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悖论与诡辩 启示录
小韭菜淘金 / 2022-10-06 16:50 发布
最近读吴国盛的《什么是科学》和熊逸的《思辨的禅趣》,读到几个诡辩故事,也可以说是悖论,还是先来看故事本身吧,如下:
有这么一个悖论故事,名字叫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勇士,健步如飞,但如果让乌龟先跑,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当然,是按照以下论证和思维:
让爬得很慢的乌龟先行,如行至点B,然后再和阿基里斯赛跑。阿基里斯若想要追上乌龟,必须先从点A到达乌龟所在的点B,而当阿基里斯到达点B时,继续前行的乌龟势必会到达点C;当阿基里斯到达点C时,乌龟则会继续前进至点D......
如此这般,虽然AB、BC、CD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阿基里斯追乌龟所使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但无论如何阿基里斯是追赶不上乌龟的。
这个悖论也叫“二分法”。
二分法认为,从A到B点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因为,为了由A到B点必须先经过AB中间的C;为了到达C点,必须先经过AC间的D点;为了到达D,还有一个E...... 这样会有无穷多个点,找不到最后一个......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飞矢不动”版本,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天问他的学生:“射出去的箭是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们说:“这还用说,当然是动的呀。”
芝诺问:“那么,这支箭在飞行的每一个瞬间里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吗?”
学生们说:“当然有呀。”
芝诺问:“那么,在这样的一瞬间里,这支箭所占据的空间和它自己的体积是一样大吗?”
学生们说:“当然一样大呀。”
芝诺问:“在这样的一瞬间里,这支箭既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己的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这支箭此刻是动的还是静的呢?”
学生们说:“是静止的。”
芝诺问:“这支箭在这一瞬间里是静止的,那么,在其他的瞬间里也是静止的吗?”
学生们说:“是的,在每一个瞬间里,这支箭都是静止的。”
芝诺嘴角一笑:“所以,这支射出去的箭其实是静止不动的。”
上述三个悖论故事本质上是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运动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无限分割性。
稍微有生活常识和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上述结论的荒谬性。
但,就是这么结论荒谬的问题,引起希腊哲学家讨论了两千多年。
明眼人一看就是错的结论,却可以以“诡辩”的思维论证的“天衣无缝”,甚至让人无从反驳,至少西方哲学和物理界为了这个问题讨论了两千多年。
多么不可思议呀。
这让我想起来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有的人的观点明明是错的,但是你却一时无从反驳。
大家想象这种例子哪里最多?
对,是股市。
股市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术,单纯从推理来看,好像很有道理 ,但是有“有道理”未必是“对的”。
这里的“有道理”是你从他制定的维度来思考,恰如上述故事中,你从诡辩者给定的维度来思考。但,事实却荒唐的狠,特别是你换个维度来看。
这个事情对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
我遇到很多人,有人说,我不屑于跟别人交流,我喜欢独立思考。我想,所有人都有这个阶段。
如果你是大成者,事实已经证明你大成,你可以这样。但是,如果你还在成功的路上,这些想法害死人。因为,你也许在自己的思维里打转,闭门造车,也许你论证自己的方法时天衣无缝,但你又怎么保证自己不是上述故事的主角?你从你自己的维度证明“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有时候,一种错误如果不换个维度去居高临下思考,永远不知道有多可笑。
当然,本文上述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多元的,不止一个。再比如,我们永远不要陷入复杂的术里,也许术的推导让你觉得完美无缺,但术就是术,应该简洁且直奔本质,而不是花里胡哨
其实本文我还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推理层面的事情哪怕再对,也不等于事实本身。我们不应该成为不同理论和推理的试验品,更不应该在不同术里穿梭。有时候事实层面不给力,再多的理论也是枉然。
有人会说,可能你说的理论不够科学,不够高端。
哎,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
大概八九年前吧,具体哪一年忘记了,好像是诺贝尔奖医学奖颁给一个发现癌症治疗新方法的医学家,当时所有的媒体都高赞,仿佛人类找到克服癌症的方法。那是,恰好我跟一位从日本东京大学回来的医学博士在一起聊天,他大学是北大的,后来去日本学医。他跟我说过一段话,至今难忘。他的话是这样的(原话忘记,我只能意引):
过不几年,你会看到很多根据这个诺贝尔奖研发的新药,无数的病人又要接受新的治疗方案。然而,你会发现,这个病依然无法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治好。于是,又有一个理论诞生,又有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就跟今天一样......
我知道,这个医学博士的话未必对,他太悲观了。但,我依然愿意把他的观点分享出来,和前面的诡辩和悖论故事放在一起,启发大家往更深刻的层面去思考。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不是说诡辩吗,怎么又谈科学的故事,难道科学也是......
嘘---,我可没说,这是你说的。我只是把几个故事分享出来,答案你们自己去得。来源股市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