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银行IT一线领军厂商,京北方:卡位核心客户,享信创政策东风

老范说评   / 2022-12-12 13:56 发布

一、京北方:银行 IT 一线领军厂商

1、公司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公司是银行 IT 一线领军厂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相关服务。

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公司有软件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IT 基础设施服务三条产品线;在业务流程外包领域,公司有客户服务及数字化营销、数据处理及业务处理两条产品线。

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客户高度一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服务供应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资质最全、客户最广泛的国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提供商之一。

image.png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1998-2008年:初创阶段,主营计算机硬件销售,兼具业务流程服务业务。

该阶段业务流程服务业务占比较低,但公司通过销售硬件与一众银行客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流程业务服务转型做准备。

2)2009-2019年: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流程服务形成,品牌效应凸显。

随着业务流程服务持续扩张,京北方信息技术由京北方科技剥离,专注于为银行提供业务流程服务。这一期间公司规模扩大,客户数量增加,品牌效应凸显。

3)2020年至今:转型信息技术服务商,盈利能力与市场空间同步提升。

形成以大型银行为主要客户,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业务结构。

费振勇、刘海凝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截至 2022 年三季度,费振勇、刘海凝夫妇直接持有公司 0.2%的股份,通过永道投资、天津和道间接持有公司 58.27%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费振勇先生,1969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4 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 年获清华大学 EMBA 学位。历任中国科学研究院空间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奥德映真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京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兼总经理、北京京北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永道投资监事、天津和道执行事务合伙人。目前,费振勇先生担任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副会长。

image.png


2、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公司是金融科技驱动的金融 IT 综合服务提供商,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公司有两大板块五条产品线: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公司有软件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IT 基础设施服务三条产品线;在业务流程外包领域,公司有客户服务及数字化营销、数据处理及业务处理两条产品线。

2022 上半年,公司信息技术服务营收和业务流程外包营收分别占比 62%/38%。

image.png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服务外包划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类。

image.png


3、公司的财务表现

营业收入维持高增速,验证行业高景气度。公司收入增速匹配银行 IT 支出增速,2021 年全年和 2022 前三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 33.2%,21.8%,参考 2021 年银行 IT 支出行业增速 21.7%,充分体现行业景气度。2022 年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image.png


国有大行支撑公司营收基本盘,股份行、中小行、非银机构业务拉动未来增长。

公司主要客户为银行客户,银行客户 相关营收占比约 90%,2022 上半年大行收入占比达 60%。大行 IT 投入刚性和外包需求稳定,深耕国有大行为公司收入奠定坚实基本盘;股份行、中小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贡献营收占比逐渐提升,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image.png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整体毛利率长期结构性改善。

信息技术服务整体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 30%以上。随着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占比提升,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结构性改善。其中,2022 年前三季度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5.41 亿元,同比增长 48.69%,收入占比提升至 19.99%,已成为公司增长的新引擎。

在 2020 和 2021 年,因疫情影响以及 IT 人员薪酬成本提升,银行 IT 公司几乎均出现毛利率下滑的现象。得益于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整体毛利率展现出相对韧性。

image.png


费用率稳步优化;研发费用保持增长,研发营收占比迎来拐点。

2021 年公司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9%、2.2%、-0.02%,费用率呈持续优化趋势;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支持产品的研发和升级迭代,2021 年研发投入达 2.81 亿元。2022 年随着公司重大研发项目落地,研发费用率增幅放缓,预期在未来一年出现拐点。

image.png


二、行业:金融信创与数币双重催化,数字化转型共振,行业景气度攀升

1、金融信创箭在弦上,未来三年为黄金窗口

信创代表了国家的核心利益。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核心创新产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阶段的同义词,重点是“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以往我国的 IT 底层标准、架构、生态等大多由国际 IT 巨头制定、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2013 年“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我国意识到国家数据安全和原创技术的重要性,随即启动去“IOE” (注:以 IBM 为代表的主机、以 ORACLE 为代表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以 EMC 为代表的高端存储设备)和信创产业试点等工作。

