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李志林周评:《答记者问》的9项进步、3个突破和7点不足

李志林   / 2023-08-20 11:01 发布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忠言

今天是8月20日,星期六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

《答记者问》的9项进步、3个突破和7点不足


自7月24日重要会议提出了

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

以及次日证监会召开了工作会议

进一步强调要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上

将大政方针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之后快一个月了没有实质性政策落地

这一个月留下了三个跳空缺口

市场一路往下最低从3322打压到3123点

将近200点跌幅

周五更是最低指数3131点收盘

3100点都岌岌可危

收盘以后证监会发布了活跃资本市场的答记者问

那么怎么看待答记者问?

周末市场比较沉闷,反应一般

粗看起来好像都是老话、套话

没有一项实质性的令人振奋的举措推出来

但仔细一看

这毕竟是一个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的

一个振兴的方案

里面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当然也有不足

我们先看亮点,就是进步的方面

分别从交易端、融资端、投资端来解读


从交易端上面,我认为有三条

一条是降券商的交易手续费

现在平均大概是万分之二点五左右

由于券商的盈利非常好,但是都在内部分掉了

完全有理由压缩他们的利润让利给投资者

所以我认为如果把万分之二点五

降到平均万分之一点五

那么对市场是有利的


第二条承认了降印花税

对活跃资本市场惠及投资者信心是有好处的

但是这个皮球踢给了财政部

因为这不是证监会可以宣布的


第三条就是适当延长交易时间

有人说这个没什么利好

香港五个小时交易不是也照样跌吗

那么我认为在下跌世道延长交易时间也无济于事

如果在上涨世道下延长交易时间

那是对投资者信心恢复、活跃市场是有利的

甚至很多投资者还反映

我们法定节假日采取了很多调休的办法

但是股市休息的时间非要比这个放假还要多

是不是调休的时间也应该恢复交易

那么交易端上面推出了三项

我认为这是利好的

在投资端上面也有三项

一项就是要扩大社保基金,养老资金

保险资金,年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范围

第二条要与各个跨部门协同增加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大家知道银行理财资金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是直接进入股市的数量增加的话那是利好

第三条要支持央企资产重组

通过购并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

这个有利于中特估

也是三条利好


融资端上面也有三条利好

一条是要研究破发和破净公司不得进行再融资

二是要优化大小非减持制度

第三条是科学合理IPO和再融资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力

三个端上面各三条

这是它的进步的方面,它的亮点方面

这是第一部分肯定他的亮点成果和进步


第二方面讲不足

仍然是力不从心隔靴搔痒

怎么说呢?

第一层级不够高

这次是证监会的新闻发言人出来作回应

还记得1999年的519行情

那是证监会周正庆经过了当时的总理批准

推出了四项措施

当时爆发了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不到一个月指数就涨了25%

再如2005年的股改

所以股改也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市场的老大难问题

也取得了成功

再如2018年以后是分管金融的主导

当时还有一个委员会

当时出过国六条,也有会议

也有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等等的一些举措

也有了一定的起色

当然后来又重归原地

那么这一次呢?

是证监会的发言人层面,所以我感到层级比较低


第二个不足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不大

中国股市从08年到现在十六年

一直在三千点徘徊

远远落后于全球的资本市场

给国家、给经济,给广大投资者蒙羞

这里面一定是有重大的缺陷和弊端

所以我们看不到下决心搞大改革

从根本上来整治中国资本市场的顽疾

刚才我讲的九个方案虽然还可以

但是总的是改良,没有大的改革决心

比如一股独大的问题

过度扩容、再融资和大小非大肆减持的问题

还有就是长期以来把股市

要为融资者服务口号叫的震天响

认为是理所当然

却不及股市为投资者增加财富服务

这是个重大的一个缺陷

那必须要用改革来解决

指导思想上的问题、政绩观上的问题

这是第二个不足


第三个不足

把降印花税这样的利好给推掉了

没有事先协调,能不能推出

现在市场无法判断

当然也有可能不了了之


第四在改善供求关系方面

确定性量化指标不够

比如IPO一周发十几个新股

在全世界都看不到

一周就是每天发一个,全世界都没有

要知道美国股市十多年大牛市了

一年新股融资就是1500亿美元

难道人家不要圈钱吗?

