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国内锂电检测设备龙头,星云股份:储能及充电桩业务注入新动能

老范说评   / 2022-11-28 10:24 发布

1 锂电检测设备龙头,拓展储能及充电桩业务

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布局储能及充电桩业务。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于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

公司主要业务包含设备及产品销售、检测服务等多种业务形式,是一家专业研发及生产销售锂电池组检测设备、锂电池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储能变流器及充电桩的企业。

公司坚持以检测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定位,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检测系统供应商,化成分容产品也已实现批量供货。

近年来,公司在储能领域推出储能变流器产品,在电动车新基建领域推出直流充电桩、共享家用充电桩等产品并已逐渐推广销售。

image.png


锂电设备持续放量,营收规模稳步增长。

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6亿元、5.75亿元、8.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5%、57.24%、41.02%,2017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7.31%。

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84 万元、5699.64 万元、7604.56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2.70%、1506.25%、33.42%,2017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 4.98%。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88 亿元,同比增长 55.15%;受原材料涨价、疫情延缓收入确认节奏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86.52 万元,同比止盈转亏。

image.png


锂电池设备系公司营收主要来源。

2019-2021年,锂电池设备营业收入分别为3.24亿元、5.05亿元、6.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55.77%、27.35%,营收占比分别为88.67%、87.84%、79.32%,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9-2021 年,检测服务营业收入 0.23、0.45、1.16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6.20%、7.87%、14.28%。检测服务业务近年来增长较快,2020、2021 年检测服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99.57%、155.73%。

image.png


锂电池设备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检测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

2019-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43.66%、45.77%、44.88%,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67%、10.40%、11.24%。

2022Q1-Q3,公司销售毛利率 25.23%,净利率-1.52%,盈利能力下滑主要原因系锂电设备 业务受原材料涨价、采购周期错位影响。

预计随着成本压力减小迎来改善。2021年,公司锂电池设备的毛利率为 41.58%,同比降低 2.83pct;检测服务的毛利率为 61.09%,同比提升 13.54pct。

image.png


公司实控人为李有财和刘作斌,二人合计控制公司26.33%股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有财、刘作斌,二人为一致行动关系。截至 2022 年 11 月 3 日,二人分别持有公司 14.97%、11.36%。其中李有财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作斌为公司董事。公司共拥有 11 家子公司,其中福建星云检测主要为下游客户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

定增引入宁德、一汽等战略股东。

2021 年 1 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4 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锂电池电芯化成分容设备及小动力电池包组装自动线设备生产线项目、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定增共计发行 1238 万股,宁德时代通过福建闽东时代乡村投资发展合伙企业认购增发新股 310 万股,共计 9999.99 万元;一汽大众通过浙江吉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购增发新股 34 万股,共计 1099.99 万元。

image.png


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坚定高速增长信心。

2021 年 12 月,公司发布《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为 431.907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2.92%。其中,首次授予 404.747 万股,占股本总额的 2.74%。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2022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3 亿元;2022 年、2023 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 33 亿元;2022 年、2023 年、2024 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 63 亿元。2022 年 1 月,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350 人,为在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员工。

image.png


2 国内领先的锂电后段设备供应商,客户资源优质丰富

2.1 新能车、储能、3C 三轮驱动,锂电检测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锂电池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 产品。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3.2-3.7V)、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势。

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562.4GWh,同比增长90.97%。根据 GGII 发布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全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3C 产品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53.7%、6.4%、32.8%。

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车市场蓬勃发展。

锂电设备领域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2015-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由54万辆增长到675万辆,6 年 CAGR 为52.2%;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由 33 万辆增长到352万辆,6 年 CAGR 为48.3%,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

根据全球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750万辆,其中国内销量 1430 万辆。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2021 年全球和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 296.8GWh 和 154.53GWh,同比分别增长 117%和 143%。

SNE Research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1163GWh,2021-2025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需求年均复合增速 40.70%。

