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我看过最好的经济学书
老夫子 / 2022-05-30 21:26 发布
“ 经济学” 对于我而言 一直, “ 信效度” 不是特别高 换句话说, 我不太相信经济学, 。 原因一方面是
: 经济学流派实在是太多了
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 关于这一点有个笑话
说, “ 同一个经济问题 拿给5个经济学家看, 他们会给你6种不同的解答, 而且谁都说服不了谁, ” 。 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
动不动就相争几十年, 互相说服不了对方、 虽然说世界的本质可能是复杂的, 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意见完全相反, ? 我觉得这就不是“ 复杂” 这么纯粹了。 我最早看经济学
看的是入门课程, 曼昆的, 经济学原理《 》 确实是好书, 对于门外汉入门很合适, 。 再后来
就看了一些讲经济学各个流派的书, 误打误撞遇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 从米塞斯, 人的行为《 看到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 、 致命的自负《 》 在这间歇把, 国富论《 等知名的经济学书也看了》 。 看完以后
我的感觉有两个, : 一方面
大师就是大师, 如此复杂的经济世界, 有些人能够化繁为简, 举重若轻、 讲明白观点, —— 先不论对错 我觉得这就不容易了, 。 另一方面
, “ 好像没什么用” 。 如果读者中有学这个专业的
请容许我这个门外汉表达个人感受, 大师们讲的有道理的那些内容, 我感觉距离我这样的老百姓有点远, 。 当然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 以及研究者来说, 这些内容是价值连城的, 我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说, 。 说回到投资来
我投资一家公司, 背后是公司所处的行业, 再说大一点, 是行业所处的经济环境, 这是个常识, 。 这里有个很微妙的地方
我也经常会被读者们问到, 再次说一下我的一个观点, : 行业的繁荣
是投资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你没看错, 是两个非, 。 具体内容
我在巴菲特致股东信的阅读感受中, 不止一次阐述过, 举过案例、 这里不再展开, xx号后台输入巴菲特, 那些内容都值得认真阅读, 。 但如果我们跳出
“ 行业” 这个颗粒度 到了, “ 经济” 这个大环境的时候 还是有必要对她进行了解的, 换句话说, : 我认为投资者不需要成为经济学家
—— 完全不需要 但是对于经济的了解, 国家经济脉络的把握、 是一名好的投资者必然会展现出兴趣的方面, 。 了解了这一点
我们再把视线聚焦到, “ 中国经济” 我之前脑海中一直隐约有一些疑问,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我举几个例子, : “ 都说我国建国时很穷 后面几十年也都很穷, 为什么我国能在60年代就制造出原子弹, ? 全球那么多国家 怎么我们就能造出来呢, ? ” “ 现在不光西方经济学家鼓吹市场经济好 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我们不像西方国家一样, 彻底放开一些东西, 比如银行利率, 这样不就更加市场化了, ? ” “ 当年有那么多国家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比如当时的苏联, 为什么好像成功的除了中国外没几个, ? ” “ 都知道‘ 投资拉动的经济不可持续 消费驱动型经济后劲十足、 ’ 为什么我们国家这几年不拼命鼓励消费, 而是搞什么, ‘ 供给侧改革’ ? ” “ 按照‘ 均值回归’ 的常识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 经济高速增长了四十几年, 是不是接下来就会像发达国家一样, 每年增长个3%就很好了, ? ” 不得不感叹
“ 唯有阅读可以让我们免于平庸” 最近看完了林毅夫的, 解读中国经济《 》 上面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 可能是因为太契合中国实际
也可能是作者水平太高, 总之, 这是我这些年看过的最好的经济学书籍了, 连之一都没有, 。 当然
像我前面所说, 经济学可能并不能对你的投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那种通透感, 再加上对经济大环境的理解、 会让我觉得读这本书绝对物超所值, 。 这本书
还有上面提到的书购买链接, 在xx号文章里可以找到, , 经济学原理《 适合经济学入门》 , 通往奴役之路《 和》 致命的自负《 适合作为社科普及读物》 , 人的行为《 和》 国富论《 适合有一定耐心的读者》 。 接下来
我会分3个部分, 把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内容, 以及我的阅读感受、 分享给读者们, 。 第一部分 1978年前的经济逻辑
作者的体系和思路
有一套自己的内容, 他给它起的名字叫, “ 新结构经济学” 区别于20世纪早期的, “ 结构经济学” 。 其中