人家就是不圈

因为他们感到股市涨、市值增长

上市公司能够在全世界赚钱

吸引投资者,然后让广大投资者赚钱

对拉动经济、扩大消费的作用更大

而不在乎多几个少几个上市公司上市

当然人家企业不愿意上市也有他的理由

一个是监管严,刑罚惩罚造假的力度非常大

让他难以承受

再一个上市融了一次资以后

再融资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没有这回事,不像我们可以这么赚钱

另外人家股权分散,大非减持的积极性不大

所以不愿意拿到资本市场的火山上来烤

接受全社会、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监督

他不愿意上

那么我们的新股前一周是七个

后来看看喊话没用,上周变成了五个

下一周就变成三个

这样就像玩躲猫猫游戏一样

或者像水多了加面粉,面粉多了掺水

把投资者把市场当做对手来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这个不妥当

为什么你不明确的讲?

现在八月份到年底之前

确保每周发行新股不超过五家

这也是一句话,那投资者可以判断

至少未来的五个月我是可以投资的

不会受到新股的大量发行的影响

这个话都不敢说

记得2014年五月份的时候

当时证监会就是说下半年

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

就是六个月100,每月17家

那么平均每周就是四家左右

然后市场马上就大涨,暴涨了

现在就是有点羞羞答答。

科学合理IPO再融资常态化

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就是缺乏定量化

这样的话使市场感到处于一种不确定之中

再比如他说要支持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

扩大资本市场的范围

这句话也很空,以前好像也讲过

然后多部门协调,加大银行理财的入市

具体的怎么举措来确保

什么时间、要达到多少比例

比如我们现在的长线机构投资者只有6%

这个证监会发言人说的

国外要百分之五六十长线资金

所以人家很小的成交量就天天涨

500亿美元就可以天天涨

日本100亿美元的交易量也可以天天涨

这是供给方面

在引进资金方面也是比较空的

比如没有提像美国养老金401K计划60%是投资股票的

所以养老金赚钱就是市场的投资者赚钱

所以很多人说美国股市11次加息必跌无疑要进入熊市

哎他还是牛市,为什么?

他从政府到美联储到美国的证监会

不遗余力的要稳定住这个资本市场

作为一个名片要让它上涨来振兴人们对经济的信心

这个不遗余力形成合力方面,我们差得很远

第六就是刚才讲了三端上的九个利好都没有时间表

市场可等不及了,等了一个月了还等不到

所以很多人信心丧失了,甚至绝望了

周五下午就有一种绝望抛售的冲动


第七个不足

存在着一个重大遗漏

这么重要的新闻发布会,这么多媒体去

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问题

就是2022年去年3月26日之后

宣布要设立国家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由央行牵头,九月份之前完成资金的筹集工作

年底之前要持续推进

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整个市场都遗忘了

这么多券商机构去证监会开座谈会没人提

这么多的媒体、机构、市场人士都绝口不提

我记得清清楚楚

然后再去查了当时的各种报道

斩钉截铁,板上钉钉是这么说的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当时市场理解为平准基金

结果等了一年半,现在声音都没有了

为什么不提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信誉问题、权威性的问题、诚信问题

而且是广大投资者都非常在乎的

如果有了平准基金进来

进来一万亿,就会带来五万亿的居民投资

这么牵一发动全身、这么一个重大的利好问题

答记者问竟然没有人问

那么就牵涉到证监会开座谈会范围不够

之前开了券商座谈会

昨天又召开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座谈会

为什么邀请著名的市场人士、专家、学者

以及提供过各种救市方案的有识之士

去召开参加座谈会

我相信他们得到的建议

可能比他前面两个座谈会的建议还要好、还要多

因为那些利益集团都是讲利益集团有利的话

如果说还要有利好,那么我再补充一条

就是这次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明确的否定了T+0

这个消息对券商来说是重大打击

对炒券商股的人来说是重大打击

看我周评和午评的各位朋友都会记得

我是坚决的反对T+0、认为这是重大利空

为什么?

一个他反复的倒手,来回的这种交易

将会使成交量急剧放大,成为一个投机过渡的股市

会掩盖其他很多的实质性问题

第二反复的这种来回交易、甚至天地板

将使上班族无心上班

因为他的股票刚刚涨了20%,现在跌20%

他没有在旁边看,他没有机会去进行操作

所以这个对上班族,对长线投资者非常不利

第三个不利:

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庄家不利

不断的有人在倒江湖,他个股怎么做?