储能发展空间广阔,锂离子电池为电化学储能主要方式。

电化学储能本身性能优势明显,一方面对比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具备更优的响应速度和功率密度;另一方面电化学储能对地理条件限制较低、初期投资成本较低,可缓解抽水储能等传统储能方式开发接近饱和的问题,具备商业化推广条件。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25.4GW,同比增长 67.7%。其中,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市场份额超过 90%。

根据 CNESA,保守场景/理想场景下,预计 2026 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48.5GW/79.6GW。

根据 GGII 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70GWh,同比增长 159.26%;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37GWh。

image.png


消费及小动力电池领域保持平稳增长。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已逐步迈入成熟期,整体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达 3.51 亿部,同比增长 13.90%。

根据 GGII 预测,未来几年的消费类电池需求增速,将在 5%-10%的区间内实现平稳增长,预计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由 2021 年约 42GWh 提升至 2023 年的 51.5GWh。

而小动力电池领域同样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2021 年中国电动二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为 10GWh,预期 2026 年出货量将达到 30GWh,锂电池渗透率将达到 70%以上;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2GWh,预测 2026 年出货量将增至 60GWh,相比 2021 年有 2.7 倍的增长空间。

image.png


随着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据 GGII 统计,2021 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为 588 亿元,同比增长 104.9%,其中前 段、中段、后段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 259 亿元、210 亿元以及 119 亿元,占比分别为 44.05%、35.71%、20.24%。

GGII 预计,在新一波扩产潮带动下,到 2025 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 1200 亿元,其中锂电前中后段市场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508 亿元、415 亿元以及 277 亿元。

锂电池生产流程相对复杂,锂电池检测系统是锂电池组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的核心部分。

锂电池生产流程主要涉及极片制作(前段工序)、电芯组装(中道工序)、电芯检测&电芯封装(后段工序)。

锂电池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致性、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工况模拟等五个方面锂电池检测系统包括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BMS 检测、锂电池组 EOL 检 测及工况模拟检测等,贯穿锂电池组研发、生产到工程应用各环节的功能及性能检测和评价。

在锂离子电池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直接影响整批次产品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批次产品报废,因而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检测至关重要。

image.png


化成分容价值量在后段设备中占比高达 70%。

根据高工锂电,锂电前、中、后段设备的价值量占比分别为 35%、30%、35%,各阶段最核心、价值量最高的设备分别为涂布机、卷绕/叠片机、化成分容柜。在后段工序中,化成分容设备价值量占比高达 70%。

1)化成:是指激活电芯(使电池中活性物质借第一次充电转成正常电化学作用,并使电极主要是负极表面生成有效钝化膜或 SEI 膜),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类似于硬盘的格式化。

锂电池的充放电都是通过锂离子在负极嵌脱过程而完成的,由于锂离子的嵌入过程必然经过覆盖在碳负极上的 SEI 膜,因此 SEI 膜的特性决定了整个电池的性能,如循环寿命、自放电、额定速率以及电池的低温性能等。化成工序中保证温度和电流控制精度、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锂电池内部 SEI 膜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分容:即“分析和标定容量”,是将化成好的电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芯的电容量。

分容需要对电芯进行一次完整的充电及放电,国外某些电池生产厂家使用单独的充电机和放电机,但在国内,一般使用带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充放电机来进行分容,所以充放电机有时也被叫做分容机,与化成机被叫做化成柜一样,充放电机也被称为分容柜。

image.png


国外的锂电池检测系统开发起步较早,但在中国服务能力较弱。

国外检测设备企业技术成熟,具备先发优势。全球锂电池检测系统制造商中,规模较大、知名度及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有美国 Bitrode、德国 Digatron 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V 等公司。

此外,美国 MACCOR、日本 HIOKI 在部分锂电池产品检测领域也具有一定产品优势。国外企业具有市场先发优势,品牌效应高,占据高端锂电池检测系统一定市场份额。但国外锂电池检测系统开发企业多数仅供应标准化检测系统,无法满足国内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且多数国外企业尚未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仅借助代理商渠道进行销售,本土服务能力较 弱,给下游企业带来设备维护成本高、维护周期长等问题。

