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林周评:预期的利好政策的力度是大、是中、还是小?
李志林 / 2023-08-05 09:43 发布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忠言
今天是8月5日,星期六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
预期的利好政策的力度是大、是中、还是小?
第一方面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已成为大政方针
中国股市十六年熊市,长期在三千点徘徊
这样的低位蛰伏,长期的低迷不振
在世界股市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往外看美国股市
从6000多点涨到了三万六
那是从罕见的金融危机走出来了
16年来不少的市场人士
都在不断剖析中国股市长期熊市的症结
也提出很多积极的建议
包括已故的谢百山教授
还有以往活跃的韩志国先生
还有北京政法大学的刘继鹏教授
上海的贺婉南女士,乃至我
一直在不断的呼吁,通过自己的研究
提出各种各样的振兴股市的建议
但是都没有很好的被管理部门的采纳
以致在年复一年的扩容下面
终于现在趴下了
是这样的一种非常窘迫的情况
令人非常欣喜的是7月24号会议
提出了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就是以往没听到过
隔了几天常务会议也用了这句话
然后隔天证监会召开了学习会议
证监会把它上升到大政方针已定
要不折不扣的落实的高度
可以说是以往前所未有的
我感到每个投资者都应该高兴
虽然以往也有激活市场活力
也有稳定股市健康发展等等
这一次一起表态
然后我们看到在权威的媒体上
中证报有评论了、上证报证券时报也有评论了
指定披露信息的证券日报最为活跃
发表了五篇评论
连经济日报周四也发了评论
经济日报的评论是
要让2亿股民、7亿基民通过买股票、买基金来赚钱
增加财富收入,扩大消费,这是必要之举
这个点破了主题了
也就是说一二十年来
欧洲股市通过长牛解决了欧债危机
美国股市通过十多年的长牛解决了金融危机
通过量化化宽松来解决了
随后高通胀来临了,美国连续11次加息
它股市照涨,这完全违背了以往的金融规律
连11次加息的股市必跌,但是他涨
也解决了高通胀的问题
以及美国国债超限危机
其他的亚太股市
日本消失的30年
在今年五月份股市创造历史新高
33年新高,随后又涨了10%
周边的印度股市、越南股市
以及我们的台湾省也是长牛
我想我们的
应该看到了
通过提振投资者信心,活跃资本市场,振兴股市
也可以解决经济金融危机的好办法
因为连续三年的疫情
今年好不容易结束了疫情
原本以为经济可以快速的拉动
但是我们上半年还是不如人意
只有5.5%,尤其是二季度是落后于预期
我们现在财政政策也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再减税也不能减了
货币政策已经不能再宽松了
我们的利率也已经很低了
再降下去的话,跟其他国家的利差太大
要导致资金的外流
我们加大投资,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上半年也就增长了4%,没力气了
要提升消费,上半年增长9.3%已经很不错了
再要扩大消费不行了
我们的进出口45年来首次负12.8%
所以经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面要再扩大消费
那么就面临一个问题
投资者的钱从哪里来,所以不敢消费
因为对收入的预期悲观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无奈之下
终于认识到
启动股市,这一招也许灵验
所以最近的主流媒体上
都是国家发改委的消息,财政部的消息
住建部的消息,工信部的消息
现在国家税务总局也开新闻发布会了
我想证监会也该出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如果启动股市
兴许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走出低迷
可能是最后的、唯一的手段了
所以很多人不相信。
这一次会有组合性利好
我认为应该相信,要抱有信心,抱有预期
这是我们呼吁了一二十年来
我两三个月,周末的忠言周评视频恢复以来
就不断的在呼吁
终于现在看到了希望
这一点我们不能用熊市思维
感到没什么了不起,不可能的
仍然抱着自己的固有思维
轻视了政策推出的预期
我想这一点应该要有信心
因为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面
推出来的很不容易
尤其是周五,我看到了证券日报
又发了一篇评论
标题就是《活跃资本市场要有“气冲斗牛”的勇气》
我好像一二十年没有看到这种提法了
都不敢讲牛市了
最多只敢讲局部的牛市,或者局部的牛股
竟然这篇评论要牛气冲天
这仿佛又想到2015年的新华社
人民日报发四千点是历史的新起点的年代
所以我想这一次我们要有信心、要有预期
第二方面
利好出来,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判断
这个利好到底是大的、中等的、还是小的
因为很多人说有肯定是有了
但问题是大、中、还是小
我们着重分析这个问题
先从小的方面看
就是在交易端上面做一些变革
比如这两天券商去参加座谈会
头部券商纷纷建议要降印花税
现在一年有2400亿
如果降一半减掉一半1200亿
还有要恢复T+0
如果光推出这两条,我认为是小利好
降印花税鼓舞一下,冲一冲
但是力度是有限的
2008年也降过一次印花税
冲高了以后又回到老地方去,不持久
至于T+0这个事情算是小利好
因为它是利多利空参半的消息
对券商、对中介机构那肯定是利好
交易费上去了,券商的收益上去了
对市场里面天天四个小时盯着盘面
而且不断在操作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利好
拉高了可以出,下来了可以买进
可以做差价,也是利好
对活跃资本市场、增加日成交量是利好
但是对另一些人,对大资金
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现在都持有20几万亿的市值
你叫他T+0,他怎么做
T+0只能拿很小一部分在那里做
那么保险资金,养老资金
还有银行理财的资金,他怎么操作?
