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转:《解读中国经济》:令人愉悦的好书

老夫子   / 2022-05-31 21:03 发布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

最近看完了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一些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这是我这些年看过的最好的经济学书籍了连之一都没有

……经济学并不能对你的投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那种通透感再加上对经济大环境的理解会让我觉得读这本书绝对物超所值

这本书还有上面提到的书购买链接在xx号文中可以找到经济学原理适合经济学入门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适合作为社科普及读物人的行为国富论适合有一定耐心的读者

上一篇我们看完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的经济主逻辑我们接着来看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主逻辑

第二部分 清楚的主逻辑

上一篇中的那段摘录是浓缩地讲了建国以后30年的发展逻辑下面我们看看1978年以后几十年的发展逻辑

从1978年到1996年出现了三轮的放权—通货膨胀—整顿混乱—经济发展缓慢—放权这样的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周期循环

从理论上讲对于这种活—乱循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思路即1994年提出的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让银行来选择投资的项目

如果投资需求增加银行就依靠利率来平衡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利率上升投资需求下降储蓄需求上升投资和消费都下降经济就不会出现过热

但从1983年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贷款之后国有企业一直依靠着低息贷款生存如果让银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来决定是否贷款就会导致众多国有企业的倒闭

因此银行要实行放开利率的改革就只有在国有企业效率提高以后才有可能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第一部分的摘录讲的逻辑里经济的主线——投入产出——都是控制死的但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放开了一些口子允许一些乡镇企业的出现以及给了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这个口子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条轨道这就是我国特有的双轨制

实际上双轨制一直延续至今我国至今在银行利率等领域还是双轨制的思路没有完全放开

双轨制我们留到后面有机会再谈先来说说摘录中的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也就是摘录中所说的放权

这种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作者对这一点的分析清晰明了

如果让银行自己选择愿不愿意贷款给某家企业以什么价格贷款给她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缓解

但问题就在于这里历史上成立的国有企业大多在活力和狼性方面是没办法和民营企业相比的这是所有权和激励机制决定的

1983年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一样是财政拨款的而不是自己融资83年改了以后国有企业要到银行去借钱都是一个父母银行自然得借

所以为什么直到现在银行利率还没有办法完全市场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少国有企业一旦断了贷经营就要出现问题甚至要破产

既然这样我们来看看作者眼中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难点在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一般的大企业有一些共性即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所有者的激励和经营者的激励不一样前者追求投资回报率后者追求工资和福利

第二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从理论上讲要解决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依靠市场的充分竞争

……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是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在剥离了政策性负担以后靠市场竞争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上述改革方案的前提是战略思想的转变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内生于赶超战略如果要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放弃赶超战略的思想真正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

关于这一段我们拿万科来开头讲讲它的内涵

万科经常被市场诟病的一点就是公司无实际控制人造成了管理层实际控制了公司并涉嫌以各种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按照我对万科的理解和分析上述结论不是事实但公司确实现状是无实际控制人

对于一家股份制公司来说委托——代理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原因这一段摘录讲得很透彻

首先股东不可能比管理层更了解公司实际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天然埋下了股东和管理层的冲突

其次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埋下冲突种子的基础上因为人天然是利益驱使的所以理论上来讲管理层是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想方设法为自己谋福利

比起非国有企业这个问题在国有企业会更加突出因为中小股东好歹会关注公司的情况毕竟那是自己的血汗钱

但国企的所有者追根溯源是全民注定了没有人会去真的较真

这也是这些年国企高管限薪的原因之一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限价——既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索性就强制限制

解决的方案作者给的就是两步

第一步去掉国企身上的政策性负担比如要承担就业解决部分非市场化需求等这一步是为了给下一步开路

第二步创造充分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市场去解决国企的壮大和淘汰问题

这两步看起简单但其实切到了命门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一下但凡是国企发展比较好的领域一定是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这里说的好说的是管理优秀制度先进回报丰厚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充分的竞争创造出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环境

举个例子地产行业的国企发展都还不错原因当然有政策和银行的支持但地产行业充分竞争数据获取容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中国人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在一个各种指标可以横向对比的行业哪怕都是国企也自然会分出个高下

这时候股东该抛弃哪些企业支持哪些企业的管理层获得高回报也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第三部分 我们的选择

未来中国的经济从宏观来说一定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改革的关键如前面所说就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各种改革文件的常客为什么国家一直在这方面努力了

在这条宏观主线之外对于未来经济如何发展如前文所说新结构经济学认为要有为政府市场竞争充分结合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我们以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作为理解的开端看一段摘录

许多人认为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重要驱动力但提高消费取决于提高收入提高收入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则要求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如果没有投资就不会有创新和升级收入和消费增长也将大受影响

因此中国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消费取代投资而应该集中在改善投资效率上从而让投资支持生产率提高就业创造和工资增长这些才是支撑国内消费的必要条件

为此政府需要解决供给侧失衡的问题包括杠杆率过高和产能过剩

我之前的看法也是这样的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如今看起来靠谱的就是消费

关于出口不好做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方式已经不可行几乎已经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了

但是作者确实提了个好问题

消费确实可以驱动经济增长但是老百姓怎么样才能有更多消费呢

这样一想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了——我有了钱自然会消费不用你刺激

想要提高收入就要提高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但大环境也很重要这个大环境就是经济中的产业选择和技术水平

而要有更高水平的技术有更先进的产业说白了还是要靠投资

只不过此投资彼投资无用投资低端投资已经没有用了要把资源从这些地方移出来用到更有效的方面

而这种做法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供给侧改革

这么一想我们国家的很多经济政策也都是有背后的根源的只是老百姓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罢了

那么为什么我国在这个阶段选择做供给侧改革毕竟如果这个事情逻辑这么清楚不是早就应该开始做了吗

还有更重要的我们国家经济已经高速发展这么多年还有老龄化阴影在前接下来是不是注定要陷入低速增长的泥潭了吗?(villik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