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券商策略观点汇总
王德伦策略与投资 / 2023-09-10 21:51 发布
十家券商普遍认为,短期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反弹,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外资持续流出,压制A股市场表现。但国内进出口回暖,随着国内政策接连落地,地产压力有所缓解,CPI和PPI数据改善,经济基本面已现韧性,市场信心和风险偏好正逐步修复。
兴业证券
关注四个积极信号。近期,虽然各项政策呵护措施已经落地,但投资者信心的建立、风险偏好的修复仍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信号的出现,有望引领市场逐步走出底部、迎来修复:1)市场资金面供需已在好转;2)外资配置盘开始回流,来自外资流出冲击最大的阶段或已在逐渐过去;3)近期政策宽松密集加码之下,地产的基本面压力已在缓解;4)进出口超预期回升、PMI连续三个月边际改善,也指向经济并非预期般的悲观。
财通证券
收获金秋的三个方向。市场重回“政策转向加码,数据验证之前”,3条线索助力收获金秋。8月底以来地产&消费和活跃资本市场政策接连出台稳住行情,控制金融底线风险,当前市场等待数据验证。具体验证2条路径(景气阶段回暖+交易后续政策、景气验证回暖)均有利于修复市场信心,驱动行情向上。外资对信心受损同样压制行情,需要关注外资情绪复苏下的行情回升。向后看,数据兑现为市场包括外资信心回升的“牛鼻子”。
国泰君安证券
2023年股票投资更强调对风险的认识,而非业绩。从业绩推动到风险推动,当下股票市场更强调对风险的认识。由于短期的利好和利空都已经被普遍地预期到,业绩预期的上修有待时日,上证指数以区间震荡为主。展望未来,市场风险偏好两端走的格局还会延续,股票投资不靠预期而靠交易,投资机会在微观结构好但预期分歧大的股票。微观结构差、预期分歧小的股票没有机会。
申万宏源证券
短期没那么好,但后续没那么差。短期A股市场的调整压力主要来自于海外:短期美国经济延续韧性,美联储保持加息威胁,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反弹,压制全球风险资产表现。中期展望强调两个判断:1. 美国就业市场正在加速回归供需平衡,薪酬增速、消费倾向和通胀压力仍将继续回落。2. 制造业回流还无法支撑美国就业市场重新走强。对A股而言,海外紧缩仍是压制因素,但不构成创新低的驱动因素。
广发证券
政策底与盈利底兼备,待海外共振政策底与盈利底兼备,待海外共振。7.24是本轮政策底,8月下旬力度密度抬升,A股守得云开见月明。从“政策底”到“市场底”还需一个关键变量:中美“政策底”共振。A股中报大概率已看到“盈利底”,但三张报表隐含的企业预期仍有待恢复,采撷结构性亮点:自由现金流、制造业出海、利润率向中下游倾斜。“估值沟壑”与“反转因子”共同指向“困境反转”行业的窗口期。
民生证券
站在最顺风的地方。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和美元的强势从分母端驱动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共同下跌,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关的资产已经呈现韧性,而国内外近期基本面上的边际变化正在发生,通胀制造部门已然切换,资源股真正的顺风时刻或正在到来。
德邦证券
经济底或现,海外市场暗流涌动。国内经济底或现,海外市场暗流涌动。A股仍在磨底,但政策愈加积极,基本面有回暖迹象。海外的一些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倒挂的收益率曲线与经济现实不符,提防美债“重定价”带来的风险。国内8月通胀、出口见底企稳,同时北向资金净流出放缓。美联储褐皮书表示近期美国经济温和增长。
安信证券
赢在当下:再难再苦熬过去!政策底已经清晰,“最后一跌”之后的市场底还需要时间确认,反转行情需要明确市场核心矛盾改善,同时市场最终底部往往对于利空因素极度钝化,显然这需要8月经济数据、房地产基本面以及汇率层面进行后续验证。总结而言,对于当前大盘指数,我们依然倾向于“赢在当下,最后一跌”。在724会议之后,各部门各层级政策密集出台,市场正在经历基于政策层面从量变到质变的定价变化,需要留意的是:后续是否转化为大幅反攻上涨需要对政策的力度、范围和有效性的评估。
海通证券
借鉴历史看北上资金的波动。①2016年以来北上资金阶段性流出发生了6次,这次流出规模已经跟前5次相当,60日滚动流出数据也已处于历史极值。②横向对比其他市场,A股的外资持股比例低。对比A股市值的全球占比,外资大幅低配A股。外资中长期或仍将流入。③稳增长和活跃资本市场措施逐步落地,市场望逐渐转好,中短期地产券商及消费医药较优,中长期科技更强。
信达证券
股市微观资金格局并不弱。整体来看,2023年股市微观资金格局并不弱,市场弱的本质原因或是主动型基金经理自下而上找不到较好的景气度赛道,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反转,顺周期板块的逻辑逐渐加强,自下而上的产业逻辑也会逐渐加强,未来1-2个季度,可能会出现微观流动性充裕和经济预期回升的共振。调整略超预期,大概率是战略性底部。
2►
十大券商策略——行业配置
十家券商普遍推荐受益于政策的金融地产链,以及成长方向的数字经济(TMT)、高端制造(军工、电子),同时持续看好以中特估为代表的低估值红利资产。
兴业证券