锂电后段设备国产替代趋势,产业加速整合。

国内锂电检测设备企业的应用灵活、本 地服务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电池制造中心,国内客户各类定制化的需求,使得锂电池检测设备厂商技术不断进步,设备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国内企业已开发出不同应用领域的锂电池检测系统,技术成熟,部分产品参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GGII 数据显示,2021 年锂电设备总体国产化率达 85%以上,其中检测设备国产化率 90%- 94%。随着锂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升,设备企业竞争加剧。一些研发能力与成本管控能力较弱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加速整合,订单向头部企业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

image.png


2.2 锂电后段设备产品线丰富,测试服务拓宽公司业务模式

公司锂电后段设备产品体系丰富齐全。

公司可提供锂电池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方位测试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电芯检测、模组检测、电池组充放电测试、电池模组及电池组电芯电压温度监测、电池组低压绝缘测试、电池组 BMS 自动测试、电池模组、电池组 EOL 测试及工况模拟测试系统等多种测试设备。

image.png


高研发投入保证技术持续领先。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1.38 亿元,占营收比例达 17.07%,公司研发费用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截至 2022 年中,公司累计已获得拥有授权专利 290 项,软件著作权 64 项。

公司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及构建产学研团队,现已搭建了包含“一个实验室(未来科技创新实验室)、两大研究院(福州研究院和北京研究院)、三大验证平台(中小功率设备测试验证中心、动力电池自动化测试验证中心、1MW 储能系统测试验证中心)、四大研发中心”的研发网络,为公司的持续研发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image.png


产能扩张提升订单承接能力。

2021 年,公司自动化组装系统、检测系统的销量分别达到 520 台、21134 通道,同比分别增长 45.66%、148.08%。

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中,公司自动化组装系统产能 374 台,在建产能 106 台;检测系统产能 15753 个通道,在 建 21120 个通道,预计新产能建成后可释放较大弹性。

image.png


化成分容产品实现批量供货,规模化产品战略落地。

根据高工锂电,化成分容在动力电池电芯生产设备中的占比达到 25%左右,公司布局化成分容设备业务。

2021 年 8 月,公司自宁德时代取得化成分容设备订单 1.42 亿元;2022 年 1 月,公司获得宁德时代的包含化成分容设备在内的 1.46 亿元订单。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的化成分容产品顺利在下游客户完成批量交付,化成分容设备业务实现由 0 到 1 的突破,标志着公司规模化产品战略的顺利落地。

设立星云检测开展检测服务,由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向销售及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转型。

2018 年,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持股比例 60%。公司通过星云检测向下游锂电池企业开展检测服务,由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向销售及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转型。

一方面,有助于帮助核心客户解决动力电池正向开发中测试资源不足、手段不够全面、设备功能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增强核心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可以深度参与到客户新品电池的研发中,有助于优化升级现有检测设备,开发具备新功能的检测设备,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避免核心测试技术的外泄。

2021 年,为充分发挥靠近服务优势,公司增设了宁德星云检测,将进一步协同客户在锂电池检测领域积极合作。2022 年 4 月,公司完成对福建星云检测 40%少数股东权益的收购,实现 100%控股。

星云检测获得 CMA 资质和 CNAS 认证。目前星云检测已经取得了国家检测机构 CMA 认证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检测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为锂电池研发生产制造、品质性能验证等需求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2021 年 8 月,公司投建了“1.5MWh 储能系统及 MW 级储能变流器(PCS)测试验证中心”,测试覆盖储能系统和 PCS 的应用场景,可对储能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测试周期、测试环境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

2.3 锂电设备绑定大客户,手握优质订单资源

客户资源优质丰富,绑定大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在锂电池检测设备行业深耕多年,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凭借技术、产品及服务优势,公司建立了稳定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客户群。

