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汽车自动化装备龙头,豪森股份:新能源业务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老范说评   / 2022-11-15 10:16 发布

1 汽车智能生产线龙头,新能源汽车业务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1.1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软硬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20余年发展成就汽车智能装配领域黑马。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智能生产线的规划、研发、设计、装配、调试集成、销售、服务和交钥匙工程等。

2004年承接第一个发动机装配线项目,此后继续深耕于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2010年公司承接第一个变速箱装配线项目,2015年在服务传统燃油汽车的基础上逐步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2016年公司承接了第一条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image.png


治理结构完善,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董事长董德熙自2002年成立以来担任董事和总经理等职务,同时兼任博通聚源执行董事、豪森投资董事长等职务。公司高管团队具备深厚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未来随着公司研发团队和人才储备不断扩大,技术实力将持续提升。

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稳定。

董德熙、赵方灏和张继周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和公司实际控制人,自成立以来,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三人均分别直接持有豪森股份 3%股份,董德熙持有博通聚源 67%股权,赵方灏持有科融实业 67%股权,张继周持有尚瑞实业 67% 股权,博通聚源、科融实业、尚瑞实业分别持有豪森投资 51%、24.5%、24.5%股权。

image.png


1.2 技术底蕴丰厚,客户资源优质

“装配制造+数据流转+物料流转”相结合的软硬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汽车行业,智能化产线与装备覆盖了传统燃油车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为客户提供智能生产线及智能装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咨询管理+软件设计”的非标管理系统。

image.png


产品覆盖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领域。

公司燃油汽车智能装备线包括发动机智能装配线、智能变速箱装配线、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等,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产线包括动力锂电池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新能源汽车驱动智能生产线等,配套的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生产运营管理系统(MOM)、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Aras PLM)以及施工过程管理及运维解决方案(BIM)。

image.png


公司原材料种类复杂,各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例相对稳定。

2021 年公司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成本合计 8.9 亿元,所购买的原材料根据其功能或作用可以分为机械类、电气类、材料类和其他原材料,机械类主要包括供料系统、压机部件、拧紧部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识别元件和气动部件等,电气类主要包括智能工业控制设备、交换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 PC、通讯模块、交换机和电缆等,原材料类主要包括钢材和铝材等。

供应商主要为西门子、阿特拉斯、罗克韦尔等大型跨国集团或其在国内的代理机构,采购价格相对稳定。

image.png


与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高端汽车装备领域,主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主要产品不断丰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逐步稳居国内行业一线水平。

公司面对的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商、动力总成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核心部件厂商,与上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长安福特、华晨宝马、康明斯、标致雪铁龙、格特拉克、卡特彼勒、上汽集团和一汽大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image.png


1.3 营收快速增长,毛利率稳步回升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快速回弹。

2022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 亿元,同比增加 4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0.8 亿元,同比增加 87.8%。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以及销售回款放缓导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未来随着项目确认金额增加,归母净利润将快速回弹。

image.png


降本增效果显著,毛利率持续回升。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 16.3%,净利率 6.7%,毛利、净利短期内小幅波动,仍不改长期上升趋势。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 2.0%,管理费用率 7.2%,财务费用率 2.5%,在公司市场开拓投入提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仍实现费用端的良好控制,三费均保持稳中有降趋势。

image.png


研发投入持续扩大,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0.7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6.0%,研发人员数量持续上升。大量的研发投入形成的核心技术成果通过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方式进行保护,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28 件,授权软件著作权 147 件。

image.png


2 燃油汽车升级替代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产能持续扩张

2.1 政策驱动叠加车厂产能扩张,智能装备产业稳步发展

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已实现较高程度自动化,产业链分工清晰。

产业链上游是工业机器人、检测设备、装配设备和核心部件等配套设备的提供商,中游为集成配套设备的各大系统集成商,下游为汽车整车厂或零部件供应商。按汽车整车制造的主要工艺划分,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类,各自投入占比一般为 20%、25%、35%、20%。

智能制造进程加速,汽车智能装备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

受益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年至 2026 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将以 15%的复合增速增长,到 2026 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 5.8 亿元。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逐步回暖,未来我国汽车智能装备市场的产能有望迎来扩张周期,对汽车智能产线需求将逐步提升。

车企加速扩产,汽车智能装备迎来发展良机。

汽车生产装配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随着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汽车智能装备供应商迎来发展良机。

政府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国内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汽车制造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国家层面的战略重视,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和确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21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

2.2 燃油车发动机市场保持稳定,变速箱市场受益自动化渗透提升

汽车节能减排驱动发动机升级,混动发动机或成为过渡方案。车用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发动机按所用燃料分类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随着双减等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推进,搭载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混动汽车将成为目前时点实现节能减排,并兼顾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过渡解决方案。

image.png


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发动机行业快速发展。

从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来看,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 2015-2021 年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由 4709 家增长至 6298 家。从发动机市场规模来看,汽车发动机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销量呈上升趋势。

