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高手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吸收融入,每个人各有特点,适合自己的就留下,不适合自己的,再好也不会吸收。
冯柳先生可谓大名鼎鼎,茅台03可谓散户投资者能够达到的一个巅峰。这也是我着手研究过第二位投资高手,说来好笑一些,当时还对张坤先生和冯柳先生来了一个对比,现在看来,当初的看法略显浅薄,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是有其各自的特色,超越众人之处。闲言少叙,开始切入正题。
对冯柳先生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团队的一名成员朱兄,他对冯柳推崇备至,细心关注之下,开始做了相关的思考与研究,主要还至于《高毅投资冯柳文集》及其他一些冯柳先生后续发表的文章。
第二篇文章,本人对短线、中线、长线的定义及操作原则,成文于2005年8月10日。开篇的第一段话就很吸引人,冯柳先生是这样说的:“一般来说,大家对短线、中线、长线的定义是以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三五天走的是短线,抱牢股票放几年的为长线。这种分类没错,但却没有意义,对操作没有帮助。”最后一句话深得我心,一个好的研究应该踏实落地于啃肉赚钱,对实战没有帮助的理论,毫无价值。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关键是要实用,好用。
那么问题来了,冯柳是如何定义短线、中线和长线的呢?
首先从短线谈起,大体意思是:短线要尊重市场,以顺势而为为核心,不要求对基本面的掌握,但对市场嗅觉和操作纪律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嗅觉就是要辨势,操作纪律是要对亏损有严格的要求,对盈利有明确的执着。敢于胜利、怯于失败是短线操作的精髓!我读完那段话之后,取了其顺势,加了基本面研究,增加了操作买入空间,想想看,兜兜转转,走的还是产业趋势和市场趋势共振的思路。
对于中线,中线需要的是对基本面有充分掌握,对价格估值系统有良好的认识,标的应该是那些经营相对稳定、没有有大起大落的企业,当市场低估时买进,高估时卖出,讲究的是低买高卖,预期利润目标在20%以上方可入场,同时设 8%的止损位。它要求你是价格的发现者,勇于做大多数人所不敢做的事,要求你理解市场但不完全跟从市场。这段话属于比较正统的价值投资思维取其一段区间来做类似认知套利的操作。冯柳先生谈及操作,必定涉及预期利润目标以及止损位,这一点我个人抛弃了止损位,留下了预期利润目标,认同理解市场但不完全跟从市场,但我取的是理解市场,跟从市场,等待机会这一点,敢于逆向但小心逆向。
关于长线,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容易做的,只要买进不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误解。这句话放在开篇提到,甚为认同,我的思考是大牛股都是持续跟踪,持续验证,不断深化认知,坚定基于事实的信仰的。冯柳先生提到:“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长线的要求最高。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着更为坚强的控制,他了解积累和成长的非凡威力,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以投资的心态分享企业的成长。”长线这块,和张坤先生的大道至简走的是同一思路,所以说高手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对于标的这块,冯柳先生认为标的要千里挑一,利润增速预期以10倍计,不惧任何亏损波动,只看基本面,买进不卖是最好的策略。这句话更为深入地佐证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同时长线对投资人自身的要求也非常高,自信、尊重客观价值、不理会乃至勇于对抗市场是必备的投资品质,忽视波动,坚定持仓。这里面冯柳先生没有拆分过细,但总体思路非常清晰,我加了一点个人的思考,那就是持续跟踪,持续验证,细化认知,不断迭代认知,这一点对投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时代在进步,很多商业模式的迭代和进化某一时点可能非常快。要么经久不变,要么持续变化,已然成为常态。
文章最后一段,冯柳先生说的意味深长:“我们可以看到,仅以时间作为策略区分标准的,一定会容易走入误区。决定策略的只应该是股票本身的不同和投资者自身的素质,在该做长线的股票上做了中短线和该做短线的股票上做了中长线,都会是令人悔恨一生的。”就时间而言,他并不是衡量操作的标准,决定投资风格或者说投资策略的是投资者本身的性格特质,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做什么类型的投资,这些都是本质性的东西,一旦偏离,长期必然会受到惩罚,或是金钱或是心情。对于最后半句,在该做长线的股票上做了中短线和该做短信的股票上做了中长线,都会是令人悔恨一生的,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从衡量标准来看,投资应该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无论自己怎么做,符合投资的本源属性,挖掘价值,那么无论是牛股做了中短线,卖飞了,还是短线做了中长线,当然我个人大概率不会,我所遇到了基本上是牛股做了中短线,错失了更大的收益率,当然也不排除早期做没有形成体系和风格前有看错亏损的。总而言之,投资由心,不能完全被股票把持情绪和生活,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开心就好,开心最大。哈哈,略有感慨了。
第三篇文章是反身性原理的实际应用,成文于2005年8月11日。文章中,冯柳先生主要描述了一种类型的反身性股票标的:“在市场的某个阶段、在一些周期开始的时候,那些有着不断融资需求、无止境扩张、为投资者所反感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带着反身性特点的股票会产生出比那些优质公司更疯狂的资本利润,这是在一种金融幻觉下诞生出来的、永动机般的利润。它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是:一般企业的股价上涨必然受限于盈利的增长和基于盈利上的估值模式变动这两个变量的相乘,股价上涨的速度一旦高于盈利成长的速度则必然带来估值模式的上移,而估值模式的上移必然相应地降低该股的投资吸引力,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该类型企业股价的上涨是能够在人们相对理解的范围之内的;而反身性股票则不然,这种股票价格表面上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和相应的估值模式,实际上却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价格,因为其运行价格会直接影响基本面、同时基本面再反过来影响价格,这是一种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反身循环,它的价格上涨带有很强的自我支持和自我实现功能,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型股票越上涨估值模式反而会越低,股票卖的越贵而大家看上去却越觉得便宜,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有悖常识的金融幻觉。