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浩明:三十而立的B股应当何去何从?
桂浩明 / 2022-07-09 10:53 发布
以1992年真空B股(现名云赛B股)上市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上的B股市场已经运行了整整30年。这3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市场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只是B股市场似乎还维持着原来的样子。沪市B股指数目前在310点附近,深市B股成分指数在8500点附近。这就意味着,30年来沪市B股约上涨了210%,深市B股约上涨了750%,较之上证综指与深圳成指差距甚大。特别是沪市B股,涨幅极为有限。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指数上涨微弱,还在于其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还因为行情清淡,难以成为大资金进行资产配置的场所。自本世纪以来,B股市场基本上就停止了扩容,长期以来也没有引进机构投资者的安排,近几年来更是没有进行过制度调整与变革。目前沪深两市共有87只B股,按人民币计算,流通市值约1600亿元左右,每天的成交金额仅3亿元上下,与A股市场完全不能相比。有观点认为,现在B股被边缘化了,这话虽然有点苛刻,但也不无道理。
当年,在A股市场刚开始运行不久,监管部门就考虑要开设B股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彼时国内外汇非常紧缺,很多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引入外资,但国内对外资的进入又有诸多限制,特别是资本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常规的方法根本用不上。而B股的推出,是以用外币计价的“特种股票”这一形式,绕过了相关障碍。一时间,B股市场发展很快,一些已经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纷纷又发行B股。这样一来,也确实吸收了不少外汇资金。不过,在同一市场上同时存在A、B两种股票,这给监管带来了不少麻烦,而且这种模式海外资金的认可程度也不高。所以1993年以后,随着港股市场上H股的发行,B股作为内地企业吸引外资通道的作用日渐式微,到后来就停止了IPO,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交易市场。没有新股上市,上市公司结构日渐老化,总体投资与交易价值也不断下降。在2001年实施向境内投资者开放以后,外资大量离场,B股客观上也就成为了一个以境内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散户市场。而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
应该说,B股作为历史的产物,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过一定作用,后来所遇到的问题,更多是与当时的设计不够精细以及后续缺乏相应的改革有关。现在面临的问题是,B股市场尽管功能残缺,但毕竟还有不少投资者在交易。而且,由于绝对价位低,这两年B股似乎有点挣扎着往上涨的态势。之前的大多数时间,B股行情都是远远落后于A股的,但去年沪深B股的涨幅都超过了A股。今年上半年,沪市B股上涨了8.27%,深市B股上涨了6.22%,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与深圳成分指数都是下跌的。显然,B股即便面临各种问题,但作为一种资产,它还是有其相应的存在意义,并且也得到了部分投资者的认可。而在大家看来,给B股一个准确的定位,或者并入到其它市场,或者制定新的制度让其重新发展起来,都是可以研究的选项。B股体量小,在这方面进行改革虽然涉及面广,但影响有限,因此具备了进行相关操作的条件。对于投资者来说,最担心的是没有人来管B股,对它的发展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样即便它还在运转,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意义不大。
30年弹指一挥间,而B股却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仍然维系着原来的模样,这是不应该的。市场各界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市场负责,对B股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B股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出路。也许相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B股的规模很小、分量很轻,但这不是可以被忽视的理由。而B股问题的解决,即是为资本市场卸下了一个历史遗留的包袱,更是为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而完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