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收购均胜群英,香山股份:内饰产品智能升级,充配电业务加速成长

老范说评   / 2022-12-09 11:18 发布

切入电动智能车赛道,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衡器业务市场份额领先,通过收购切入汽车零部件赛道

香山股份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与衡器双主业。收购均胜群英前,香山股份以衡器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

根据中国衡器协会数据,2006-2021年,公司家用衡器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创汇总额均连续位居行业第一。

2020年,公司收购均胜群英 51%股份,形成汽车零部件与衡器产品双主业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

公司汽车及新能源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智能充电桩及高压配电系统系列产品,汽车空调出风口系统、真木真铝饰件等高端智能座舱部件,主要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主流主机厂。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营收占比达 83%,衡器业务营收占比为 16%。

image.png


从衡器业务起家,通过收购均胜群英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

香山股份的前身香山衡器成立于 1975 年,于 1999 年完成改制,成立香山有限。公司凭借石岐衡器厂的技术积累,开始独立完成衡器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并于 2017 年登陆深交所主板。

2020 年,公司完成对均胜群英 51%股份的收购,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同年新能源产品开始交付。

2022 年 7 月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均胜电子持有的均胜群英不超过 17%股权,其中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 10.4%股权,以募集资金购买不超过 6.6%股权。

image.png


子公司均胜群英客户优质,覆盖国内外众多主流主机厂。

香山股份的衡器业务客户较为分散,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为 20%左右。2020 年收购均胜群英股权后,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 59.4%。

公司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主流主机厂,长期配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等知名品牌。

近年来,公司与大众、奥迪、通用、上汽等主机厂在新能源领域也开展合作,并拓展了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表明公司不仅在传统优势领域拥有牢固地位,在新兴方向亦不断拓展。

image.png


公司实控人为赵玉昆,前十名股东持股总和超过 70%。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赵玉昆持有公司 22.50%的股份,前十名股东合计持有股份占总股本的 73.37%,其中自然人股东多为公司董事或高级顾问,控制权和管理团队稳定。

公司现有全资子公司广东香山、九江香山,控股子公司均胜群英,分别位于广东、江西、浙江等地,分别主要经营衡器产品及其配件、汽车零部件业务。

image.png


收购均胜群英,获得业绩增量

均胜群英为公司营收与利润带来增量,短期业绩出现波动。

收购均胜群英后,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 48.90 亿元,同比+401%;实现归母净利润 0.50 亿元,若扣除收购均胜群英产生的业绩补偿款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52 亿元,同比+111%。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3.94 亿元,同比-0.9%;实现归母净利润 0.87 亿元,同比 -20.0%。公司业绩出现波动,主要系因国内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反复、战争等因素影响, 对公司的下游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原材料与能源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也使得公司短期承压。上述不利因素于3Q22得到缓解,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12.10亿元,同比+15.7%;实现归母净利润 0.44 亿元,同比+33.3%,业绩已开始得到修复。随着汽车及新能源业务的逐步放量,预计公司业绩将进一步改善。

image.png


均胜电子承诺均胜群英 2021-2023 年的扣非净利润总额不低于 9 亿元。

在均胜群英 51%的股份收购中,均胜电子承诺均胜群英 2021-2023 年将实现不低于 9 亿元的扣非净利润。

具体而言,均胜电子对均胜群英的业绩承诺为:2021/2022/2023 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 1.9/3.2/3.9 亿元。若未完成,均胜电子将按照股权交易总价按比例进行补偿。

盈利能力开始修复,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

香山股份衡器业务的毛利率维持在 30%左右水平,而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约为 23%。由于汽车零部件业务的营收规模远高于衡器业务,收购均胜群英后,公司毛利率下滑至 23%左右。

2018-2021 年,公司净利润率有一定波动,主要系因公司跨界收购的保盛自动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收购均胜群英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振。

