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时能值一千元?年入6亿的专家平台凯盛融英上市有没有戏?
江瀚视野 / 2021-08-15 20:12 发布
一小时的时间到底能值多少钱?是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23元,还是当前一个小时外卖小哥几十元?都不是而是一个小时一千元?最近,一家专家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凯盛融英上市的消息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关注,一家就靠卖知识起家的公司能做到给每个专家一个小时一千元的知识付费,而且还能实现一年年入六亿,那么不禁让人想问不都说知识付费是伪风口吗?凯盛融英这样的公司上市能有戏吗?
一、一小时一千?凯盛融英要赴港上市了?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8月11日,凯盛融英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融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挂牌上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2020年凯盛融英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专家知识信息服务供应商,市场份额约为33%。凯盛融英的主要优势在于透过专家网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知识,其专家网络迅速增长,从截至2018年底约23万名成员增加至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约36万名。
凯盛融英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上海,分支机构分部北京、深圳、苏州、香港和纽约。公司处于行业专家知识信息服务的领先地位,主要的业务模式是为客户建立起,与行业专家的联系。服务的客户包括:知名大型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以及全球企业。
基于拥有庞大的专家和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凯盛融英设置了五种服务类型,分别为智库、研究、咨询、会议和英才。其中,由专家资源拓展出了智库、咨询、会议服务,为客户提供招聘人才服务。智库服务主要为客户匹配专家源,为其提供和专家的电话访谈、线下路演、实地考察业务;咨询则是结合专家观点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并组织专家举办电话会议和线下会议发表时下看法;同时凯盛配备分析师,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研究产品和服务。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专家网络成员覆盖广泛的行业,包括消费及零售、医疗健康、TMT、咨询服务、汽车及金融等。同时,凯盛融英服务的客户数目大幅增长,由截至2018年底的758位,增至截至2019年底的975位,再增至截至2020年底的1236位。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实际服务的客户数目已达1005位。
业绩方面,凯盛融英收入总额由2018年的3.85亿元(下同)增至2019年的4.61亿元,再增至2020年的6.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2%,而纯利则由2018年的8450万元增至2019年的9270万元,再增至2020年的1.6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4%。
二、凯盛融英上市到底有没有戏?
其实,我们对于凯盛的接触是相对比较早的,早在2015年前后由于从事研究工作就和凯盛有了比较多的接触,虽然没有和凯盛真正在访谈方面合作过,不过一个小时一千的访谈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熟悉的口号,以至于后续很多企业都在用类似的访谈标准来邀请专家,那么面对着凯盛融英的上市我们不妨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说,凯盛融英到底有没有戏?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凯盛融英?
首先,专家体系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全球的访谈行业从2015年的315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4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预计2025年将达到5594亿美元。虽然中国的访谈产业没有国际那么快的发展,但是这些年也的确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只有85亿美元,而在2020年迅速增长至213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459亿美元。其实,这就是访谈模式的优势所在,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其实正在进入发展的困惑时期,原先我们大多数公司做的是简单的来料生产制造,可以不需要知道太多的消息,有人、有材料、成本低就好了,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渐成熟,这种模式就不可能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转型,但是怎么转型呢?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吴晓波的名著《激荡三十年》中其实就曾经谈到过一个词汇“星期六工程师”,大量在国营企业中工作的工程师在周末就换上便装去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生产,这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专家体系。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家的信息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就给凯盛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可能,他们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优势在各行各业中搜罗专家,然后通过平台将这些专家的服务提供给需要的企业,对于专家来说也就是花点时间接个电话,而对于企业来说却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来获得专业人士所提供的信息,有的时候一个业内人士都知道的小事但是对于不少企业却是重要的情报,其实这就是专家体系的意义。
其次,让知识付费更有针对性也更有价值。对于凯盛这样的公司来说,其本身的业务逻辑就是在知识付费市场中找到一种更有价值的服务逻辑,原先的知识付费仅仅是简单的在互联网上开个课、弄个付费专栏等等,表面上来说似乎还不错,但是实际是却没有太多的价值,因为对于大多数的C端用户来说,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专家能给自己提供什么,这就导致你在各个APP上花了一堆钱买了一堆课,但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课却少之又少,基本上花钱买了个寂寞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共性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用另外一种思维来看,这就是凯盛的思维,也许个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大量的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发展中企业其实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但是由于隔行如隔山,想要知道这些情况除非是自己认识的人否则很难找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凯盛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用一个平台的方式,用一种相对较高的价格(比如说一小时一千)来网罗专家,然后将这些专家对接给企业,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其实是另外一种知识付费,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同样也更有价值。
第三,凯盛融英上市的问题在哪呢?其实,对于凯盛融英来说当前赴港上市应该还是有希望的,比较整体营收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凯盛融英的风险在哪呢?
一是专家访谈占据了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凯盛融英而言其本身的市场模式注定了专家访谈是凯盛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据了凯盛融英营收的八成以上,过于单一的营收来源其实是凯盛较大的问题。而且对于专家来说,凯盛的问题是本身其价格是非常单一的模式,在这种单一模式之下,专家其实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有能力的专家其本身的费用是高于凯盛给出的一千的价格的,但是有的专家其本身可能能够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却达不到这个价格,这就导致了真正有能力的专家不愿意接受凯盛的邀请,而真正愿意接受邀请的人却不一定有足够能力的现象。
二是企业预期和实际效果的偏差。由于这种专家模式是非常特殊的模式类型,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专家的服务往往会寄予厚望,但是实际上由于背景、理解能力和专家本身的个人因素等多种原因,其实能给企业提供的服务却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往往容易出现纠纷,这就是企业觉得这个服务价超所值,但是专家却觉得自己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应该予以付费,这样的纠纷其实经常容易发生。
三是如何能够避免被人过顶传球?对于凯盛融英来说,专家库表面上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稍微大一点的企业接触之后就会发现,凯盛所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和企业自己去联系专家的价格差距其实并不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与其让你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为什么我不自己去做,最终被过顶传球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凯盛面临的难题其实也是这个。
因此,凯盛上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其本身商业模式中的问题也同样无法回避,能否给出一个好的答案,这可能就要看凯胜自己的做法了。