2018 年至 2019 年期间,在中兴、华为被美制裁等事件催化下,我国政府将信创行业纳入国家战略。随着近期国际环境持续动荡(中美摩擦、冲突),信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为凸显。

党政信创向重点行业延伸,金融信创一马当先。随着“2+8+N”体系提出,党政信创延伸至行业信创,其中金融行业 信创推进最快,机构层面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主,技术和产品层面包含金融 IT 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

随着信创试点范围不断扩大,金融领域落地案例由国有大型银行逐渐向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非银金融机构辐射。2021 年,金融信创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进入元年。

image.png


银行业作为金融信创的“先锋部队”,IT 支出规模大,增速提升快,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行领跑市场。

从银行、证券、保险细分行业的 IT 支出来看,银行规模最大,在金融信创试点进程中,IT 支出增速最高。

其中,银行业 IT 支出规模集中于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银行,2021 年中国银行业 IT 投入达到 2300 亿元,其中国有大行投入占比约为 40%,率先展开信创试点国产替代。

据赛迪顾问统计和预测,我国银行 IT 支出增速从 2019 年开始抬头,在 2020 年增长幅度超 40%,2021 年增速为 21.7%。

结构上来看,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行占据主导,率先发力,高举高打,在 IT 支出规模和增速上均引领全行业。

头部大行资金更雄厚和技术更先进,倾向于自建团队,由 IT 厂商输送外包 IT 人才;中小行更依赖科技厂商提供 IT 解决方案,倾向基于标准版本产品进行定制改造。

image.png


股份行、中小行、城商行的将成为银行 IT 支出的新增长引擎。

2019/2020/2021 国有六大行的 IT 支出总计 716.76/ 956.86/1074.93 亿元,分别占当年银行业 IT 总支出的 54%/50%/46% 。

近年来股份行、中小行、城商行等机构 IT 支出占银行业总 IT 投入份额呈逐步提升趋势,但仍远低于其资产份额,预期未来股份行、城商行、中小行的 IT 支出增长将成为银行业 IT 支出增长的新引擎。

在银行业竞争逐步同质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逐渐摒弃粗放追求规模而转向降本增效追求精细化运作和数字化转型之路。国有大行、大型股份行数字化转型相对发力较早,中小行、城商行较为落后。随着金融信创的深化,后者将释放更大规模的需求,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和数字化转型同步跨越。

image.png


金融信创分层级推进,从基础软硬件到金融业务应用层面,金融 IT 厂商迎来高增长契机。

随着金融机构基础系统和 一般性邮件、OA 等应用国产替代的完成,金融信创的重心将逐步迁移到核心系统和外围相关业务系统的信创化进程。

此类业务具有投入大、专业化强、壁垒高、耗时长等一系列特点,大量的开发、测试、运维等科创适配工作为金融 IT 赛道带来增量需求。随着金融信创逐步在业务层深化,在机构层下沉,行业高景气有望长期持续。

image.png


2、数字人民币方兴未艾,商业银行改造需求庞大

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持续提速,用户、场景、交易量增长迅猛。

在 2021 年 6 月至 12 月的半年内,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增长率达 153.8%;试点场景增长率高达 512.2%;个人钱包开立数增长率更是高达 1150.6%。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 808.51 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 2.61 亿个,交易金额 875.65 亿元。2022 年 3 月 31 日,央行宣布新增 11 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试点地区达到 23 个。

22 年上半年,以“红包/消费券”和“典型应用”为发力点,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政务、交通、校园、文旅等诸多场景,维度也从线上拓展至线下,从 C 端延伸到了 B 端和 G 端。

在未来数字人民币推广普及过程中,投放层和流通层银行的扩容的确定性极高,相关银行系统的升级改造为银行 IT 厂商带来巨大的业务增量,头部银行 IT 厂商有望从试点到推广全程受益。

