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日发精机:航空运输服务利空出清业绩或迎拐点

老范说评   / 2022-12-23 10:13 发布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深耕中高端数控机床十余年,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布局

立足中高端数控机床,拓展航空航天等军工业务。纵观公司以数控金切机床为支点、外延并购强化主业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认为可将公司发展沿革分为四个阶段:

1)扎根通用机床领域,打造业内领军企业(2000-2013):

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是进入金切数控机床行业的第一家民企,从事数控机床的研制、生产及销售业务,产品覆盖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落地式镗铣床和数控磨床等,公司坚持走细分市场,在轮毂、轴承市场行业排名领先。 2010 年 12 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 002520。

2)开拓空天细分市场,收购 MCM 产业整合(2014-2017):

2014 年 3 月成立子公司日发航空装备,布局航空航天零部件和数字化装配解决方案业务,产品包括复合材料加工设备、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等;同年 8 月,公司与意大利 MCM 签署股权收购协议,MCM 是全球领先的卧式加工中心制造商,产品包括大型加工中心、重型机床和相关自动化配件,其主要客户 60%为航空行业,对公司机床研发协同、进军国际和开拓空天市场意义重大。

3)收购新西兰 AIR WORK,延伸航空产业价值链(2018-2021):

2018 年 9 月,公司并购 Airwork 公司,其主要从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运营租赁以及飞机和发动机的 MRO 业务,延伸航空产业链条以打造航空产品及服务综合供应商,为公司增添新增长动力。

4)拟出售直升机资产,聚焦高端装备业务(2022至今):

受疫情和战争因素影响,Airwork 公司发展运营不及预期,2022 年 12 月,公司公告拟转让Airwork下属直升机资产100%股权,优化资源出清包袱,公司未来将着重发展高端装备智造业务。

历经十余年发展,公司形成了数字化智能机床、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和零部件加工、航空运力运营及服务三大块主营业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铁路、石油化工、电站设备等行业的产品制造。

公司也是浙江省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和原国家机械部数控机床重要制造基地、国家级 CIMS 工程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床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机床行业数控机床产值十佳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十佳企业、自主创新十佳企业”。

image.png


公司业务覆盖数字化智能机床、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和零部件加工、航空运营及服务三大板块,核心产品为高端装备。

公司主营产品分为:

1)高端数控机床(日发机床公司):产品涵盖数控车床、立加/卧加、龙门铣床、镗床、高端磨床及柔性化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等产品。下游市场覆盖高端轴承、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领域,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2)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和零部件加工(MCM 公司、日发航空装备公司):

a.航空航天特种智能加工装备:产品涵盖高精密高刚性航空零部件加工设备、柔性化航空零 部件加工产线、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飞机大部件智能装配生产线等。

b.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航空航天结构件加工;

3)航空运营及服务(Airwork 公司):主要从事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运营租赁以及飞机和发动机的 MRO 业务,业覆盖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等市场。

image.png


数控机床收入占比提升,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计划剥离下属直升机业务。

收入构成来看,2021 年公司营收 21.84 亿元,其中数控机床收入 8.23 亿元、航空运营服务收入 11.48 亿元、航空制造收入 2.13 亿元。2018-1H22 年公司数控机床收入占比从 34.64%提升至 38.02%;航空制造业收入贡献比例从 26.71%下降至 6.19%,规模有所萎缩;航空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 38.65%提升至 55.79%,目前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根据公司 2022 年 12 月 6 日公告,基于 Airwork 公司未实现业绩承诺、市场环境及公司未来几年内着重发展高端装备智造领域的战略规划,拟出售 Airwork 公司下属直升机公司(21 年实现收入贡献 2.45 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 11.22%)100%股权,预计未来航空运营板块收入占比将有所下降。

