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OLED核心材料引领者,莱特光电:自主可控助力国产化替代

老范说评   / 2023-02-09 11:18 发布

一、国内 OLED 材料龙头企业,稳定供货头部客户

1.1 OLED 核心发光材料量产突破,引领新一代显示材料国产化发展

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西安,于2022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为OLED有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OLED终端材料和OLED中间体两条产品线。

OLED 终端材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线,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公司 OLED 核心发光材料中的 R Prime 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已经实现对头部客户的稳定量产供货,未来将在其他核心材料方面发力,扩大其量产产品矩阵;OLED 中间体是生产 OLED 终端材料的前端产品,其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较低,且在显示面板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无法与 OLED 终端材料媲美。

公司自设立以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2010 年至 2013 年,公司初设,主营业务为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贸易;

第二阶段为 2013 年至 2015 年,公司进入显示材料领域,开始研发、生产并销售 OLED 中间体及液晶材料, 同时兼营专用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的贸易;

第三阶段为 2016 年至 2017 年,该阶段公司确立了以 OLED 有机材料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开始进入OLED有机材料最核心的OLED终端材料领域,2016年公司成立莱特迈思从事OLED终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2017 年,公司处于产线建设阶段,公司通过从MS 采购OLED 终端材料并实现销售;

第四阶段为 2018 年至今,公司OLED 终端材料的产销规模持续扩大,2017 年下半年公司 OLED 终端材料产线投产,公司具备了“OLED 中间体—OLED 升华前材料—OLED 终端材料”的一体化生产能力,2018 年公司开始生产销售自产 OLED 终端材料,主要产品为 R Prime 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该阶段公司下游客户已经拓展到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等全球知名的显示面板龙头企业。

公司 OLED 终端材料性能优异,得到下游客户认可,根据公司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其 R Prime 产品在显示龙头京东方 的供应链中处于独供地位,且长期维持稳定供货。

2018 年至今,公司向京东方销售了 4 款 R Prime 产品,在京东方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公司始终维持稳定同步的产品迭代节奏,形成了较强的客户粘性。

image.png


1.2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王亚龙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王亚龙直接持有公司 49.36%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亚龙先生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并于西安交通大学取得EMBA 硕士学位。

1996 年 7 月至 2001 年 6 月历任咸阳偏转集团公司国际贸易部客户经理、部门经理;2001 年 7 月至 2004 年 7 月任陕西同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 年 8 月至 2005 年 3 月任西安鸿瑞光显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 年 4 月至 2008 年 12 月任陕西虹瑞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 年 12 月至 2011 年 12 月任陕西捷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 年 1 月至 2014 年 8 月任莱特有限总经理;2014 年 8 月起任莱特光电董事长、总经理。

image.png


1.3 财务分析

近年来,公司营收总体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018-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44.1%。

2018-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1.12 亿元增长到 3.37 亿元,2022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1.51亿元;从产品别分析营收分布,OLED 终端材料在营收中的占比最高,增速最快,2018-2021年,OLED终端材料营业收入从0.63亿元增长到2.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2%,未来随着公司其他 OLED 发光材料完成客户验证,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潜力较大。

从下游看,行业龙头京东方是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对京东方的营收占比长期保持在 60%以上,但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公司进入显示龙头企业京东方的供应链体系,其 R Prime 产品批量出货给京东方且处于独供地位,标志着公司产品性能达到领先水平,客户认可度较高,对公司品牌带来积极影响;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其他客户,已经陆续进入和辉光电、TCL 华星光电、天马等龙头公司的供应链体系。

2019 年公司对京东方的营收占比高达 86.16%,到 2021 年上半年,该比例已降低至 62.88%,客户多元化布局成果初显,公司对京东方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

image.png


公司毛利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其 OLED 终端材料毛利率接近 80%。

2019 年-2021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60% 左右的较高水平,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62.12%,较为稳定;