根据央行的设计,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运营机构包括六家国有大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数字货币的无限法偿性要求具备电子支付条件的商户、金融机构等必须为之提供相应的支付和流通承接设备。央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设有商业银行接入入口,商业银行端需建设相应的系统模块和数字货币银行库,在对接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更新现有的各种银行 IT 系统以满足数字货币的需求。

紧跟数字人民币试点的 IT 厂商有望在未来规模化推广的进程中凭借试点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率先受益。

image.png


3、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底层逻辑是金融机构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银行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各银行在战略层面主动融入金融科技,并从“科技赋能”升级至“科技引领”。

2022 年 1 月 4 日,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提出八大重点任务,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 2025 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金融信创的政策属性与数字化转型的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分布式核心架构改造带来增量需求。国内银行系统的构建、运营和维护服务长期被 IBM 等国际 IT 巨头所掌控;但近年来,以 IBM 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EMC 储存为基础的 IOE 集中式架构,逐渐难以适应高并发、高迁移性、高兼容性的数字金融新业态。

以 x86 计算机和分布式数据库搭建的分布式方案,凭借其良好的拓展性、低廉的边际成本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逐渐成为金融 IT 的发展转型方向。

从技术上来看,相比集中式架构对于海外软硬件厂商的依赖,分布式架构在硬件层面能够实现国产化替代(普通 X86 服务器,各类国产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架构作为银行 IT 新一轮周期的主流技术支撑,是国家信创进程与银行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的典型,将推动新一轮银行 IT 市场空间释放。

据测算,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与八大类外围系统改造可带来约 600 亿业务增量,2022 年开始逐步进入规模化替代阶段,业务增量将在未来三年内加速释放。

image.png


三、展望-乘信创大势,展龙头之风

行业的高景气度在未来至少三年内得到维持,公司深耕大行与拓展中小行并举,有望全程受益。得益于金融信创、数字人民币推广叠加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预期未来三年内银行 IT 支出年均增速将维持约 15%到 20%之间。

金融机构除原有系统存量信创改造外,IT 系统平均约每 5 年会进行一次更新迭代,公司有望受益于客户存量系统改造及新系统开发带来的需求。

目前公司信息技术服务板块收入,除了 IT 基础设施运维产品线外,几乎均和信创相关。目前公司招兵买马订单充足,持续验证行业高景气度。

公司基于稳增长的订单量和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项目人员招聘数量,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 IT 技术人员在 2021 年末 8472 人的基础上增加 1179 人。截至 2022Q3 末,公司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在执行合同额为 58.45 亿元,同比增长 22.7%。

公司与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核心业务、现金管理、流程银行、资产管理、银企直连、中间业务等系统建设方面建立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上半年,公司参与实施了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新一代对公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该项目是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重大实践。

公司依托在核心系统建设方面多年的创新和实践,与客户在新核心分布式技术平台、架构、业务领域(包括对公存款、现金管理、支付结算、计息计提等业务组件)、数据迁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产化、数字化金融创新提供全面支撑。

公司深耕大行同时积极拓展中小行、非银机构。

公司目前核心客户为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行,有望基于服务大行的经验形成 know-how 并沉淀出复用度高的解决方案,提升业务的产品化水平并在中小行和城商行中进行规模性推广。

考虑到信创、数字人民币、数字化转型等金融 IT 重要催化因素的推进节奏都是从国有大行、大型股份制银行逐步到中小行、城商行,同时结合目前中小行、城商行 IT 投入相较于国有大行增长速度快且增长空间大的现状,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其特有的下游客群卡位和经营策略,有望全程受益。

image.png


银行 IT 厂商格局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龙头公司市占率有望提升获得超行业增速。

受银行 IT 业务线复杂多样,定制化程度高以及下游银行更强势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银行 IT 厂商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随着产品化程度的提升,规模效应有望得到体现,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有着充足空间。

