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龙头,博力威:轻型动力业务稳步扩张,储能业务持续高增
老范说评 / 2023-01-12 14:15 发布
一、持续深耕锂离子电池,跃升行业龙头企业
1.1 深耕电池领域十余年,产业链完整
博力威以做消费电子类锂离子电池起家,后打造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品产业链。
公司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① 2010-2015 年:创立发展阶段。
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成立初期便推出了一系列消费电子类锂离子电池,建立了 IS09001 品质管理体系。2011 年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及动力电池事业部,开始布局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市场。此阶段公司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以及逐渐成长的研发实力,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研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经验,为后续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② 2016-2020 年:技术升级阶段。
随着全球传统消费电子类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公司发展重心逐渐往动力类锂离子电池靠拢,并将研发投入持续聚焦在动力电池的下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2017 年收购凯德新能源后,公司实现了从锂离子电池组制造到电芯生产的后向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以电池管理系统开发为核心,集锂离子电芯研发生产、电池组结构设计、电池保护板设计制造、成品组装为一体的完整制造体系。
③ 2021-至今:业务快速增长阶段。
2021 年,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IPO 实际募资 5.80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募集资金的到位,极大提升了公司抗风险能力,公司产品技术不断升级,供应保障能力提升,客户群体逐渐壮大,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总部基地、望牛墩基地投产,产能扩张加快,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组和锂离子电芯两大类产品,细分应用场景丰富。
公司是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两大类别。一类是锂离子电池组,主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车领域,笔记本电脑、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移动电源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储能领域。
另一类是锂离子电芯,由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凯德新能源负责生产,主要是 18650、21700 两种通用性较强的标准化产品,部分应用于自身电池组产品,部分对外销售至其他电池组生产厂商和电动工具厂商等。
公司电芯目前以外购为主,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
公司自有电芯产能较少,2017 年收购凯德新能源后电芯年产值仅约 3 亿元,公司从 2021 年开始对老产线进行技改并开始投建新的电芯产能。
目前公司电池组生产仍然以外购电芯为主,根据公司披露数据,2020 年公司电芯外采占比达 78%。公司从 LG、松下、三星、村田等国际知名电芯厂商采购电芯以及用部分自产电芯,另外采购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等制造出高质量锂离子电池组然后直接销售境内外客户获得利润。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其中直销模式分为一般直销和 ODM 销售模式。
在一般直销模式下,公司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实现销售,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以及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消费电子类产品主要被用作下游厂商产品生产的组件,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公司移动电源以及部分笔记本电脑、储能电池等,由公司自主设计后以客户品牌销售给客户,销售模式以 ODM 模式为主;锂离子电芯是通用性较强的工业品,下游客户主要为电池组生产厂商,销售模式同样以直销为主。
1.2 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股权激励推动团队加速发展
公司股权集中且稳定,张志平、刘聪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 年 9 月,张志平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19.88%股份,刘聪女士直接持有公司 5.00%股份,夫妇二人通过昆仑鼎天、博广聚力、乔戈里间接持有公司 49.75%股份,合计持股达 74.63%,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决策效率高,同时稳定的管理层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加速公司团队成长发展。
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公司于 2022 年 4 月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并于 2022 年 5 月 19 日完成首次授予。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128 人,占公司 2021 年底公司员工总数的 5.46%,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 93.40 万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1 亿股的 0.934%,授权价格为每股 26 元。
激励计划能够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 核心团队个人利益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1.3 行业需求旺盛,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政策及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增长,业绩持续攀升。
全球两轮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公司抓住行业快速发展的机会,海内海外市场双管齐下,实现业绩持续高增。
