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热下中公教育“遇冷”:两年亏了32亿 巨额退款问题难解 新故事也不易讲
天府财经网 / 2022-12-12 16:12 发布
年末是公务员考试集中的时间,各地报名人数火爆,但作为“公考第一股”的中公教育(002607.SZ),公司业绩却反差明显,去年至今仍未扭亏,让投资者感受到阵阵凉意。
根据中公教育此前发布的财报,2022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了 8.23 亿元,而2021年则亏损了 23.7 亿元,两年不到亏了约32亿元。可见自从借壳上市后,公司经营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公司的资金状况更是因协议班“寅吃卯粮”的操作而捉襟见肘,至今尚有大量学员未能退费,让公司取得了“退钱困难户”名号。此外,中公教育的股价表现也不乐观,截至目前,其市值距离最高点已缩水近 90%。
亏损下“节衣缩食” 裁剪员工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实现营收38.94亿元,同比下降38.2%,公司表示“主要系受持续的疫情防控及省考延期双重影响”;归属净利润亏损8.23亿元,同比增长7.66%;扣非净亏损8.41亿元,同比增长13.13%。
之所以亏损幅度同比有所收窄,主要体现在成本端,中公教育的成本管控效果较为明显。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5.45%,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9.75%,降本增效成效初步显现。
然而,继省考延期后,原定于12月初举行的国考也于11月28日宣布延期举行,这对于以公务员培训为主的中公教育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或许会进一步拖累业绩。
另外,数据显示,中公教育遍布全国的自营分支机构也在减少。2022年上半年,中公教育的直营分支机构数量从1508减少到1440个,同比减少4.51%;员工人数从上年度末的36143人,减少到28992人,同比减少19.79%。
实际上,中公教育也在裁员,但并不如其他教培行业引来那么多关注。《眼镜财经》从中公教育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今年公司内教师等岗位曾出现大面积离职的现象,主要因为公司给的绩效越来越低,导致工作的积极性较受影响。
从财务数据上看,进入2022年后,“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经营性现金流出项目金额确是同比大幅下降。2022年第一、二、三季度,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2.25亿元、10.31亿元、7.3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1.52%、41.32%、49.17%。
退费风波仍难过去 偿债压力逐渐凸显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三季报中,中公教育披露了百万元的行政处罚。数据显示,公司的营业外支出达到4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0万元,其主要是新增罚款所致。
据悉,该处罚主要是中公教育对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重大遗漏,涉及金额超12亿元,公司未按规定对关联交易情况进行披露,存在重大遗漏行为,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除此之外,中公教育目前仍深陷“退费难”的负面舆情之中。《眼镜财经》了解到,今年以来,在福建、湖南、黑龙江、安徽、辽宁等多个省份都出现了中公教育退费难的情况,不少学员反映退费“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近年来,协议班产品是对中公收入贡献较大的课程产品模式,其协议班贡献了中公教育营收的7成左右。据了解,中公教育的协议班是指,是指参加公考培训的学员在笔试或面试不合格的情况下,由培训机构全额或部分退款的培训班,和同类其他培训机构相比,“不过包退”也成为了中公教育的最大卖点。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中公教育的投诉量高达约8万条,投诉内容绝大部分都与协议班超过合同约定时间未完成退款相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退还”的部分成为公司的“合同负债”。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的合同负债金额达到了47.4亿元,同比增长54.58%,公司称,主要系本期受省考联考推迟,收入确认和协议班退费相应延期所致。
此前,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向中公教育提问:“公司之前发公告说取消下架退费班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还有全退费班,是不是欺诈隐瞒投资者?”中公教育回应称,目前公司根据经营情况调整了课程产品结构,大幅降低或取消高收高退的协议班型,但并未取消所有的协议班。
更不容乐观的是,2021年后公司偿债能力持续恶化。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55%、70.35%、81.67%及87.04%。同期,中公教育衡量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持续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现金比率别为0.11、0.11、0.07。
公司还存在一定的短期债务与货币资金缺口。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7.47亿元,而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4.57亿元,二者缺口近2.90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债务与货币资金缺口依然存在,约为3.6亿元。因此,无论是从资本结构、偿债能力指标还是货币资金缺口开看,中公教育的短期债务压力也相对较大。
国考赛道竞争激烈
中公教育急需新故事
近两年,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3年国考预计共招录3.71万人,较去年同期扩招了6000人,公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日的17点,已有155万人已经报名,其中125万名报名的考生已经过审。
而目前,公务员培训仍然占中公教育的收入的大头,2022年上半年,该项业务营收占比达到32.24%。但是,除了中公教育外,有道、作业帮等也都在转型布局公考业务,随着入局者增多,公考赛道也变得愈加拥挤。
除此之外,由于公考的时间相对固定,中公教育的资金流也会具有周期性特点。财报显示,公司一般第一季度为收款旺季,确认收入和退款淡季,第三季度考试结果逐渐公告后,收款进入淡季,收入确认和退款到了高峰期。
因此,为了避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中公教育也将目光转移到职业培训领域上。近年来,中公在职业教育领域动作频频,其成立了职教事业部,并上线了“中公优职”泛职业技能提升平台和“企易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等等。
但截至目前,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公教育尚未披露相关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公教育的股票曾在2020年末达到43.58元/股,而如今,公司的股价长期徘徊在5元/股附近,较最高点跌去近90%,因此,对于公司来说,也亟需新故事。
职业教育未来能否为中公教育带来新的想象空间,《眼镜财经》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