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北京证券交易所政策客观解读,哪些才是真正核心受益的环节

逻辑驱动   / 2021-09-05 20:50 发布


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到底该如何解读,真正最受益的到底是哪些环节。这里也顺便给大家讲一下这种政策题材到底该如何去做。


首先我们先把整个事件的脉络给梳理一下,首先本周上半周有传闻北京要设立证券交易所,而从盘面上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老大是周四晚上宣布的,但是创业黑马从底部已经涨了70%,其他的一些创投包括鲁信创投,电广传媒,九鼎投资这些也都从底部涨了很多,所以很容易能够确定这个消息是被很多人提前知道了。而一般这种被提前知道的题材,高度是要打折扣的,这一次有很多人对标科创板,当时的科创板,包括雄安这两个题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潜伏盘的,所以高度上都可以正常评估。


周四老大宣布设立北交所之后,证监会有个答记者问,这里面证监会对北交所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一般对于政策题材,我们来评价其高度,一定要去看官方是如何给这个政策定位的,一定要把细节扣清楚,不然这种高度一致性的题材很容易亏大钱。政策的定位我们可以通过官方的原文件去自己解读,一定要去读原文,也可以通过券商的政策解读来补足自己没有看到的部分,只有你了解清楚了整个政策,你才能更好的去评估,这个题材的高度,以及到底是哪个环节是最受益的。然后在你把政策理清楚之后,下一步需要想的就是这个题材会不会进行二次发酵或者多次发酵,拿北交所为例,老大宣布设立之后,什么时候细则能够出来,细则会不会有超预期的可能性,其他各地会不会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还是拿当时的科创板和雄安举例,都是在老大宣布设立之后,后面很长时间内,各个地方开始出台各种细则,包括新闻的不断催化,各个部委不断出台新政策催化而导致了行情不断升级,但是很多题材之所以走不出来,就是因为他是一锤子买卖,新闻出来之后就没有后续了,这种题材是很难走出来的。所以对于能否二次发酵是在你买之前就要想清楚的。以上就是对于政策题材操作的基本框架,下面我们以北交所这个案例来给大家详细的讲一下这类题材我们该如何把握。首先题材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而且是基本上提前一周的左右,所以这个在我们最后定调高度的时候,是要打个折扣的。其次,我们来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如何解读,周四老大宣布设立之后,证监会答记者问,因为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证监会的答记者问应该就是最权威的定调了。通读完证监会答记者问的所有原文之后,我们来看北交所这个题材如何拍高度。


很多人拿北交所来对标当时的科创板,说的是当时科创板一天板了30几个涨停,龙头市北高新给了7倍的高度,然后这一次设立一个北京交易所,怎么高度都应该比这个高度要高吧,下面我来解释一下为啥不能这么直接生硬的对标。首先我们知道新三板的地位一直都不如上交所和深交所,主要是新三板的流动性一直不怎么好,而他的低位其实是跟创业板,科创板是一个层级的。而这一次证监会答记者问里面提到,北京证券交易所仍是新三板的一部分,与创新层、基础层一起组成“升级版”新三板。所以北京证券交易所本质上还是升级的新三板的一部分,而新三板的地位本身就不如科创板,所以高度自然比科创板要低。第二很多人讲,这一次是设立一个北京交易所,交易所总比科创板要搞吧,其实交易所的低位确实是要比科创板高的,但是这里面有两个细节我们要想清楚,第一,新三板之所以一直低位不高,是因为其有着100万的门槛以及极差的流动性,而北京交易所能否弥补这一问题,第二,新三板之前是要转板的,也就是新三板里面的很多上市公司符合主板上市之后,要到主板,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的,也就是从理论上讲,他是主板,科创板,以及创业板的下一级板块,而我们这里需要搞清楚的是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之后,是否还需要转板,能否独立出来与上交所,深交所并列为三足鼎立之势。这一块证监会也给了明确的答复,北京证券交易所还是要转板上市的,所以最厚还是没办法比肩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所以这也是高度上比科创板要低的逻辑之一。最后当时的传闻中,北交所是为了承接美国回A股上市的职能,设立国际板,这一次没有细则里面没有提。这一块也是有点低于预期的。所以综合来看,高度上是没有科创板的高度高的,另外加上潜伏盘要再打个折扣,那么龙头高度上1-2倍的高度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数字里有主观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把高度拍出来。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对政策的客观解读,并不是说我不看好这个题材,新题材还是有吸引力的,无论怎么样北京交易所的设立对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里程碑,当时国家的规划是要建立四个交易所,除了,上交所,深交所,还有北京,和澳门交所,而南方三个,北方一个,所以相信未来还是会赋予北交所更多的职能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的,第二,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这个题材后面会不会二次发酵。我的观点是大概率会。首先真正的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这算是未来的一个催化的点,其次,这个周末,证监会二次答记者问,简单的说了一些关于北交所设立的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涨跌停板的幅度,交易平台系统开发的时间安排等等,同时发布了《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算是对于这个题材的二次发酵吧,后面随着细则的出台以及各地的推进,不排除又更多的超预期的可能性。所以从目前的时间点上来看,这个题材还是有很高的参与价值的。


那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哪些环节是真正核心受益的。


其实题材炒作核心受益的逻辑是能否最后落到EPS上,任何的题材,如果不能兑现业绩,最后一定是尘归尘土归土,这个之前有很多案例,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次哪些环节是能够真正落到业绩上的。我们还是从政策的官方解读上去找答案,里面重点提到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坚持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

也就是北交所一旦开张,精选层就直接是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了,所以会精选层的股票一定会上涨,而受益的则是精选层参股公司。这种最好是直接大比例参股后者是全资子公司的那种,最后才能落到业绩上,间接参股的则是偏炒作。后续的上市公司是由创新层产生,参股创新层也算是受益逻辑之一。

精选层和创新层参股的相关公司我会附到文末供大家参考。第二,新三板改革,北交所成立,交易制度的改变和交易量的提升一定对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系统升级会带动给新三板做系统的软件公司。也就是证券金融IT这一块,我们看各大券商的分析里面,也都重点提到了这一点。

而且这一块是随着北交所制度的完善,是有持续需求的一块。证券IT这一块的话,周五券商推的恒生电子和顶点软件涨停,其他的宇信科技,高伟达,金证股份这些也都是,


这里重点讲一个普联软件,算是有点预期差的标的。


这个是公告里面明确提到给新三板做软件的公司。公司的XBRL工具软件已经应用于新三板。同时,全国股转公司,财政部,银保监会,中证信息等公司都是公司的客户,公司还为新三板开发了监察系统。主要是用于数据分析和预警。注册制次新的一个小票,位置不算高,可以关注一下。


第三,创投,其实逻辑上也说的通,北交所设立,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的上市,利好创投公司,不过在兑现业绩这一块时间周期会长一点。相关个股市场也都帮大家选出来了,创业黑马,京投发展这些。第四,券商,这个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