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前瞻布局钠电,维科技术:钠电发展方兴未艾,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老范说评   / 2022-12-08 10:37 发布

1.传统业务稳健经营,钠电或助弯道超车

1.1 深耕锂电二十年,打造维科新纪元

维科电池成立于2004年,在产能、客户、研发等领域持续突破,终成地方龙头企业。2017年,维科电池资产注入维科精华,完成上市,并于2018年更名为维科技术。2018年起,维科精华原主营业务(纺织业务)逐渐剥离上市公司体内,维科技术开始聚焦电池行业,成为纯正的电池企业。

2019年,公司业务取得两大突破,其一为与LG化学、南昌市政府共建锂电产能,学习海外龙头先进制造工艺,其二为与浙江钠创开启初步合作,正式切入钠电池领域。2022年,公司参与浙江钠创A轮融资,进一步加深与之合作。公司在消费锂电行业地位领先,有望通过钠电池布局,实现动力电池细分市场、储能电池市场的弯道超车,跻身细分市场前列。

image.png


经过近20年锂电领域深耕,公司已形成丰富产品矩阵,可应用于消费、小动力及储能等领域。公司锂电产品性能突出,与TCL、传音等手机龙头,大疆、爱玛等新兴龙头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为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公司现已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在国内宁波、东莞、南昌等地设有产能基地,中国台湾设有办事处,有利于各地业务开拓、降低产品运输半径。海外于印度建厂,韩国设立办事处,进而实现全球布局,提升海外知名度。

image.png


公司背靠维科集团,维科集团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宁波三江口畔的和丰纱厂,历史悠久,历经一个世纪的产业演化,维科集团现已成为一家百亿级规模的高新产业投资集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物联三大核心产业,三大产业彼此协同,新材料、新物联布局可为维科技术的新能源业务提供原材料及物流便捷,助力公司发展。

image.png


1.2 管理层经验丰富,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

公司董事长为何承命先生,其兼任维科控股董事长,并担任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行业地位高,管理经验丰富。杨东文先生为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其原为创维集团总裁,基于对公司前景看好,于2017年参与公司资产重组项目,出资3.2亿元认购维科精华增发股份,后进入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参与公司经营。公司管理层其他领导亦具丰富管理经验,为公司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经营权与控制权统一,管理效率高。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何承命先生,其通过维科控股间接控制公司12.74%股权,叠加直接控股0.41%,合计持有公司13.15%股权。总经理杨东文先生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公司控制权与经营权统一,管理效率较高。公司第二大股东为宁波市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宁波市国资委,旗下拥有丰富宁波市工业资产,可为公司提供产业协同。

image.png


股权激励锁定核心人才。公司2022年7月公布股权激励计划,对副总经理陈良琴、陶德瑜,以及其他244名骨干人员授予股票期权4576万份,占公司总股本8.72%,另预留624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1.19%,合计占比9.91%。

2022年10月,公司发布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对汤豪凯等32名管理技术骨干人员授予预留股票期权387万份,占股本总额0.74%。首次授予与预留授予行权价格均为5.64元/股。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对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时进行考核,若二者均达到目标,则可行权股票期权按照100%比例进入个人层面业绩考核,若目标达成其一,则按照50%比例进入个人业绩考核,若均未达成,则当年股票期权不可行权。

公司经营稳健,过往业绩考核完成良好。公司曾于2018年度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以2019、2020、2021年度新能源业务营收为考核目标,若收入较2018年度增长5%/15%/25%,则可满足解锁条件,公司三期收入情况均满足业绩考核指标。从过往情况来看,公司业绩考核目标较为实际,符合公司中短期经营趋势。

image.png


1.3 消费电池成为业务主体,收入稳步增长

公司收入稳步向上,业绩扭亏为盈,进入中长期向上通道。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05亿元/yoy+20.1%,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2年全国疫情多点频发,且锂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飙升,公司仍实现收入增长、业绩扭亏,彰显公司经营韧性,基本面强劲。我们认为,公司全国产能布局、与维科集团供应链协同等初见成效,已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

image.png


新能源业务成为公司主体,聚合物锂电为公司电池收入主要来源。自2017年维科电池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能源业务开始成为公司主体,且其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实现营收19.21亿元,2017-2021年CAGR达15%,2022上半年继续增长,实现营收10.77亿元/yoy+27%。纺织业务则逐步退出上市公司体内,至2019年实现完全退出。