目前公司的客户覆盖了:

1)动力锂电池厂家: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国轩高科、蜂巢、清陶、瑞浦等;

2)消费及小动力锂电池厂家:ATL、亿纬锂能、珠海冠宇、星恒电源、欣旺达、德赛等;

3)新能源汽车厂家: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丰田通商、重庆小康、吉利、长安、蔚来、沃尔沃、零跑等;

4)其他行业知名企业:华为、国家电网、上海电气、先导智能、天合光能、派能科技、正浩创新、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

5)知名检测及研究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重庆检测认证集团、广州广电计量检测集团等。

image.png


宁德时代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锂电设备订单持续旺盛。

宁德时代为动力电池龙头, 2021 年全球市占率达到 32.6%。

公司于2019年 1 月 1 日与宁德时代签订《框架采购合同》,合同有效期为2019年 1 月 1 日至2021年 12 月 31 日;原框架合同到期后,公司于2022年 1 月 1 日与宁德时代续签了《框架采购合同》,合同有效期延长至2024年 12 月 31 日。

2019、2020年,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销售额占营收的比重均接近 40%。随着动力电池领域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2021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合同金额累计达 5.12 亿元,同比增长 138%,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63.12%。

3 开拓储能和充电桩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3.1 储能 PCS 市场集中度较高,产品逐渐实现细分化

储能变流器(PCS)系储能系统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约 20%。

储能变流器(PCS)处于蓄电池组和电网之间,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放电时可以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输送给电网,充电时可以将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实现充电。

image.png


不同应用场景对应不同功率等级的储能变流器。

户用 PCS 多与户用光伏配合使用,作为电量搬移、电费管理、应急电源等,对安规、ECM 及噪声等要求较高,功率通常≤10kW(单相);

工商业 PCS 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削峰填谷利用峰谷电价差异获利,部分用户也用其扩容,多设计为可并联扩展的标准功率单元,功率通常为 20/30,50/100kW(三相);

大功率集中式 PCS 采用大功率 IGBT 模块设计的变流器,同功率下体积可做到最小、变换效率相对较高、使用功率器件较少,系统可靠性得到保证,功率通常为 200/500/1250kW(三相);

储能电站用 PCS 系统方案一般采用 IGBT 模块设计,变流器安装到集装箱内部,放置于室外,功率通常为 1~200MW(三相)。

image.png


储能 PCS 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光伏逆变器龙头进行产业链延伸。

储能目前的发展阶段与光伏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技术原理及下游客户上都有较高的重叠度,阳光电源、科华、上能电气等现行的头部储能变流器厂商均同时布局光伏逆变器产品。

目前国内储能 PCS 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逆变器企业、电力设备企业等。2021 年,全球市场中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前五位的中国储能 PCS 提供商分别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比亚迪、古瑞瓦特、上能电气。

产品大型化、细分化预计成储能变流器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储能电站容量不断扩大,储能变流器的功率也随之升高。

目前市场上 PCS 的主流功率包括 200kW、250kW、 500kW、630kW,但自 2020 年起已有厂商推出 2-3MW 功率水平的产品。科陆电子 2020 年 5 月推出业界首个单机功率达 3MW 的储能变流器,阳光电源现有并网交流输出功率 3450kVA、3465kVA 级别的 PCS 产品,功率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不同应用场景对储能变流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工商业用户侧要求灵活高效,调频应用要求稳定可靠大容量,大型储能电站用 PCS 要求体积小利于集成。因此未来储能变流器产品趋于多样化,针对细分应用领域实现差异化。

image.png


3.2 电动汽车新基建赋能,充电桩与超充站迎来发展机遇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催生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截至 2022 年 9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149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926 万辆。伴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快速发展机遇。自 2015 年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各部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充电桩在各场景的建设。

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满足超过 2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8 月,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给予财政贴息和信贷支持,针对充电桩领域,重点支持公共充电站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更新。