数控机床及航空制造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航空服务业受不可抗力因素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分业务盈利能力看,2019-2021 年,机械零部件制造毛利率由 29.86%上升至 34.58%,得益于日发机床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和提升经营效率等举措;航空制造业毛利率由 35.37%提升至 36.81%;航空服务业毛利率由 40.18%下降至 1H22 的 23.65%,主要系 Airwork 公司自新冠以来持续受到影响;2022 年,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制裁对其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报,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将提升智能装备为主营业务,打造更多细分市场,延伸不同产品领域,以优化公司资源。

image.png


股权架构:股权结构集中,四大子公司分工明确

目前公司拥有四个主要子公司,包括日发机床公司、日发航空装备公司、意大利 MCM 和新西兰 Airwork 公司,分别为公司高端数控机床、航空制造、航空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的经营主体。其中:

①意大利 MCM 公司:

业务覆盖大型加工中心、重型机床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于航空航天、超级跑车发动机厂和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端客户,1H22 实现收入 1.72 亿元(yoy-18%),净利润-0.22 亿元(yoy-633%),业绩不及预期主要系国际地缘政治下欧洲市场配件供应紧张、供应时间拉长及不确定等情况导致的部分订单交付延迟所致;

②新西兰 Airwork 公司:

集航空器工程、运营和租售服务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航空服务供应商,1H22 实现收入 5.58 亿元(yoy-2%),净利润 0.14 亿元(yoy-76%),主要系疫情和地缘政治所致,根据公司公告,未来拟剥离 Airwork 旗下直升机公司(2021 年收入 2.45 亿元、净利润-1064.33 万元);

③日发机床公司:

产品涵盖数控车床、立加/卧加、龙门铣床、镗床、高端磨床及柔性化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等产品,面向高端轴承、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高精密机械及零部件制造业客户,1H22 实现收入 2.23 亿元(yoy+42%),净利润 0.34 亿元(yoy+48%);

④日发航空装备公司:

从事航空航天特种智能加工装备和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产品涵盖高精密高刚性航空零部件加工设备、柔性化航空零部件加工产线、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飞机大部件智能装配生产线等,2021 年实现收入 0.79 亿元,净利润 0.40 亿元。

image.png


日发集团持有公司 27.18%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吴捷先生。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公司董事长吴捷先生直接持股 5.47%,并通过日发控股集团间接持股 9.28%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吴捷先生。

财务分析: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加强业务布局优化

公司近年营业收入存在波动,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受疫情和战争因素影响短期拖累公司业绩,拟转让直升机资产优化资源出清包袱。

收入端,公司2017-2021年营业收入由10.05亿元增长至21.85亿元,近五年CAGR 为 21.41%;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0.49%。

利润端,2017-2021 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下降至 0.51 亿元,其中:

① 2018 年利润增速达 154.71%,主要系公司并购 Airwork 公司进军航空服务业,创造新利润增长点;

②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下降 38.82%,主要系疫情下部分订单发货暂缓所致;

③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下降 52.70%,主要系疫情导致 Airwork 公司下游航空运输业和观光旅游业复苏受阻、防护支出和配件运输等运营成本增加以及 Airwork 终止与客户奥林巴斯公司业务合作造成的资产减值准备所致;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 净利润-11.44 亿元,同比下降 981.40%,主要系 Airwork 公司被扣留在境内的 5 架波音 757 飞机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7.41 亿元,对 Airwork 公司从奥林巴斯收回的 2 架 A321 客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05亿元等因素影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5.76 亿元,上述合计计提减值准备 14.23 亿元,减少公司三季度利润总额合计 14.23 亿元。

2022 年 12 月 6 日,公司发布《关于出售下属公司股权暨风险提示性的公告》,拟转让 Airwork 公司下属涉及直升机业务的所有全资子公司,伴随包袱的出清,公司经营有望回归到正常状态,业绩实现恢复性增长。

image.png


受业务结构变动影响毛利率波动较大。

毛利率方面,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35.84%下降到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28.34%。净利率方面,公司整体净利率由 2017 年的 6%下降至 2021 年的 2.33%,2022 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75.50%,主要系航空服务运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叠加受疫情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对利润产生影响所致,根据公司2021 年年报,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主业,优化公司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image.png


