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模仿不是重复造轮子 | 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 2023-08-03 17:05 发布


作者 | 李成东


东哥笔记096:

模仿是普遍性的,非中国独有。驱动力都是向钱看!模仿,从产品形态,到商业模式,再到具体运营方式策略,对于中国的创业圈已经是非常普遍了。


有人说会抄不是才能?东哥觉得会抄当然是一种特别管用的才能,对高考如此,对国家对公司经营也是如此,只是“抄”是相对概念,换句话说是叫“模仿和学习”,对的就是对的,轮胎就是圆的,就没必要自己瞎创新搞成方的!只是公司经营,和高考抄答案不一样,不是标准答案,既要甄别信息真伪,还需要根据自身公司情况,做好取舍,所以“抄”还是一门技术活!


东哥今天说这个,并不是要批评模仿成功模式,成功经验,没有自己的创新。模仿有道理,是因为“重复造轮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当然,还是要多看成功的案例。如果有人告诉你要多看失败案例,这就好比,你看到前辈蹚着前路走,掉进了陷阱,你逐个标记好,难道你就能避免了吗?该掉进去的,一个都不会落下!不要搞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


东哥以为,如果可以选择,自然成功的经验要学习,失败的案例也要看,不存在说一个重要,一个不要看。非要二选一,当然选成功的案例。


01

为什么要模仿?


因为模仿的风险最小。


  • 于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后,花了很多时间去欧美,去日本,去新加坡学习成功经验,如何改革开放。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做,只能去看别人怎么做。现在中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非洲国家开始来学习中国经验,也包括印度。我很少有听到有国家花更多时间去学习失败的国家经验,当然会看,但一定不会是重点。


  • 于企业


回到企业,成功的企业里华为,邀请来IBM的顾问,要求完全学习对方经验。当然这些管理经验有不少问题,拿来主义难免出问题。但只有完全学习了,才知道哪些不到位,才能针锋相对的做出改变。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每一家巨头你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成功者模仿对象。阿里学了ebay和亚马逊,腾讯学习的是以色列IM软件OICQ ,百度学习的是Google,京东是学习亚马逊。


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模仿的范例。其中最牛逼的模仿者是美团网的王兴,从校内,到饭否,再到美团网,再到今天~


  • 于个人


我们个人难道不也如此吗?之前从中国人疯狂的加纳淘金者故事 ,还有国内每年都会面对的农产品滞销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其实就是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人成功了,跟风的结果。当然有些是好的结果,有些失败的结局,跟风可能会导致产业泡沫。但不管怎么样,模仿成功案例,是比较容易的成功方式。


当然学习模仿,不等于放弃独立思考,更不等于自不量力,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可以事半功倍,减少试错的成本。


成功的案例里面也有失败的教训,也并不是什么都要学,东哥以为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2

也许你错在想太多


该想的没想,或者说该做的没做。有不少创业者,不仅是初创的,还是传统转型的创业项目。


东哥之前是说过创业者要注意保护一些重要的“想法”,但这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行业,针对特定的机构。当然了,通常都没有那么大的保护意义。很多创业者见我说,我要融一笔钱。我说为什么不先做做,上线后再看用户反馈呢。


但东哥收到的信息大多是这些:第一个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机会很大;第二个现在别人还没做,我们担心别人抄;第三个我有钱了可以做出来,然后花钱迅速把量做大,拉高门槛。


东哥统一反馈一下,也是给其它创业者的建议:


第一你没做,怎么就知道你做的产品市场很大,用户会喜欢。


第二你确定就没有人做过,你是第一个,如果别人做了做不好做失败了,难道不应该花时间去学习借鉴一下。


第三个就算市场很大,有人抄袭,难道就容不下第二家;


第四个融资才能建立起门槛吗?


第五个你们就不知道,产品不做好,做推广就是找死吗?


如果有人抄袭,说明你做对了有价值;另外不会有人抄袭一个刚上线,也没有多少用户体验使用的产品。再其次产品是更新迭代的,从1.0到今天,不知道多少版本了。你们就别想着说,第一个版本就是完美的,不需要改变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现在只是一个想法,与其花时间去见各种投资人,还不如回去闷头做产品,验证了想法再去融资,这个时候水到渠成。说故事不是谁都能说的,至少你得有个基础!如果你不是大佬背景,空手套白狼,没那么容易。


03

东哥告诫:热门的行业,轻易选择


为什么热门的行业,怎么就不能作为创业者选择创业的风向标。既然有前者印证了商业模式,而且也有风险投资认同,创业者怎么就不能模仿学习呢。这样的模仿方式,创业风险不是更低吗!


首先风险资本介入较多的行业,一定会人力成本很高。比如早几年的b2c总监人才,动辄百万年薪,还有团购,也曾经疯狂挖过人才。后来的创业者,你有这个资本去找人才吗?没有专业人才,你又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呢?


其次风险资本进入的行业,市场费用很高。最近三年互联网的营销广告费用增长了数倍,一个下单的新客获取成本,动辄两三百都非常正常。其实风险投资给电商的钱,一部分都给了广告,流量公司了。


当然了,成本费用高,不只是人才、市场费用。


第三是遭遇没有节操的价格战。无论人力成本和市场费用高昂,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己摸索学习或者用一些比较土的营销手段,可以规避掉。但是价格战,你能够逃避吗?


市场领先者以及风险投资方,实际上也非常害怕后续有无数的跟随者,所以它们会经常采取的策略,融一大笔钱,开始补贴市场。先发制人,迅速占领市场,远远的甩开竞争对手。


而普通创业者,即使有一些天使投资的跟随创业者,是不具备实力大范围的跟随补贴市场用户的。只要这些市场补贴不能跟随,基本上用不了一两个月,你就会挂掉。


大部分用户会是价格敏感性的,一两个月足以改变用户习惯。不是你自己会放弃,而是你背后的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也会自觉放弃,更不会有新投资人会去投马太效应非常明显领域。


创业者遭遇恶性价格战的比较典型案例,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的打车补贴,饿了么和美团补贴外卖市场,结局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基本上同类创业者死绝。创业者可以很有信心的说,自己的产品做的更好,绝对不是什么廉价品,但投资人可未必有这个信心。


最后东哥要提醒创业者是,融资就不代表成功,也不代表你有多少财富。风险投资人给你钱,是开创一项能够持续的事业,而不是给你享受生活的。成功,一定是最后在一个细分领域里笑到最后的,你能保证自己笑到最后吗?如果没有七八成把握,东哥建议就不要瞎跟随了。


少一些投机取巧,还是做自己擅长的项目,也许当下它并没有那么光鲜热闹!只要项目本身为用户创造价值,厚积薄发,总有一天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