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家讲过如何分析存货,今天飞鲸来跟大家讲讲,这些年上市公司常用的存货造假的手段。在讲造假手段之前,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财务造假?
一、上市公司造假的目的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外乎四个目的:
(1)保证上市融资或再融资
企业想要上市必须有三年盈利,一旦成功上市就能募集巨额资金,“一夜暴富”的诱惑使得很多未上市企业为了成功上市而不惜虚增业绩和资产。
(2)市值管理和避免退市
根据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连续两年则终止上市。为了避免被退市,公司就会采取极端手段——财务造假。大家可以看一下ST百花的扣非净利润,总是连续两年大亏,然后第三年微利。在退市的边缘来回横跳。另外,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市值,也会粉饰利润,做出业绩造假的假象。
(3)为了获取银行信用、达到贷款标准
银行贷款给企业必然会考虑风险,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所以只有信用好、各项指标达标的企业才能取得银行贷款。企业为了达到标准往往会粉饰财务报表,故意虚增收入,虚高利润。
(4)完成对赌协议
一般一家公司在收购另一家公司时,被收购方会做出业绩承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赌协议,当玩命干也完不成时,被收购方就会动歪脑筋,试图造假。
二、存货造假
讲存货造假之前我先来给大家捋一捋存货造假的逻辑:上市公司造假的方法一般都是虚增利润,根据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中虚增的净利润,必然要在资产负债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体现。
根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虚增了所有者权益,为了使报表平衡,要么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增资产,要么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减负债。但由于虚减负债有债权方牵扯,相比之下,虚增资产则要简单得多,也因此,虚增资产成为财务造假的最常用的手段。而存货,又是资产项目中造假的高发地。
存货造假的手段主要有三种:
一是应该计提存货减值而不计提。如果企业的存货发生变质过期等问题,肯定卖不出去了,所以按理是要对这一部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虚增当期利润,就会不计提跌价准备。因此在分析这一块的时候,要注意与同行业的公司的计提跌价准备做对比,以便真实估量公司的存货价值;
二是虚构商品采购流出资金,再通过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将资金流回公司,虚增利润。这种造假往往伴随着存货增长大幅超过同期营业成本增长幅度,且所备存货与企业销售速度相比,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
三是加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导致毛利率上升,虚增本期利润。这种造假的特点是:业绩没有明显增长,库存量和毛利率越来越高,但存货往往会暴雷,消化掉虚增的产量。比如广州浪奇和獐子岛。
三、案例——金正大造假
2022年证监会开出的一号罚单——山东肥料大王金正大财务造假231亿元,其中一个造假手段就是通过虚构业务,虚增存货。
从2015年开始,金正大的存货周转率明显高于行业内其他公司。2015年在同行其他企业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金正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如果上升幅度不大还能算是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强。但在同行都下降的情况下,金正大的存货周转率增长幅度达到了60%,这种大幅度的变动怎么也得想想是不是有猫腻。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金正大就开始了财务造假之旅。2015-2018年通过虚构合同,空转资金,开展无实物流转的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成本,共虚增利润19.9亿元。这一阶段,存货销售速度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存货周转率偏高。
2019年,为了解决之前造假导致的大量预付款和虚假暂估存货余额,消耗存货盘亏的问题,金正大通过虚构生产和出库,虚增存货32亿元。存货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营业成本增长幅度,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也许有人会说,造假被发现之后又出来分析,是事后诸葛亮。但是,这对投资者更深层的意义是,对于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异常变动,都要格外警醒。我们要时刻谨记: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四、总结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造假最直接的手段是虚增收入,也就是在利润表上做文章。但由于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为了让造假显得没那么假,需要相对应的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达到报表之间的平衡。存货只是企业资产造假常用的一个科目,其他常用的科目还有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
要想识别财务造假,一定要警惕企业报表中数据变动幅度异常的数据,仔细深挖背后的原因,异常数据背后极有可能埋了大雷!
飞鲸投研长期跟踪特色榜单:《成长50》:汇总各热点行业具备成长潜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飞鲸投研。
关注飞鲸投研,这里有您最关心的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