公司 OLED 终端材料毛利率较高,接近 80%,高于同行业公司奥来德的终端材料毛利率,主要原因是 OLED 终端材料的专利技术壁垒高,公司的产品均具有专利保护,且公司拥有OLED 升华工厂及精细化学合成工厂,具备“OLED 中间体—OLED 升华前材料—OLED 终端材料”的一体化生产能力,能够贯通 OLED 有机材料全产业链持续进行工艺优化,有效降低了成本。

image.png


公司重视自主研发,研发费用率稳中有升。

2018-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34.95%、27.73%、28.77%、27.42%、25.16%,总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原因为费用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公司管理费用率占比最高,研发费用率维持小幅增长趋势,2018-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率从 9.78%小幅增长到 11.35%,研发费用率增长为公司技术、产品迭代升级保驾护航。

公司于 2019 年实现扭亏为盈,后续归母净利润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9-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6 亿元、 0.71 亿元、1.0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7.92%,2022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9.35%,主要原因为公司产品迭代节奏较快,OLED 终端材料新产品收入及占比大幅提高。

image.png


二、OLED 技术在各赛道持续渗透,上游核心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2.1 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赋予终端用户全新使用体验

在显示技术的演进历程中,陆续出现过 CRT、LCD、LED、OLED 等多种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投入与不断的技术突破,LCD 凭借其高性价比成为二十世纪最主流的显示技术。

从 LCD 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LCD 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先后在美欧、日本、韩国、中国间发生了技术及产业转移:LCD 最初的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而日本则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之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则利用逆周期投资成功取代日本成为 LCD 新霸主,到如今韩国、中国台湾的 LCD 产业日渐萎靡,中国大陆则后来居上,在技术、产能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2017 年中国大陆 LCD 面板出货量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 LCD 产业的新中心。

image.png


LCD 平板显示技术赋予了产品全新的显示形态,使得其能快速击败 CRT,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但 LCD 在显示性能方面存在诸多短板,给其他技术提供了超越的机会,OLED 便是其最大的后来竞争者。

LCD 显示技术原理为通过控制液晶分子偏转实现显示像素的亮暗控制,其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需要搭配 LED 背光源,亮度耗损严重且漏光现象难以解决,因此在对比度、色域、视场角、亮度等显示核心指标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而 OLED 是基于有机电致发光原理的全固态自发光技术,其无需背光,属于朗伯体光源,在对比度、色域、视场角、亮度等方面较 LCD 技术有明显优势;此外,由于 OLED 技术是有机分子自发光,其无需通过液晶分子偏转进行控光,因此 OLED 技术在面板形态变化时能够正常显示,即支持柔性显示,这是OLED 技术在形态方面较 LCD 平板形态的进一步突破,将赋予用户全新的使用体验,这也是OLED 技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2 全面侵蚀 LCD 市场,OLED 增长态势长期稳定

OLED 技术凭借其全固态、可柔性、高画质等核心优势,在下游手机、IT 产品、电视等各细分领域全面发力,有望逐渐取代 LCD 成为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长期看将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OLED 正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技术。

2011 年,全球首款 OLED 手机-诺基亚 N85 发布,这代表 OLED 技术正式进入智能手机赛道,随后三星也推出了其搭载 OLED 技术的智能手机,并在 FMM OLED 领域持续发力,逐渐成为 OLED 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引领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手机品牌均已采纳 OLED 技术,其旗舰机型大都搭载 AMOLED面板,且正逐渐往中低端机型渗透,根据Omdia数据,预计2022年OLED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接近LCD,有望达到 41.3%。

智能手机上搭载的OLED 面板分为刚性 OLED 和柔性 OLED 两种,其中柔性 OLED 由于轻薄、形态可变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

3D 弯曲屏是目前最常见的柔性形态,其特征为屏幕边缘呈弧形形状,能够给用户提供不一样的触感,而折叠、滑卷、卷曲等全新的柔性形态层出不穷,这些新形态将赋予终端用户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待后续折痕、信赖性等问题解决后,柔性新形态有望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大增长点。

