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新战略,海尔生物:打造高速成长曲线

老范说评   / 2023-01-04 10:40 发布

1、 依托物联网技术,扎根“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

1.1、 公司从设备商蜕变为个性化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196℃至8℃全温域。依托丰富产品品类,立足物联网转型,公司现已成为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并于2019年10月在科创板上市。

从国内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龙头到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转型升级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目前,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覆盖上万家医院、生物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疾控中心、血浆站、检测机构等终端用户,在海外市场,公司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保持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海外销售网络布局持续推进完善。

从低温存储到实验室设备全品类拓展。作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海尔生物医疗不断创新赋能持续投入到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行动中。

在设备端已经从单纯的低温存储设备转向实验室全品类拓展,为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加速科研转化。

image.png


不断丰富个性化用户场景解决方案助力高速成长。

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基于用户需求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升级需求,公司围绕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应用场景积极开拓,打造众多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且不断持续丰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复制推广。

image.png


1.2、十七载潜心发展,向产业化、全球化、物联化逐步转型

公司深耕低温冷藏技术以及完成产品升级,持续海外拓展,完成传统医疗低温储存物联网转型。公司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2005 年-2013 年:技术产业化,实现产品全温域覆盖。2005 年 10 月,青岛海尔和特种电冰柜共同设立公司前身“青岛海尔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阶段,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196℃至 8℃全温域覆盖。

(2)2013 年-2017 年:产业全球化,海外开拓跻身全球前三。早在 2011 年,公司研发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就入选了世界卫生组织采购目录,也成为中国首家医用冷藏箱及冷冻箱获得 PQS 认证的公司,国际形象良好。

2016 年,公司的超低温产品获得一家位于英国的国际生物样本库的信赖,该样本库目前在人类遗传队列样本库的保存规模方面处于世界上前列。

在此阶段,公司依旧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到 2017 年,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前三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龙头。

(3)2017 年-至今:方案物联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司视野前瞻,看到传统医疗低温储存物联网转型的可行性,早在 2015 年 10 月就启动了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研发工程,率先布局。2017 年,公司研发出物联网超低温保存箱,开启依托现有业务及场景开发物联网配套解决方案的发展阶段。

image.png


目前,公司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布局,在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场景发展物联网方案,丰富度显著提高,市场表现良好。2022H1年公司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09.68%,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8.43%,收入贡献攀升,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1.3、背靠海尔集团,公司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治理结构良好

股权结构清晰,大股东实力雄厚。公司旗下子公司覆盖公司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等业务环节,相互协同。其中,公司于2020年11月收购重庆三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血液安全场景下的产品布局。

未来公司有望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实现“设备+耗材”综合模式,多业务协同发展。

公司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始于冰箱制造,从1992年开始多元化战略拓展,孵化了包括海尔生物在内的多个子品牌,同时是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曾获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 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海尔集团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公司作为其旗下品牌,背靠海尔集团,在公司治理层面彰显出卓越优势。

image.png


管理层结构稳定,从业经验丰富。

公司董事长谭丽霞女士加入海尔集团近三十年,有丰富的业务和管理经验,同时在海尔集团任职,使得公司物联网发展战略与总集团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其余董事也在海尔集团有长期的管理经历,经验丰富。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占杰先生技术与管理经验并重,自公司成立一直任职至今,其余高管大多也在公司成立较早期即加入公司,从业务部门逐步提拔,高管人员结构稳定。背靠海尔集团获得的人才优势为公司业务开展、战略实施等提供了稳定良好的治理环境。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人员,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新业务需求做支撑。

1.4、 科研创新构建竞争优势,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升级

公司自成立之初,始终坚持科研创新,不断突破技术壁垒。

现公司已搭建起“现场→实验室→市场”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依托在低温存储领域的深厚研发经验、稳定优质的核心技术团队、完善的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以及持续大力的科研投入,相继突破物联网融合、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环境模拟等多项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建立起卓越的技术领先优势。