国内车桩配比仍处高位,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充电桩的建设不断加快,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9 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 448.8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163.6 万台,较 2020 年 1 月保有量翻倍,处于快速建设阶段。

目前,我国整体充电桩的保有量仍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由 2015 年的 7.4:1 降至 3:1,但仍存在较大缺口。

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可显著缩短充电时间,超充技术的发展变革现有充电网络。

充电桩主要有交流、直流两种技术方案。直流充电桩一般称为“快充”,通过自带的 AC/DC 充电模块完成变压整流,将输入的交流电转为电车需要的直流电。

由于可以并联,所以功率更大,充电时间短。但长期使用有可能缩短电池寿命;交流充电桩称为“慢充”,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速度较慢。

截至 2022 年 9 月,中国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占比分别为 43.03%、56.91%。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容量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不断提升,节省充电时间成为充电桩产业围绕的重点。直流快充、超充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公共区域快速充电的需求,预计直流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image.png


3.3 布局储能 PCS 及充电桩,携手时代星云推广光储充检超充站

抢抓储能发展机遇,开发储能变流器产品。

公司以多年累积的锂电池测试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测控技术为基础开发星云储能变流器(PCS)系列产品及智能电站控制系统,目前已研发出包括 250kW、500kW、630kW、1250kW、1500kW 在内的多款储能变流器产品。

2021 年,公司定增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规划建设储能变流器 120 套/年。

image.png


高功率电力电子测控技术方面研发实力强劲,推出 1500V 储能变流器。

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开发的储能变流器产品正逐渐向发电侧、输配电侧延伸,今年年初推出的 1500V 储能变流器,充分展示了公司在高功率电力电子测控技术方面的研发实力。

公司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中国储能网颁发的“2021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 PCS 供应商 奖”“2021 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储能智能装备供应商奖”、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颁发的“2022 最佳储能大功率双向变流器供应商”,采用 1500V 高电压系统的星云智能储能变流器 PCS1500 顺利通过型式试验和国家标准认证。

海外市场拓展再升级,新款储能变流器已通过欧盟 CE 认证。在海外市场,公司储能变流器 PCS630 CE 版也于今年初顺利通过欧盟 CE 认证、英国 G99 并网认证,符合欧盟相关要求,可在欧盟国家和认可欧盟 CE 认证的国家进行销售,有助于公司拓展在欧洲、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新能源市场,也为出口海外储能设备集成商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配置选择。

image.png


自主研发直流充电桩、共享家用充电桩产品。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开发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并向新能源汽车车主开展充电运营服务。

公司在充电桩领域推出星云系列直流充电桩、星云共享家用充电桩等产品并已逐渐推广销售。

星云充电桩系列产品运用直流快充技术,可根据车辆实际需求,智能调整充电输出功率,既可以满足小型乘用车的充电需求,又可满足大型客运车高电压的充电需求。根据公司公告,通过智能控制功率输出,按需开启功率模块,可将充电效率提高 25%以上,电流转换率更高,能耗更低。

2021 年,公司定增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规划建充电桩 1100 套/年。

image.png


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时代星云,增资彰显发展决心。

2019 年,宁德时代、星云股份、石正平、合志谊岑共同投资设立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2022 年 11 月 23 日,公司与集智储能、宁德时代拟以货币出资的方式共同对时代星云进行增资合计人民币 2 亿元,其中公司增资 2000 万元。

增资完成后,公司对时代星云的持股比例为 10%。时代星云致力于设立并经营风光储充测一体化智能电站、家庭智能后备电源系统、基站智能后备电源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期在全国推广电动车智能充电站,适时开展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售后检测,远期可开展变电站储能系统、岸基电源系统、电机控制器、交直流变换器、变频器等业务。

时代星云的优势在于可以依靠宁德时代供应链和生产技术、星云股份的电子电力技术和系统集成,充分挖掘各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推进市场资源协同。2022 年前三季度,时代星云实现营业收入 3.09 亿元。

image.png


时代星云推出“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构建充电服务新生态。

公司凭借在锂电池检测、储能、充电桩等产品研发过程中累积的深厚技术底蕴,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并推广“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系列产品。