根据 Omdia 数据,2022 年,全球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为 1890 万片,预计 2027 年有望达到 831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34.5%。

近年来,OLED 技术正逐渐从智能手机往 IT 产品拓展。

IT 产品(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在显示、形态方面已经有较长时间未更新迭代,终端客户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市场亟待新的创新点出现,OLED 技术凭借其柔性、轻薄、窄边框、高画质等优势,完美复合以上需求,有望在 IT领域大放异彩。

根据 Omdia报告,苹果计划 2024 年在其 iPad 产品上搭载 OLED 面板,计划 2026 年在其MacBook 产品上搭载OLED 面板,鉴于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地位,趋势引领能力强大,苹果此举有望带动 OLED 技术在 IT产品中的大规模应用。

2022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 OLED 面板出货量为 716 万片,平板电脑OLED面板出货量为454万片,预计2027年出货量将分别增长到约3915万片和2421万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40.5% 和 39.8%。

image.png


电视是 OLED 面板另一重要的终端应用市场。

OLED 技术在电视中的性能优势体现的最为明显,其画质艳丽、视角广阔、亮度更高的特征给观看者带来更加惊艳的视觉冲击,按照技术类别划分,OLED 电视面板有 LGD 公司的WOLED 技术和SDC 公司的 QD-OLED 技术,前者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后者推出时间较晚(2022 年),市占率较低,但其采用 QD 转光的技术路线,在色彩艳丽度方面竞争力更强。

目前,OLED 技术在高端电视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根据Omdia 数据,2022 年,全球 OLED 电视面板出货量为 934 万片,市占率 3.6%,未来随着性能提升、成本下降,OLED 面板在电视市场中的渗透率有 望进一步提升,预计 2027 年,出货量将达到约 1516 万片,渗透率 5.6%。

桌上监视器(MNT)与电视的逻辑较为类似,技术方案雷同,2022 年,全球 MNT OLED 面板出货量约为 29万片,预计 2027 年,出货量将达到约 120 万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2.8%。

2.3 打破韩国垄断,大陆厂商成功破局

韩国 SDC 和 LGD 两公司长期垄断 OLED 赛道。

1979 年,邓青云博士发现有机电致发光现象,自此开启了 OLED 技术的研究热潮,2007 年,韩国三星 A1 产线率先量产,标志着 OLED 技术正式产业化,韩国厂商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先发优势迅速占领 OLED 市场:SDC 在 OLED 智能手机面板领域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其市占率一度超过 90%,且SDC 在 2022 年推出了 QD-OLED 电视面板,后续将从智能手机领域拓展到电视领域,该公司在市场、技术等多个层面上引领 OLED 产业的发展;LGD 公司在智能手机OLED 面板和电视面板同时发力,与 SDC 同为苹果供应商,且 LGD 在 OLED 电视面板领域目前基本处于独供状态,其 WOLED 电视面板已经被各大电视厂商采纳。

总体看,长期以来,全球 OLED 面板市场几乎被韩国垄断。

近年来,国内面板厂商强势切入 OLED领域并陆续实现技术突破,已成功打破韩国垄断。2008 年,诺第一条 OLED 产线在昆山投产,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 OLED 量产线,标志着国内面板厂商正式切入 OLED 赛道;

之后,面板龙头厂商京东方在鄂尔多斯建立其第一条 G5.5 OLED 产线,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京东方已经拥有三条G6 柔性 OLED 产线并全部实现量产,2017 年至 2020 年间,京东方在全球智能手机 AMOLED 面板市场的占有率从 0.1%大幅提升至 8.8%,并于 2020 年成功进入苹果产业链,这标志着中国OLED 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可以与韩国厂商同台竞技;此外,TCL 华星光电、和辉光电、上海天马等公司陆续切入 OLED 赛道,并先后实现量产出货。

根据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报告,2016-2020 年中国面板厂在全球智能手机 AMOLED 面板市场的场占有率从 1.1%跃升至 13.2%,OLED 面板由韩国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image.png


