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医院主要是西医为主,大家看病都是先各种检查,医生依据检查的结果确诊并开具药方,还未看病,前期的检查费用已经花费不少,更不用说,如果得了尿毒症、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由于这些治疗药物大都被西方医药集团所垄断,价格居高不下,沾上基本就意味着倾家荡产,致贫返贫,老百姓不堪重负,医保支付压力山大,天价医疗费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背道而驰。
这两年国家医保局的集采政策大幅降低了西药的价格,压缩了西药的利润空间,为老百姓的日常医疗支出减轻了不少压力,也节约了大量的医保资金,西药的股价也应声而跌。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深,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三高等老年疾病呈多发趋势,个人看病、医保支付的压力更加凸显。
近几年国家弘扬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帆出海势在必行。
中医“望闻问切”简便的的诊疗手段,护佑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中医药的确切疗效,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加之可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的治未病的预防保健功用,也呼唤中医药重新出发,各种因素促使中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中医药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逐步验证,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第一个验证:国家意志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
中医药法推出以来,政府部门发了不少文件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输出有专门的部委管理,推动中医药进社保,医院设置中医科,中医药知识进课堂,中药领域的混改、股权激励、收归国有,部分省份提升中医药管理局的级别到正厅等等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细节,都是对国家扶持中医药的验证。
润物细无声,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几年就是一步一步的印证过来的,其实到现在已经明朗化了,细节上的文件不断出炉,从上到下政策不断落地,资本市场已经能看明白一些事了。
君不见中医药的各种基金也成立了,各种机构关于中医药的研报逐渐多起来了,中医药股的基金配置也越来越多了,市场其实非常聪明,特别是长周期看更是如此。
中医药的牛市肯定会来,也已经到来,最近各中医药股的波幅巨大,但大的趋势依然向上,这正是牛市初期的重要特征。
第二个验证:市场本身,中医药股票的走势。
市场风格在变化,近年来西药一直杀估值,医保集采以来,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大牛股在内的西药慢慢就不行了,股票跌幅巨大,不少股民损失惨重,而中药股则从底部反弹,慢慢往上走。西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下,同时中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上。这个验证大家都已看明白。
第三个验证:资本市场上主流机构给予中医药在中国未来一个很高的站位和估值。
这个验证与中医药牛市的后期有关系,就是看资本市场在讲什么话,主流的机构对中医药的理解到哪一步,如果他们哪一天理解到,就是中国未来将中医药放到一个很高的站位,把那个最终的源头给说出来了,就会出现信仰逆转,肯定各种狂热就来了,普遍性的给予中医药非常高的估值,市场肯定十分疯狂。中医药牛市的逻辑就被验证了。
第四个验证:就是整个中医药上市公司的体量。
中国这么一大一个市场,随着GDP的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整个医药产业的格局会逐步演化,西药占比逐渐下降,中药占比逐渐提高。中医药最大的龙头公司市值超过贵州茅台,中医药第一梯队的几个主流公司$广誉远(SH600771)$ 、$同仁堂(SH600085)$ 、$片仔癀(SH600436)$ 、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白云山、健民集团等的市值超过酒类第一梯队的的几个主流公司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的市值,中医药牛市的巅峰也就得到验证。
这四个验证其实就是一个大局观,大致就能把握住中医药这个行业,前两个验证与中医药牛市的起点有关系,关系到当前的处境和进入的决策,后两个验证与中医药牛市的终点有关系,关系到未来前景和退出的决策。
中医药的商业模式比较好,没有巨大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很强的外部竞争,现金流不错,也不需要高负债,还能向医美、日化、养生酒等领域延伸,估值也能给的上去,前景广阔,但发展的过程,必定一波三折,在不断的颠簸中前行,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和定力,难以抵达辉煌的终点。
明白中医药行业这几个大的框架、大的边界,心里有谱,基本上就踏实了,至于中医药个股的一些细节的逻辑把握,因人而异,各有理解,各取所需,各自挣自己认知范围的钱就好了。
认定目标,盘面敏感的人可视情况做做波段,盘感不好或者没时间盯盘的人,长期持股伴随公司一起成长,也必将获益匪浅。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精彩更有意思的大戏,肯定还在后面。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东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