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的两条最低标准,你做到了么?(第797期)
时空复利 / 2021-10-05 21:03 发布
孝是儒家文化的缩影,后来乌烟瘴气,被搞成了恐怖故事。
比如二十四孝,是元代的一位学者编写。
里面有些故事愚蠢,恐怖。
1、孝的恐怖故事。
卧冰求鲤,都学过。
讲的是寒冬时节,继母病了,想吃鲤鱼。
男子解开衣服,用胸膛的温度孵化了河面的冰,蹦出来了两条鲤鱼。
这种故事就是愚蠢的凑数。
一个人的体温可以融化冰面?直接用工具凿穿冰面不是更好么?
埋儿奉母,类似版本很多,但课文里都不敢讲。
故事是一个男子不要家产,都给了弟弟,独自抚养母亲。
但日子穷,又生了一个男孩,粮食不够吃了。
为了可以让母亲吃上饭,这个男子决定活埋儿子,省出来饭给母亲吃。
逻辑是,儿子没了可以再生,亲妈就一个。
为救一人需杀一人,这不是恐怖故事是什么?
2、儒家对于孝的两条标准
对于孝,孔夫子给出标准很朴素与简单。
第一条,不要让你的父母为你操心。如果你的父母为你操心,那就是你的不孝。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要让父母牵挂,担忧。
很朴素的道理,没有神话,大话,空话。
但真正做到是很难得各位,我没把握自己做到。
因为这里面有自己的因素,也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得因素。
第二条,孝不是养,更要敬。
意思是,孝不单是给父母钱,让父母衣食无忧。
而是要敬重,尊重父母。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给钱,管吃管住;那么你养个宠物,不也是管吃管住么?
重要的是敬重,尊重父母。比如人老了,容易唠叨,你不能感到厌烦,不然就是不尊重父母。
是不是很简单,很朴素的道理?
没有大道理,没有高标准,只要想做就能做到,问题在于想不想做。
这一条我年轻的时候肯定做不到,但现在有些底气可以说自己做到了。
3、孝是自私。
最后,我补充一条自己的感悟。
有些老人对孩子讲:
你要孝,别人才会与你交往,与你做朋友。
因为如果你的朋友看到你不孝的话,那么他们会想你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怎么会对别人好呢?
但这种孝是有问题的。因为逻辑是,孝是给别人看的。
可是,如果孝是给别人看的,那还是孝么?
我最早想过一个角度,孝是对于自己自私的满足。
打个比方,如果父母生活过的不好,你心里会不会好受?
多数人,正常人的心理都会不好受。
这才是人性,人之常情。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心理好受,那么你就需要让自己的父母,爱人的父母生活的快乐。
这样你的心理就会很愉悦。
那么,受益人其实是你。
也就可以换种方式表达。你是为了自己心理的愉悦,从而好好的孝顺父母。
所以,孝是对于自己自私的满足。
但这个逻辑又是很奇怪的,也是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因为如果孝是对于自己自私的满足,那么也就违背了善的初衷。
4、孝是本心。
后来换了一个角度,终于释然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一切关乎本心,从本心出发,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就是如果因为你的不孝,父母过的不好,你的本心会不舒服,因为这违背了你的本心。
所以只有你孝,父母过得好,你的本心才会舒服,这才符合你的本心。
本心就是你的内心,只有做你内心认为对的事,才会坦然,豁达,不糟心。
买股,持股,卖股,不也是这样么?
如果你买的股票自己不踏实,那你拿着就会不踏实。
因为你的本心似乎不想买这只股票,但你又违背了本心。
十年十倍,就在“时空复利”。点关注,不迷路。
@水晶球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