产业化方面,国内面板厂商正在加快 OLED 产线的建设,OLED面板产能逐渐接近韩国。

截止目前,中国大陆共拥有 OLED 产线 15 条,其中 G6 产线有 10 条,设计产能共计约 47.4 万片/月;韩国OLED 产线共计 12 条,设计产能共计约 72.7 万片/月,可以看出,国内厂商在 OLED 产能方面已经接近韩国,并在下游各细分应用市场同韩国厂商展开激烈竞争,OLED 面板赛道中韩双龙头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

2.4 核心发光材料受制于人,国产材料厂商替代空间可观

OLED 面板制造过程复杂,难度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OLED 制备过程主要包括Array(阵列)、OLED(蒸镀)和 Module(模组)环节。

Array 段主要是利用成膜、曝光、刻蚀等工艺,在基板上反复叠加不同图形不同材质的膜层,形成 LTPS(低温多晶硅)半导体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OLED 主要通过真空蒸镀将有机发光材料、电极材料等蒸镀在具有 LTPS 驱动电路的基板上,并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封装;Module 主要包括薄化工序及模组工序,薄化工序是将封装完毕的刚性面板进行减薄,模组工序主要包括切割、面板测试、偏光片贴附、芯片绑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绑定以及盖板贴合等工艺流程,最终形成全模组产品。

OLED 面板制造在 Array 段、Module 段的工艺与 LCD 相仿,具有较高的技术可移植性,蒸镀是 OLED 区别 LCD 制造工艺的核心,也是 OLED 从原理上不同于 LCD 的本质所在,其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蒸镀材料蒸发为分子或原子,继而在热的作用下附着在基板上形成薄膜,最终构成 OLED 器件。

OLED 材料是 OLED 面板产业链的核心,材料设计难度大,但价值较高,市场空间较为可观。OLED 材料性能要求苛刻,需要具备优秀的发光能力、合适的能级及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成膜能力等,这对于有机材料分子而言难度极大;另一方面,由于 OLED 器件是多层有机薄膜夹在电极之间的类三明治结构,单个器件的有机功能层可高达数十层,且每层材料的性能要求都不相同,材料设计的复杂度较高。

随着 OLED 技术在各下游细分领域全面拓展,作为上游产业链关键的 OLED 材料也将随之产生较大的增量市场空间。

image.png


按照 OLED 功能层结构划分,OLED 有机材料包括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其中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统称为 Common 材料,负责器件内部电子和空穴的传输,发光层材料又分为 R/G/B 三基色的 Host(主体)、Dopant(客体)及 Prime 材料,负责将注入的电能转化为光能,是 OLED 器件的功能核心和成本核心,根据 Omdia 数据,OLED 材料中,发光层材料成本占比高达 68.77%,是整个 OLED 面板的核心材料。

长期以来,国内 OLED 材料的发展滞后于 OLED 面板的发展速度,OLED 核心材料大都来源于国外,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三基色 Dopant 材料中红光、绿光都采用磷光材料,主要来源为美国 UDC 公司,国产化率接近于零,原因为磷光材料核心专利属于美国 UDC 公司,国内厂商想绕过该专利的难度大,短期内国产化替代可行性不高;

三基色 Dopant 材料中的蓝光采用荧光材料,由于蓝光能量较高,在材料寿命方面开发难度较大,面板厂商大都采用 IK、SFC 等国外厂商的高性能蓝色荧光材料,国产厂商开发难度较大;对于 Host、Prime材料,虽然长期以来国外公司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陶氏、默克、德山、LG 化学等,但这两种材料设计难度相对客体发光材料较为简单,国产化替代难度相对较小。

发光材料中的 Prime、Host 材料功能较为重要,市场空间较大,是国内材料厂商最佳的突破点。

从功能方面看,Prime 层功能为降低势垒、阻挡电子、限制激子扩散等,对提升 OLED 发光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 Host 材料功能为捕获传输至发光层的电子和空穴,形成电子空穴对到达激发态,之后将激发态能量传递至 Dopant 材料使其发光,同时稀释激子浓度,降 低激子淬灭引起的能量损耗及热量,因此其主要起到聚集能量并防止激子淬灭的作用。