随着公司汽车及新能源业务的不断放量,公司归母净利率逐步修复,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率提升至 2.6%,3Q22 的归母净利率达 3.4%。

2019 年以来,公司销售费用率逐步降低,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后者主要系因均胜群英在汽车智能座舱部件、智能充电桩等领域持续布局前瞻产品。

image.png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健康,负债率稳中有降。

2018-2022Q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分别为 0.99 亿元、1.09 亿元、1.70 亿元、4.25 亿元和 1.98 亿元,应收账款收回情况良好。

2018-2022Q3,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23.5%、22.1%、72.0%、70.1%和 63.0%,收购均胜群英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至 70%以上。

2022 年,公司通过定增募得 5.89 亿 元,对公司资产结构起到改善作用。

image.png


电动智能加速渗透,相关产品前景广阔

汽车内饰件智能化升级,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汽车内饰件种类繁多、工艺复杂,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汽车内饰件主要指车身室内起装饰作用、保护作用和具有独立功能的部件,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门内护板、地毯等部件。

从造型设计角度来看,内饰设计工作占整车造型设计的 60%以上,涉及部件繁多,工艺复杂,并需要结合结构力学、材料学、美学等综合应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新势力重新定义了内饰设计语言,消费属性升级引领行业变革。

汽车内饰件从功能性导向逐步过渡到驾乘体验提升导向,在早期的车型中,仪表盘、收音机、电子时钟等设置在中控区域;随着消费者对于驾乘体验需求的提升,中控屏、电控后视镜等逐步搭载于新车型中;当下,新势力的车型内饰设计则是典型的代表:通过极简的整体内饰风格设计,结合了科技、智能属性,兼顾美学元素和科技感,通过隐藏式出风口、隐藏式气囊、双联中控屏、电子侧门把手等全新设计方案,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感知”设计语言,并极大程度上实现功能性的丰富。

image.png


汽车内饰件迎来智能化升级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近年来,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汽车内饰件的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其中,真木/真铝饰件将集成触控单元和电控单元,以实现透光、触控显示、振动/声音反馈等功能,提升座舱体验。

智能化出风口则将通过控制面板,实现对开关、风量大小、温度和吹风角度的控制。例如,蔚来 ET7 的隐藏式智能出风口,能够实现更强的整体感,并可根据场景精准控制风向和风量。

国内汽车内饰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汽车内饰件种类繁多,彼此间差异较大,因此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国内汽车内饰市场参与者众多,其中华域汽车在国内市占率领先,2020 年市占率超过 25%。除华域汽车外,其他参与者包括李尔、弗吉亚等海外零部件巨头,以及一汽富维、继峰股份、宁波华翔、常熟汽饰等国内供应商,上述企业在国内汽车内饰市场的市占率均不超过 7%。

分产品来看,香山股份、福尔达、继峰股份为国内出风口市场主要供应商,宁波华翔、香山股份、诺维在国内饰件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乘用车出风口市场规模接近 270 亿元,饰件市场规模接近 770 亿元。根据国内和全球汽车产量,我们估算了乘用车出风口和饰件行业市场规模。

智能化趋势下,预计隐藏式出风口渗透率将不断提升,集成触控单元和电控单元真木/真铝饰件也将逐步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假设上述零部件的单车价值量均保持 5%的增速。

据此,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国内出风口市场规模分别为 81/114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 225/268 亿元;2022/2025 年国内饰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232/326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 643/767 亿元。

image.png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充电设施建设方兴未艾

充电桩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充电桩主要指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装置。根据服务对象,充电桩可以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通常安装于公共场所;专用充电桩通常设置于单位或企业的自有停车场,服务内部人员;私人充电桩则建设于个人自有车位。

