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N型电池量产元年,三条技术路线谁能接棒未来?

飞鲸投研   / 2022-03-12 11:32 发布

成长50.png

去年,光伏电池厂商遭受两头挤压,上游成本下不去,下游规模起不来,结局就是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电池厂商要想破局,除了指望硅料价格下降和装机需求提升外,还有一条依靠自己的破局之路,那就是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意味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效率提升代表更大的溢价空间,溢价的直接效果就是利润的进一步增长。

具体来说,光电转换效率每高出5个百分点,企业营收会相应增加20%左右,对于大厂而言就是百亿级别的营收增长!

当前,市面上八成以上的光伏电池均为PERC电池,即用P型硅片做的电池,而2019年隆基已经把PERC电池的效率提升至24.06%,几乎接近P型电池24.5%的理论效率极限。

既然P型电池的效率天花板已至,考虑到N型硅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那么N 型电池自然成了接棒主力。

不过技术变革周期下,N 型电池的技术路径还存在分歧,主流路线包括TOPcon、HJT和IBC三种,下面依次对比一下。


1.png

1. TOPcon

TOPcon的理论效率上限较高,28.7%的极限效率,既高于PERC的24.5%,也高于HJT的27.5%。隆基同样是当下TOPcon的纪录保持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09%。

除了效率出众,TOPcon最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TOPcon可以与PERC产线兼容,六成的PERC产线可以改造成TOPcon产线,只需对扩散、刻蚀和沉积设备稍加改造即可。

PERC产线每GW的投资成本在1.5至2亿元之间,而升级成TOPcon产线,成本仅小幅上涨,每GW的改造成本只需0.5至1亿元。

不过,工艺步骤上,PERC已经有10步,TOPcon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2到3步,工序太多造成的结果就是良率下降

除了工序数量增多,多出来的这几道工序在技术上也存在挑战,使得良率进一步下滑。目前,PERC电池的良率基本在97%以上,而TOPcon的良率只有93%至95%。

工序繁琐就罢了,工艺路线还不统一,每家电池厂商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哪种更好目前还没有定论,后续仍需观察各种技术路径的优化进程。

材料成本上,TOPCon电池的整体成本比PERC电池高25%到30%,硅片和银浆占总成本的近八成,前者占63%,后者占16%。

2.png

这么看,降本的两条路就很清晰了,硅片上,大尺寸和薄片化是未来趋势,大尺寸化能降低单瓦加工成本,薄片化有利于节约硅料;银浆上,多栅技术、无栅技术以及银包铜技术有助于减少银浆用量。

小结一下,TOPcon的优劣势各有两点,优势在于光电转换效率的极限值高,并且可以在PERC产线基础上进行改造,设备投资成本小,而劣势在于步骤多、良率低,未来还需要在硅片和银浆的降本上继续下功夫。

2. HJT

HJT的名字很多,看到HIT、HDT、SHJ、异质结这几个词也别晕,统统指的同一个东西。

单纯比效率,HJT不如PERC,但HJT可以与IBC或钙钛矿叠加,使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0%以上。不过,无论是钙钛矿还是IBC,两者的具体应用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5年内能不能落地还是个未知数。

除了效率的提升空间大,HJT在发电性能上也颇具优势。光致衰减低、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弱光效应以及载流子寿命长等特点,使HJT双面电池比PERC双面电池的每瓦发电量高出5到12个百分点。

工艺步骤上,相比于PERC的10道工序、TOPcon的12至13道工序,HJT只需4步即可完成,工艺步骤的简化带来的是良率的提升

既然HJT效率提升空间大,发电性能和良率又优于TOPcon,那影响HJT爆发的阻力在哪里?

第一,设备投资成本,第二,材料成本。

与TOPcon不同,HJT产线与PERC产线完全不兼容,只能把整条产线全部换掉,每GW的设备投资成本在4.5亿元左右,平均比PERC高2.5亿元,比TOPCon高2亿元。

之前HJT的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每GW的设备投资成本高达8至10亿元,但随着技术进步,设备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每GW的设备成本也减半,所以也不必太悲观!

就国内厂商而言,迈为股份、捷佳伟创以及还未上市的钧石能源等,已基本完成整线布局,成为HJT的核心设备供应商。

与TOPcon相同,硅片和浆料是前两大成本,但相比之下,HJT低温银浆用量更多,单片用量超200mg,是PERC用量的2倍以上,并且多出来一个TCO靶材,至今依赖进口,因此价格偏高。

3.png

所以,未来推进HJT量产的突破口在于,如何降低硅片、银浆靶材的成本?