公司 2019-2021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0.26/14.31/22.17 亿元,同比 +7.70%/+39.44%/+54.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0/1.23/1.26亿元,同比+11.36%/+75.25%/+1.95%。
2022 H1,受到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压力倍增,面对挑战,公司积极优化材料结构和产品平台,加速 21700 电芯平台迭代进程,以应对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2Q3 疫情局面好转以及人民币贬值,公司盈利情况有所改善。2022Q1-Q3 实现营业收入 17.20 亿元,同比+14.7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37.01%,业绩企稳向好。
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占比逐步提高,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上升。
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占比逐步提高,2018-2021 年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营收占比从 44%提升至 56%,储能电池产品营收占比从 2%提升至 6%,消费电子类电池产品营收占比从 32%下滑至 27%,锂离子电芯产品营收占比从 15% 下滑至 6%。
从各类业务毛利率水平看,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毛利率较高,2018-2021 年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消费电子类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及锂离子电芯产品平均毛利率分别为
26.16%/19.83%/18.92%/16.43%,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消费电子类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业务平均毛利率比锂离子电芯产品分别高 9.73/3.40/2.48pct,盈利能力明显更优。从 2018 年以来公司业务结构变化看,公司将更多的资源向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倾斜,产品结构优化,盈利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具有较强的经营韧性。
公司产品境外主要面向欧洲中高端市场的客户群体,境内主要客户亦为行业内知名企业,其供应商准入门槛高,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为上述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故盈利能力始终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019-2021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3.26%/23.99%/20.18%,同比+3.40/+0.73/-3.81pct,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6.86%/8.62%/5.67%,同比+0.22/+1.76/-2.95pct,2022Q1-Q3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7.88%,同比-3.81pct,归母净利率为 7.09%,同比+1.15pct。
2019 年以后公司毛利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高于同行业的可比公司天能股份、欣旺达和鹏辉能源,仅次于龙头企业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盈利能力在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2021 年以来,受海外地缘局势、国内疫情变化、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毛利率有所下滑。
而本年度公司通过推进电芯技术平台转换及新产品研发,实现成本和费用管理的持续优化,净利率有所回升,彰显较强的经营韧性。
公司费用率稳中有降,研发费用逐年增加。
公司费用控制优秀,近年来一直将期间费用率控制在 10%以下,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
2018 年至 2022Q1-Q3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 3.29%/4.10%/0.12%,2018 年至 2 022Q1-Q3 合计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分别为
7.32%/9.23%/8.65%/6.98%/5.36%,其中 2022 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率下降明显,主要系汇率波动及利息收入的综合影响。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研发费用逐步增加,2018-2021 年研发费用从 0.37 亿元增至 0.99 亿元,2022 年仅前三季度就已达到 0.86 亿元,研发费用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公司户储主打南非市场,加紧布局欧洲市场业务打开增量空间。
公司目前户储业务规模较小,2021 年公司户储业务约 1000 多万元,预计 2022 年可达到 1 亿元左右规模。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布局欧洲市场,我们预计随着公司电芯产能逐步投产,公司户储业务有望持续高增。
2.5 竞争格局:轻型动力锂电池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龙头厂商优势较大
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博力威致力于打造全球轻型锂电池龙头企业。2018-2021 年,公司在中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出货量排名前三,是中国电动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在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方面,2019 年博力威在中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出货量排名第三,星恒能源和天能股份为第一和第二;博世为欧洲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
目前在消费类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博力威与欣旺达、新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锂离子电芯领域目前收入较少,与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差距较大。