此外,充电桩还可以分为直流/交流充电桩、室内/室外充电桩等多种类型。在行业发展早期,充电桩建设主要由国家主导。

2015年,国家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开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2020年,充电桩被政府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刺激业内企业扩能增产。

image.png


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1500 万辆,将带动充电桩行业快速增长。

2020/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125/332万辆,同比增长 17.9%/165.6%,新能源车批发口径渗透率分别达到 6.2%/15.5%,同比提升 1.2pcts/9.3pcts。随着优质电车供给的丰富、补能网络的逐渐完备、以及新能源车消费者认同度的提升,叠加 2022 年燃油价格提升,新能源车的替代作用有望加速。

我们预计 2022 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 657 万辆,同比+97.9%;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27.2%,同比+11.7pcts。长期看,我们预计 2025 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有望达到 56.4%。

预计 2026 年我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870 亿元,5 年 CAGR 达 37.8%。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充电桩保有量也大幅增长。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 2021 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261.7 万台,同比增长 70.1%,过去 5 年 CAGR 为 42.5%。

其中,私用充电桩因为使用的便利性,其增速快于公共充电桩,2021 年我国私用充电桩保有量占比达 56.2%。36 氪研究院预计,2026 年我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 2870 亿元,5 年 CAGR 达 37.8%。

image.png


充电桩配套比例日趋合理,但仍存在较大缺口。

近年来,“买车配桩”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销售方式,2021 年我国私用充电桩保有量已达到 147 万台,同比+68.2%。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作为观测指标,我国车桩比已由 2015 年的 6.4:1 大幅下降至 2021 年的 3:1。但与发改委提出的 1:1 相比,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仍存在较大缺口,充电桩配套有待进一步优化。

公用充电桩行业集中度明显,保有量前十省份合计占比达 72%。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止 2022 年 6 月,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四家公司共运营 92.5 万台公用充电桩,行业 CR4 为 62%,行业集中度较高。

就地区分布而言,截至 2022 年 6 月,广东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 33.1 万台,为第二名上海市的 3 倍。保有量前十省份的公用充电桩保有量合计占比达 72%。

image.png


衡器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衡器种类多样,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衡器通过物体的重力来确定物体质量,是计量器具行业中的重要分支。衡器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家用衡器、商用衡器、工业用衡器、特殊类衡器等。

按照结构原理,衡器可分为机械式衡器和电子式衡器。其中,电子式衡器产品能够融合监测、运算、分析、控制、管理等多项功能,在改善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提高贸易结算效率、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image.png


2020 年我国衡器行业工业总产值近 200 亿元,4 年 CAGR 达 14.4%。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关注度提升是衡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方面,以标签计价秤为代表的中高端商用衡器产品凭借准确、稳定、高效等优点,正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渗透。

另一方面,国内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居民开始使用以人体健康秤和厨房健康秤为代表的家庭用衡器产品,以合理控制膳食摄入量,并对体重进行日常监测。

中国衡器协会数据显示,我国衡器行业工业总产值由 2016 年的 116.53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99.77 亿元,4 年 CAGR 达 14.4%。

智能内饰客户广泛,产销数字化程度提升

产品质量出众,覆盖海内外众多知名整车厂

公司是汽车座舱智能内饰和高端饰件领域的“隐形冠军”。

公司长期专注于汽车功能件系统和高端内饰总成的研发与制造,其智能座舱部件产品主要包括空调出风口和真木真铝饰件两类。其中,公司空调出风口产品集外观要求、操作手感与声学效果于一身,市场份额领先。根据公司公告,2019-2021 年,公司在空调出风口领域的市占率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真木真铝饰件方面,公司采用真木压合科技、嵌膜和激光雕刻等表面处理技术,产品可应用于汽车门板、仪表板、中控台、方向盘、出风口、显示器、开关以及背光照明等领域。

image.png


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打造高端内饰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掌握真木 PUR/OPO/PMMA 处理工艺、真铝表面处理和生产工艺、炭纤维生产工艺、INS/3D 吹塑/电镀喷漆/LSR 固态硅胶成型等特殊工艺。基于上述生产工艺,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创新。