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注重研发投入。

2017-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 率由 25.96%下降至 24.78%,其中销售费用率从 10.29%降至 4.92%,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有效提升;管理费用率从 15.67%降至 11.78%;财务费用率从 2018 年的 2.41%升至 3.94%;研发费用近年有所增长,2021 年达到 0.90 亿元,同比增长 17.6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稳定。

image.png


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创历史新高,管理层优化加大市场拓展初见成效。

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产品销售模式多以订单销售为主,货款结算方式通常约定预收部分定金,在产品调试安装、验收合格时收到 70%以上的货款,故预收账款与合同负债可反应公司在手订单情况。

截至 2022Q3,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 4.47 亿元,同比增加 50.51%,创历史新高,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需求市场景气,给予未来业绩坚实保障。

2022 年 3 月,日发机床公司董事长及法人变更为梁海清先生;2022 年 9 月日发航装公司执行董事及法人变更为杨宇超先生,主要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优化或有利于公司聚焦高端智能制造主业和市场开拓取得更大突破。

image.png


技术优势:产品谱系向中高端拓展,获国家制造业基金投资支持

公司具备完备数字化智能机床及产线产品,业内领先。

目前公司不仅拥有自主开发高精度、高刚性、高可靠性的各类数控机床产品的能力,还拥有电主轴、转台、摆动头、矩阵式刀库等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能力,以及轻量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能力,能够有效保障公司产品的各项性能。

形成了数控卧式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数控铣镗加工中心、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数控磨床及超精研机等多种产品系列。

公司机床产品数控化率 100%,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均在 1000 小时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还拥有桁架机械手直角坐标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并已大量应用到自动化连线设备。

注重研发投入,产品谱系由中低端向高端拓展;加快核心功能件自主化和国产化步伐,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公司致力于研发高端数控机床,加大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力度。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 9047.11 万元,同增 17.68%;技术人员占比从 2020 年的 27.24%提升 至 2022 年的 32.96%,系同行业比例最高。

截至 2021 年年报,公司有 12 项数字化智能机床及产线在研项目,包括核心件的自主研发和机床产品系列化拓展,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轨交等领域。

图表 28:2018-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

图表 29:2020-2022 年可比公司技术人员占比(%)

image.png


image.png


产品线完备重视研发,获国家级产业基金投资支持。

2021 年 11 月 9 日 公司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制造业基金基于对数控机床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及对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未来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对日发机床增资 3 亿元人民币以认购日发机床 24.52%的股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资金、品牌、技术的优势,就高端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自主化、国产化,以及对行业的投资并购整合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由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 20 名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 1472 亿元。以基础制造和新型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为投资方向。

在数控机床领域,国家制造业基金聚焦机床产业链上下游,选择核心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机床整机和下游应用环节优势企业开展战略性投资。公司所处的机床等基础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是国家制造业基金重点投资方向之一。

同国家制造业达成战略合作,深化机床产业链协同。

国家制造业基金能带来显著的产业链协同、市场政策等战略性资源,公司将与之将围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深度合作。

有望加快日发机床所涉及的主轴、摇篮转台、五轴头、刀库等核心功能部件自主化、国产化步伐,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尤其是国家制造业基金已投资或拟投资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导轨丝杠等功能部件应用比例。

image.png


品牌优势:轴承磨超领域优势明显,借助 MCM 加强技术协同与市场开拓

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领域,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日发机床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包括深沟球轴承磨超自动生产线、圆锥滚子轴承磨超自动生产线、汽车轮毂轴承自动生产线、汽车三叉体自动装配线、轴承自动装配线等,目前轴承行业规模靠前的 30 家企业中,有 25 家采用公司的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产品。

铁姆肯、福赛、SKF、人本集团、万向钱潮、天马轴承等在内的国内外客户已成为公司稳定的合作伙伴。

MCM 是意大利高端机床制造龙头企业,属于欧洲自动化产业最先进的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卧式加工中心制造商,深耕航空航天和赛车等领域。

意大利 MCM 公司创建于 1978 年,位于意大利北部皮亚琴察,旗下拥有四家子公司,分别位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美国。

MCM 公司产品包括大型加工中心、重型机床和相关自动化配件,具有高精度、高柔性、高可靠度和高效率的卓越性能,涉及航空航天和赛车等领域。公司拥有欧洲宇航、法宇航、空客、奥古斯塔韦斯特兰直升机(全球第二大直升机厂家)、法拉利、戴姆勒等重量级客户。

