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危机”共存占先手者胜 三盛教育逆境中培育利润增长点

天府财经网   / 2022-05-06 12:42 发布

近日,三盛教育(300282.SZ)披露2021年财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增加10.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63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7.14亿元,同比亏损缩窄。

2021年,教育行业面临市场通胀压力加剧、疫情反复导致人员流动受限等诸多不利因素,业绩整体承压。不过,面对外部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三盛教育通过积极应对市场不利变化,以及持续优化管理等措施,营收保持正向增长,说明公司经营整体平稳。


多项业务稳步发展

三盛教育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装备、国际教育服务和智慧教育服务业务。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关注重点,传统以智力为主的分数测试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

机遇和危机并存,占先手者胜。面对变化,子公司恒峰信息一方面抓住了广东新建校建设机会,成功推进海德双语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嘉荣外国语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落地;另一方面,恒峰信息持续推进核心自有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出智慧课堂3.0产品以应对新市场环境下的需求变化。

去年,恒峰信息通过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持国家双减政策在学校的落地。

公司表示,随着校外培训业务监管的加强,恒峰信息将依托技术及服务优势,积极探索校内外教育服务的盈利模式。目前,恒峰信息业务覆盖智能校园建设、区域教育均衡、教育应用开发、平台+大数据+AI等智能教育全生态,市场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市,累计服务院校超过3000所,年覆盖学生约750万人。

除了智慧教育业务,其余板块在去年也均取得显著发展。子公司广州华欣是公司智能教育装备业务的核心,在去年新增专利13项,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并得到业内认可,主力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希沃、鸿合、海信、康冠等智能交互平板厂商。除教育领域外,公司上述触控产品还广泛应用在会议、金融、交通、零售等行业智能交互产品中。

子公司中育贝拉主要经营国际教育服务业务。面对疫情压力,中育贝拉通过持续优化运营管理,各校区线下教学工作全部如期顺利开展。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育贝拉在全国开设有10个国际课程中心。虽然受国际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中育贝拉的国际游学等业务仍无法有效开展,不过去年还是实现营业收入6008.16万元,同比增长21.50%,净利润表现为775.31万元,同比扭亏。

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

三盛教育于2011年12月登陆创业板,并着力打造综合性教育产业集团。2017年底,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三盛集团后,立足公司自身以及三盛集团的资源和能力,于2018年完成战略升级,明确了“做大做强智慧教育和学历教育服务,加深智慧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链接,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外延为突破、内生为基础”的战略落地路径。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以智能教育装备、智慧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领域,以国际教育等为核心的教育服务领域。业内分析认为,“双减”后基础教育回归校园,校内教育教学面临提质增效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教育部对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的强调体现了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长期方向。

因此,在需求和政策的双重利好下,教育信息化行业有望长期受益。2021年,“互联网+教育”政策、“教育新基建”政策等相继出台,为教育信息化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更早前,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务院2019年2月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信息化改造。相关部委多项鼓励政策的逐步推出,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及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2.0时代已经全面开启。

面对行业发展机遇,三盛教育通过子公司恒峰信息发力教育信息化,领先布局,顺应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转变,将进一步调整业务重心、聚焦业务区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逐步完成从项目型公司向产品型公司转变。

目前,恒峰信息正通过多举措完成该目标,具体包括:(1)自研产品方面:围绕大平台+大数据、智慧课堂、魔法评价三条产品线,集中研发主力和资源投入,打磨核心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2)市场开拓方面:借助教育装备展、行业论坛等途径,进行产品发布推介,积极拓展渠道,从而提高产品的覆盖面和市场的占用率;(3)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减弱,政府部门延缓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将逐步落地,把握市场机会,促进营业收入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