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文兴:南繁与中国人的饭碗

文兴   / 2022-11-26 10:24 发布

  初次到三亚旅游看到“南繁”还以为就是一个单位,后来经常来三亚、陵水和乐东还是常看到“南繁”两字冠首的不同企业,心想这是什么企业几乎在海南纬度18度以南总能看到?向当地人打听总是语焉不详,难道是敏感单位?
  后来长期居住在陵水走近几家南繁单位,才知道“南繁”与端稳中国人的饭碗有关。在北方,由于受光热资源条件的限制,每年只有一段时间可以进行研究,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在同一地区一般需要8至10年,育种速度太慢。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的农业专家提出了“南繁加代”理论,笔者理解南繁就是南方繁育、加代就是缩短代际育种。南繁是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原来“南繁”就是一种农作物育种方式,南繁加代也是加速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的必要手段,而不是什么敏感的大企业的名字。
  1956年,著名育种专家吴绍骙首次提出“异地培育”理论,拉开南繁序幕,开始了南繁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已经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经过南繁基地的培育,南繁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在三亚、陵水、乐东,人们在旅游途中常看到的各类南繁基地都是内地在海南的育种基地,南繁基地也是农业科研人员重要的天然实验室。在这里,很多农业科研人员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每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七百多家科研机构与种子企业,派出七千多名科研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从1956年开始南繁项目至今,累计有近六十万人次去海南进行南繁育制种。截至2021年5月,我国有近3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每年逾4500万公斤大田生产用优良种子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抗虫棉等品种都经过了南繁。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有农业科研单位来此进行科学育种,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里逐步发展成为南繁育种基地。近十年来,南繁育制种面积保持在20万亩以上,南繁作物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近几年以来,每年覆盖作物种近40种。海南省北纬18度线以南、位于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的南繁基地,是中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南繁基地面积达26.8万亩,是国家科研育种保护区。
  笔者观察到原来分散在海南18度线以南滨海带的众多“南繁”基地有走向集约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海南持续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南繁科技城吸引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非洲科学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和先正达、隆平高科、德国科沃施等种业巨头进驻;三亚与海南大学联合共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规划设立崖洲湾国家实验室。各地还建起水稻小镇、南繁小镇、南繁博物馆……一个崭新的名称凭空而起:“南繁硅谷”!
  南繁早就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 南) 建 设 规 划 (2015-2025年)》出台,南繁基地建设成为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国家工程。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南繁育制种被列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设立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南繁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021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海南南繁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知道,人们常用“候鸟”来形容北方人来海南过冬的举动,其实东北的种子同候鸟一样到海南南繁。如第一年在哈尔滨8-9月收获的种子于10-11月来三亚播种,第二年2-3月份收获种子。这样,可以实现一年种植两代,缩短育种时间。同时,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种植、选育会提高种质的抗逆性,提高培育新品种的概率。最近,新疆昌吉州政府出面对接三亚相关防疫单位、联系航空公司,做好包机手续、统一隔离等相关工作。昌吉州内的育种家以及育种材料安全到了三亚。这是新疆棉能够优秀的重要一步。
  南繁基地面积不大,只有26.8万亩土地。但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而这一历史伟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南繁基地。
  来看看农业专家的评论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
  领衔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抗虫棉的郭三堆也表示:“没有南繁基地,就没有我国抗虫棉转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笔者在想,假如“南繁”是一家企业,那它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会是怎么样的估值?相关的企业又会有如何的市场表现呢?虽然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因疫情延期,但南繁的国际影响还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