MCM 在设计和制造高端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和多任务集成定制方案方面全球领先。MCM 的产品系列包括 Clock, Tank, Tank.G 及 Jet-Five,所有系列均设计成模块化的配臵,都可有 4 和 5 轴可备选择,也可配置成多任务形式,如铣、车、磨、镗等。

MCM 公司能够提供高转速及高精度加工中心和木块化刀库,同时公司具有 FMS 柔性制造系 统、多功能托盘等技术产品,可以独立研发制造电主轴、换刀系统等,产品技术与生产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MCM公司开发的JFMX系统,能够实现全权和准确地管理生产线,即使在无人值守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该生产线,实现无人化智能制造工厂。

柔性制造管理系统可以涵盖智能制造单机控制、智能制造柔性单元控制、智能制造多单元柔性线控制、智能工厂全面控制等多种应用场景,更加符合众多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超过 500 套 JFMX 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安装使用。

image.png


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业绩短期承压,MCM 公司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实现业务稳步发展。

2017-2019 年,MCM 公司营收保持稳健增长,从 5.63 亿元增长到 8.82 亿元,2018 年增速达到 28.77%,2020 年起受海外疫情影响,营收有所下降,2021 年营收 4.69 亿元,同比下降 23.49%。

利润端,2022H1 实现净利润-2168.83 万元,同比下降 306.97%,业绩不及预期主要系海外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解除紧急状态,但因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紧张,欧洲市场出现配件供应紧张、供应时间拉长及不确定等情况使得 MCM 公司部分订单交付延迟所致。

根据 MCM 官网,2022-2023 年中,MCM 的目标是实现 1 亿至 1.2 亿欧元的营业额,通过两条战略 线实现该目标:①通过扩大员工队伍和加强培训;②逐步重新启动美国 市场和其他市场业务来扩大体量两条战略线实现增长,伴随疫情得到有 效控制,MCM 公司业绩有望回升。

image.png


公司积极吸收 MCM 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协同效应明显。

2014 年日发精机收购 MCM,现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同公司传统机床业务具有明显协同效应。

2018 年 6 月,MCM 公司收到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 MCM 公司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坐标立卧转换加工中心”及“五坐标卧式加工中心”的中标供应商,中标金额约 1.58 亿元人民币,促进 MCM 公司在国内领域的业务拓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MCM 中国子公司(浙江玛西姆)的成立,成为公司吸收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和扩展国内外客户的阶段性突破。

2020 年 MCM 公司在中国独资设立浙江玛西姆公司,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国产中高端机床的研制和 生产能力,加强新产品和专用化产品的开发,包括并不限于五轴头、电主轴等,除继续为航空航天领域客户提供更多专用化产品外,开发更多满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其他新兴产业客户需求的专用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大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力度,扩大公司产品服务领域和市场;

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 MCM 中国市场拓展,有效降低成本, 逐步将意大利 MCM 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实现生产,扩展公司业务区域和 范围,其次实现 MCM 公司在国内生产的产品返销到国外,有效降低生 产和管理成本,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加强航空航天数字装配和零部件业务拓展,做大做强日发航装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军事装备生产装配线亟待升级

飞机装配技术要求高、工作内容繁杂,生产效率亟待提升。飞机装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技术要求高。飞机对装配精度的要求很高,可以达到零点几毫米的量级。二是工作量大,流程复杂。民用飞机总装工作在飞机生产过程中是最费时费力的,一直长期困扰着飞机制造业,严重影响着飞机研制、生产周期和整机成本。

据论文《飞机装配顺序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装配工作的劳动量占总劳动量的 50%~60%,装配成 本占总成本的 40%以上。另外,传统的飞机装配是基于固定工装的手工 装配过程,速度慢、成本高且精度有限。

数字化装配系统在现代飞机制造中优势凸显。

飞机数字化装配是依托柔性装配工装和数字化装配工装,基于三维建模进行协调方案设计及容差设计,应用自动钻铆系统、数字化测量系统、数字化移动系统、离线编程和仿真软件进行自动化装配,实现飞机的高质量高效率装配。