2014-2021 年中国汽车发动机销量保持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 3.4%。据头豹研究院,未来五年,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到 2023 年我国汽车发动机销量有望达 3000 万台。

image.png


自动替代手动进程加速,商用车变速箱领域掀起自动化浪潮。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汽车变速器按操纵方式分类,主要可分为手动变速器(MT)与自动变速器,其中自动变速器可分为 AMT、AT、CVT和 DCT。

基于对传动效率、输出扭矩、燃油经济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的要求,全球重型商用车变速器目前主要以 MT、AMT 以及 AT 产品为主。相比于 MT 及其他类型自动变速器,AMT凭借操作简单、可承受扭矩较大、运行可靠等优点,逐步成为全球重型商用车变速器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image.png


汽车变速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提升。

据观研天下,2018-2022 年我国汽车变速箱年复合增长率为 14.3%,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710 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汽车性能、驾驶感受、经济环保等驾驶要求的提升,在汽车驾驶和乘坐舒适性等方面更具优势的自动变速箱销量和占比持续提升,到 2020 年,配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占比已达到 69.2%。

image.png


商用车 AMT 渗透率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自动变速箱在驾驶体验、可靠性、经济性等方便优于手动变速箱,未来对手动变速箱替换的趋势具有高确定性。以欧美牵引车为例,经过 20 年左右的发展,牵引车 AMT变速箱渗透率从不足 1%快速提升至 95%以上。

目前我国商用车 AMT 渗透率不足 10%,处于市场增长初期,随着国内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商用车 AMT有望快速放量,据卡车之家,预计到 2025 年商用车 AMT渗透率将超过 50%。

image.png


2.3 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驱动装备市场爆发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井喷式发展。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 2015 年 33.1 万辆增长至 2021 年的 352.1 万辆,复合增速达 48.3%。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执行机构,市场规模与新能源车产量高度相关。

驱动电机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爬坡能力、加速能力以及最高车速等性能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由转子、定子、线束、壳体、端盖、轴承等构成,其中,定子与转子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驱动电机的能效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是将客户驱动电机产品中定子、转子、减速箱、电机控制器等 100~400 种零件按驱动电机产品工艺流程顺序完成装配制造的作业流水线。驱动电机装机量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影响,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驱动电机行业需求量也迎来了大幅扩张。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达 338.8 万台,同比增长 150%。若每台均价为 2500 元,在 2021 年市场规模达 84.7 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双电机车型渗透率的提升,行业规模将保持扩张态势。

image.png


扁线电机或成驱动电机未来趋势,百亿级蓝海市场徐徐打开。

扁线电机与圆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成形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 40%左右,而扁线电机的槽满率则可以提升至 70%以上。

槽满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填充更多的铜线,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提升功率密度。因此,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采用扁线驱动电机已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image.png


国内企业加快扁线电机替代圆线电机步伐。

国外雪佛兰 Volt 与丰田第四代 Pruis 已开始应用扁线电机,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期,特斯拉、上汽新能源、极氪、比亚迪等车企都加快了将圆线电机替换成扁线电机的步伐。

我国扁线驱动电机 2018 处于导入期,2019 年和 2020 年在乘用车领域进入渗透率高速提升期,2020 年扁线电机的渗透率约为 10%,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 5.4%,扁线的综合渗透率不到 1%。未来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扁线电机取代传统圆线电机,扁线电机尚有百倍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锂电池市场稳步发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目前泛指能够通过放电给设备、器械、模型、车辆等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据 Research and Markets,2020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价值约为 405 亿美元,2021-26 年 6 年 CAGR 达 15%,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6 年翻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 778 亿元增至 2025 年 1600 亿元,CAGR 大 19.7%,高于全球行业平均增速。

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装备供应商具备区位优势。

根据 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 296.8GWh,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102.3%。就制造商而言,近三分之一(32.6%)的电池是由宁德时代提供。到 2021 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 70%,世界排名前十的锂电池生产厂家中有 6 家中国企业的身影。

image.png


清洁能源作为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作为真正意义上“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正在提速。近年来,我国出台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与创新。

目前我国加氢站网络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产业趋于完善,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下游应用增多,预计到 2023 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 亿元,21-23 年 3 年 CAGR 为 97.2%,市场前景广阔。

3 新能源汽车装备订单快速增长,燃油+新能源双轮驱动

3.1 传统燃油车领域优势显著,新能源业务快速放量

燃油车领域稳定贡献收入,新能源板块快速增长。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燃油车智能装备领域的企业,在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传统燃油车板块营收稳定。

新能源汽车板块,公司依托在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领域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人才的积累,自 2015年进入新能源生产线领域,陆续承接了特斯拉、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孚能科技等国内外新能源客户订单,新能源营收快速增长。

image.png


发动机装配线稳健增长,新能源各业务快速放量。

2021 年,公司传统燃油车板块中,发动机自动化装配线、变速箱自动化装配线、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分别实现营收 6.3 亿元、2 亿元、0.2 亿元。

新能源板块中,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分别实现营收 1.6 亿元、0.6 亿元、0.5 亿元、0.4 亿元,均实现快速增长。

image.png


3.2 深耕智能装备技术积累雄厚,燃油车装备供应下游优质客户

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具备技术优势,行业领先地位确立

全类型全领域技术覆盖,深耕行业具备极强竞争优势。公司的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形成了对汽油机、柴油机及船用柴油机全领域覆盖,对装配技术的全类型覆盖。