三、公司:产品质量优异,客户优势显著
3.1 产品技术优势:重视研发创新,产品质量优异
公司专利布局领先,盈利能力较强。根据各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共拥有 294 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92 项,外观设计专利 81 项,专利拥有数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业绩数据上来看,博力威、天能股份、欣旺达、亿纬锂能、鹏辉能源 2021 年毛利率分别为
17.88%/17.49%/13.23%/15.86%/18.88%,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 5.7%/3.5%/2.5%/17.2%/3.2%,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行业靠前位置,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研发队伍日益壮大,积极布局新技术。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相关专业背景及其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定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为张志平先生、黄李冲先生和陈志军先生,三人均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在他们的带领下,公司的研发队伍日益壮大,2019-2021 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52/190/313 人,占公司整体员工数量的比例为 10.9%/9.3%/13.4%,截止到 2022 年 6 月份,公司共有 315 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整体员工数量的比例为 14.51%,研发实力日益雄厚。
此外,根据公司 2022 年半年报披露,公司目前有在研项目 9 项,正在积极开发新材料体系,布局新技术,其在研项目包括电动车远程监控与智能服务系统开发、整车 EV 系统开发设计、先进锂离子电池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流多场耦合仿真研究、2200Wh AC2400W 储能电池研发、针对电摩电自与滑板的 BMS 通用标准款产品开发等,可应用于轻型动力车,消费电子、储能等多个领域。
公司电池产品性能优异,在同行业公司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在该领域,电压、容量、通讯方式、系统兼容性等是锂离子电池组技术性能的重要参数,体现了电池组的适用性;防水等级、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充放电试验等是锂离子电池组使用及运输环境相关的主要测试项目,其结果反映了锂离子电池组的品质、安全性和防护性等。
目前 36V 标称电压是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主要电压平台之一,以 36V 标称电压的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为例,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通讯方式和系统兼容性更为灵活,产品适用性较高;在防水等级方面,与星恒电源均可达到 IPX7 级别;在充电工作温度范围方面,与天能股份相当,略低于星恒电源;在放电工作温度范围方面,与星恒电源处于同一级别,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取得了多项产品认证,成为了国内首批符合欧洲 EPAC 标准的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之一。
电芯技术指标行业领先,积极切换至 21700 大电芯平台,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内存储的电量越多,对生产体系的要求越高。同等规格型号和容量下,一致性、稳定性和循环次数是评价电芯品质和性能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电芯的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容量为 2600mAh 的 18650 电芯是圆柱型锂离子电芯市场的主流规格之一,也是凯德新能源产销量最大的产品之一,以该产品为例,公司产品的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工作电压范围和工作温度范围等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异不大,主要技术指标循环次数高达 1000 次,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一致性和稳定性虽不及 LG、三星等国际龙头企业,但在国内仍处于较高水平。而圆柱电池大型化是行业发展趋势,公司于 2021 年开始研发使用 21700 逐步替代 18650 的产品方案。
与 18650 产品相比,21700 产品在单体容量和系统能量密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性能指标远高于 18650 电池,而且 21700 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和技术步骤都比 18650 产品更先进,能有效降低系统成本。预计随着大电芯的应用,单位产能的生产成本降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公司产品质量优异,通过多项国际认证,专业领域屡屡获奖。
公司多年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研发设计与制造,建立了涵盖产品设计研发、工艺技术研发、产品测试验证为一体的完善研发体系,拥有“广东省锂电储能器件及智能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 2019 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屡次获得“电池技术创新奖”等奖项,其中自主研发的 DM106 锂电池荣获锂电出行生态链顶级奖项“华锂奖”中的“年度锂电池产品奖”。
公司产品性能稳定,品质优异,符合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标准,通过了多项国际安全质量认证,包括国际 CB 安全认证、欧盟 CE、RoHS、英国 UKCA、美国 UL、日本 PSE 等,也获得世界著名检测机构 TUV、SGS 的认可与授权。
3.2 客户优势:海外市场优势显现,品牌客户资源优质
海外市场快速发展,境外收入占比超 50%。公司近年来境内境外双管齐下,两个市场整体呈现出五五开的平衡发展状态,各自占比 50%左右,但由于海外市场更广阔,境外收入占比总体处于缓慢爬升状态,2018-2021 年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 4.2/4.9/7.3/10.9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44.30%/47.75%/50.69%/49.22%。公司境外收入主要来自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品牌客户资源优质,客户结构分散。