从成本分布角度看,在 OLED 单器件中,Prime、Host 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 34.39%、28.66%,换算成市场规模,2022 年全球 Prime、Host 材料将分别达到 5.85 亿美元和 4.88 亿美元,合计超过 10 亿美元,市场空间较为可观。

三、公司坚持自主研发道路,OLED 核心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

3.1 技术研发实力雄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初步建成

(1)公司坚持自主研发道路,拥有 20 余项核心技术,在核心材料的化学结构设计、工艺制备方法等方面均实现了自主技术突破,并构建了完整的专利壁垒。公司研发团队实力雄厚,研发环境全面且先进,已掌握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 20 余项核心技术。

1)公司拥有全球范围内顶级的行业专家,首席科学家为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人才,核心技术团队参与了多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拥有丰富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研发实力强大;

2)公司研发中心按照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建立,已经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正在国家级实验室的认证过程中,并且公司配备了完善的检测分析设备,包括器件制备的真空蒸镀系统、器件 IVL 和寿命测试平台、核磁共振波谱设备、痕量杂质分析的顶空-色谱仪-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为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

3)公司掌握高效率材料开发技术、高纯度材料开发技术、高成膜能力材料开发技术等 20 余项核心技术,涵盖 OLED 功能层、发光层以及中间体等细分领域,为公司产品在下游客户的攻城略地奠定了坚实的底层技术基础。

公司知识产权布局全面,核心产品均有专利保护。公司下游的面板客户正在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其竞争对手不仅通过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竞争,还会通过专利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并保持竞争优势,因此面板厂商对于专利具有极为严格的管控体系,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皆有专利保护,故材料具有相应的专利保护是下游客户选择材料供应商的必要条件之一。

公司在 OLED 材料领域拥有完整的专利布局和专利链群,覆盖的横向材料类别范围包括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覆盖的纵向材料开发阶段包括终端材料化学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器件表现、搭配方式等。

目前公司量产供应的产品已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不仅能够保护产品不被其他公司抄袭,同时也能够保护下游客户的利益,截止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拥有授权专利 134 项(包括 122 项国内授权专利、10 项国外授权专利、2 项许可专利),累计申请专利 573 项(包括 402 项国内专利申请和 2 项许可专利,102 项 PCT国际专利申请和67 项海外专利申请)。

(2)公司拥有丰富的终端材料产业化经验,具备成熟的材料制备及纯化能力,产品品质及批次稳定性优秀。

公司具备较强的工艺流程设计能力,产品纯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公司通过计算模拟、痕量杂质检测与分析来降低合成过程中的痕量杂质,可有效提升升华效率和批次稳定性;

其次,公司依据产品工艺要求持续改善升华工艺,通过高性能的升华设备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有效含量,实现高纯度材料的量产。

公司生产技术及设备工艺优化能力强大,产品的批次稳定性及收率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对反应路线、纯化方法等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调整反应物料的比例、反应温度等相关参数保证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另外,公司通过优化升华设备自动化参数、在线数据远程监控等程序提高升华提纯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在精细化环境控制下对生产环境中颗粒物、水分、温度等条件进行管控,产品收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3)公司自建器件评测体系进一步验证材料性能,对公司持续开发新材料、增强客户黏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自建器件评测体系能够保证公司具备持续开发新材料的能力并及时调整研发方向。

公司根据下游面板厂商的产品目标制定相应的器件持续开发计划,持续对器件结构中各层材料的化学性能、物理特性以及材料之间相互适配性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材料的研发方向,保证公司的新材料满足客户需求。

器件评测提高了公司产品在客户验证、器件匹配等环节的效率,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粘性。

公司通过器件评测体系可以初步获取材料在器件中的性能表现,将性能评测结果及优化规律提供给下游面板厂作为参考,面板厂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验证,速度快,效率高,客户黏性强,有利于公司在面板厂迭代器件结构时保持其稳定的供应地位。