另一方面,公司的智能座舱部件产品搭载了先进的电子、电机执行器,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例如,搭载于美系豪华品牌的隐藏式出风口可由中控屏控制,能实时显示出风状态,并具备电动风向调节、自动摆风、出风方向记忆和多色氛围模式。

公司也开发了手势控制的空气管理系统、实木触控的光电化智能内饰等前瞻产品,提高智能化水平。

公司智能座舱部件长期配套海内外诸多知名主机厂与造车新势力。

子公司均胜群英于 2015 年收购德国高端内外饰件公司群英,进而跃升为奔驰、宝马等主机厂的全球级供应商,目前量产配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福特、日产等主流外资品牌。

公司于 2017 年开始为蔚来相关车型量产配套出风口和洗涤器系统等产品,也进入了理想的供应链体系。

公司智能座舱部件得到诸多主机厂认可,曾获得通用优秀供应商质量奖、戴姆勒 杰出供应商奖、大众优秀质量奖、理想汽车最佳供应奖、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等。

image.png


践行环保理念,获得由 TÜV SÜD 颁发的 FSC 认证证书。

公司依托其位于中国和德国的研发中心,持续推进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应用,目前主要涉及真铝表面、碳纤维表面、高端木材表面、真石表面和创新织物表面等材料。

公司也致力于在量产过程中启用低碳新工艺和流程,通过使用无甲醛粘合剂和可循环再造铝材料等方式,以减少材料浪费。目前,公司已获得由 TÜV SÜD 颁发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证书,成为业内少数可提供 FSC 认证的汽车座舱内饰供应商之一。

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

在环境管理方面,公司不断推进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

目前,公司已投用 2 套废气治理设施,在厂区粉料房设有除尘设施,并启用隔音房,以解决废气、粉尘排放和噪声排放等问题。公司也与第三方专业废弃物处理机构合作,将固体废弃物统一清运处理或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处置率达 100%。

未来,公司将在厂区普及智能光伏电站项目,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绿电覆盖”。

应用多种手段打造数字工厂,致力于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绿色化转型的数字工厂借助工业互联网、现代工业软件和数字化综合物流体系等手段,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公司运用了 PDM、ERP、MES 等多个工业信息系统,覆盖研发、供应链、营销、制造、质量等领域,正逐步实现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全面集成管理。

image.png


打造现代化展厅,布局数字化营销。

公司长期配套国内外众多主流主机厂,近两年新冠疫情反复,给公司的营销工作带来挑战。公司尝试借助数字化营销手段,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公司打造了全新的产品展厅,全面展示公司众多声光电技术和产品。依托上述硬件设施,公司已与上汽智己、捷豹路虎等客户通过线上形式进行互动营销推广。

未来,公司将坚持线上与线下并举的营销模式,以满足全球各个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发力新能源充配电产品,营收高速增长

客户不断拓展,研发成果丰硕

大力开拓新能源充配电产品,营收高速增长。自 2018 年设立新能源研究院以来,子公司均胜群英致力于提供汽车新能源相关业务的研发与设计。

目前,公司能够为全球车企提供充配电系统配套服务,涵盖充电、配电和服务云平台,现有产品包括家用智能充电桩、随车充电桩、车载高压配电盒、高压快充线、智能充电小门等。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充配电产品实现营收 2.0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27%。

车规级充电桩功能丰富、安全性能出色,未来将重点提升智能化水平。公司的智能充电桩基于汽车功能安全设计,并利用内嵌的高精度电压、电流、漏电传感器件,达到业内国际最高功能安全等级。

该产品集成了无线、以太网、4G 网络等各种通讯方式,以及即插即充、预约充电、在线升级等附加功能,方便用户控制与使用。公司也在开发新一代 AI 智能充电桩,重点增强智能识别和语音交互等智能化特性,并使其具备自主判断充电桩充电功率能力,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不断开拓行业优质客户,谋求品牌出海。

