求。 未来的行业趋势是低轨卫星和地面终端的小型化
。 低轨,卫星商用以后, 由于卫星移动速度非常快, 传统的拋物面天线将不再适用, 而采用相控阵天线。 梅安森子公司重庆知与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有相控阵終端产品。5,相控阵天线和地面基站天线相比有何不同
是否有企业布局, ? 未来卫星天线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
, 以每年更新换代2000颗卫星计算, KA, KU频段天线的市场规模接近一千万美元相控阵天线市场总市场容量达数千亿。 地面基站所用天线是相对传统的射烦材料,而卫星用天线的核心材料是基于有机化合物的射烦芯片构成的小的单元
, 目前有相控阵雷达方面技术储备的企业更易转型为相控阵天线企业, 相关企业主要有雷科防务、 雷电微力和苏州博海等。免责申明:这是个人操作记录,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 投资建议,最终是否买卖自己定,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