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石化行业自动化龙头,博实股份:赛道拓展,订单充足,前景广阔

老范说评   / 2023-02-02 13:16 发布

公司概况

业务概况:石化行业起家,创始团队科研背景雄厚

公司成立于 1997 年,从化纤行业的长丝包装码垛,以及石化化工行业聚丙烯、聚乙烯粒料的包装码垛起步。

公司 2001 年推出的粉料全自动包装码垛成套设备结束了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

2005 年公司与泰国 TPC 公司签订了成套设备的销售合同,标志着公司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市场。

此外,公司自 1998 年就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始研究橡胶块自动包装技术,在充分借鉴粉粒料包装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套橡胶块全自动包装设备,并得到成功应用,后续公司不断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瓶颈,合成橡胶后处理设备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现在公司产品已可应用于化工、冶炼、物流、食品、饲料、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固体物料后处理,能够满足客户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邓喜军、张玉春、王春刚、蔡鹤皋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3 年 1 月 4 日合计持股占比 28%。

其中最终受益人邓喜军持股占比 9.4%。联创未来(武汉)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哈尔滨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占比 15.1%、5.0%。

公司全资控股哈尔滨博实橡塑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工大博实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博实(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工业服务有限公司,且公司分别持有哈尔滨博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葛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博实昌久设备有限公司、湖南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51%股份。

image.png


公司创始团队、实控人科研背景深厚。

邓喜军先生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张玉春、王春刚先生均曾在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获得副研究员职称,曾获多项科技奖项;蔡鹤皋先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兼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学会常务理事兼动态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image.png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工业服务、节能减排环保工艺装备。

公司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可分为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橡胶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及成套系统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四类。

工业服务则根植于智能制造装备相关领域,为生产一体化托管运营服务、设备保运、维保、备品备件销售等面向智能制造装备应用领域的运营、售后类工业服务以及补充类工业服务。

image.png


节能减排环保工艺装备方面,公司子公司博奥环境目前主要从事设计、生产、销售以工业废酸再生工艺及装备为代表的节能减排环保工艺装备。

工业废酸再生工艺及装备通过对客户化工生产中的工业废硫酸、含硫的酸性气体进行收集、处理,生成高纯度硫酸用于循环生产,并释放热能用于回收再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经济、环保的效果,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减排目标。

此外,公司工业废水余热回收方案,采用真空相变技术,其携带有汽化潜热的水蒸气释热给清洁水,完成了工业废水热能的转移。

同时整个取热过程,完全避免了工业废水与换热壁面的直接接触,彻底杜绝了工业废水对换热壁面的腐蚀、结晶挂垢、堵塞等问题,为高效、清洁、可靠地提取工业废水余热提供了解决方案。

image.png


财务概况:营收及利润稳步增长,国内营收占据主导

公司 2021 年/2022Q3 分别实现营收 21.1/17.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6.6%/4.0%;2021 年/2022 Q3 分别实现净利润 4.9/4.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1.0%/1.4%。

2021 年/2022 Q3 毛利率分别为 38.3%/39.3%,分别同比-3.7pcts/+1.0pct,净利率分别为 24.6%/25.4%,分别同比-1.1 pcts/+2.8pcts。

image.png


按公司业务划分,智能制造装备占比一直占据最大比例,2022H1 占比 67.5%;工业服务占比其次,2022H1 年占比 39.3%;环保工艺与装备 2022H1 占比降幅较大,2022H1 占比 3.2%。

毛利率方面,环保工艺与装备毛利率最高,2021H1 毛利率高达 74.0%;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服务毛利率近年总体保持稳定,2021H1 毛利率分别为 40.8%/28.6%。

image.png


按产品划分,公司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占比最高,但自 2021H1 以来占比有所下降,2022H1 占比 47.6%;运营、售后类工业服务占比其次,2022H1 占比 24.8%。