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研发人员数量高速增长,为公司持续提供创新动力。

截止2022H1,公司共有708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重达29.50%。2022Q1-3研发费用2.1亿元,同比增长21.4%。

公司坚持高科研投入,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在“高增值高分享”的核心原则下,公司推出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落地,2021-2023年业绩目标值为营业收入复合增长30%,激励范围包含中层技术人员,有利于对核心人员的中长期激励,也彰显了公司对业绩增长的信心。

image.png


在逐步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下,公司在核心低温技术领域、自动化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等多个领域收获累累硕果,凭借核心技术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升级。

在核心低温技术领域,2013年公司“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因在低温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剂配比、大温差箱体结构、冷链监控和样本信息管理平台等4个核心领域进行了创新,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后,公司以碳氢制冷剂和变频压缩技术构建的超低温制冷系统持续研发,实现效率不断优化。在生物样本高可靠存储需要及国家双碳政策导向下,公司重点研发了绿色零碳制冷模块-大冷量斯特林超低温制冷技术,并在2021年完成制冷机原理样机验证,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制冷路线。

在自动化领域,公司持续推进与已有的样本、疫苗、血液、药品及试剂管理场景的深入融合,持续提升-80℃超低温自动化样本库、-196℃自动化液氮库方案竞争力,提升样本、疫苗、血液、药品及试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硬件方面进一步拓展相关通讯、环境参数监控等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智能终端的不断优化,搭建更为完善的硬件平台。软件方面,公司已搭建百人团队,结合用户不同场景智慧化管理需要,通过模块化功能系统开发,进一步形成更加综合的智慧实验室平台管理能力,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截止2022H1,公司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2项,拥有665项专利,共21项700个产品获得二级、三级医疗器械认证,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25项,超过20余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有30款产品成功入选世界卫生组织PQS全球采购目录。技术优势造就强大产品力,持续引领行业升级。

1.5、 国内“铁三角”组织联合体打造高效营销模式,海外营收占比提升

“铁三角”营销模式,增加终端用户广度和黏度。公司强化终端“铁三角”组织联合体,继续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用户覆盖广度、场景方案深度和持续服务黏度不断提升,市场机会获取与订单转化能力得到增强,全场景方案定制能力及“产品+服务”模式持续升级。

其中,销售经理与经销商一块做产品销售推广;方案经理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服务经理,持续更新用户需求,不断反馈优化,保障了最好的用户体验。后续公司将继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战略,紧抓医疗新基建等市场机会,推动业务持续增长。

image.png


国内国外双轮驱动,“网络+当地化”双布局有望延续高增长势头。

国内市场,公司致力于用户群体的开拓及其需求满足。拓展用户广度方面,依托纵向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推动下沉覆盖区县空白,横向开拓用户群。拓展用户深度方面,通过与用户的持续交互,满足其多场景需求,拓展用户深度,持续增强用户黏性。

2022H1,海外市场实现收入3.8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1%,且海外市场54.0%的增速远高于国内30.5%的增速。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经销网络建设,并在欧洲、美洲、南亚等地区加快推进当地化销售、营销、物流和仓储建设进程,“网络+当地化”双布局,同步驱动海外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积极进行国际组织合作拓展,持续扩大国际组织“朋友圈”,截至2021年底已与20余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积极参与援助非洲等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巴斯德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塞内加尔等国家实施了太阳能实验室、太阳能诊所等场景方案。

截至2022Q3,公司在国内经销网络近200家,海外经销网络超700家,并与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image.png


经销直销齐头并进,市场进一步渗透。

公司持续优化其市场网络体系,一方面,经销模式下,秉承开放共创的理念,通过机制创新吸引事业合伙人一起共创共享;另一方面,直销模式下,内部建设形成“区域→渠道→场景”的一线市场团队,从传统的产品销售升级为用户场景体验交互者,提升用户覆盖范围,增强用户粘性,且卓有成效,直销从2016年6%的收入贡献攀升至2021年25%。

image.png


1.6、 财务数据扎实,归母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营收端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增长,业务快速做大做强。2016-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5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36.52%。