配置上,重点关注三大方向:1)政策组合拳落地之下,利好受益于相关政策及事件驱动的地产链、上游周期等;2)市场信心提振、风险偏好回暖之下,具备景气优势、前期超跌的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景气成长也有望迎来修复。兴证策略118细分行业景气比较框架;3)以中长期的确定性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持续关注低波红利资产。当前“数字经济”绝大多数细分方向拥挤度已回落至低位,战略性布局时点正在临近。结合景气度、拥挤度、持仓,关注当前景气度处于高位或景气度显著改善、拥挤度处于低位、仓位合理的五大细分方向:消费电子、PCB、数字媒体、运营商、出版。
财通证券
节奏上,预计仍是运动战、向上磨。配置方面预计是蓝筹搭台、成长表现,具体3个方向:①直接政策受益的地产消费链,关注开工端的钢铁、水泥,旧改的防水建材,白酒龙头;②兼顾政策受益和性价比,关注低估值顺周期的高股息;③中长期继续关注科技成长,指数关注科创100,板块关注高端制造(电动车、船舶、机器人)、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算力、金融软件、华为产业链)。
国泰君安证券
行业比较:科技股行情在高端装备和材料,金融地产看政策节奏。投资重点不在行业公司是否超预期,而在于是否在交易策略上有空间。行业比较从高风险特征向风险特征不高的方向切换,要选择有产品、有订单但预期分歧大的板块;选股思路上要选择没有被交易过、微观筹码结构好的公司。要选择风险特征不高、预期分歧大、微观结构好的行业与公司。推荐三条主线:1)科技股的行情在高端装备与材料,看好机械/军工/电子等。股价充分调整,受益制造业出海、国产替代与政策催化。2)经济环比企稳,地产需求侧与地方债务化解政策发力,周期消费中的高风险特征题材股将展开反弹;金融地产看政策节奏。3)对稳健投资者,具有特许经营优势的高分红央国企是为数不多的选择:运营商/石油石化/公共事业等。
申万宏源证券
结构上,暂时没有清晰的主线板块,是短期市场低位震荡的一个原因。现阶段把握确定性,军工是二季报改善,且可外推的方向。着眼于中期重大拐点布局,电子是最值得布局困境反转的方向。继续提示,博弈政策的最优抓手仍是房地产。继续看好中特估和数据要素,受益于总体风险偏好稳中有升。中期继续关注AI应用端拓展的美股映射,重点是机器人、汽车智能化、游戏。
广发证券
继续首推困境反转的反击时刻、中期“杠铃策略”——(1)困境反转主力品种(地产、券商)、中报“困境反转”的亮点(家电、家具、纺服、汽车含重卡、船舶);(2)科技奇点确定性——数字经济AI+:服务器、光模块、半导体设计;(3)永续经营确定性——“中特估-央国企重估”,高股息率&高自由现金流:煤炭、石油石化、电力。(4)港股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外资反补流动性敏感:港股互联网、可选消费(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大金融;二是困境反转内外需链条:地产、建材、新能源整车、家电、工程机械。
民生证券
资源股真正的顺风时刻或正在到来。第一,上游资源依然是我们的首要推荐:油、铜、铝、煤炭、油运、钢铁、贵金属。第二,金融板块在基本面见底时期有明显超额收益,关注保险、券商、房地产、银行;第三,全球制造业同步回暖,中国优势产业有望受益:专业机械、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以及高端制造领域:新能源车(整车、锂电)、光伏。
德邦证券
行业配置建议:普林格周期处于非典型复苏,而本轮库存周期中,上游原料主要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主要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随着系列扩需求政策落地有望催化市场走出谷底,下半年重视恒生科技和大消费(食品饮料、家电家居、消费建材、汽车、地产、医药、消费电子、社服等)。
安信证券
短期超配行业:以传媒(人工智能)、计算机(信创)、通信(光模块)、半导体为代表的AI数字经济TMT;消费(家具、食饮、白电、建材、汽车)、电力(水电、火电)、交运(高速)、煤炭、石化、券商。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央企四大主线:通信运营商、建筑、石化、银行。
海通证券
结合资金及近期政策亮点,重视地产券商、消费医药等行业。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地产和券商有望明显受益。同时,政策催化下低估低配的消费弹性或更大。随着后续基本面预期的扭转,我们认为前期跌幅较大的消费板块有望迎来反转。科技是中长期布局方向。中期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或仍是本轮行情的中期主线。
信达证券
行业配置建议:配置风格偏向顺周期,中特估主题内部下半年超配金融类(证券银行),Q3后期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上游周期的配置重要性。1)消费链、地产链后续可能会出现政策微调,大概率存在超跌后预期修复的上涨。2)中特估&TMT板块前期的调整主要是交易拥挤后的调整,存在长期逻辑因此依然会有机会,中报过后可能会有分化,相对低位的中特估可以持续关注。如果经济持续弱,中特估中建筑公用事业会偏强,而如果经济预期逐渐企稳,中特估中金融和周期会更强。3)Q3周期,周期股随着库存周期下降进入尾声,2023年Q4-2024年,宏观需求存在回升的可能。我们认为,考虑到长期产能建设不足,需求、供给和估值可能会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