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高适,用诗刻画了大唐风骨的男人大唐唯一封侯的诗人

浣花溪畔   / 2023-07-09 21:12 发布

来源: 二的十次方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将大唐高适展现在今天人们的眼前,看简介电影的侧重点仍然是他旧时好友李白杜甫,而不是展现被旧唐书称为“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的大唐人眼中最牛诗人的一生,非常遗憾。本文以《旧唐书》为蓝本,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课本中仅被用“边塞诗人”描述的大唐男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高适出身于渤海的高家,这是一个非常牛大家族,从北魏开始,这个家族就已经出将入相了,就连北齐的奠基人高欢都冒认这个家族的子孙。一个叫高侃的高氏子弟在唐太宗年间参与了北征突厥之战、在高宗年间参与了覆灭高句丽之战,并在此之后长期安东都护府,镇守高句丽旧地,晚年曾任陇右道持节大总管,获封平原郡开国公。高侃记录在史书上的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高崇德、高崇礼、高崇文。高崇德、高崇礼受惠于有一个好老爹,成了两个军二代。而高崇文弃武从文了,由于史料有限高崇文为什么没有因荫封从军不得而知,高崇文一辈子最高不过韶州(广东韶关)长史,当时的广东、福建一带被统称为岭南,是大唐用来流放、贬谪的不毛之地,高崇文更是死于韶州长史任上。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推测高崇文这一支混的不如意。以高崇文这样的成就根本就没有机会被写入史书,但是谁让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呢,高崇文在武则天执政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公元704年生了一个叫高适的儿子。

由于父亲的英年早逝,出身于功勋世家的高适从小就有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他一辈子都热心功名。公元723年,20虚岁的高适曾短期旅居长安,但是很快离开,史书中没有记载他在长安的生活与经历,猜测有可能是想通过两位伯父或者父辈的关系入仕而未能如愿吧。离开长安之后他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定居,对于一个唐朝有志青年来说,打工时不能打工的,他写了大量“王霸文”四处向达官权贵们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人赏识,史书中非常传神描述了他这些年的生活“以求丐取给”,但是在如此穷困之下,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让他在当地百姓以及年轻士子中获了不小的名声,算是一个小v吧。

在公元731年左右,李隆基决定进行打击东北的契丹等少数民族,先后调信安郡王李祎、张守珪到幽州主持战争,一旦开战就要大量用人,高适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了,于是北上幽州意欲在二人幕府中出仕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先后投了很多份简历,例如《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高适只能无奈的于公元734年回到宋州家中,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听说隔年朝廷开了科举,于公元735年到长安参加了科举,可惜落第了。在长安呆了三年左右,于公元738年,已经35周岁的高适返回宋州家中,在之后的十年中,除了在河南、湖北一带做了几次短途旅行之外都在家老老实实呆着。



公元744年,不甘心只当李隆基皇家乐队首席填词人的李白拿了李隆基给的高额的离职补助,跟杜甫来了一次修仙之旅,也就是到处旅游,他们走到宋州的时候就结识了同样不得意的高适,三个人“臭味相投”一见如故,于是43周岁的李白、41周岁的高适带着32周岁的杜甫,三个老男孩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三人从夏天走到秋天,三人曾经游玩过的禹王台在明朝就因为这三个人玩过而成了网红旅游景点,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明朝人特意在禹王台盖了三贤祠来纪念三个人。杜甫实在是受不了这样浪费生命的生活,于是离开参加科举去了,李白一看自己也该干点正事,于是他也离开去达官贵人那里寻找做大官的机会去了。但是让李白和杜甫没想到的是,他们俩的梦想都让高适一个人实现了。

公元749年,45周岁的高适科举中第,当了顿丘县的县尉,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县警察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兼县驻军最高指挥官。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快五十多岁的人了,混到退休也算功成名就了,但是有更高理想的高适根本就不满足,他不相信自己一辈子止步于此,于是在48周岁的高龄他竟然从顿丘县尉任上辞职,来到长安,当年秋天他被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看中,高适进入哥舒翰的幕府并很快就做到了哥舒翰的秘书长,哥舒翰是唐玄宗时期天下十大战区的河西战区的战区司令,是对抗大唐最悍勇的对手吐蕃的主力,是唐朝上到天子下到庶民的全民偶像,就连李白都是他的小迷弟,李白为哥舒翰赋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唐帝国的们突然开始喜欢诗,大唐的们见面不吟两句诗都不好意思说话。高适之前一直把诗当成一种游戏,闲来无事娱乐一下而已,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高适在快到50岁时才真正下苦工磨练自己的写诗技巧,没想到高适一下就成了中国最著名诗人之一,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这几年高适的诗不但登顶,高适本人的气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到被当时很多人注意到以致于记录到历史中,“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很多小文人把这归功于是高适写诗的原因,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在哥舒翰幕府中得以参与到哥舒翰那一场场史诗级战役的台前幕后,让他眼界、心胸、格局都被大大的提高,让几十年来四处浪荡的高适从灵魂上得到重塑,这才是其气质大变的根本原因,而此时他写出的诗更加雄浑、壮阔,准确的刻画出大唐军人的气节风骨,这也是他的诗词可以流传千古的原因。