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渠道网络不断拓展、全球市场持续深入和物联网场景持续布局,从而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image.png


归母净利润高速稳健增长,彰显公司高成长属性。2016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6.98%,高于营收增速,归母净利率持续改善。2022Q1-3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91%,剔除本期及上期股权激励费用、上期联影企业持有期和处置收益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6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86%。

image.png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优化,经营管理效率持续提升。2016-2022Q3,公司毛 利率基本维持在 50%附近的水平,而归母净利率从 2017 年 9.72%持续提升至 2021 年的 39.94%。盈利能力的改善一定程度上与经营效率提升、费用状况的改善相关。2022 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滑,系核酸采样仓项目为公益项目,公司控制利润水平导致。

公司物联网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非物联网业务,我们认为随着物联网 业务占比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望稳定回升。

各项费用率方面,公司研发费 用率基本维持在 10%以上水平,保障了新品研发的持续投入,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 用率稳中有降,致使总体费用率降低。

image.png




智慧用血场景快速覆盖多地三甲医院,实现传统用血全流程智慧化革新。

2020年,在血液安全场景,物联网血液安全及信息共享管理方案于2020年报告期内实现了青岛中心血站和16家医院的互联互通,将原有的集中式供血升级到了分布式供血模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

目前,“血液解决方案”已在北京、上海、杭州、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落地应用,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国1,300多家三甲医院。此后,公司相继交付哈尔滨血站、咸宁血站、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等自动化项目。同时,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青岛血液网已于2021年内落地,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临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复制推广也在湖北、浙江等地迅速铺开。

在医院端,公司对医院的用血管理实现了急救用血场景、ICU用血场景、医院无人分库场景等细分场景,在重庆、湖南、浙江等地的创伤中心实现了智慧急救应急血库,有力提升了医院的院前急救保障能力;在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实现了输血科无人分库场景的应用,提高了临床用血供应能力并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在我国承接的大型冬季赛事中,公司也承接了用血保障任务。

“智慧用血场景”有望进一步在多地区推广铺开,实现传统用血流程智慧化革新。海尔生物医疗针对智慧输血场景,创新打造智慧血液安全全流程解决方案,实现输血科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急救零等待、血液零浪费,提升临床救治水平。

收购重庆三大伟业,打通血液产业链上中下游。

公司于2020年11月收购重庆三大伟业,其主营业务主要是为浆站提供血浆分离机、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及配套使用的输血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等,是除四川南格尔之外国内仅有的能提供成套采浆解决方案的公司,在血制品行业采浆细分领域国内领先。

根据公司公告数据,2019年三大伟业占据38%的国内市场份额。

公司通过对重庆三大伟业的收购,进一步完善了血液安全布局,使得其用户场景向采浆站延伸,同时实现“设备+软件+耗材+药品”的综合解决方案拓展。

2021年,公司通过创业机制激发重庆三大伟业创新活力,重启部分前期未利用证照产品的生产,并启动重庆二期产业园建设。伴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内批准采浆站数量的增加,重庆三大伟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板块驱动因素:采浆站扩容以及采浆量的增加为公司带来“智慧血液网”业务新增量。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单采血站数量为203个,截至2019年,全国单采血浆站较2015年增加28%达260个,2021年我国单采血浆站的数量约为292个。PDB数据显示,我国采浆量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2016年7100吨增至2019年9100吨。

2016-2021年,中国采浆量年复合增速达9.01%。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采浆工作有所放缓,2021年我国采浆量约10932吨。

image.png


智慧用血板块(含原血液安全业务)2021年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66.32%。其中,物联网方案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45.57%,对该场景收入贡献已高达96.35%。智慧血液城市网由湖北宜昌向咸宁、恩施、孝感等城市扩展,根据公司公告数据,公司在国内新建血浆站用户中覆盖度超过60%。