环保工艺及装备毛利率最高,2022H1 毛利率 74.0%;机器人及其他智能成套装备 2022H1 毛利率次高,为 48.7%;补充类工业服务及其他毛利率最低,2022H1 毛利率为 13.7%。

image.png


2021 年华东地区营收占比增幅较大,占比最高达 43.5%,西北地区营收 2021 年营收占比降幅较大,占比 19.9%。2021 年中国大陆营收占比 97.0%,海外营收占比 3.0%。

毛利率方面,中国大陆毛利率自 2019 年以来略有下降 2021 年毛利率 38.3%,海外毛利率自 2019 年以来提升明显,2021 年毛利率 38.9%。

image.png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 2018 年明显下降,至今虽每年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保持在稳定区间,2021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5%/4.7%/4.1%/-0.5%。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 2018 年以来保持下降趋势,2021 年存货周转天数 434.4 天。公司应收 账款周转天数 2019 年以来保持稳定,2021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17.9 天。

image.png


行业概况

产业现状: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国内空白亟待填补

中国平均年工资水平逐年提高,上升趋势明显,65 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提升,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与人力资源短缺推动机器换人趋势,机器换人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亿欧智库调研显示,截至 2020 年 90%制造业企业配有自动生产线,但仅有 40%实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1%使用智能化技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距离美国、日本、德国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水平偏低。

且我国对生产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在 2021 年出现上升,我国对安全生产的需求将持续存在,相关设备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提升。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行业中流程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部分,我国在该领域还存在部分核心产品依赖国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新产品市场准入困难等问题,待发展空间巨大。

image.png


国家已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支持自动化设备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中,均支持公司所处赛道发展,公司国内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

流程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工业机器人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制造业产业升级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上先进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 业市场和工业机器人市场增势良好。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6 年至 2019 年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市场规模由 1421 亿元增长至 1865 亿元,且预计 2025 年达 2347 亿元;2020 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422.5 亿元,同比增长 18.9%;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445.7 亿元,且预计到 2022 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逼近 500 亿元,2023 年将达 531 亿元。

image.png


公司是大型成套设备供应商,上游行业包括标准的机械零部件、电气元器件、液压气动元器件等行业,以及制造设备所用的钢材、非金属材料等原材料行业;公司下游行业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肥、冶金、物流、食品、饲料等行业。其中石油化工占公司下游营收比重较大。

image.png


石化尾部加工设备:可拓展领域众多,市场前景广阔

石油化工产品是将炼油过程中生产的原料油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加工而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石脑油和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为代表的基础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公司生产的粉粒料全自动包装码垛成套设备,主要用于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中粉粒状产品的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过程;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主要应用于合成材料中的合成橡胶的洗胶、脱水、破碎、干燥、称重、压块、检测、包装、码垛等生产工艺过程。

石化尾部加工设备定制化程度高,其中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运行速度、精准度、可靠性要求高,橡胶后处理中橡胶挤压脱水技术、带式干燥技术、膨胀干燥技术等国内仅有博实等极少数企业掌握。

石化尾部加工领域除博实股份外,涉及粉粒料全自动包装码垛成套设备业务的国内公司有无锡力马、西安磁林、纽朗包装、常州荣创等。海外公司有德国 HB、WH、默勒、伯曼。

涉及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业务的国内公司有大连天晟等,国外企业有美国 FRENCH、ANDERSON、瑞士 WE 等。

海外公司在局部领域的专用产品具备技术优势,但价格较高,高端装备国产替代依然迫切;国内公司均规模较小,公司在国内石化尾部加工设备领域暂无同体量竞争对手。

image.png


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场景可扩展性强,目前已在化肥、多晶硅、水泥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粉粒状产品的包装分拣均涉及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装备的使用,未来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化学纤维产能 2021 年 8251.9 万吨,2011-2021 年 CAGR7.5%;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能 2021 年 13542.44 万吨,2011-2021CAGR9.3%,中国化学纤维产能及初级形态塑料产能近十年持续增长,且增长趋势良好。