公司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在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积累了德国 Prophete、罗马尼亚 EUROSPORT、丹麦 EB-Component、法国 ManufactureFrancaise 等一批优质的海外电助力自行车客户资源,在国内与小牛电动(NIU.O)、雅迪控股(01585.HK)、新日股份(603787.SH)等电动两轮车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发了虬龙科技等电动越野摩托客户。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及储能产品领域,公司开发了大疆、新宝股份(002705.SZ)、美国 GOAL ZERO 等知名客户。2018-2021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9.26%/23.44%/24.81%/26.43%,客户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的情 况。其中 2021 年 Leader 96 Ltd.、永祺(中国)车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金额较高,为首次进入前 5 名客户,系公司拓展客户,增加销售业务所致。3.3 产业链优势:大圆柱加速扩产,电芯自给率提升改善盈利水平
电池组 PACK 向上延伸至电芯环节,打造产业链协同优势。锂离子电芯是锂离子电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锂电池模组的成本构成中占比超过 60%,被视为锂电池的“心脏”。
公司于 2017 年收购凯德新能源,成为少数从锂离子电池组 PACK 向上延伸至锂离子电芯生产并且集 BMS 开发为一体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之一,此后公司持续推进电芯研发,对锂离子电芯性能表现和应用潜力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能够更好地与 BMS 开发相匹配,制造出性能更佳的锂离子电池组产品,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
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中电芯占比最大,成为公司最主要原材料成本。公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组所需的锂离子电芯、电子元器件、五金及塑胶结构件及其他辅助材料;另一类是生产锂离子电芯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8-2020 年间,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金额中锂离子电芯占比最大,分别为 47.55%/55.04%/56.07%,平均占比超过 50%,因此电芯的供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盈利和正常生产经营。
自产与外购相结合,打造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公司锂离子电池组采用自产电芯加外购电芯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2018-2020 年公司自产电芯的占比分别为 27%/26%/22%,整体而言外购的比例逐步提升接近八成。
自产电芯方面,随着公司未来在锂离子电芯生产和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投入,预计自产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外购电芯方面,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制度,并且通过了 LG、松下、三星、村田等国际知名电芯供应商的严格验厂标准,建立了国际品牌电芯直供渠道,也与 LG、孚能等核心或重要供应商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自产与外购相结合打造了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保证了公司采购的相对平稳,降低了公司生产和经营风险。
公司电芯产能规划较大,电芯自给率有望大幅提升。
公司2017年收购凯德新能源后有电芯产能约0.3GWh,对应产值约3亿元。2022年公司将老产线搬迁到新厂房并进行技改,老产线产能提升至约0.6GWh,对应产值约5-6亿元。
2021年8月公司规划在东莞望牛墩投资30亿元建设约10GWh大圆柱电芯产能,建设周期5-6年,其中一期12亿产值对应约1.5 GWh产能已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在2023年开始贡献产能。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公司整体电芯自给率有望大幅提升。我们测算2022年公司电芯整体自给率约29%,预计2023/2024年分别提升至50%/67%。公司新增产能以34系列大圆柱电芯为主,电芯自给率提升有望降低公司电芯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轻型动力电池产品产能基本维持满产状态,产销率维持高位。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2018-2021年,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理论产能分别为70.63/72.54/102.90/174.93万台,产量分别为67.78/67.73/102.09/171.82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95.96%/93.37%/99.21%/98.22%,基本维持满产状态;销量分别为64.23/67.00/99.43/170.26万台,产销率分别为94.76%/98.92%/97.39%/99.09%,维持较高水平。IPO 计划募资 4.4 亿元,实际募资 5.80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产能扩张有望提速。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募资 4.4 亿元,其中 3.16 亿元用于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0.52 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0.32 亿元用于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0.4 亿元用于 补充流动性资金。
对于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公司预计通过 30 个月的时间完成基建和设备购置,同时进行生产、管理人员招聘培训及设备试运转、试产,在最后一个季度完成竣工验收。
最终公司 IPO 实际募资 5.80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我们预计随着公司资金实力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会明显提升,产能扩张速度有望加快,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产销量增速有望再上一个台阶,进而推动公司业绩实现加速增长。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