对能源业务进一步拆分,公司主要收入来自聚合物锂电,2022年上半年,聚合物锂电营收占公司电池类业务比重为70%,铝壳类锂电占比11%,其他电池占比19%。

image.png


复盘公司过往毛利率情况,2017年注入维科电池资产后,公司毛利率中枢上移,而2021、2022年,由于锂电池主要原材料涨价,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0.3%。净利率总体波动与毛利率相似,2022年,由于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减少,且规模效应显现,净利率同比转正,与毛利率走势背离。

费用率方面,公司规模效应逐渐显现,2017-2022年前三季度各项费用率均处于下降区间。

image.png


2.钠电发展方兴未艾,公司前瞻布局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2.1 需求端:内外因共促,钠电将迎量产元年

钠电池优势突出,产业资本积极介入,迎发展良机。

相较锂电池,钠电池成本低、资源丰富、倍率性能及低温性能好、安全性好;相较铅酸电池,钠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循环次数高、无环境污染。基于钠电池的相对优势,其在电动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及储能领域具良好应用前景,叠加碳酸锂价格维系高位,钠电发展内外因共振,迎发展良机,而产业资本亦积极介入,推动钠电产业化进程。

钠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温性能及倍率性能好、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点。

安全性方面,锂元素化学活性高于钠,导致锂电池易燃易爆,钠电池无此忧虑,安全性能优;钠电池低温性能好,根据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电池发布会,其钠电池在-20℃可实现90%以上放电保持率,相较磷酸铁锂电池70%放电保持率的表现,低温性能优势突出;倍率性能方面,宁德时代一代钠电池产品常温充电15分钟,电量即可达到80%以上;成本方面,钠电池电解液中以钠盐替代锂盐,以钠正极材料替代锂正极材料,负极集流体以铝箔替代铜箔,均可实现材料端的降本,因此钠电池产业化后,材料端BOM成本将显著低于锂电池。

相较铅酸电池,钠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综合性能来看,钠电池介于锂电池、铅酸电池之间,将同步具有向上替代锂电、向下替代铅酸电池的市场空间。

image.png


钠电两轮车先行,低速电动车、储能逐步渗透。

目前,中国电动两轮车以铅酸电池为主,但由于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污染严重,部分高端两轮车型呈现锂电替代趋势。

然而,由于两轮车整体造价较低,电池成本占整车比重较高,2022年碳酸锂价格飙升背景下,锂电两轮车市场受阻,根据GGII预测,2022年中国锂电两轮车需求为8.2GWh/yoy-22%。

在此背景下,能量密度及循环寿命均适中,价格低于锂电池,且安全性能、低温性能更好的钠电池迎来应用良机。由于两轮车电池设计相对简单,因此,钠电或将在电动两轮车率先迎来应用。

低速电动车与两轮车类似,整车造价较低,对电池价格敏感,钠电池亦可解决其核心痛点。但由于低速电动车单车带电量高于两轮车,电池系统设计更为复杂,在钠电产业化初期,验证周期将更久,应用或略滞后于两轮车。

储能为钠电池另一核心应用场景,且或将成为最大规模应用场景。

对于储能系统而言,由于多于新能源电站配合使用,安装于空旷场地,因此对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

其核心痛点在于安全性、倍率性能、循环寿命及成本:安全性方面,储能系统需要大量电池串并联,单体电池热失控或将导致储能电站连锁事故,对电池单体提出更高安全要求;倍率性能方面,储能多应用于需要频繁充放电的调频场景,需要更好的倍率性能用于调频;循环寿命方面,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与循环性能紧密相连,对循环寿命敏感性高;成本方面,储能电站投资方需满足自身经济性需求,方会参与储能投资,低储能成本将带来更多储能项目。

综合来看,钠电池在安全性、倍率性能、成本方面均优于锂电池,循环寿命目前与锂电池尚存差距,这主要由于钠电研发尚不成熟,而非材料本身所致。

因此,我们认为,钠电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会滞后于两轮车及低速锂电,但随着钠电产业链成熟,其在储能领域将有广阔应用前景。

image.png


锂价攀升为钠电池提供发展良机。

由于全球新能源车高速发展,带动锂电池需求,而锂矿资源有限、扩产周期长,锂资源供需失衡,全球锂价持续攀升,截至12月2日,碳酸锂、氢氧化锂分别报价56.65、55.95万元/吨,较2020年低点价格分别上涨13倍、10倍。根据德勤分析预测,全球锂资源将在2023-2026年维持紧平衡状态,2026年后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拉大。