如波音 737、747 和 777 等,已经具备成熟数字化装配技术。随着我国新式军机的发展,以及 C919 进入市场,数字化装配系统亟待引进。如 F-35 的装配就采用了柔性装配工艺,F-35 的机体分四大部分:前机身、机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中机身(诺斯洛普公司)和后机身(英国 BAE 公司),左右 2 个机翼是通体结构,所以 F-35 总装时,这四大部分对接形成柔性 总装配工作站,与其他装配工作相结合,组成 F-35 的 3 种机型共用的一条柔性总装配线。

飞机装配仍是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近年来,我国航空企业引进了大量世界一流的数控机床,使飞机零件数控加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飞机装配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方法,每架飞机都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装配过程大多采用手工装配,托架、型架全部依靠人工调节,各个部件对接也是靠人工实现。

比较先进的测量设备、支撑设备和加工设备尽管有所使用,但创新集成应用极少,飞机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依然很低。很显然,飞机装配是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image.png


在导弹等领域,国外也开始了智能化制造和装配生产应用。

以美国雷声公司为例,雷声公司产品专业性相对较强、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产品批量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利用现有工厂软硬件技术基础,布局虚拟现实、制造执行系统、机器人、3D 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实现部分车间智能化,逐步转向智能工厂。

跟智能制造装配相关的主要包括

(1)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导弹装配智能管控:雷声导弹系统公司亨茨韦尔 红石兵工厂使用了 SAP 公司的制造创新与智能软件(MII)系统,提供 计划调度、质量监控、现场管理、数据采集、设备监控、人员管理、物 料追溯等生产管理功能。MII 系统可记录导弹装配的每一个工步,生成 档案文件,方便雷声公司及其军方相关人员查阅。通过该系统,可以对 操作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全天候指导,工人要完成的每一个工步以及要 装配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准确地达到预期目标。

(2)机器人设备——提升车间自动化水平:雷声导弹系统公司在各个工厂都部署了多种类型的 机器人,与工人协同工作,比如:自动导引车、导引头装配机器人、搬 运机器人等。雷声公司开发出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精密自动化装配工业 机器人。该装配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末端执行器、工具快换装臵、软 件控制系统、托盘等构成,能高质量完成光学透镜拾放、清洁、视觉检 测、粘结剂注入、紫外光固化等一系列装配工序。

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导弹装配过程可控,装配精度完全满足公差要求,装配质量一致性高; 二是大幅减少人工介入,导引头光学系统装配时间由原来的 2 天缩短到不足 5 分钟,装配效率大幅提升;三是设备通用性强,可改变控制软件程序用于其他部件装配。

image.png


国内军工领域数字化装配需求旺盛

我国已建成几条航空总装脉动生产线。我国飞机装配生产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世界先进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航工业西飞建成了国内首条飞机总装脉动式生产线,从立项到最终建成,经历了 5 年的调研论证与动工建设,2010 年 5 月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国内飞机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洪都公司也开展了 L15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的工程项目。

脉动装配生产线是国外先进飞机制造企业广泛采用的生产组织模式,是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有效飞机生产方式。脉动生产线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高度结合,为飞机装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带动了飞机生产过程的管理创新。

据论文《飞机移动装配线总体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飞机移动装配线,如西飞公司的飞豹和运 20 装配线、陕飞公司的运 9 装配线、成飞公司歼 10 装配线、洪都航空 L15“猎鹰”装配线等。

目前,我国飞机制造企业正在根 据型号生产的迫切需求大力建设新舟 700、ARJ21、C919 等型号的部装 和总装移动装配线。

先进军机列装加速,军机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加速推进。

据 2020 年 11 月 26 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就“如何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问题,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答道“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在“十三五”时期跃上了新的台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防实力与之相比还不匹配,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安全战略需求还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充分利用全社会优质资源,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强军征程行稳致远。”