, “ 结构” 一词是经济学术语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产业, 制度、 技术等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 。 原来的
“ 结构经济学” 大致主张是, : 一个发展中国家
要想迅速实现, “ 国富民强” 赶超发达国家、 就一定要发展发达国家所开展的那些先进产业, 而不应该去做本国原有的农业和中小工业, 否则就会一直落后, 。 这种方式
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行的, 。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干快上
建立了一些所谓的、 “ 先进产业” 以后 其他产业完全跟不上, 这些, “ 先进产业” 也就没有了竞争力 国家经济随后陷入停滞, 。 作者提出的这个
“ 新结构经济学” 会贯穿他的思路的始终, 在此简单提一下, 后面是情况展开, 大致可以浓缩为两个词, : 市场竞争和有为政府
。 这两个看起来老调陈词的词语
作者有他自己的组织逻辑, 更重要的是, —— 有众多成功实现经济发展的国家的实例验证。 我们来看看第一段摘录
: 在1949年中国成立初期
同1929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一样, 都是以快速发展重工业和军工, 实现富国强兵为目标、 并且起步条件同为落后的农业国, 。 在两国目标相同
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中国借鉴苏联在短时期内迅速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 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 。 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
要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就不能依靠市场的力量, 。 首现…… 重工业建设周期长, 根本没法支付高额的利息, 其次; 需要进口机器设备, 但是外汇少, 外汇价格高、 最后; 在一个剩余非常少的农业经济中, 难以动员足够的资金, 。 所以
国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 把银行利率压低到远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 同时, 直接干预汇率, 人为高估本币, 压低外汇价值、 关于资金动员; 简便的解决办法就是维持已建成企业的高利润, 作为投入资金, 。 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建成企业的利润
首现, 给予企业垄断地位, 这样企业可以为产品制定垄断价格, 其次; 压低各种投入的价格, 包括资金, 原材料以及工资、 。 因为工人工资被压低
为了让工人生存, 就必须压低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包括粮食, 服装、 住房、 交通等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产品和服务、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
同时看到压低利率, 高估本国汇率、 压低原材料价格、 压低工资、 压低所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内在逻辑、 。 不管以前有没有了解过经济学理论
我们都能看出来, 上面这一段对中国建国以后, 直到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发展的思路、 可谓浓缩的精华, 。 这个逻辑翻译成白话更容易理解
: 1
我国在一穷二白、 面临外部帝国主义威胁背景下、 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是必然选择, ; 发展这些
“ 大家伙” 需要设备 我们买不起, 那只能高估人民币, 换成更多外币去国外买设备, ; 虽然设备有了 但流动资金都短缺, 那就, “ 举全国之力” 企业国有, 赚的钱全部收到财政, 统一调配、 ; 我们都知道, “ 全民所有” 很容易变成“ 没人关心” 企业效率很低, 所以就要, “ 全方位照顾” 比如给的钱要便宜, 压低利率( ) 给的原材料要便宜、 压低原材料价格( ) 给的人工要便宜、 工资不高( ) 工资压住了。 但老百姓总是要有活路啊, 所以就把所有生活必需品价格管控起来, 甚至用, “ 粮票” 这种方式定额配给。 也正是靠上面这种方式
我国才能实现短短十几年时间, 试爆成功原子弹, 。 过去我们看到书本上说
“ 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这可不是套话, 原子弹这种, “ 大家伙” 的出现 我们的父母, 祖辈、 都直接或间接地做出了贡献, 。 但是
这种方式也必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到了一定时间节点, 我们开始走改革开放这条路。(villik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