几百万的,一两千万的
他可能还能做做T+0
再多了就动不了了
因为手忙脚乱,看都来不及,不要说操作了
所以对长线资金、中长线投资者那是利空
还有对上班族是利空
包括像胡锡进,不要说T+0,T+5都不操作的
他是长期投资的,或者在写文章,或者在采访
T+0对他来说是利空
所以T+0是一个双刃剑
另外在做印花税决策的时候比较容易降半
对T+0决策,我认为那还是颇费思量的
要考虑长线投资者、长线机构的利益
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另外还要考虑我们A股市场的稳定
现在是低迷了,成交量不过7000多亿
如果T+0以后来个两万亿
就像2015年一样两万亿两万五千亿都来了
这个量有点可怕的
因为我们A股市场现在还是全球第二
美国股市一天的成交量就是500亿美元
就相当于三千五六百亿人民币
我们成交量如果是两万亿
换手率太高,那有过度投机之嫌的
日本股市最近连续创33年新高
他一天的成交量只有100亿美元
就相当于七百十亿人民币
我们7000多亿就感到是地量了
我认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不能光从成交量放大来理解
七八千亿成交量是不低的
中国股市熊市的症结不在这里
不是这个成交量问题
是在扩容的问题上
所以我认为这两个利好如果同时推出
属于小利好,兴奋一阵
就3400点可能3500点都到不了,结束了
重新结束,重新从头开始
因为这仅仅是交易端上面
中等的利好是什么?
我认为就必须切入到资本市场
最核心的、最本质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
我们中国股市长期熊市就是扩容
第一个一千只股票用了11年
两千只股票用了10年、三千只股票用了7年
四千只股票用了3年、五千只股票用了两年
按照原来证监会的副和助理的观点
他2015年说的,2020年中国股市有1万家
现在只有5200多家,5300家不到
然后新股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
数量多了以后就是再融资
再融资的量不亚于首发的
然后再一个副产品就是一年三年到了以后用大小非减持
这个资金卷走就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不要把扩容简单的看作新股发的快
还有再融资快,大消费减持猛如虎
我想第二个中等的利好必须要切入供给关系
比如现在不是讲科学合理IPO再融资
那就必须每周新股要有一个量化的
不能太细,但是有一个大约的区间
比如说六到十家,甚至五到十家
就市场不太好的时候五家,每天一家
好的时候十家,每天两家
就是有这么一个尺度
让投资者心里要胸中有数
那么外面的资金可以接受,就来了
要给增量资金一个明确的预期
鼓励他的信心,激发动力进来入市买股票
所以科学合理还加上量化的一个区间
这就是放慢了扩容节奏
比如这个星期仍然有11家新股
下星期是六家,今天下午变成7家
这个橡皮筋弹性弹的太快了
会不会周末再变成八家十家了
公布出来的排片表就要算数,不能随意更改
就是一定在小力度的利好基础上面
还要加上一个减缓新股扩容节奏
科学合理IPO还要有类似五到十家的规模
因为最近有时候十五六家都有的
以前上一届证监会的时候
最多12家的时候,市场是怨声载道
后来就降到了十家以下
想不到这一届就变成了15家了
这是融资端的中等利好
那么还有投资端方面
我想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四年过去了
说要设立金融稳定基金
虽然金融稳定委员会现在撤销了
但是他还是代表的
所以向市场承诺的金融稳定基金
也就是我们投资者通俗的讲平准基金
防止大起大落,让外面的人敢进来
因为有这个金融稳定基金在
一些机构不敢蓄意作空
也不敢恶意的拉高出货
在外围有风吹草动、影响中国股市的时候
也有一个定海准绳来烫平它的波动幅度
我想这个应该落实
如果不能落实,现在不想做这个事情了
那么要加强长线投资的话
就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养老基金401K计划
就是把企业员工的养老基金
他是有专业机构去投资股票
可以免资本利得税,免所得税
美国养老基金的百分之五十多都投入到股票里面
所以你看美国尽管这个危机那个危机
你有没有听说过美国的养老金发生危机?没有
他赚的好得不得了,6000点- 36000点
你说他赚了多少钱
这个养老基金什么时候进去的
是1985年1500点的时候进去的,现在三万六千点
所以美国的养老金401K计划赚的盆满钵满
总之中等力度,就是在交易端里面
比如说你来个讲印花税
在投资端里面,比如说来一个金融稳定基金
或者来一个养老金401k计划
然后在融资端里也适度减少新股的节奏
然后新股发行要做一些界定
优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
对周期性的产业以及衣食住行
像这些已经太多了
我们连零食的股票都上市了
洗脚房的都进来了
这类公司就要拒绝申请
我们把它称为中等力度
第三组高等力度
就的大力度的组合拳政策
在前面的小中基础上面再加一条
就是投资者十分恐惧的认为非常不合理的
大小非无限制的肆意的减持
这个可以从今后的新股发行当中
就控制大股东的比例40%或者30%
再一个就是新股的发行价
就是大小非减持的底价
低于这个价就不能减持
这样三高发行问题也就同时解决了
大小非减持的压力也就随之减轻了
这样就是大力度了
低等力度也就是3400点,可能3500点都碰不到
中等力度的我认为会有3800点左右
如果大力度的利好四千点四千两百点
甚至4500点都有可能
那么是说我的预期,我的预判
我认为这一次就像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的评分标准一样
我把高和低的去掉
我认为中等力度的利好组合拳
推出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这是第二方面的问题
第三方面下周怎么走?