以 2027 年建军百年实现我国国防实力与现阶段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目标,我们保守测算未来 10 年,假设我国各类飞机总量达到现阶段美军的 80%,据论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22 战斗机装配生产线》,2004 年一条总装生产线每年能生产 19 架 F-22 飞机。

我们保守估算,我国的飞机产线效率为每年 20 架,则满足战机生产总共需要 37 条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

根据中航招标网 2019 年 11 月 15 日中标公告《翼身后段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名中标金额为 5320 万元。

我们保守估计我国的战机单条产线价值量在 5000 万元左右,则我国军用飞机数字化生产线市场空间约为 18.5 亿元。

民航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市场空间达 17 亿元。

按照已有国产民航飞机的订单数量和型号种类,若按 2 年作为交付周期,每条产线年产 20 架。我们保守估算,我国的民航飞机共需要 34 条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按单条产线价值量在 5000 万元,则我国民航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市场空间约为 17 亿元。

image.png


导弹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市场空间达 8.7 亿元。

我们统计了自 2009 年阅兵以来历次参与阅兵的共计 29 个导弹型号,我们认为这些型号是我们国家的军力重要保障,建设数字化装配线能有效地提供这些武器装备的供给。

前述我国的战机单条产线价值量在 5000 万元左右,作为大气层内飞行器,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的结构与飞机有极为相似,同时大型洲际导弹的总装复杂度不亚于飞机,中小型导弹则相对简单一点,我们据此保守估计每条导弹数字化装配生产线价值 3000 万元,假设每型导弹建设一条数字化装配生产线,则总共市场空间约为 8.7 亿元。

立足生产装备配套,积极拓展零部件加工业务

先进数字化装配线产品主要给国家主力机型配套。日发航空装备自 2014 年进入数字化装备领域后,与各大主机厂均建立友好合作的基础,成功交付了贵飞、陕飞、成飞、沈飞等项目,公司数字化装配线产品基本上给国家新的主力机型予以配套。

2017年,子公司日发航空装备先后为成飞、西飞、陕飞、洪都、沈飞和哈飞等客户提供各类装配线方案三十多个,完成了天津空客和中航主机厂项目的交付,取得洪都、成飞、上飞波音转包、南方航空动力等供应商资质。

2020年,公司中标洪都航空集团飞机部件智能柔性精加工系统项目。至今公司产品涵盖高精密高刚性航空零部件加工设备、柔性化航空零部件加工产线、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飞机大部件智能装配生产线等。

此外,从2017年开始,公司着力开拓导弹加工等其他军工市场,将车载调姿系统从科研走向推广,斩获导弹加工设备和翼面生产线项目。

image.png


公司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领域不断发展,目前主要开展航空航天结构件加工等业务。

①蜂窝零件加工方面,公司掌握了纸蜂窝、铝蜂窝等各类产品的加工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国内蜂窝芯产品的主要加工基地之一,是国内最大的蜂窝芯产品加工民营企业。

②发动机机匣加工方面,具备镁铝合金机匣、钛合金机匣等产品的批量加工能力,及拥有铣车复合设备及自动化连线等加工装备基础。

③飞机结构件加工方面,公司拥有钛合金、铝合金大型框、梁类零件的加工能力,并配备相应粗、精加工设备。

image.png


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利空出清,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2018 年收购 Airwork,拓展航空运营和服务业务。Airwork 公司拥有强大的航空 MRO(Maintenance 维护、Repair 维修、Overhaul 大修)能力,以及多样化的 ACMI 服务(Aircraft 飞机、Crew 机组人员、Maintenance 维护、Insurance 保险)能力,是及航空器工程、运营和租售服务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航空服务供应商。Airwork 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业务最综合、规模领先的航空服务商。

公司在航空服务领域主要提供固定翼和直升机工程、运营和租售服务,拟转让下属直升机业务公司。截止 2021 年 12 月, Airwork 公司拥有 36 架固定翼飞机,其中波音 B737 飞机 22 架、波音 B757 飞机 12 架、空客 A321 飞机 2 架。报告期内,已投入运营固定翼飞机 30 架,客户覆盖大洋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各地。