3.2 OLED 核心发光层材料量产,稳定供货国内头部客户

公司拥有中间体和终端材料两大产品线,其中终端材料是公司的业务重心所在,也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司终端材料产品性能优异,产品类别布局相对合理、全面,未来业绩提升空间较为可观。

1)公司已经实现 R Prime 和 HTL 终端材料的批量生产,产品性能优异,关键技术指标及技术先进性达到国际材料厂商的产品标准,并得到了下游面板厂商的认可;

2)公司四种新材料-R Host 材料、G Host 材料、G Prime 材料及B Prime 材料均实现突破并在客户端进行验证测试,其中G Host 材料已经持续进行小批量订单交付。

总体看,公司瞄准的是面板领域最关键的发光层材料,其坚持自主研发,产品类别丰富且布局相对合理、全面,在 RPrime 材料已经获得客户认可的情况下,若以上四种新材料先后实现大批量供货,公司未来业绩提升空间非常可观。

OLED 有机材料厂商在下游客户的验证导入过程极为复杂,但一旦进入其供应链,形成的客户粘性一般非常牢固。

面板厂商对 OLED 有机材料供应商的选取极为严格,供应商导入通常分为三个环节:

1)资质审查环节,面板厂商对公司的各种资质、专利情况等进行审核,同时公司向面板厂商推荐各类材料进行评测筛选;

2)工厂稽核环节,面板厂商对公司的研发实力、管理体系、品质管控、生产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核;

3)材料认证环节,面板厂商对公司批量生产的材料品质均一性、量产稳定性、模组信赖性等进行逐一验证,验证通过后开始批量供货,上述整体认证时间通常需要 2-3 年左右。

OLED 器件性能是由使用的各层有机材料组合体现的,因此,在各层材料搭配形成完整的器件体系后,不会轻易变更所使用的材料,例如三星 M10 的材料供应商体系中,每一层材料仅有一个供应商,且只有从 M10 升级到 M11 的时候才会根据器件结构的调整决定是否更换材料或供应商。

总体看,由于面板厂商对上游材料商的审查非常严格,而材料厂商一旦进入面板厂商供应体系,通常在较长时间内不易被替换,客户黏性较强。

公司产品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已经进入多家面板龙头企业供应链。

公司对于面板龙头公司京东方已经形成了批量化的稳定供应,且下游客户已经拓展到和辉光电、TCL 华星光电、天马等知名显示面板企业。

在京东方多次产品迭代过程中,公司同步进行自身产品的迭代,开发了多款性能出色的材料,保持了 R Prime 材料的持续供应,2018 年至今,公司向京东方销售的主要为 4 款 R Prime 产品,年销量皆在 300 公斤以上,目前公司 RPrime 产品在京东方属于独家供货;2019 年公司进入了和辉光电的供应链体系,2020 年进入了 TCL 华星光电的供应链体系,2022年对天马实现了量产订单交付。

公司 OLED 有机材料对面板龙头厂商批量供货,充分证明了公司终端材料在光电性能指标、专利自主性、批次稳定性、产能等方面均已得到客户认可,这对于国内 OLED 有机材料公司殊为难得。

image.png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在 OLED 终端材料方面,由于技术和专利壁垒较高,目前主要的生产厂商为 UDC、德国默克、杜邦公司、出光兴产、LG 化学、德山集团等国外公司,国内A 股上市公司中仅有奥来德等少数公司从事OLED 终端材料的生产销售。