硅片的降本方式依旧是大型化和薄片化,但HJT的优势在于,HJT电池是对称结构,在不影响效率的同时易于薄片化,降本难度更小。

银浆的降本方式也依然是前面提到的三个技术,多栅技术可以使银浆用量下降35%,也就是使单片用量由200mg下降至130mg,而无栅技术银包铜技术能使耗量降幅进一步扩大,由130mg继续下降至100mg以内,几乎接近PERC的银奖用量。

TCO靶材上,一是推进材料的国产替代,二是贵就少用点,通过改进TCO镀膜工艺,每片靶材的用量可以降低20至30mg。

小结一下,HJT的优势在于,虽然单纯转换效率不如TOPcon,但叠加IBC或钙钛矿可以打开效率增量空间,同时,发电性能和良率也优于TOPcon,但劣势在于,产线完全不兼容导致设备投资成本飙升,并且材料成本也比TOPcon要高。

3. IBC

IBC在三种路线中,工艺最复杂且结构设计难度最大,因此量产难度最大、速度最慢。

由于IBC电池没有金属遮挡,可以与其他电池技术结合,这一结构优势可以助力光电转换效率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说,与TOPcon结合可以制成POLO-IBC电池,与HJT结合可以制成HBC电池,而HBC电池代表当前光伏电池的最高效率,刚刚也提过,极限理论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

虽然与不同电池结合可以提升转换效率,但结合的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电池的工艺技术难点,结果就是,制备流程复杂繁琐,设备投资成本也远高于前两种技术

因此,虽然已经实现0到1的突破,但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短期暂不考虑,当下市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TOPcon和HJT上。

4. 对比与总结

短期看,HJT相较于TOPcon没有明显优势。

首先,二者目前的量产效率差不多,均在24%左右,单纯就效率上限而言,TOPcon优于HJT,虽然HJT可以叠加IBC或钙钛矿实现效率突破,但当前技术很不成熟,短期落地的概率极低;

其次,材料成本上,二者均未实现银浆用量的下降,况且HJT的银浆用量还更多,多出来的靶材也未能实现国产替代;

设备成本上,TOPcon更具优势,在大规模PERC设备计提折旧以及新设备购置成本的压力下,改造为TOPCon产线、延长原有设备使用寿命是当下电池厂商比较现实的选择。

仔细想想,HJT工艺步骤少、技术路线明确这一点,其实也不完全算个优点。HJT4道工序中的其中2道就占据了七成以上的设备投资额,也就是说,下游大量依赖这两个环节的设备,相应的,设备厂商的议价能力更强,对电池厂商来说不是好事。

与HJT相比,TOPcon多达12至13道工序,每道工序的成本占比相差不大,加上技术还没定型,不同技术路线又对应不同的设备,上游设备厂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电池厂商掌握更多主动权。

况且,HJT所有公司都走同一条技术路线,而TOPcon不同公司可以走不同的路线,技术的不同也容易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所以,短期在二者效率差别不大的情况下,TOPcon在成本上更有优势,似乎是1至3年内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技术进步,HJT在转换效率、发电性能以及良率上的优势会逐渐发挥出来。不过若想赶超TOPcon,HJT的降本速度要提上来,尤其是设备成本,等到设备成本与TOPcon相当甚至更便宜,HJT才具备成为主流的条件。

因此,未来3至5年,等技术日渐成熟,设备和材料成本降下来,HJT将更具竞争优势,如果在叠加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有把TOPcon完全替换掉的可能,但如果降本速度没有TOPcon快,那也可能就此凉凉。

长期看,IBC似乎更具潜力,毕竟能与其他电池结合的结构优势可以打开效率增长空间,奈何目前工艺太复杂,还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

不仅市场存在分歧,电池厂商内部也存在分歧。比如晶科能源更看好TOPcon,表示“无论在工艺制造成熟度或成本良率控制上,TOPcon是未来几年内的最佳方案”;而隆基、通威、爱旭以及捷佳伟创等厂商同时布局两种技术,在研发途中继续优中选优的同时,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也方便随时切换路线。

最后,若要用一句话回答“三条技术路线,到底谁能接棒未来?”这个问题,飞鲸的答案是,“TOPcon短期性价比最高,HJT中期或将成为主流,IBC长期潜力最大”。

飞鲸投研长期跟踪特色榜单:《成长50》:汇总各热点行业具备成长潜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飞鲸投研。

关注飞鲸投研,这里有您最关心的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