公司是大众 MEB 平台车型智能充电桩的国内首批供应商,提供智能充电桩产品及安装运维服务。公司也获得了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等主机厂定点,并拓展了多家国内新能源优质客户。2021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全年新获订单生命周期总金额达 19 亿元,在手订单充沛。

公司也具备国际化产业布局和欧标充配电系统研发和制造能力,正在加速品牌、技术和服务出海。

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研发成果丰硕。

2021 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员工数量约 300 人,预计 2022 年将提升至近 600 人。随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投入,公司研发人员的专业背景已从机械工程类拓展至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最近三年,公司在新能源高压配电单元模块与充配电系统领域共获得授权专利 37 项,其中发明专利 5 项、外观设计专利 8 项、实用新型专利 24 项。

image.png


业务布局持续完善,多维度提升用户体验

完成 6 亿元定增,加码新能源充配电领域研发。公司于 2022 年 5 月完成定增,募集资金总额 6 亿元,计划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运营平台开发项目、目的地充电站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其中,公司计划投资 8 亿元,在宁波新建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研发设备和开发系统,围绕直流充电设备、新一代 AI 智能交流充电设备、充电运营平台等子项目进行研发,从而增强公司新能源汽车充配电业务的技术能力及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充配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image.png


开发充电运营平台,探索增值服务。

公司在持续开发新设备的同时,也致力于开发充电运营平台。该平台包括充电桩管理平台、充电桩安维平台和充电运营系统三部分。其中,充电桩管理平台是以充电桩为主体的物联网平台,旨在实现对设备状态的运营管理;充电桩安维平台主要用于对设备安装的管理与运行维护;充电运营系统侧重于建立用户、设备和场站的互联。随着充电桩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布局,公司基于智能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为客户、车主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布局公共充电站,打造充电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在布局私用充电桩的同时,公司针对充电站和充电桩现有痛点,加速目的地充电站布局,目前已建成社区充电站 15 个。公司计划在宁波地区建设 100 个小型目的地充电站,建设场景包含商超综合体停车库的充电车位,医院、行政中心等人流汇聚地的充电车位,以及社区充电场站等。公司有望借助上述充电场站积累充电桩的生产、安装和运维经验,并加速构建新能源充电运营网络,完善充电管理云平台,最终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商用充电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风险因素

1. 汽车行业销量下滑风险。

公司以汽车智能座舱部件、新能源汽车充配电系统为主要产品,公司业绩与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景气程度密切相关。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销量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环保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出现下滑,将导致汽车行业销量下滑,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配电系统主要配套主机厂客户的新能源车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带动公司充电桩等充配电产品逐步放量,营收占比提升。如果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将使得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节奏减缓,进而对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3. 公司技术与产品迭代风险。

公司下游为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产品与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产品具备特定的生命周期。针对下游行业客户持续的产品更新,公司需要不断与其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发,并需要经过客户的严格认证,其认证周期长、环节繁多、流程复杂。如果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及响应周期等方面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产品将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4. 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收购均胜群英 51%股份以后,形成了较大金额的商誉。如果业绩承诺期内,均胜群英的业绩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无法实现业绩承诺,则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当期损益。同时,虽然交易对方承担了补偿责任,但如果均胜群英的实际盈利与业绩承诺存在较大差异,则交易对方可能无法顺利承担补偿责任。

5. 管理及整合风险。

公司衡器业务与均胜群英之间,在所处行业与组织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公司的管理与整合能力带来挑战。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与整合措施,可能会对公司的后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长期的稳定发展。

盈利预测及估值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54.87/60.94/68.71 亿元,具体拆分如下:

1)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汽车智能座舱部件收入为 40.14/43.35/46.82 亿元。