总的来说就取决于利好政策的预期
本周的主要预期是降印花税和T+0
所以涨的是券商股,普涨20%
最多的太平洋涨73%,国联证券涨30%
51个券商股板块抽资的力度很大
所以市场的资金都大量集中到券商股里
而多数的股票跟3150点的时候价位差不多
甚至还要低一点
因为失血了,券商股得益了
地产股因为利好不断
所以地产股涨幅也有20%-50%左右
再一个就是低价股
我注意到每天都涨停板的第一版
有一半以上的是十元以下的低价股
而且很多还是五元以下的低价股
最近的这一轮从3151开始起来的行情
就主要涨了这三个板块
周五由于预计四大部门十点钟开会
会发布利好结果落空
所以券商股冲高回落,而且放了巨量
大盘也放了巨量10497亿
比本周一10025亿还要大
所以我认为下一周无论是降印花税、T+0
没有消息券商股要回调,有消息也是见利好出货了
因为51个这大盘股都这么涨
消息到位还不出货,那是傻瓜了
因为这些券商股就像中信证券
比香港H股的中信证券整整高了11块人民币
券商股起的作用就是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冲一冲
然后再涨那是一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如果获利好的投资者
落袋为安是明智之举
因为今天开始我们也看到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TMT信创计算机软件
这些信息产业的股票起来了
因为这才是我们国家能够跟发达国家叫板的领域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加一个新能源
我们可以弯道超车的
我们拥有自己庞大的市场,可以跟人家叫板的
而且我们还可以跟实体经济产业密切结合的
这三个领域,我想一旦有利好的话
那他是跑起来就更加快
所以密切关注政策面的情况
另外就是大盘在上一周涨了130点之后
本周就是在这个区间盘整,就是3250-3320点
像周五到了3315点就下来
这个压力带是要靠市场震荡的盘整
然后板块的轮涨
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够冲破
如果有比较符合预期的利好的话
可以冲破3320,然后挑战上面一个缺口3356点
今年4月9号留下的3356缺口
但是我感到近期整个市场情绪都被预期的政策
在那里催动着,激励着
然后做多的情绪在集聚,做多的力量也在集聚
我相信这一次不会落空
最差的就是推出小利好
那也是有获利的机会的
至少是有做差价的机会的
我讲难听点的话,如果万一真的来个T+0的话
我想我们投资者要改变策略
那就大家各显神通去做差了
盯着有量的、主力介入深的股票
天天给他做差价,争取每天来个1%的盈利
那也就很不错了
因为T+0你不做差价也是要吃亏的
所以本周我可以说最近两三个月来的视频
我一直是比较悲观的
但不是说悲观就不做多,也要做多的
所以很多人看空,唱空,做空
那是绝对思维,那要不得的
你看空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要揭露股市熊市的症结
希望引起的高度重视
能够反映广大投资者的心声
但是不等于你在行动上面去做空
那还是可以做一点多的
所以我想在目前的阶段,政策还没出来之前
投资者如果空仓的、割肉离场的、绝望的
那些投资者至少回来持有半仓
我想还是明智的
像胡锡进,他是不断的加到10万
加到20万,正准备加到30万的时候上去了
他赢了
胡锡进这个资深的媒体人
我说3144这个底是给他抄到了
他是会赢的,真的赢了
所以他就是凭一条政策敏感
他知道已经开始要打股市牌了
其他什么牌都不见效,要打股市这个牌了
他作为资深媒体人,有特殊身份
又退了休的这样的一个人
而且粉丝2500万的大V
让他身先士卒来给股民打打气,带带头
现在看来他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那么仓位重的投资者
如果周末没有什么利好的话
下周我认为可能要调整,还要做好回到3250的准备
所以盈利多的投资者抓紧获利了结
拿到一点是一点,不要再抱太大的期望
如果有实质性的利好推出,那就另当别论
我们及时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