对于主营业务核心假设: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公司是全球轻型动力领先企业,随着全球自行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加 快,我们预计 2026 年全球锂电池电动两轮车销量达 2188 万台,2022-2026 年 CAGR 达 9%。
公司产品销往全球,主要客户均为大型品牌,客户结构优质。我们认为随着全球轻型动力市场锂电化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 22-24 年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68/236/326 万组,同比-1%/+40%/+38%,平均售价分别为 730/728/749 元/组,同比+1%/+0%/+3%。考虑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及成本上升,我们预计公司毛利率稳中略降。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 22-24年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0%/40%/42%,毛利率分别为20.0%/20.0%/19.5%。
储能电池:公司储能业务包括便携式储能以及户储两大类,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协会预测数据,2026年便携式储能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882亿元,2021-2026年 CAGR 达 50%以上。
据 GGII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户储规模有望达 15GWh,同比+134%,乐观预计 2025 年达 100GWh,对应 2021-2025 年行业增速达 99%。
公司目前将发展重心往储能业务倾斜,考虑公司储能业务基数较低且行业增速较快,我们预计 22-24 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分别为3.39/7.97/18.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5%/135%/130%,毛利率分别为 14.8%/17.0%/16.0%。
消费电子类电池: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主要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品类为主,2022 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需求受到抑制,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业务环比有所下滑,我们预计 2023 年随着下游消费复苏,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业务有望迎来较高增速。
从中长期看,我们预计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业务增速与行业增速趋于一致。我们预计 22-24 年公司消费电子类业务收入分别为4.82/6.51/8.46亿元,同比-21%/+35%/+30%,毛利率分别为17.3%/17.0%/16.5%。
锂离子电芯:公司电芯目前部分自用,另有一部分对外出售。公司目前已经老厂房产能进行迁移至新厂房并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有所提升。此外,公司新建大圆柱产能一期已经于 2022 年底投产,我们预计公司锂离子电芯业务有望随着公司扩产项目逐步投产持续扩张。
我们预计 22-24 年公司锂离子电芯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 1.79/2.51/3.76 亿元,同比 +37%/+40%/+50%,毛利率分别为 10.7%/12.8%/12.5%。
其他业务:公司其他业务主要来自配件、电芯、换电柜、废料、租金等,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体量持续高速增长,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我们预计 22-24年其他业务收入为1.60/2.08/2.70亿元,同比+34%/+30%/+30%,毛利率维持10%。
4.2 估值与总结
4.2.1 相对估值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6/2.62/3.96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3.25/21.06/13.95X。
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为轻型动力产品、消费电芯以及储能产品,且海外市场占比较高,我们选取国内储能行业龙头公司派能科技、鹏辉能源,消费电芯行业领先公司亿纬锂能、欣旺达,便携储能龙头公司华宝新能作为可比公司,其 2022-2024 年 PE 均值为 46.80/24.43/17.37X。
我们认为,博力威作为全球轻型动力领域领先企业,产品类型丰富且与海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多年,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考虑公司储能业务持续高增,便携式储能业务以及户储 22-24 年营收有望持续实现翻倍以上增速,为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弹性,公司有长期成长空间和盈利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 21-24 年归母净利润 CAGR=46%,给予公司 2023 年 30x 目标市盈率,对应目标价 78.6 元。
4.2.2 绝对估值
绝对估值:我们采用 FCFF 估值法,假设 WACC=7.00%,永续增长为 3.00%,得出每股股价为 80.33 元。
五、风险提示
1、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新增产能建设规模较大。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如果受到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公司新增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产品销量及经营业绩产能负面影响。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欧洲电踏车市场需求增速有下滑风险,如果后续全球经济恢复进度不及预期,则公司产品销量增速可能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也可能有所下滑。
3、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
受新能源车及储能需求高增影响,电芯原材料特别是锂盐价格大幅上涨,公司采购电芯成本不断提升。如果后续公司采购原材料继续上涨,公司价格无法完全传导成本,则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存在下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