他们是实际上是长线的,一个周期至少要一两年

被你们每天倒来倒去,股价只会越倒越低

第四利空方面:

就是现在有大量的机构在搞量化交易

设计的软件选了300个股票

涨3%自动了结,跌1%自动割肉

或者跌了1%他买进,涨3%自动跑掉

这么多的股票在他那里用机器操作

你个人再眼明手快也做不过他

所以投资者到T+0当中可能输的更惨

所以这个市场如果把振兴资本市场

放到了T+0上面,那是悲哀

是转移了视线,所以否决T+0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你不要以为你能够在T+0当中获益

到时候可能是底抛高追


第三方面讲讲下会如何?

现在已经跌到了3131点

虽然连续两天收在3130点关键位上

但是如果周末没消息的话

那么下周一开盘就跌破了

甚至3100点都不保

那么自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之后

我认为过度悲观的预期可能缓解了

至少一个月来

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在积极准备方案

他们可能准备了十几项

刚才我从三个端上各总结了三项

主要的我认为都在这里了

当然证监会说现在成熟一批推出一批

下面可能还会有新的推出

所以我刚才要讲这个重大的遗漏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下文

为什么不落实

老实说这一条落实的话

前面其他所有的暂时压一压都可以

加起来的力度都不如这一条大

那么下一周股市

我的判断是筑底企稳

第二个是等待利好落实,就是你要出来

所以下一周我认为涨不高

会有反弹,但是长不高

市场现在都是非常老练

成熟了,不会轻易上当

要等着你真刀真枪的干

我才把会把真金白银投进去

当然,下一周我认为券商的利空比较多

一个是T+0落空了,第二要降低券商的交易费

而且还有减少新股的发行,发行费将减少

所以券商股可能会补跌

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具体的利好出来

市场情绪发泄,仍然抛售往下打压

打破3100点的话

我认为是绝佳的买进机会

因为越跌促实质性利好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一点我也给投资者打打气

请你不要再慌了

不要再考虑要割肉了,没必要割了

这么多利好的方案在

就像工具箱一样的会拿出来的

昨天我看了这个两遍以后

还认为没实质性的东西

还是蛮有点心灰意冷的

但仔细再看一看

我认为还是有三点突破的

就是本届证监会有三点突破

第一点就是要限制破净、破发

包括新股发行价破发和再融资增发价破发

还有破净资产,公司不能再融资

这条利好非常大

就是说你今后的新股用三高发行

高市盈率、高价、高超募来发行的话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只要跌破发行价

大小非的再融资就减持不了

你只募了一次资就完了

很多上市公司不会开心的

所以新股的三高发行问题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现在的破发破净公司

如果你还想要再融资的话

必须要把上市公司好好的治理好

业绩提升

然后恢复到发行价、恢复到净资产上

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破净破发超过1000家

光是国有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上市公司

破净资产就有340多家

破发的加起来五六百家

两者加起来将近有2000家公司是破净破发的

5200家里面有2000家是破净破发

那么这些公司今后要再融资

只有一条路,把股价涨上去

甚至我在想如果把央企的340家破净公司

恢复到净资产以上

指数就达到了刘启鹏教授期望的四千点

因为他们的盘子都比较大

当然是要靠真金白银进去的

如果政府下决心用央行的钱

用国资委掌控的结余资金去买破净公司的股票

那它们恢复到净资产以上

那个厉害了

既稳定了市场,又发挥了资金的效能

同时还可以赚钱

日本央行就是这么干的

央行拿钱买了7%市值的日本股市

33年来终于创新高,赚钱了

不然的话,日本是零利率没一点收益

这条是突破的

第二条突破要适时优化大小非减持制度

进一步规范大股东董监高等相关方的减持规则

虽然说是适时研究还是一个期货消息

但是这已经是本届证监会第一次

突破了前面几届证监会的藩篱

第一次要优化减持制度

这是顺应了市场强烈的呼声

我感到这个虽然还没行动

但是这个态度值得赞赏

第三个突破本届证监会包括证监会在内

就平均每周都发10家、15家新股

在这一次的新闻发言人第一次代表证监会

要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

这句话在上届证监会的时候讲过的

这一届,几年了不提

这一次重新提,而且还要充分

那么我认为这三个突破

这是我今天的一个结束语

我是用辩证的方法

把它条分缕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的答问

提供给各位投资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