当然,一旦价格的上涨无法维持预期、基本环境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大众一旦清醒过来,这样的循环必然也会彻底地反转过来,其在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效益亦会是贵州茅台等股票所远不能比拟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身的清醒。”关于这种类型的公司,其形成历程会非常艰难,挖掘和识别也具备了不可知性,脱离了估值天花板的存在,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此类股票是放弃的,既知飞蛾不扑火,何必火中取栗,我会选择赚可理解范畴内的那部分钱,或许留一些底仓,但之后不会参与,反身性标的是一种陷阱,既要陷入其中,又要清醒的抽身,将会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块,偏离投资的本心,我会放弃,但少部分底仓参与验证,或许会有,这也是股票投资的乐趣所在。
第四篇文章是自信的估值体系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兼再论江淮汽车,成文于2006年4月24日,这篇文章的重点落在其中的倒数第二段,“认清行业特性,把握企业个性才是中肯之道。”文中举了江淮汽车的例子,跑开了简单地基于它的历史盈利或成长,而是切入其无以伦比的团队管理和制造文化。从产业调研角度,深入了解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挖掘公司苦心孤诣打造出的超乎寻常的整体竞争力,渗透各个环节、所有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内功型竞争能力,深入骨髓的制造文化,这些东西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具备相应的稳定性、延续性和难以复制性。而当前的资本市场最稀缺的其实不仅是品牌、行业等外化壁垒特征,而是由内致外的管理内功和上下一心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动力,以及像股东一样思考和行动的管理团队,这样的企业无论在哪,都会成为其行业中的顶尖。”这一点属于对公司调研的本质性思考,非常可取。抛开技术,市盈率等市场指标,直指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一群有着坚定信仰和发展野心的管理层和员工团队。
第五篇文章是术规律的总结与体会,成文于2006年6月12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技术,笔者所选取的是其中关于多空双方的论述,冯柳现在在其中讲道,“多空是一种动态的、结构性的、不断转化调整的复杂力量,一般而言,空头的成分构成是:套牢盘、兑利盘、搏差盘、和认为价值高估的投资卖单及内线消息人士;多头的成分构成具体为:投资性买单、内线单、补仓摊本盘、搏差回补盘、追市跟风盘和技术投机盘等。”这个视角是我以前有所思考的,基本面的持续上行,带来的是多空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就是说,长期持续上涨的公司,本质上还是因为认可且买入持有人越来越多,占据主导力量,有一种说法,我们称之为信仰盘,指的就是其中之一。做多的力量越坚挺,股价的支撑力度越到位,本质上股价还是多方和空方在买卖定价方面的动态平衡。作为操作方,你的对立方越弱,越单一,相对而言,操作方占有的优势越明显,在这种相对比较优势下,股价上涨幅度和力度越大且越快。至于冯柳先生谈及的酒田法、趋势法、形态法,我并没有取,也没有融入,倒是底部放量的判断,略做参考,纳入其中了。
其后的文章,主要是选了第十二篇,成文于2010年8月23日,文章标题是“关于卖出条件的讨论”,其中对于pubmed兄的回复,个人深以为然,内容具体如下:“估值肯定要结合成长才能进行、成长最终也要回到估值上来。你问的卖出条件应分两种,一个是梦想落空时的出逃;一个是达到预设后的收手。前者比较简单,什么时候发现就什么时候离开,不
太计较价钱和时机,因为没有什么损失会比把自己困住丧失其他机遇来得更大。对于后者,老巴有句话,最好的投资是永远不用卖的,这个比较容易误导人,其实是指一直让你找不到卖出理由的才是最好的投资,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在你整个投资生涯中都可以保持持续的成长,当然,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世界级的伟大企业,只是这一般都属于事后的总结而非预判,所以我们只能心里祈祷它是个永远不用卖的家伙,然后经常审视它现在是不是该卖了,在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保持跟踪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阶段预期。”对于卖出条件,我个人首要推崇的是8个字,持续跟踪,持续验证。任何一个大牛股,都是持续跟踪,持续验证出来的,卖出条件,无非是你觉得到位了,要么就是不符合自己赚钱的要求,要么就是达成了自己赚钱的要求。不符合自己的赚钱要求,一则可能是不及预期,撤离,二则可能是找到了更好性价比的公司,内心蠢蠢欲动,打算换股,逃脱不出这样的范畴;而达成了自己的赚钱要求,就更明确了,觉得赚的差不多了,可以撤离,留出现金等待下一个值得布局的股票。
文章中的这句话,“我们必须明白市场对其业绩和倍数的选择及逻辑,同时拥有自己的业绩预估和倍数确立方法,在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前提下设想自己的估算被公司和市场实现的路径和可能,达到后则再设定新的预期审视新的持有理由,分解成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下运行的矛盾也有利于持股耐心的养成并避免价值反向变化时的过于麻痹。” 其实是笔者感触颇深的,只有自身的认知和推演逻辑,与市场共振的时候,才会出现比较好的价值实现。理解市场,尊重市场,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做研究的基本功,足够客观,足够理性地思考和面对问题,做出判断,尊重常识。
《高毅投资冯柳文集》共有27篇,目前思考涉及的是前13篇,估计还有(二),谈及后14偏,合计2篇,没有都取,只是选取了对自身有触动,甚为认同的部分,有些不在个人投资的体系的,略作思考后,并未纳入。来自进入击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