高适在哥舒翰幕府时期,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成了哥舒翰的左膀右臂,哥舒翰每次入朝觐见李隆基都会带着高适,并在李隆基面前盛赞高适,正是有了哥舒翰这个全民偶像不遗余力的宣传,高适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公元755年,高适已经升为监察御史,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高仙之、封常清先后战败,李隆基随机启用了哥舒翰到潼关抵御安禄山的进攻,高适这个老部下也被派到潼关协助哥舒翰。刚开始几个月,哥舒翰执行了正确的战略,就是死守将安禄山主力牵制在潼关之下,郭子仪等大唐将领以偏师攻击安禄山侧翼和后方,大唐的战略颓势得到扭转,结果李隆基听信了边令诚这个太监的谗言,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全军覆没,哥舒翰本人也被俘虏。长期军旅生活的高适一看不好转身就跑,追上了已经跑路的李隆基,李隆基立刻召见了高适询问此次战败的原因,高适也非常全面的总结了潼关之败:“陛下,哥舒翰的忠勇能力都没得说,但是他早就病倒了根本就无法指挥作战,监军李大宜每天抱着美女喝酒、唱歌、打牌,对军务置之不理。士兵都是好士兵,但是朝廷给的军粮根本就不足,天天饿肚子,指望他们拼死作战怎么可能?而且军令也不统一,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几个将领和那些监军们整天吵架互相谁也不听谁的,这样的军队要是能打胜仗就见鬼了。这些情况之前我都跟杨国忠反复汇报过,为此我们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但是杨国忠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今天的大败并不意外。”李隆基奖赏了高适并带着他一起逃到了成都,当年八月升为谏议大夫。高适为人脾气暴躁而且敢于直言,路见不平就一声吼弹劾犯法的权贵,搞得权贵们都非常怕他。



公元756年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扬州谋反,极度缺少人才的唐肃宗李亨就召见了颇有名望的高适,问高适怎么看永王李璘叛乱。高适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永王李璘必败的原因,高适给李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确认他是个人才,并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跟江东节度使来瑱一起进攻李璘,二人在安州汇合后再渡江,就在大军集结船只的时候闲不住的高适开始给李璘的部下们写信劝降,很快李璘很多部下就归顺了大唐,结果高适、来瑱还没渡江,李璘就被反叛的部下杀死于大庾岭。平定永王李璘叛乱之后,高适带兵参与了对安史之乱叛军的作战,他曾经带兵救援睢阳之围。

公元758年,54周岁的高适被任命为太子少詹事。当时在四川发生动乱,于是任命高适为蜀州刺史。后梓州副使段子璋谋反,进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跟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进行平叛之战,将段子璋杀死。

公元763年,已经59周岁的高适被升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这一年吐蕃军10万人入侵唐朝,占领唐朝首都长安,立金城公主侄李承宏为帝,15天后退兵。唐朝经历了这样的奇耻大辱就要找背锅侠,至少不能让皇帝陛下自己承担所有责任,于是在南线牵制吐蕃的高适也受到了牵连,理由是他没能阻止吐蕃攻破松、维等州,于是在公元764年夺了高适的节度使,但是为了安抚这个为大唐奋战的老将封他为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高适成了大唐唯一被封侯的诗人。转年也就是765年正月,高适就病死了,赠礼部尚书,谥曰忠。算得上是死后哀荣。

年轻时期的高适喜谈论王霸之道,但是毫无从政经验的他的言论文章在有经验的大臣看来轻浮可笑。他从政之后为人却踏实了,管理上喜欢使用简单高效的方法,手下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受惠。他晚年恰逢安史之乱,老人家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不顾年高体弱往来奔波冲杀,他用他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是一个下笔千言胸无一策的小文人,而是用生命践行着他诗文中的气节风骨,他不愧一个大唐男儿。

旧唐书对高适的评价非常准确恰当,引用如下:禄山寇陷两京,儒生士子,被胁从、怀苟且者多矣;去逆效顺,毁家为国者少焉。适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本文引用我最喜欢的高适的两首诗: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二十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