根据公司 2022 年 12 月 6 日 公告,基于 Airwork 公司未实现业绩承诺、市场环境及公司未来几年内着重发展高端装备智造领域的战略规划,拟出售 Airwork 公司下属涉及直升机业务的所有全资子公司(21 年实现收入贡献 2.45 亿元)100%股权给 Salus 航空公司,协议拟转让价格为 7500 万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 3.06 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将不再持有直升机公司股权。

外部因素影响航空服务业务短期承压。

2021 年航空服务营业收入 11.48 亿元,同比增长 19.28%,其中固定翼工程、运营及租售收入 9.04 亿元,同比增长 27.85%;直升机工程、运营及租售收入 2.44 亿元,同比减少 4.51%。

2022 年三季度因对 Airwork 公司被扣留在境内的 5 架波音 757 飞机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7.41 亿元,对 Airwork 公司从奥林巴斯收回的 2 架 A321 客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05 亿元等因素影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5.76 亿元,上述合计计提减值准备 14.23 亿元,减少公司三季度利润总额合计 14.23 亿元。

总体上,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航空服务业务短期承压,预计未来伴随历史包袱的出清,航空服务板块有望逐步恢复。

image.png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日发机床公司:机床行业得到国家战略支持,中高端机床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该业务有望实现加速增长,高端机床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工业附加值将会提升,利润率水平预计逐步提升。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日发机床公司增速分别为20.89%、16.44%、16.48%,毛利率分别为 32.00%、33.00%、34.00%。

日发航装公司:国内军工领域数字化装配需求旺盛,产能瓶颈亟待突破,公司数字化装配线产品基本上给国家新的主力机型予以配套,具备先发优势;公司也积极布局航空零部件加工领域,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军工行业高景气,收入有望触底回升,规模效应也将带动利润率水平抬升。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日发航装公司增速分别为-49.07%、150.00%、20.00%,毛利率分别为 28.00%、30.00%、31.00%。

MCM 公司:MCM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卧式加工中心制造商,深耕航空航天和赛车等领域,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下,MCM 公司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实现业务稳步发展,MCM 公司业绩有望回升,同时其中国子公司浙江玛西姆的成立,或产生明显技术协同效应,国内外客户有望实现阶段性突破。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该业务增速分别为-4.01%、5.00%、5.00%,毛利率分别为 32.00%、32.00%、32.00%。

Airwork 公司:受到资产减值计提影响,航空服务业务短期承压,随着负面影响逐步缓解,包袱逐步出清,运营服务业务有望逐渐恢复。12 月 6 日公司公告拟出售其中的直升机公司(2021 年收入 2.45 亿元;2022 年前三季度收入 2.26 亿元),因股权转让未完成,本预测中直升机公司仍纳入经营范围。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 Airwork 公司增速分别为-3.67%、1.38%、4.89%,毛利率分别为 25.20%、31.35%、34.78%。

image.png


受航空服务业务资产减值计提影响,业绩短期承压;政策扶持背景下工业母机自主可控加速,公司作为国产工业母机主要供应商获得国家制造业基金投资支持,利空出尽业绩或迎来拐点。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 年收入分别为 21.86/23.81/25.9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3/1.25/1.64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1.65/0.16/0.20 元,对应 PE 分别为-4.2/44.9/34.2 倍。

image.png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公司的下游产品主要客户是军队和各大主机厂,军队和主机厂的采购需求与国防预算和国际势有较大关系。公司的军品订单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公司2023年业绩增量主要来源相关的业务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的机床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受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反复等影响较大;另外,航空运营和服务业务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大。公司机床业务和航空运营服务业务发展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直升机业务出售相关的风险:根据 Airwork 公司的了解,本次交易对方资产状况与信用状况良好,具备履约能力,Airwork 公司将及时督促交易对方按合同约定支付转让款。虽然交易双方就本次股权转让方案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达成了一致,但若各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行相应的权利义务,将可能存在交易方案无法实施的风险。

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中的市场空间测算均基于一定假设条件,假设条件存在实际达不到的可能性,市场空间测算存在偏差的风险。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招股书、公告、第三方研报等公开渠道。公开资料更新频次存在不确定性,研报所用数据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