奥来德主要以蒸发源设备销售为主,在 OLED 终端材料方面,单款产品销量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毛利与相比公司处于较低的水平。

image.png


从产能角度看,公司产能正在进行有序扩张,已经为后续 G Host 等新材料的量产做好了产能储备。

2018 年-2021 年上半年,公司终端材料产能维持为 1086 千克/年,但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2021 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超过 100%;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产能有序扩张,预计到 2025 年公司将新增 15 吨 OLED 终端材料产能,包括 5 吨 HTL 材料、4 吨 R Prime 材料、2 吨 G Prime 材料、2 吨 G Host 材料、1 吨 R Host 材料和 1 吨 ETL 材料,为后续公司新产品进入下游面板厂供应链时提供充足的产能保障。

image.png


四、盈利预测及估值分析

4.1 基本假设

(1)OLED 有机材料的收入及毛利率。

2022 年消费电子市场低迷,传导至上游产业链的需求相对较为疲软,但公司在新产品迭代、新客户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营收稳定增长。

OLED 终端材料方面,公司产品迭代速度较快,新产品贡献的收入及占比稳步提高,且公司在 2022 年实现了客户拓展,对天马实现了量产订单交付,OLED 终端材料营收稳中有增;OLED 中间体材料为定制化产品,产品种类较多,随着公司下游客户的开拓和合作深化,公司 OLED 中间体产品的收入也将持续增加。

因此,综合判断,预计 2022 年公司 OLED 材料将总体维持约 5%的稳定增长。目前 G Host 材料已经实现小批量订单交付,预计 2023、2024 年开始逐步放量,未来 G Host 材料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且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逐渐回暖,预计 2023 年、2024 年公司 OLED 有机材料的营收将维持在 20%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

毛利率方面,公司不断有 OLED 新材料推出,且量产规模逐渐扩大,预计公司 OLED 有机材料的毛利率将维持在 70%左右。

(2)其他业务的收入及毛利率。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电子化学品及液晶材料的贸易业务,其营收占比逐年降低,不属于公司主营业务,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增速维持在 10%左右,对应毛利率维持在 8%左右。

(3)其他中间体的收入及毛利率。

其他中间体主要为医药中间体,营收规模及占比较小,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增速维持10%,毛利率维持在 40%左右。image.png

4.2 盈利预测

综合以上假设,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3.55亿元、4.23 亿元、5.03 亿元,同比增长 5.5%、19.0%、19.0%;毛利率将分别为 63.7%、64.2%和 64.7%;预计净利润将达到 1.11 亿元、1.35 亿元、1.62 亿元,同比增长 3.0%、21.8%、19.8%。

4.3 估值分析

结合公司所在赛道,我们选取了奥来德、瑞联新材、鼎龙股份作为公司的对标企业。除鼎龙股份外,根据 iFind 盈利预测及一致预期,我们计算得到可比公司 2 月 7 日收盘价对应的 2022-2024 年平均PE 分别为 36.0X、25.8X、19.3X,公司 2 月 7 日收盘价对应的 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90.3X、74.2X、61.9X。

可比公司业务多元化,除 OLED 材料外另有核心业务,如奥来德以蒸发源为主,瑞联新材以液晶材料为主,鼎龙股份以打印复印耗材为主,而公司专注 OLED 发光材料,其核心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未来随着新产品的陆续放量,成长空间较大。

image.png


4.4 报告总结

OLED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目前正在下游各细分领域全面拓展,而 OLED 核心发光材料长期以来由国外垄断,核心材料国产化率较低,因此下游细分市场拓展带来的增量市场以及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带来的存量市场为国内材料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选择 OLED 核心材料中的 Prime 和 Host 材料作为突破口,布局全面且合理,其中,公司 R Prime 材料已经稳定供货下游头部客户并经历多次产品迭代升级,G Host 材料也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公司产品性能得到下游客户广泛认可,成功进入多家显示龙头企业供应链,未来增长空间较为可观。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EPS 分别为 0.28 元、0.34 元、0.40 元,对应 2023 年 2 月 7 日的收盘价,公司在 2022-2024 年的 PE 将分别为 90.3X、74.2X、61.9X。

五、风险提示

(1)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不及预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终端,若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可能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2)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下游客户拓展速度若放缓,可能使公司面临对单一客户依赖度过高的风险。

(3)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公司产品研发节奏若慢于下游客户的产品迭代速度,可能会导致公司订单丢失,客户粘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