石化产品消费逐年提升,翟亮,魏航宇、陈慧敏等在《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分析与思考》中预计到 2025 年我国除了下游产业转移规模较大的合成橡胶外,主要产品消费量及全球消费占比都将继续提升,主要化工产品消费占比整体将占全球的 40%左右。

image.png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 年我国工业硅行业总体运行平稳,行业供需两旺,价格大幅上涨,2021 年中国工业硅产量 261 万吨,同比增长 24.3%,中商情报网预计 2022 年我国工业硅市场规模可达 253 亿元。

其中多晶硅棒破碎易产生尖锐角且产生大量粉尘,对工人身体健康威胁大,机器换人需求迫切。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21-2025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CAGR 约 38.1%,2025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约达 200GW。公司下游光伏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6 年至 2018 年,中国的水泥产量从 24.1 亿吨小幅降至 22.36 亿吨,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政府削减过剩产能的目标和为环保而实施的限产政策,此后水泥供需趋于平衡,产量上升,并于 2020 年达到 23.95 亿吨,产值也增至 8404 亿元,预计 2022 年水泥产量将达 26.35 亿吨,产值将达 9433 亿元。

image.png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耕地面下行趋势明显,2018 年人均耕地约为 0.1 公顷。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化肥使用对粮食增长贡献效用在 40%以上。

国家发改委预期,我国 2022 年粮食产量实现 6500 亿公斤,预期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故化肥对亩产增收至关重要,预计未来化肥生产需求依然旺盛。

另据灼识咨询预测,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整体规模到 2024 年将达到 1067.6 亿元,对应 2020-2024 年 CAGR 约 20%,其中预计医药/快消/电商/汽车/机场/烟草的市场规模到 2024 年将达到
136.2/158.0/90.3/72.2/42.4/21.7 亿元。公司所处行业风口效应明显。

冶炼机器人:作业安全推动行业发展,行业集中度高

目前国内电石等冶炼环节炉前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危险且恶劣。作业现场温度极高,且产生的烟气污染严重,人工作业危险性极大,伤眼、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炉前作业机器人可以有效减少人工生产所产生的危险工况,但由于作业环境恶劣,炉前作业机器耐高温性及可靠性要求高,目前国内涉及此业务的企业较少,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目前除博实股份外,其他涉及此业务的公司有意大利 DANILIE、宝钢股份等。

image.png


电石行业是我国重点耗能产业之一,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随着市场逐步出清,国内电石开工率将持续提升。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 年中国电石产量 2500 万吨,同 比下降,且预计 2023 年将增长至 2631 万吨。

据中国氯碱网数据,2021 年 9 月达到高峰以后,全国电石市场价出现大幅下滑,电石加工行业成本下滑,电石加工迎来新一轮生产红利。

公司下游电石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据我们进行的产业调研,截止 2022 年底全国电石炉保有量约 800 台,对应电石出炉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30-50 亿,出炉机器人智能化提升后,单品价值有望提升 8-10 倍,市场空间将超 300 亿元。

发展前景

横向拓展:“先发优势+技术壁垒”推动赛道拓展

公司已在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与优质客户构建了稳定、合作、共赢的客户网络。

通过与现有客户的持续沟通交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产品体系,引领应用行业智能装备发展,优质客户资源及巨大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潜能,成为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

截至 2021 年,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专利 62 项,其中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55 项;获得国家版权局批准软件著作权 8 项。

除专利技术外,公司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诀窍靠保密措施以专有技术形式存在。公司拥有掌握的专利、专有技术以及软件著作权,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image.png


公司依靠自身在自动化领域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正不断开拓下游光伏、冶金、粮农、物流等赛道。

如在电石矿热炉领域,公司抓住高危、繁重、恶劣工况环境下痛点,自主创新研发(高温)炉前作业机器人及其周边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出炉环节人工作业无法解决的诸多痛点,促进安全生产,提高产能,真正实现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