“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集新能源消纳、储能、新能源车充电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车主在进行快充时,电能可以从超充站配置的储能电池中获取,降低了对电网的冲击。

公司为“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提供储能变流器、DC/DC 直流变换器、快充桩、电池检测模块等产品。

“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集成了 CATL 的储能电池、星云股份的储能变流器、DC/DC 直流变换器、大功率直流快充桩、硬件检测模块以及后台的在线检测平台等,最高支持 1000V 电压,可以有效支持未来新能源车 800V 及更高电压平台车型的应用。

公司与广州白云公资、国电许继(北京)、超越(广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网络建设为核心,打造城市新能源汽车生态服务链,相关项目正在全国加 速推广。目前,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已经在上海、宁德、福州、常州、东莞等地区落地建设。

image.png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1、锂电设备

随着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锂电设备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公司自动化组装系统和检测系统产能扩张提升订单承接能力。

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化成分容设备订单落地,化成分容设备在锂电后段设备中价值量占比 70%,预计化成分容设备将贡献新的业绩弹性。

公司产品为非标化定制产品,产品单价因产品类型、客户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公司的产能取决于核心部件的自行生产能力、配套系统软件的个性化开发能力,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集成、安装、调试的能力和速度等。

因此结合公司生产能力及在手订单情况,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锂电设备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11.00、15.00、20.0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1.06%、36.36%、33.33%。

公司锂电设备毛利率较为稳定,2019-2021 年毛利率分别为 42.31%、44.42%、41.58%,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22H1 公司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下降至 22.45%,随着原材料成本压力减小以及盈利能力更强的化成分容设备订单体量逐步扩大,公司毛利率有望迎来稳步改善,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1.5%、39.0%、41.0%。

2、检测服务

2022 年 4 月,公司完成对星云检测 40%少数股东权益的收购,实现 100%控股。该业务主要为下游客户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根据服务合同金额确认收入,公司核心客户粘性较强,预计随着下游客户研发需求维持较高增速,检测服务有望持续增长,毛利率维持相对稳定。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检测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1.70、2.40、3.0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6.87%、41.18%、25.00%,毛利率维持在 50%的水平。

3、其他业务

其他业务主要包含储能 PCS、充电桩等业务。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催生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同时高压快充趋势逐渐清晰。

下游客户方面,今年以来,海内外储能需求共振,宁德时代预计为公司大储 PCS 销售提供有力支撑,公司参股子公司时代星云推出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公司为其超充站提供储能变流器、DC/DC 直流变换器、大功率直流快充桩等产品。

2022 年光储充检超充站布局速度大幅加快,支撑公司光储充检设备业务起量。随着规模效应逐步增强,预计毛利率也将逐步提升。

储能 PCS、充电桩等产品将贡献显著业绩增量,预计2022-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 1.40、4.20、8.5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02.57%、200.00%、102.38%,毛利率分别为 25%、30%、35%。

image.png


4.2 估值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后段设备供应商,储能及充电桩等新业务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7 亿元、1.80 亿元、3.0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96%、381.77%、68.54%。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25、1.22、2.05 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62、34、20 倍。

我们选取业务较为相似的上能电气、盛弘股份、特锐德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 39 倍,给予公司 2023 年行业平均估值 39 倍,对应目标市值 70 亿元,对应目前股价尚有 15%涨幅。

image.png


5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 3C 产品、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因此公司产品的市场规模与市场行情受下游终端产品市场的影响较大。3C 产品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与宁德时代建立深入合作,2019-2020 年,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销售额占营收的比重均接近 40%。2021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订日常经营合同金额累计达 5.12 亿元,同比增长 138%,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63.12%。

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和其他配件等基础原材料,公司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波动幅度变大,都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有较大变化,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