具体到中国,中国锂资源储量全球占比仅7%,且品味普遍较低,开采难度大,作为全球锂电池主要生产国,锂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在地缘政治紧张格局下,未来或受到资源掣肘。

因此,寻找锂资源替代品,成为全球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重要议题。钠资源地壳储量丰富,且化学性质与锂相近,成为重要替代方案。因此,在全球锂价高企的背景下,叠加钠电池独有内部优势,钠电发展内外因共振,迎来绝佳发展机遇。

image.png


预计2025年全球钠电需求将超80GWh。我们将储能市场、两轮车市场、A00级车市场三大钠电需求场景分别进行测算,预计2025年钠电池在三者渗透率分别为15%、25%、15%,叠们对三大场景电池需求量判断,预计2025年钠电在三大市场需求将分别为52、18、13GWh,合计达82GWh,将带动钠电正极需求20万吨、负极需求11万吨、电解液需求13万吨、铝箔需求7万吨。

2.2 供给端:钠电发展创产业新机,多方入局盼格局重塑

产业链来看,钠电正极、负极与锂电存在较大差异,电解液以六氟磷酸钠替代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质材料,隔膜与锂电差异较小,集流体方面,钠电负极可用铝箔替代铜箔。

因此,钠电产业化将为其特有正负极、六氟磷酸钠及铝箔带来全新机遇,新老势力纷纷切入,抢占先机,在其产业竞备下,钠电产业化进程得以提速。

2.2.1 技术路径尚未定型,百花齐放

目前,钠电正极主要包括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系列、聚阴离子三种技术路径,三种技术路径各有优劣。

层状氧化物综合性能最佳,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均较高,且结构类似三元锂电正极材料,因此产业化进程最快,中科海钠、浙江钠创、传艺科技等钠电新势力均采用此技术路线,宁德时代亦积极推进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系列价格低廉,理论能量密度高,但合成过程中会产生结晶水,限制循环寿命,对其产业化进程有一定影响;聚阴离子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好,但比容量相对较低,目前鹏辉能源、众钠能源等企业在积极布局此技术路线。

image.png


由于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锂离子所用负极材料石墨层间距过小,难以嵌入钠离子,因此钠电池需要探寻其他负极材料,这也一度制约钠电池发展,使其产业化进程落后于锂电池。21世纪初,无定形碳被开发用于钠电池,钠电发展迎来早期突破。

无定形碳包括硬碳、软碳,相对而言,硬碳层间距大于软碳,因此具更高储钠容量,进而拥有更高比容量。此外,硬碳循环性能、低温性能亦优于软碳,具更佳综合性能,成为主流企业选择。而软碳成本低廉,在钠电产业化初期更具优势,是中科海钠首选技术路线。

2.2.2 新老势力纷纷切入,助力产业化加速

钠电池研发与制造端与锂电池有一定协同,但材料革新为新势力厂商带来弯道超车机会,现阶段,以宁德时代为首的锂电旧势力,以及中科海钠、浙江钠创为首的钠电新势力,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在钠电行业发展初期抢占先机。在多方势力竞争下,钠电产业链有望加速落地,产业链降本值得期待。

电池方面,宁德时代2021年7月发布第一代钠电产品,采用钠锂混搭方案,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二代钠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200Wh/kg,预计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推动钠电产业化;中科海钠进展较快,其1GWh钠电池产能已于7月份在安徽阜阳投产,9月与华阳股份合作1GWh产线在山西阳泉投产,预计2023年产能将达3-5GWh,2024年超10GWh;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对钠电已有3-4年布局,进展较快,2023年将分别投产4.5GWh、2GWh产能;此外,比亚迪、多氟多、孚能科技等锂电企业亦进展较快,有望于2023年实现钠电装车。

image.png


正极材料方面,传统锂电企业中,容百科技、振华新材进展较快,均已实现吨级出货,与下游企业积极合作,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新势力中,中科海钠已实现千吨级产能建设,浙江钠创实现万吨级产能,二者分别有10万吨、8万吨长期产能规划;此外,钠电正极材料相较锂电有较大革新,为美联新材、七彩化学、百合花等化工企业带来全新机遇,有望成为其切入新能源领域重要抓手。

image.png


负极材料方面,原“三大”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紫宸、杉杉股份均积极布局钠电负极,技术路径以硬碳为主;新势力佰思格、中科海钠进展较快,二者均将于2023年建成万吨级负极产线;此外,元力股份、圣泉集团传统业务与硬碳工艺有较大协同,为其切入钠电负极奠定基础。