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研发高温特种机器人在硅铁、硅锰、工业硅炉等高温炉前作业环境的应用,已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公司已增资控股湖南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聚焦钢铁生产领域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及产品应用,现已在涵盖炼铁、炼钢、铁水转运、方坯连铸等多个工艺环节取得积极进展。

image.png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

光伏领域,公司已开发块状多晶硅、粒状多晶硅两个板块内形成毛重式、净重式、预制袋式、FFS 自制袋等多种单元组合的系列产品。

公司将单元系统装备产品结合还原硅棒破碎、筛分磁选、AGV 定向输送、计量及塑型包装、工厂物流等工艺,初步形成智能车间解决方案。

公司已与协鑫集团、通威集团、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亚洲硅业、陕西有色、天宏瑞科、青海丽豪、宁夏润阳等国内众多新能源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未来业务增长趋势良好。

纵向拓展:“智能装备+工业服务”由点及面推动全产业链延伸

公司进入新行业、新领域,以关键单机设备“点”切入;在突破性解决行业痛点后,快速组成自动化生产“线”;随着技术的积累和对行业理解的深入,进而完成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面”的突破,助力用户向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升级。

“点-线-面”的 发展路径有助于公司集中资源,降低技术开发风险,打开行业成长天花板,全面提升公 司核心竞争力。

基于 5G 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公司积极拓展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场景。

公司凭借在大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实践经验,基于 5G 和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机器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已开发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称重、计量、包装、码垛、套膜、数字化出入库、智能装车以及总、分单元作业管理控制系统 等模块,可广泛应用于粉状物料、颗粒状物料以及不规则体物料(如新能源行业多晶硅原料)的后处理应用场景,下游赛道再次拓宽。

image.png


公司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竞争优势地位稳固。

公司将产品应用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与工业服务充分结合,积极推进产品服务一体化战略,服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

2021 年 8 月,公司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试点单位”,成为国家为数不多的“两业融合”先行企业。2021 年,公司工业服务已实现营收 6.2 亿元,其中运营、售后类工业服务已实现营收 5.1 亿元,同比实现 23.1%的增长,“智能装备”+“工业服务”构成业绩驱动的双引擎。

image.png


融资拓产:发行可转债,融资助力产能扩张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4.5 亿元,总投资 6.1 亿元,拟用于机器人及智能工厂产业化生产项目、矿热炉冶炼作业机器人及其智能工厂研发示范项目、技术创新与服务中心(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产能进一步扩张,研发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有望实现快速提升。

image.png


参股子公司:气力输送系统+医疗,布局新领域

博实股份为博隆技术最大股东,持股19.2%,博隆技术是提供以气力输送为核心的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集处理过程方案设计、技术研发、关键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于一体,主要提供物料气力输送、计量配混、存储、掺混、均化的成套设备及相应的部件、备件和服务。

博隆技术 2021 年营业收入 9.8 亿元,呈快速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为 2.4 亿元,整体呈增长态势。

image.png


博实股份持有思哲睿 13.5%股份,思哲睿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医生打造智能手术工具,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方案,让各类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0 百万元,尚未实现盈利。

风险因素

1、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面对巨大的需求前景,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拓展新技术应用领域,或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将可能错过进入新行业领域的最佳时机,对公司的中长期快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公司面对的风险因素之一。

2、 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中未能深度 应用的风险:

智能制造技术离不开工业互联网技术,5G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 人机协作、智能制造提供技术上的便捷。公司虽然目前在产品应用领域有突出的 竞争优势,但如果未来不能将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技术 解决方案中深度融合与应用,将制约公司中长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构成风险因 素之一。

3、能否有效整合自身和社会资源,加快技术创新的风险:

面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企业间激烈的资源竞争,要求企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对内部资源的使用上。如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对非核心、市场竞争充分的单元,直接与社会资源对接,择优选择,与公司核心技术整合,有助于加速产品与技术的研发进程,争取市场先机。公司如果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加快产品技术创新应用,将构成制约公司中长期发展的风险因素之一。

4、复杂国际环境带来对智能装备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如果受全球需求不足或世界经贸不利政策影响,世界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或低于预期。公司在产品技术应用领域,作为聚焦国内的智能装备供应商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难免受此制约。

因此,如果后疫情时期对智能装备的需求不及预期,将构成制约公司未来业绩表现的中短期风险因素之一。

5、技术保密与面对不正当竞争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保密工作,通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依法维权,以及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专有技术保密等各种措施,保护企业技术安全,防范相关风险。