公司顺应汽车行业智能化趋势,在汽车智能座舱部件中融合先进的电子、电机执行器,能够集成多种功能,有望为其单车价值量带来 10%以上的提升。

另一方面,公司相关产品长期配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海外知名主机厂,并覆盖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相关客户对智能座舱部件需求旺盛。因此我们预计 2022/23/24 年公司汽车智能座舱部件营收增速为 10%/8%/8%。

2)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充配电系统营业收入为 5.73/8.59/12.89 亿元。

公司是大众 MEB 平台车型智能充电桩的首批国内独家供应商,为后续项目定点带来示范效应。公司后续开拓了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以及数个自主新能源优质客户,客户拓展顺利。

同时,公司新能源业务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充电桩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现有车型放量,以及新项目的持续获取,我们预计 2022/23/24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充配电系统营收增速为 150%/50%/50%。

3)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衡器产品营业收入为 8.50/8.50/8.50 亿元。

收购均胜群英前,公司以衡器为主营业务。2006-2020 年,公司家用衡器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创汇总额均连续位居行业第一。鉴于近年来公司衡器业务营收规模相对稳定,我们预计公司相关产品增长空间有限,2022/23/24 年将维持 8.5 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

4)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其他业务营业收入为 0.50/0.50/0.50 亿元。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原材料销售,营收规模相对有限。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稳定于 0.5 亿元。

image.png


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0.43/1.13/2.72 亿元,2021 年,汽车零部件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营收占比接近 80%。

公司衡器业务的毛利率为 30%左右,而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毛利率约为 23%。未来几年,随着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智能化程度提升,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因此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我们预计 2022/23/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22.8%/23.6%/24.4%。

从费用率看,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未来营收快速提升,且各项费用规模保持稳定,费用率将呈稳定且略有下行趋势,预计 2022/23/24 年费用率为 19.0%/18.6%/17.4%。

随着公司未来营收稳步提升,费用率逐渐向好,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率为 0.8%/1.9%/4.0%。我们认为扣非归母净利润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预计 2022/23/24 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43/2.13/2.72 亿元。

2021-2023 年,均胜群英处于业绩承诺期内。公司在收购时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了相应的金融资产,作为公司的应收业绩补偿款。

若均胜群英的实际业绩达到承诺金额,将使得公司该部分金融资产出现公允价值变动,进而在利润表中产生非经常性损失。

考虑到上述事项为收购均胜群英带来的会计处理,是非经营性因素,不影响公司现金流量表,因此扣非归母净利润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

2021年,收购均胜群英导致公司承担非经常性损失 1.09 亿元。我们认为该事项在 2021-2023年产生的非经常性损失金额基本相当,预计 2022/2023 年与该事项相关的非经常性损失约为 1 亿元,进而预计2022-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3/2.13/2.7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率为2.6%/3.5%/4.0%。

image.png


估值

我们选择欣锐科技、英博尔和沪光股份作为可比公司。

欣锐科技的主要产品为车载充电机 OBC、车载 DC/DC 变换器和车载电源,英博尔的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及电源总成,沪光股份主要产品为高压线束、低压线束与其他线束,上述三家可比公司均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的配套收入。

公司面向汽车整车厂提供智能充电桩、车载高压配电盒、高压快充线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是零部件系统供应商,这一特性与欣锐科技、英博尔和沪光股份相似,因此我们选择上述三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根据 Wind 一致预期,2022/23 年可比公司平均 PE 分别为 91/31 倍。

image.png


根据未来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预期,给予公司 2023 年 23 倍 PE,对应市值 49 亿元。

根据欣锐科技、英博尔和沪光股份的 Wind 一致预期,其 2023 年的 PE 均值约 31 倍。

考虑到欣锐科技、英搏尔、沪光股份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141%/126% /139%(基于 Wind 一致预期),而公司的汽车智能座舱部件与衡器业务已形成较大的业务规模,2022-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CAGR 预计为 38%,增速低于上述可比公司。因此,我们保守给予公司 2023 年 23 倍 PE,目标市值 49 亿元,对应目标价 37 元。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