电解液而言,钠电电解液与锂电电解液核心差异在于电解质由锂盐切换至钠盐,以及工艺需与钠电池体系配套,做出相应改进。

目前,主流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企业天赐材料、多氟多等均积极布局;新势力中,浙江钠创、传艺科技进展较快;丰山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丰山全诺开展钠电池电解液业务,全诺已取得十万吨电解液项目备案证,预计一期5万吨将于2023年7月投产,共9条产线,初步规划2条用于生产钠电池电解液。

image.png


综合来看,中科海钠等钠电新势力,对钠电池研发布局早,由于研发初期并无配套材料厂商,多选择自研、自产钠电材料,相较锂电产业链旧势力,其产品性能好、产能释放节奏快;而宁德时代等锂电厂商,具较强资金优势,且由于钠电与锂电生产工艺相近,可由现有锂电产能快速切换至钠电,具产能优势,目前发展或主要受制于上游材料厂量产进度。

中科海钠等新势力现已实现电池与材料端的量产,传统企业亦将于2023年迎来产能放量。在产业资本积极推动、实业进展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23年将成为钠电产业化应用元年。

对于未来竞争格局,我们认为,钠电新旧势力各具优势,钠电发展为新势力带来弯道超车机会,而布局早、进展快的传统锂电企业,亦有机会在钠电领域获得高于其在锂电的份额。

2.3 维科技术:携手新势力翘楚,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浙江钠创成立于2018年,由紫剑化工、浙江医药合资成立,二者分别持股60%、40%。钠创为钠电池领域领先企业,其技术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团队。马教授在国内电池领域具高声望,曾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电动汽车、储能方向研究。其钠电团队组建于2012年,至今已有十年钠电研究经验。钠创董事长、实控人为车海英博士,其为马紫峰教授学生,以钠电池作为博士课题,且具实业经验,对钠电池研发、企业管理均具丰富经验。

维科技术2019年便与浙江钠创开展合作,彼时钠创借维科产线进行产品中试。双方后续合作持续加深,2022年9月签署钠电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10月维科参与钠创A轮融资。我们认为,维科与钠创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维科电池制造优势、钠创材料及研发优势,有望在钠电池领域占据较高份额。

image.png


公司在钠电池领域深耕十年,技术领先,马教授团队拥有美国专利3件,授权专利23件,申请专利40余件,发表钠电论文40余篇,涵盖钠电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池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管理等。钠创与维科合作研制的钠电产品,能量密度可达150Wh/kg,循环寿命不低于3000次,均处行业领先水平。

image.png


除理论研究外,钠创及维科产业化进程亦处行业领先地位。在二者合作模式中,电池制造端或由维科主导,其现已建成1000支产能的钠电中试线,将利用南昌基地空置土地进行钠电产能布局,首期规划2GWh,预计将于2023年6月投产;钠创将主要负责材料端布局,2022年10月,钠创建成全球首条万吨级钠电正极产线,未来3-5年共规划8万吨产能及配套电解液。下游应用方面,2021年7月,爱玛钠电电动车亮相,其钠电产品由浙江钠创提供。

image.png


3.近二十年锂电深耕,迎新发展机遇

3.1 应用领域广泛,把握行业新机

公司主营业务下游应用涉及消费类电池、小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消费电池虽整体需求增速较慢,但公司涉及应用场景存在结构性机会,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小型动力下游需求稳步提升,供给端锂电份额正加速渗透;储能领域增速高,公司新进入此领域,发展空间较大。

image.png


1)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整体来看,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为消费电池最大需求来源。智能手机过往全球出货量相对稳定,但增速有限,机会将主要来自于供给端,由于5G渗透率提升以及人们对手机依赖度提升,手机能耗在持续提升,对电池容量、快充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手机电池供给端门槛提升,未来份额有望向头部集中,公司产品能量密度高、快充性能好,将充分受益于此趋势,获得更高份额。

疫情带动笔记本出货量提升。根据观研报告网,2021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2.46亿台/yoy+19%。2020年前,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相对稳定,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线上办公模式兴起,对笔记本电脑需求有较大带动。展望未来,虽全球疫情边际好转,影响趋弱,线上办公趋势已成,笔记本电脑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2) 移动电源

