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集中解禁压力有多大?
林灵 / 2022-07-19 19:55 发布
周二两市窄幅震荡,呈沪强深弱之势。就上证指数而言,尽管周二未能承接上一交易日阳盖阴的低位强势,继续向上拓展反弹空间,但最终能收出长下影丁字形K线,显示了空方力量较为有限,至少我们之前所判断的企稳蓄势后再上行的概率大增。
目前困扰市场的,除了行情上下未定之外,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7月22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进入集中解禁期了。在科创板首批上市的时候,我们也曾对于未来这批个股给市场造成的解禁压力有点担忧。虽然三年全流通并非只是科创板一个市场的问题,但科创板当时首批挂牌公司高达25家,总股本接近180亿股,网上网下发行的新股不到24亿股(这些股票首日公众股上市后,战略机构的在半年或1年后基本全流通),这等于按规定能全流通之后,这一批公司的流通盘要扩大4倍多,即使大股东为了控制的需要,不一定会抛售,而且即使抛出,也不可能会集中抛出,但解禁给市场造成的心理压力,还是不言而喻的。毕竟,抛不抛的主动权,掌握在解禁了的股东的手里。
如果放在目前市场发行速度的大背景下观察,其实这点压力并不算什么。过去几年的IPO家数,1999年只有203家,2020年达到396家,2021年则冲到了483家,募集资金分别为2532亿元、4700亿元、5351亿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时间过去一半有多,IPO家数169家,似乎有所减缓(数据来源于同花顺),但募集资金却还是有所增长的,已达3299亿元。可以说,解禁的压力无时不有,只不过在时间较为分散的情况下,解禁其实已成常态化,市场也就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压力。只有在行情不太好、大家想起指数多年未涨的情况下,才会拿这个问题对资金面的影响说一说。
解禁虽然可以“兑现”,但也并不是想兑现就可以立即兑现的,监管层有一套约束机制,意在尽量减轻解禁对一家公司股价短期造成的冲击。而对大股东来说,减持是好事,但大多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还是很在乎对公司的控制的,已经有近半首批科创板公司大股东承诺不减持或延长锁定期就是证明。以往“清仓式减持”的公司虽有,但毕竟属于少数,因此对于大股东股份的解禁,投资者应该抱比战投、定增者更放心的心态才对。
即将来临的科创板集中解禁压力,对市场系统性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投资者应按照既有战略看待市场。预计行情会在剩下来的7月份震荡中逐步走强,然后重拾升势。个股仍会依据中报业绩进行结构性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