尽管如此,但仍存在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被非法盗用、掌握的技术秘密被盗窃以及面对其它不正当竞争的风险,对公司或构成潜在经济损失的风险。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关键假设

1. 原材料成本波动幅度保持平稳态势。

2. 下游石化产品、电石产品需求不出现大幅下降。

3. 由公司公告的历史数据可知,公司多数订单从接收订单到确认收入大约需要一年左右或更长时间,公司上年存货金额与当年营业收入呈相同趋势变动,且变动幅度略小于营业收入。我们假设公司未来将延续此趋势。

image.png


4. 公司下游行业总体保持景气情况下,公司经营模式以订单驱动为主,我们假设公司目前已签订合同未来不出现大量交付及完工异常情况。

盈利预测

1) 收入端

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将依靠公司技术经验积累,与大客户保持的长期良好关系,以及其业内良好的品牌口碑,继续保持较快成长;此外,新赛道的不断拓展以及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扩张都将加速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张,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 25%/25%/20%。

工业服务业务将随着公司产品销售以及设备存量的增长保持稳健增长,此外会对客户的深层次服务需求给予积极响应,在公司承接新的生产运营类工业服务项目后,服务规模有望快速上台阶,进而提升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 22%/20%/15%。

环境保护工艺与装备业务营收占比较小,业务主要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哈尔滨博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业务尚处开发期,对公司总营收影响较小,由于业务营收基数较小,短期内受少数订单变动影响较大,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15%/5%/5%。

image.png


2)成本端

公司上游可采购厂商丰富,公司产品生产所需零部件变动较小,公司生产成本基本保持稳定,预计总体毛利率未来三年保持平稳,预计 2022/23/24 年总体毛利率约为 38.3%/39.2%/39.2%。

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公司有望依靠其业内长期合作关系保持稳定产品价格,并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逐步体现生产的规模效应使其毛利率保持稳中有升。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0%/41%/41%。

工业服务业务,预计随着智能制造装备业务的规模扩张,工业服务业务也随之扩张,规模效应也将逐步显现。预计2022/23/24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31%/31%。

环境保护工艺与装备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对公司整体营收影响较小,毛利率基本保持稳中有升,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6%/57%/58%。

2022/23/24 年,销售费用随公司营收规模扩大,绝对值将增加,但公司已在行业深耕多年,与大客户都已保持较良好合作关系,故销售费用率将总体保持略微下降趋势,预计分别为 3.5%/3.4%/3.3%。

2022/23/24 年,管理费用率随生产规模及生产管理经验的提升基本保持缓慢下降趋势,预计分别为 4.7%/4.6%/4.5%。

2022/23/24 年,随着工业生产对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系列产品的性能需不断提升才能保持公司不断前进;此外,公司正在向新赛道拓展,新产品研发需求高,预计公司未来研发费用绝对值将继续增加,研发费用率保持稳中略降,分别为 4.1%/4.1%/4.0%。

image.png



估值

公司创始团队科研背景深厚,科研资源丰富,且已在业内积累多年经验,产品适用性强,技术领先程度高;公司凭借多年业内深耕,客户关系保持良好,品牌口碑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不断提升;公司积极拓展新赛道、新领域,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开发全环节工业服务业务,营收增长点不断增加;国内机器换人替代需求巨大,下游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消费需求巨大,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生产空间巨大,公司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3/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9/7.4/8.8 亿元,对应 EPS 预测为 0.6/0.7/0.9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7/22/18 倍。

国内上市公司中,我们选取川仪股份和中控技术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3 年平均 PE 估值为 32 倍(二者估值分别为 Wind 一致预期和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此外,根据 PEG 估值法(PEG=PE/盈利增长率),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 2022/23/24 年增速为分别为 20.1%/25.1%/18.8%,公司 2023 年估值应在 25 倍 PE 左右;结合 PE 估值法,以及公司技术产品业内领先,科研实力雄厚,客户关系保持良好,新赛道不断拓展,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27 倍 PE,对应目标价 19 元。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