共享模式于2018年在国内兴起,共享充电宝为共享模式下新兴产物,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127亿元,2017-2021年CAGR达114%。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仍将稳步提升,将由2021年3.7亿名用户增长至2025年7.5亿名。在共享充电宝带动下,移动电源市场需求将稳步提升。

3)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凭借智能化、便捷化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家居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Strategy Analytics,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消费者支出将达890亿美元,2021-2025年CAGR为16%,将保持稳步增长。电池作为智能家居重要部件,或将同步增长。

4) 无人机

商用无人机带动全球无人机市场高速发展。无人机主要包括商用、民用、军用三大场景。目前,民用场景为主要需求来源,未来,民用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而由于无人机可为石油、天然气等商用场景提供更大覆盖范围,为商业用户提供便捷,商用场景将迎来爆发;军用场景亦将高速增长,2030年需求或将与民用场景持平。根据Global Data,203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896亿美元,2021-2030年CAGR为23%。

image.png


5) 电动两轮车

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全球两轮车市场加速电动化,根据中商情报网,2021年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为6560万辆,2017-2021年CAGR为17%,其预计2022年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将达到7400万辆,同比增长13%。

在两轮车电动化的同时,锂电在电动两轮车中的渗透率也将持续提升,目前,铅酸电池为电动两轮车主要技术路线,占比约77%,而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存在污染问题,将被锂电逐步替代。

在两轮车电动化、电动两轮车锂电化趋势下,全球两轮车锂电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6) 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便携化、无绳化为行业重要趋势,无绳电动工具以锂电作为主要电源。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需求为22GWh,根据高工锂电预测,2022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需求将达到27.5GWh,同比增长25%,至2026年,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至60GWh,为2021年行业需求的2.7倍。

7) 储能

全球碳中和趋势促使风光高比例接入电网,因其波动性及不稳定性,储能需求渐趋刚性。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将达到344GWh,2021-2025年CAGR达60%。储能市场空间大、增速快,公司投建磷酸铁锂产线切入储能市场,未来有望受益于储能高增趋势,实现高速增长。

image.png


综合来看,消费类电池需求主体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虽增速受限,但仍存结构性机会;而共享充电宝、智能家居则将稳步增长;无人机在商用场景将得到广泛应用,将保持较高增速;小动力电池领域,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需求稳步提升;全球储能方兴未艾,高增在即。公司锂电业务应用场景广泛,各下游行业存不同机遇,有望为公司带来稳定增量。

3.2 竞争优势显著,与钠电充分协同

公司深耕锂电领域多年,客户优质、来源广泛,产能充足、全球布局,研发强劲、前瞻布局,可为公司进入钠电领域提供充分客户协同、产能协同、研发协同。我们认为,公司切入钠电池条件充分,优势突出,有望占据一席之地。

1) 客户协同

公司锂电产品竞争力突出,与各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手机领域客户包括TCL、中兴、传音等,笔记本电脑客户包括SIMPLO、神基科技等,无人机客户包括大疆等。

此外,公司与两轮车龙头爱玛、哈啰换电,AGV叉车企业国自机器人、杭州同筑有良好合作基础,而两轮车、AGV叉车将为钠电重要应用场景,与之合作可帮助公司快速理解其产品需求、切入其钠电供应链,为公司钠电业务提供重要客户协同。

image.png


2) 产能协同

公司有充足磷酸铁锂生产经验,南昌基地有足量场地,扩产基建成本、时间成本较低,为钠电扩产提供充分协同效应;公司2021年聚合物电池销售13.8亿元,东莞二期6千万只投产后,将提供12亿元增量,传统业务亦存弹性。

image.png


3) 研发协同

维科技术建立有研究院、工程中心、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的研发体系,拥有锂电池研发和设计专业人员300余名。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与钱逸泰院士共建维科电池院士工作站,并获评浙江省院士工作站、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势力雄厚。

公司深耕锂电池技术研发,承担多项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包括硅烯负极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海洋风电转化储能锂电池组开发、石墨烯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等,在石墨烯、硅负级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应用上具备领先优势。

公司强大的技术及研发实力,为其快速切入钠电池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及保障,展望未来,公司与钠创强强联合,有望在钠电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取得较高市场份额。

image.png


4.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1/1.1/2.5亿元,eps为0.00/0.21/0.48元,对应2023/2024年PE分别为88/39倍。基于公司锂电业务稳定发展,积极布局钠电池,把握行业高增机遇。

image.png


5.风险提示

(1) 钠电池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2) 钠电池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3) 产品价格不及预期;

(4) 公司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5) 政策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