公司具备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的深厚积累,对于各种类型的发动机,都能对其做整线方案规划、工艺规划、设备设计、加工装配、验收投产的全过程作业、跟踪、交付和完整的交钥匙工程。公司于 2004承接第一个发动机装配线项目,此后继续深耕于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行业声望较高,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具备客户优势,优质客户贡献稳定收入。

公司为上汽通用、华晨宝马、康明斯、卡特彼勒等超过 20 家客户完成了超过 50 条发动机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综合来看,公司在发动机装配线领域起步较早,具备深厚技术优势积累,确立了公司在发动机装配线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image.png


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手动到自动变速箱全覆盖,有望受益商用车自动变速箱爆发

变速箱装备领域全覆盖,系公司第二大优势业务。

公司对手动变速箱、AT变速箱、DCT 变速箱、CVT变速箱、混动变速箱等变速箱的全领域覆盖。

公司能够针对各种类型的变速箱项目进行整线方案、工艺等的规划设计,能够进行全过程作业、跟踪、交付和完整的交钥匙工程。

随着国家对汽车排放要求的提高及消费者对汽车驾驶舒适性需求的提升,汽车变速箱有较大的存量替代空间。

随着商用车手动变速箱向自动变速箱转换趋势的明显提速,相关商用车增量市场投资将大幅增加,公司在自动变速箱装备领域具备优势,有望承接增量订单。

image.png


优质的客户群展现了公司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致深耕于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为上汽通用、华晨宝马、长安福特、采埃孚、格特拉克、上汽集团等超过 10 家客户完成了超过 30 条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image.png


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具备完善生产技术,具备完整方案交付能力

公司自动化技术储备深厚,具备白车身智能产线交付能力。公司全面掌握了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所需的工艺规划技术、产品设计技术以及相关生产制造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所有的产线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

3.3 新能源领域经验复用快速拓展,扁线电机业务有望爆发

新能源领域快速拓展,新能源在手订单占全部订单超 50%。据公司 22 年中报,公司项目金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 36.3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 20.1 亿元,占全部在手订单的 55.4%,新能源车装备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image.png


驱动电机生产线:具备驱动电机全套供应能力,有望受益扁线电机爆发

公司是业内少数具有扁线电机定子/转子/总装/测试全线能力的供应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可划分为定子生产线、转子生产线、电机总装线、电机测试台。其中定子生产线 技术难度高、关键工艺复杂,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大规模产能的智能生产线的供应商之一。

image.png


扁线电机有望替代圆线电机,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切入知名客户供应链。

由于扁线驱动电机较传统圆线在同体积下具备功率密度高、导热性能高、温升低等优势,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采用扁线驱动电机已逐渐成为市场趋势。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已获取上汽通用、沃尔沃、长安福特、蜂巢传动、VINFAST、上海龙芯、天际汽车、宁波威睿等知名客户的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订单。

动力锂电池生产线:收购新浦自动化,向上游电芯延伸

动力锂电池装备技术覆盖全面,下游客户优质。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包括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 智能装配线和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两大部分。

公司的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 智能装配线已形成了对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及软包电池全领域覆盖,同时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也正在积极开拓市场。

公司自进入新能源领域以来,陆续承接了特斯拉、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孚能科技等国内外客户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 智能装配线订单。

image.png


收购新浦自动化,上游电芯业务将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21 年 12 月,公司披露了发行股份收购新浦自动化的相关事项,新浦自动化主要从事锂电池中后段生产设备和后处理产线的研发销售,现已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的供应链体系,与日本索尼(现日本村田)、韩国PNE、比亚迪、超威集团、骆驼新能源、派能科技和赣锋锂业等大型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

公司向上游电芯领域拓展,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池装备领域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image.png


氢燃料电池生产线:提前布局清洁能源,广袤蓝海静待发掘

氢燃料电池在中国起步较晚,在“碳中和”政策性下,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依赖于多年深耕汽车动力总成领域所积累的相关基础技术,同步开发满足客户产品生产工艺需求的相关氢燃料电池工艺装备,在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工艺规划、工位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公司系燃油汽车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在燃油发动机智能生产线和变速箱自动生产线具备竞争优势。受益未来发动机存量升级需求以及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替代手动变速箱趋势加速,结合公司披露的在手订单情况,预计 22-24 年在手订单增速为 15%/10%/10%,毛利率保持稳定。

2)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经验复用,实现业务快速拓展。22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 20.1 亿元,占全部在手订单的 55.4%。

未来随着新能源扁线电机、锂电需求提升,相应生产线需求也将快速放量,我们预计 22-24 年公司新能源车领域在手订单增速为 100%/90%/30%,毛利率将保持稳定。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如下表:

image.png


4.2 相对估值

我们选取智能装备行业中与公司业务相似的四家公司,分别为巨一科技、先惠技术、赢合科技、克来机电。2023 年四家公司平均 PE 为 20.38 倍。结合可比公司平均 PE,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21 倍 PE,目标价 43.26 元。

image.png


5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扁线电机替代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订单交付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