信创认证需要产品和技术具备先进性、适用性强,兼容性好的特点,并得到业内主流信创软硬件厂商认可。

在信创背景下,部分金融机构的招标文件中加入了信创适配要求,未完成信创适配的中小公司将无法获得业务。

公司从 2021 年开始部署信创适配认证工作,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公云测试管理平台、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系统、数字人民币统一接入和结算系统、集中运营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公司主要软件产品已经与国产主流基础软硬件厂商完成信创适配,涉及操作系统、芯片、云环境、数据库、中间件等,获得适配认证证书超过百余项。

公司作为龙头厂商,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中受益并获得超行业增速。研发能力持续转为生产力,云测试、数字货币多点开花,有力支撑服务产品化转型。

公司顺应金融行业变革和客户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掌握多项金融 IT 行业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 27 项,软件著作权 170 余项。近年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在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场景实验、优势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化迭代和落地实施。

公司云测试管理平台集功能测试、PC 自动化测试、移动端自动化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众测于一体,兼容信创环境,已有众多金融客户成功落地实践案例。

公司数字人民币业务已经渗透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各层,主要集中在第 2 层运营机构和第 2.5 层服务合作机构。公司参与了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合作方营销系统、中台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涉及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支付结算全流程,在数字货币领域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公司已研发数字人民币统一接入和结算系统、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平台和场景侧应用层,在核心系统外围渠道、互联互通、数字钱包应用、第三方支付、核心账簿、核算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度参与。

未来公司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强度,投向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在产品研发上,对传统优势产品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了新一代产品升级改造;持续打造云测试管理平台、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爆款产品,在客户应用场景中推广落地。

image.png


成本端边际改善,费用端持续优化。

2021 年伴随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IT 行业内人才竞争空前激烈,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以及产品研发需求,加大了人才招聘力度,尤其是中高端技术人员储备,人力成本提升较快。

自 2021 四季度以来受互联网企业招聘收紧并出现裁员事件的影响,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招聘紧张的程度已经有所缓解,人力成本已经出现明显边际改善。

费用端随着公司近期主要研发项目的完成,研发费用增速将得到有效控制;管理费用有望随着公司营收的持续高增进一步摊薄,公司有望加速释放利润。

防疫政策显著宽松,全面复工复产可期。

2022 年 12 月开始,“新十条”防疫政策出台,疫情政策明显宽松,全国各地的复工复产将陆续展开,受疫情深度影响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有望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经济有望迎来复苏,影响公司生产和交付的不利因素出清。

综上所述,预计公司在 2023 年利润高增长,股价高弹性。受益于金融信创强催化,银行 IT 行业高度景气同时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作为领军企业有望获得超行业营收增速,营收结构优化与成本端改善支撑净利率进入长期上行通道。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行业维持高度景气,公司业务营收增速超过行业(2)疫情防控政策维持宽松(3)IT 人员薪酬稳定(4)公司业务结构中信息技术服务占比持续提升,产品化程度逐步提升(5)研发费用率稳定;其他费用情况参照历年数据假设。

image.png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7、3.92、5.63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2、1.24、1.79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4.3、22.5、15.6 倍。

考虑到公司在行业的领军地位和长期增长空间,基于 2023 年业绩预估给予 30 倍 PE 估值,目标价 37.2 元,空间约 33%。

五、风险提示

金融信创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后续试点机构的扩大、所要求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提升、信创向业务系统和底层基础软硬件的渗透不达预期。

银行 IT 投入不及预期:下游银行的支出直接影响了银行 IT 的景气度,若银行 IT 支出增长不及预期,行业整体景气度面临走弱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潜在的其他金融机构赛道或互联网公司等非传统银行 IT 机构加入直接竞争行列。

防疫政策收紧:2022 年 12 月新十条后,防疫政策走向宽松。若后续政策进一步收紧,公司的生产活动和交付验收将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