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 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 2023-05-23 17:41 发布


作者 | 李成东

东哥笔记083:


贝佐斯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东哥认为,要在确定性当中小心不确定性防范风险,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保持战略定力!


01

创业公司最终的偏差来自战略而非执行


战略和执行,密不可分。都说毛的战略水平高,蒋的水平差。但三大战役打下来,不是解放军一线指战员,拼命贯彻,也没什么用。蒋介石让卫立煌出城救锦州,卫立煌就是不出兵。蒋介石亲自跑到沈阳求,最后让自己的学生廖耀湘带着新六军去解围。而国民党这种不听话,临战跑路的情况太多了,还谈何战略布局。


只有战略,没有执行,就是纸上谈兵。


有很多公司在业务定位上其实是有问题,做了很多年还说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为什么用户选择在你这消费?


公司战略主要解决公司的资源配置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决定,什么时候用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战略,不只是决定做什么事,还有前面三个要素。发力太早了,容易成为先烈,成为行业炮灰。人,用错了,当然基本就没戏了。什么方法,奇技淫巧,方法不同自然各家的投入产出比不同。大家都是有限的资源打仗,因为采用了不同模式/路径,最终跑出来的结果差别很大。


敢为天下后,跟随策略就是战略的一部分,不是最先看到机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叫做战略。尽早布局不会错过机会,而跟随策略减少试错成本。


总的来说,创业公司执行力有余,战略不足。竞争很激烈,能拿到钱的公司,尤其是前三的玩家,执行力都不会太差。最终的偏差,应该还是战略层面的。


02

不是什么都能靠运气


投资可以靠运气,创业不可能靠运气。机构只要有10%的项目超级成功,投资的90%项目失败了,或者平平淡淡都不影响机构的成败。


创业是要么1,要么0,难有中间状态。和很多创业独角兽聊过,成败和融资关系非常大,而且很多都是最后三四个月的资金情况下,撑到下一轮融资到账,还是赌一把的状态。拿到了,可平稳渡过,晋级下一级打怪。就如玩游戏一样,打到了最后的时候,如果没有补血就前功尽弃了。


虽然行业不同模式不同,但大多数都是殊途同归,烧钱跑规模,拿到最多的资本支持,与竞争对手打消耗战,拼的是融资的实力和烧钱的效率(执行力)。大部分都是在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肉搏战。最终反倒看不来哪家的战略见长。在战略上,其实都是半斤八两。不止是战略上不足,在战术层面大多数也是简单粗暴,花钱买量。


最终证明牛逼的还是资本,哪个创业者敢说是靠自身战略见长取胜?十之八九都是靠资本。自然资本的权重最大,最后IPO上市了,虽然创业者是赢家,但最终的大赢家还是资本,控股70~80%。聪明的资本,把同一赛道大玩家全投一遍,谁赢,都一样。


03

创业需要考虑最坏的打算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宿命和增长曲线,接受现实比较重要。如很多美国的零售公司,也没看他们搞很多的创新业务,都几十年了,只做一个事儿。


对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不是第二增长曲线问题,而是第一创业能不能活好,能不能活下来都不确定。只有活下来并赚钱了,才有资格考虑戴维斯双杀的问题!


很多创业公司高管和普通员工离开,主要原因还不是公司盈利,业务趋于稳定。而是公司不盈利,业务不稳定,看不到希望,所以才选择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外部创业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04
把握机会的能力比创新能力重要


机会,更多类似于一头猎豹,等待猎物进入伏击范围;一个冲浪者,等待下一个大浪机会。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于互联网公司,把握机会的能力重要于创新能力,因为机会来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把握住的。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更多时候等同于瞎折腾!


05

如何快速成功的进入一个新兴领域市场?


一个小家电品牌合作伙伴带着他的团队过来交流,原来的业务一年小几个亿比较稳定了,所以决定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市场。新的产品和模式思路,结合了广告、电商,新零售很多新想法。带团队过来,就是想确定一下想法的可行性。


我说项目方向本身是非常靠谱的,但你们创新的想法不靠谱。


首先自己整体感觉这个市场机会还是不错,没有大的玩家,仅硬件存量大概几十万台的市场,增量机会也还不错,算上一般性消费也是千亿级的机会。利润空间也还可以。


其次原来产品的bug很多,可供提升改善的空间也非常大。他们现有的团队,也可以很快的介入,完成新产品的设计研发。


其三新产品的发展,新的to B业务对老的to C业务的帮助也会非常大。


但我最终的建议是不要在新模式上创新,还是聚焦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为什么?


首先产品的研发要聚焦体验,成本效率,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是比原来的更好了,更多的使用。而对于加盟商来说,该产品的运营成本是否要比原来要更低。因此不应该加入广告屏,这个不利于产品的稳定性,实际上广告招商也并不容易;


其次服务创新的升级,即提供付费的上门服务,这个要比结合电商要更有商业价值。


其三虽然不做广告和电商的事情,但在硬件上结合绑定用户,为下一阶段业务创新链接用户。


聊完,朋友深以为然,就按照新的想法实践业务去了。


每天都有创业的朋友过来交流,我觉得有些时候大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了,又不在点子上。


06

未来的持续增长战略靠什么?


你去问消费品牌老板,未来的持续增长战略靠什么?


十有八九会回答说靠创新。但如果继续追问创新能确保/达到增长预期吗?


多数会回答:好像并不能。


创新是1,销售是0。所以光有1不行,还得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如此。


中国抄袭的太快,产品创新的差异化机会窗口期更短!


年初投了一家公司产品,在抖音特别热卖,一直缺货。我说抓紧时间把市场和运营做起来,不然很快就有竞品出来了。创始人不以为然,认为这里面的配方很难破解。


但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有了多个竞品产品,当然绝大多数口感差很多。抄的最像的一家,是通过内部员工偷窃原料生产。虽然量不大,但给公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抖音平台多次举报,依然还在销售。线下公安举报,对方依然还在销售。


一个是国内不保护/不完善的知识产权,所以产品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窗口期特别短。这类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到的看到的太多了!


一个是国内的玩家不择手段的竞争,毫无底线。


一个是国内的平台加速和纵容了抄袭,因为看得到曝光和销量数据,热销品很快就被全网看到了,然后平台并不管抄袭,有很多漏洞可钻。


在这样的知识产权环境下,如何持续健康增长,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