总体看,公司物联网业务增速远超非物联网业务,有望成为营收增长主要动能。

2022H1公司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09.7%,增速显著高于非物联网方案收入增速。由于收入的高速增长,物联网方案收入贡献也从2020年的20.0%攀升至2022H1的38.4%。物联网方案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在生命科学板块,智慧实验室场景方案更加丰富,用户群不断扩大。

2022H1生命科学板块实现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63.19%。在方案丰富化上,向着智慧实验室全场景持续拓展。

报告期内,生命科学板块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69.58%。

在医疗创新板块,积极应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聚焦用户需求布局创新方案。2022年上半年医疗创新板块实现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21.35%。

在方案丰富化上,持续创新突破新场景。报告期内,医疗创新板块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实现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87.10%。

image.png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4.1、 关键假设

智慧实验室:基于我国基础研究、生物样本库、CRO、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对智慧实验室建设的需求,公司围绕生物样本库、微生物实验室等7大实验室应用场景开展营销,业务有望在国内快速复制放量。

以及凭借公司从低温存储设备领域向实验室全品类设备拓展,如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冷冻干燥机等,未来该板块业务增速有望远高于行业平均。

我们预计2022-2024年该板块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3%、38%、37%,毛利率水平分别为55%、53%、53%。

数字医院:围绕院内环境安全和行为管理,提供门诊/药房药剂安全管理、静配中心液体用药、手术室物资耗材管理和人员行为管理系列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医院。以及伴随输液袋智能分拣机、输液袋智能贴标机等新产品的拓展。

我们预计该板块2022-2024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9%、11%、12%,毛利率水平分别为46%、49%、50%。

智慧公共卫生: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愈加重视,我们预测该板块存在较大成长空间。同时,考虑到公司与部分海外国际组织的长期采购合同。

未来公司公卫场景着力建设智慧化平台方案的提供能力,由疫苗接种安全向公卫其他领域数字场景拓展。

我们预计2022-2024年,该板块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1%、42%、44%,毛利率水平分别为40%、47%、47%。

智慧用血:随着《生物安全法》、《血站技术操作流程》等政策规范的发布,未来血液安全管理需求有望逐渐增多。

公司收购重庆三大伟业产生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拓展公司血液安全场景业务的宽度与广度,叠加公司在智慧城市血液网等物联网领域的探索,我们预计2022-2024年,该板块营收增长率为18%、26%、25%,毛利率水平分别为52%、52%、53%。

4.2、 盈利预测与估值

历经17年发展,公司从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商到“生命科学+医疗创新”领域的个性化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从“产品”型公司向“产品+服务”类型转变。

在设备产品方面,公司从低温存储设备向实验室全品类设备拓展,较大提升了产品丰富度。此外,公司从设备向试剂耗材市场延伸也是长期战略目标之一,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同时,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较少具备“出海”逻辑的医疗器械厂家之一,2022年Q1-3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贡献占比近三成,国内国外双驱动。

从中长期看,公司业务得益于基础研究、生物制药、CXO、医学检验、公卫建设、冷链运输等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新业务新业态将持续显现,公司成长天花板有望打开。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6.1/8.3/11.2亿元,EPS分别为1.92/2.61/3.5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0/24.2/18.0倍,相较可比公司,公司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image.png


5、 风险提示

(1)疫情波动风险:受新冠疫情扰动,在管控地区可能存在设备安装以及部分项目院内推进减缓,对公司业绩影响波动较大。

(2)物联网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可能在物联网相关新业务拓展中遇到障碍,导致收入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大宗商品涨价,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可能产生影响。

(4)海运交付不及预期风险:受到海运价格上涨压力,对海外客户交付完成可能产生影响。

(5)海外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经销网络铺设初期销售能力、服务能力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